繼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美仁後,伊利也於近日傳出即將上新植物基酸奶的消息。一時間植物基飲品進入細分市場競爭階段,乳品巨頭、飲料巨頭紛紛排兵布局。
相關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更多供應商涉足,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飲品企業競相布局
在植物基飲品風靡海外並蠶食乳品市場的背景下,農夫山泉於2019年率先推出活菌型植物基酸奶,攪動了國內植物蛋白飲品一池春水,同時引起傳統乳製品行業的關注。
緊接著,三元聯合上海復興高科收購的法國百年健康食品企業St Hubert在華推出活菌型植物基酸奶「聖悠活」;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食品推出常溫殺菌型發酵核桃乳;維維集團、安徽致養食品也相繼推出植物酸奶產品。今年1月,總部位於德國的美仁食品在中國建造的生產線投產,隨即在電商平臺推出以巴旦木為主要原料的「JOMMA」活菌型植物基酸奶。
隨著伊利的加入,業內預計植物基酸奶將正式開啟乳業龍頭與飲料龍頭間的爭奪,植物基飲品市場進入細分競爭階段。
歐睿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植物奶的市場規模達到174.36億美元,全球植物基酸奶市場規模為9.74億美元,歐美市場規模最大,亞洲地區接受程度不高。從複合增長率看,2018年到2023年,全球植物基酸奶的複合增長率預計達17.8%,其中北美、歐洲等區域的增速可達到38.5%,亞太地區僅有3%。
儘管市場預期不及發達地區,但植物基酸奶在中國的前景依舊被行業看好。一家植物基酸奶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伴隨全民健康意識的升級,飲食更精準細緻,素食消費體量擴大,也刺激了植物基產品的增長。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搶佔用戶消費心智,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剛起步階段,但眾多廠商近兩年紛紛入局,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
據新京報記者核實了解,維維集團在2019年就宣布研發出「豆酸奶」,尚未正式銷售。養元植物基酸奶此前曾在電商平臺試銷,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優化調整。據企業方面介紹,「從整體反應來看,消費者接受程度還可以。」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乳品企業和飲料企業做植物基酸奶沒有太大的競爭差異,但在菌種研發和活菌數量的保持上,乳企略勝一籌。整體來看,無論資金實力、產品營銷和費用投入,大企業綜合實力更強,且可以憑藉鋪貨量大和產品種類多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高溢價背後的營養需求
目前已上市的植物基酸奶普遍以「植物蛋白發酵,不用一滴牛奶,0膽固醇,0乳糖」為主要賣點,瞄準素食主義、減脂群體和乳糖不耐人士,主要分為低溫活菌型和常溫殺菌型兩種類型。在電商平臺,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或家人乳蛋白過敏,買植物基酸奶來解饞。
上述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消費者對於素食的認知不斷升級,成為更多人群體重管理的首選,其中不乏都市白領女性、新中產,「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自己有更高的生活品質需求,更注重健康管理,植物酸奶能夠滿足他們的核心訴求,具備純植物發酵、0膽固醇、0反式脂肪酸等優點。伴隨著專利菌種、發酵工藝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口感可以與牛奶一樣綿密順滑。」
美仁食品官微曾在2020年3月發文介紹,植物酸奶是十分創新的品類。它不選擇傳統的牛奶,完全以植物為原料,通過創新工藝發酵製成,特點之一是原料的多樣性。選取不同植物作為基底原料的植物酸奶,口味以及所富含的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與傳統的植物蛋白飲料相比,植物基酸奶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並在配料中加入多個發酵菌種,力求在口感、營養等方面與傳統牛奶酸奶更為接近。《含乳飲料》(GB/T 21732-2008)規定,發酵型含乳飲料中蛋白質含量應≥1.0 g/100g。《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發酵乳》(GB19302—2010)規定,酸乳中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2.9g/100g,添加了其他原料的風味酸乳蛋白質含量不得少於2.3g/100g。
「聖悠活」百香果風味植物酸奶營養成分表。
從單位蛋白質含量看,「聖悠活」百香果風味植物酸奶為2.4g/100g,農夫山泉巴旦木口味植物酸奶為4g/135g,「JOMMA」原味植物基酸奶為3.3g/100g,均符合《發酵乳》國標對風味酸乳中蛋白質含量的規定。不過,由於主要原料為非動物性成分,目前多數植物基酸奶被歸為「植物蛋白發酵飲品」範疇,多執行企業標準,尚缺乏統一食品安全標準。
農夫山泉巴旦木口味植物酸奶營養成分表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表示,與傳統植物蛋白飲料相比,植物奶是用植物原料模擬牛奶的產品,蛋白含量和鈣含量往往參照牛奶來設計,此外還可能添加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國外市場上,這樣設計的「soy milk」是可以代替牛奶的「豆奶」。在國內,有的產品能夠達到牛奶蛋白含量,但在提供鈣方面還是不能代替牛奶。
宋亮還指出,普通的牛奶發酵乳同樣適用於乳糖不耐人群,在這一點上植物基酸奶並沒有突出優勢。
與植物肉一樣,植物基酸奶的高溢價也被視為影響其市場普及的一大因素,目前幾大產品的單位售價普遍在10元以上,該價位在牛奶發酵乳市場屬於高端產品行列。上述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以椰漿原料為例,其成本高於牛奶,「伴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相信眾多供貨商的踏足有望使成本進一步降低,覆蓋更多消費人群。」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 電商截屏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