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省界收費站後就不用再交過路費了?貴州兒童被性侵?中國每年20萬兒童被拐,只有0.1%被找回?面對層出不窮的造謠信息,「求真」欄目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騰訊政務輿情部和騰訊較真平臺聯合課題組發布的6月中老年人易感謠言榜,對其中的食品安全、社會、科學等熱點謠言進行梳理分析。
一、醫保個人帳戶兩年內取消、餘額清零?
輿情熱度 84581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229.2萬
【傳聞】近期,網上流傳著醫保個人帳戶將在兩年內取消,餘額很可能清零的消息,消息一出,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麼,到了2020年,醫保個人帳戶取消後,餘額真的會被清零嗎?
【真相】這次國家醫療保障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於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針對的是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不受影響。此外,取消個人帳戶不等於「醫保清零」,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魯全表示,個人帳戶的錢本來是自己交的,這時候如果用個人帳戶支付的話,就意味著完全是由個人在承擔醫療的費用,現在把個人帳戶取消之後,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這些費用都從統籌基金裡面出,意味著其實大家用共同的錢幫助那些產生了大額醫療費用的人,才是醫療保險的基本邏輯。
二、取消省界收費站後就不用再交過路費了?
輿情熱度 235519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135.3萬
【傳聞】近日,交通運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進展,會上宣布將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作。據此,有謠言將其錯誤解讀為取消省界收費站後就不用再交過路費了。
【真相】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稱,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只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車輛跨省行駛時不停車快捷交費,是收費方式的改變,並不是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費收費。跨省行駛車輛仍應按照有關規定和標準,依法交納車輛通行費。
三、貴州兒童被性侵?
輿情熱度 601119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93.2萬
【傳聞】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稱有孤兒院和幼兒園的兒童疑似遭到性侵,並上傳了涉及幼童身體的圖片,指出事件發生在貴州凱裡市和畢節市。帖子裡露骨的對話、圖片以及聳人聽聞的情節引起廣大網民極大憤慨,此事迅速成為熱點,引發持續關注。
【真相】6月27日,在天津警方的支持下,貴州公安機關找到了「畢節、凱裡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照片及信息的發帖人趙某並依法對其進行了訊問。初步查明,網上傳播的「畢節、凱裡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照片,均為趙某從網上收集,而非在貴州畢節、凱裡拍攝,信息系其編造。
四、兒童空腹吃荔枝會引發腦炎導致死亡?
輿情熱度 39286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70.8萬
【傳聞】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節,然而,近期一篇名為《空腹吃荔枝10個孩子死亡!醫生的呼籲為所有人敲響警鐘》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一時間讓很多人突然對荔枝「望而卻步」,空腹吃荔枝真的會致命嗎?
【真相】「荔枝病」不是腦炎,「荔枝病」的主要表現為嘔吐、頭暈、昏迷甚至死亡。由於荔枝病的症狀和病毒性腦病有相似之處,醫生很容易誤診。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馬冠生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報的採訪時表示,空腹時大量食用荔枝,會導致果糖轉化成大量的葡萄糖,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並給肝臟傳遞錯誤的信號,引發低血糖症。馬冠生建議,不要空腹大量進食荔枝,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再食用。糖尿病人、有咽喉幹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症狀者最好不要吃或少吃荔枝。吃荔枝關鍵要把握量,老人小孩一次可以吃幾顆,成年人一天食用在300克左右為宜。
五、喝奶茶導致便秘?
輿情熱度 11415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51.7萬
【傳聞】近期,一則「女孩喝珍珠奶茶後便秘:CT顯示胃腸道擠滿未消化『珍珠』」的新聞在網上不脛而走,14歲女孩喝了珍珠奶茶後,五天沒有排便,伴隨腹部疼痛,CT檢查發現胃腸道布滿一顆顆圓圓的高密度陰影——沒有消化的「珍珠」。有網友誤導胃腸道全是高密度重金屬沉積。
【真相】奶茶裡的「珍珠」是木薯澱粉製成的小球。通常的製作過程,是把糖溶解到水中,再加入木薯澱粉,製成小球再煮熟而得到「珍珠」。即便是胃腸道裡充滿了奶茶裡的珍珠,也不可能就變成了「重金屬沉積」。浙江省人民醫院張駿此前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糯米圓子和珍珠,都是密度很高的東西,不容易消化,所以CT能拍出來小圓點很正常,包括年糕湯圓這些難消化的東西,如果不咀嚼,也能拍出這種效果。此外,所謂「大量連續食用珍珠極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完全是妖魔化食品添加劑時臆想出來的危害。
六、中國每年20萬兒童被拐,只有0.1%被找回?
輿情熱度 2339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31.1萬
【傳聞】一條「中國每年20萬兒童被拐,能找回的大概只有0.1%」的消息近期在網上熱傳。消息中提到「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失蹤兒童有20萬人左右,被拐賣的比例大概佔了八成,而能找回的大概只有0.1%」。「20萬」和「0.1%」這兩個數字讓不少網友感到震驚。這個說法到底可靠嗎?
【真相】對於網傳的「20萬」,專業人士已多次闢謠。5月26日,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通過微博表示:「純屬謠言,造謠者一律追責。」陳士渠此前曾擔任過公安部打拐辦主任一職。兒童走失事件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牽動每一個家庭的心,警方提示,一旦有兒童走失,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等24小時再報警」的說法是謠言。
七、小偷入室盜竊卻被女主人強迫發生關係?
輿情熱度 29416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9.5萬
【傳聞】近日,一則「入室盜竊,卻被女主人強迫發生關係!小偷被迫選擇報警」的消息,在網絡上流傳。該消息稱事發地為河南鄭州郊區,引發不少網友關注和熱議。
【真相】據當地媒體報導,鄭州警方介紹稱,一些網絡媒體發布這起事件後,警方已經注意到了,經過核查,鄭州轄區並無此類案件發生,也未接到此類報警。新浪微博大V@江寧婆婆6月5日發文稱,這則「新聞」是徹頭徹尾的「看圖編故事」謠言,原警情系2014年6月發生在山東德州樂陵的一起強姦案,嫌疑人李某(男)涉嫌強姦罪被當地警方抓獲。記者搜索發現,此類消息近兩三年,在網絡上頻頻出現過,大都地點模糊,一般寫為「某城市」。警方提醒:請廣大網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對於編發虛假信息,擾亂正常社會秩序的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八、機器人被人類暴力虐待後開始反擊?
輿情熱度 5813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4.8萬
【傳聞】最近,一則「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備受人類虐待後奮起反擊的視頻刷爆了社交網絡,傳聞稱,這是波士頓動力公司著名的人形智慧機器人Atlas,被幾名「工作人員」輪番折磨以測試工作性能,機器人最後不堪重負奮起反擊,看過的網友紛紛被視頻劇情的反轉嚇到。機器人會產生反抗意識嗎?機器人革命很快要來了嗎?
【真相】6月14日,該視頻的製作團隊Corridor Digital以《How we faked Boston Dynamics robot》(《我們如何偽造波士頓動力機器人視頻》)為題,在社交網站發布了這段惡搞視頻的整個CG合成過程,並表示:「這段視頻是一段滑稽的模仿,與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公司無關。」 波士頓動力公司的英文名稱中的「Boston」還被加上了幾個字母,變成了「Bosstown」。這段視頻很好的抓住了今日人類社會與機器人未來關係的敏感心理,包含的要素包括機器人的前沿進展,虐待或霸凌機器人,機器人覺醒與反抗的問題等等。
九、「數學帝」葛軍參與今年高考數學卷出題?
輿情熱度 20541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2.9萬
【傳聞】今年高考一結束,有關高考數學題的多個關鍵詞衝上了微博熱搜。關於「『數學帝』葛軍參與今年高考數學卷出題」的傳聞隨即也開始在網上流傳,有網友調侃是葛軍拉高了高考數學卷的難度。
【真相】在認證為「南京師大附中校長葛軍」的今日頭條帳號上,6月11日發布了一篇引發網友8000餘條評論文章。葛軍發表聲明稱:「我沒有參與2019年全國高考數學的命題。我只參加過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蘇省高考數學卷的命題工作。除此之外,都是謠言。我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年高考全國數學卷的命題工作,也沒有參與任何江蘇以外省份的高考命題工作。」葛軍最後表示,高考的事情很複雜,希望大家不要再將關注焦點放在高考的命題人身上。
十、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說尺子》是高考滿分作文?
輿情熱度 1912 中老年人關注謠言人數估計 1.7萬
【傳聞】每年高考開始,「某人準考證丟了」的謠言就開始刷屏,每次高考剛一結束,閱卷還沒開始,各種滿分作文就漫天飛舞。這其中最火的,就是這篇號稱震撼了8億中國人的滿分作文——《說尺子》。
【真相】事實上,這篇文章源自一個媒體活動,作者也不是高考考生。2016年6月7日高考當天,環渤海新聞網廣邀唐山的作家、公務員、教師、記者、自由職業者試寫高考作文,後來主辦方在眾多來稿中,選取了11篇優秀作品予以登載,其中就包括唐山市公務員寫的這篇《說尺子》。此後,該作品被一些自媒體轉載,傳播過程中以訛傳訛,逐漸變成了「高考滿分作文」,並且每年都在傳。
【點評】「移花接木」 兒童安全不可忽視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助理研究員曲曉程認為,6月謠言主要集中在社會民生、兒童安全、教育等相關領域。「醫保個人帳戶清零」「省界收費站收費」等謠言屬於政策誤讀,這裡固然存在某些自媒體誇大其詞的煽動效果,但也提醒有關部門在發布新政策、新規定時,不僅要考慮引導輿論走向理性,同時要運用「逆向思維」先評估可能產生的誤讀情況,及時闢謠,主動快速引導,回應群眾關切。
有關兒童安全的謠言在6月滋生較多,且越來越有「蹭熱點」的傾向,「水果漲價」「荔枝自由」的背景下「荔枝病」再次被提起;「20萬兒童被拐」「貴州兒童被性侵」等謠言更是直戳社會痛點。在被各種「移花接木」「舊謠新傳」「胡編亂造」引發廣泛關注的謠言下,其所需的思考與警示值得深思,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是當前需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接下來的7、8月是暑期,涉兒童、青少年類信息預計仍是製造謠言的主要素材與對象,涉公共安全、健康、教育、旅遊方面的管理部門與廣大家長群體應給予關注,不造謠不傳謠,及時闢謠。
此外,全國高考作為歷年熱點之一,謠言從未缺席。所謂「零分作文」「滿分作文」年年有,網民或獵奇或欽佩,很容易廣泛傳播。提醒中老年網友,避免掉入這些「作文秀」的陷阱中,誤導青少年教育。
江南君說
千萬不要在網絡上
傳播未經證實的消息
一旦傳播的是假消息
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轉發提醒你家人
切記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來源:人民網
校對:範俊傑
編輯:肖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