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避」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影響社會發展與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近年來,武漢市洪山區行政審批局以提前化解、信息透明和傾聽民意的主動作為巧妙地化解了多個因垃圾、汙水、危險廢物等城市設施建設所引起的「鄰避事件」,形成了提前主動介入,遵守程序正義和注重三治結合的寶貴經驗。
7月10日,洪山區行政審批局的
《行政審批巧解「鄰避效應」》榮獲
楚治——首屆湖北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
讓我們一起看幾則
洪山區行政審批局巧解「鄰避效應」的故事吧
事件1
多美雅醫療美容門診部開辦群體投訴
2019年8月,洪山區多美雅醫療美容門診部向區行政審批局遞交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申請。同期,鄰近的中建南湖壹號小區居民因擔心醫療廢棄物和醫療廢水汙染環境,通過市長信箱、城市留言板、電話等渠道發起投訴23件次。
經向街辦事處詳細了解情況,區行政審批局研判該審批事項存在較為激烈的矛盾風險,立即協調組織區生態環境、衛健部門,街維穩辦、街司法所、社區居委會、申辦機構、居民代表召開醫療機構設置聽證會。各職能部門就該門診部設置流程、公示和徵求意見情況、同意設置證明、環境汙染監管等居民關切的問題逐一作出解答。就居民代表臨時提出,該門診部設置點臨近幼兒園,設置距離過近問題,區行政審批局會後當即趕赴現場測量,核實了確實超出距離禁限標準。
通過召開聽證會,居民了解了醫療廢棄物、醫療廢水的處置規定、監管方式,理解了政府職能部門為依法審批和嚴格監管所做工作,打消了疑慮,化解了矛盾。
事件2
普羅旺斯公司歌舞娛樂場所群體投訴
2019年9月,武漢市普羅旺斯娛樂有限公司向區行政審批局提交在洪山區逸景華庭小區設立歌舞娛樂場所的申請。區行政審批局組織對設立場所現場勘查,確認其設置地點、周邊環境符合要求,在區政府網站、社區公告欄、經營場所門面、物業辦公場所發布張貼了設置公示,並送達周邊商鋪。公示期收到小區多名業主投訴,反映該娛樂場存在噪音和環境汙染、堵塞通道危害小區安全、設置地點違反距離禁限標準等問題。因投訴集中,區紀委信訪室向區行政審批局致《信訪事務(紀檢監察業務外)轉交函》。
經研判,區行政審批局立即組織承辦科室、法規科室、局法律顧問、區城管局、區環境監察大隊有關人員召開聽證會,投訴代表參會。
經質證,該娛樂場所還未營業,不存在噪音和環境汙染問題,區城管、環境監察部門承諾做好後期監管。因其設置地點原有側門貨梯,未堵塞通道,屬商服性質房產,不在住宅、學校、醫院200米範圍內,經溝通,大部分居民表示理解,極少數居民存在異議,按審慎審批原則,局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核發許可證,並在後期重點做好了居民解釋和事後監管工作。
事件3
德佑中醫醫院不服暫緩校驗決定聽證
2019年11月,接區衛健局通報,洪山德佑中醫醫院在2018至2019年度校驗周期內,因違規超範圍從事診療活動、未執行國家有關消毒滅菌規定、未執行消毒產品進貨檢查制度等行為,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累計達到14分。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區行政審批局擬對該機構作出暫緩校驗二個月(暫緩校驗期內不得執業)的決定。洪山德佑中醫醫院不服,依法向區行政審批局申請聽證。
區行政審批局聯合區衛健局召開聽證會,內設審批科、法規科室負責人,德佑中醫醫院代表參加聽證會。區行政審批局依法告知擬作出該決定的違規事實、法規依據、裁量依據。德佑中醫醫院代表申辯質證,該院已開始整改,並積極開展義診活動,懇請審批機關酌情考量,縮減暫緩校驗期。
最終區行政審批局對德佑中醫醫院作出暫緩校驗決定,給予一個半月的暫緩校驗期,德佑中醫醫院表示無異議。
如何有效化解「鄰避效應」
帶來的矛盾和問題
一起來看看區行政審批局的主要做法
做法1
提前主動介入,搭建化解平臺
改變傳統的矛盾糾紛化解被動、滯後的狀態,注重分析投訴性質,提前研判發展形勢,主動介入五人以上的涉審批群體投訴,縮減化解鏈條,避免怨氣積壓,增加處置難度。樹牢糾紛化解責任意識,對審批聯動監管的投訴事件,審管銜接召集搭建四方化解平臺,協調職能部門為街道社區等屬地單位站臺、撐腰鼓勁,讓其更加從容、有底氣。
召集部門只發揮召集作用,不做最終決定。街道、社區等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在矛盾化解中把握中立主觀,幫助提出關切問題,要求作出承諾,爭取情理感化。各職能部門履行行業主管責任,在矛盾化解中堅持中立客觀,以法律事實為依據,充分闡述意見,搶佔法理高地。申辦機構與投訴居民雙方質證,闡述申辦意義,提出解決方案,舉證無危害風險。
做法2
堅守程序正義,彰顯聽證權威
改變傳統的矛盾糾紛化解小範圍見面會、調解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不講究程序規範,不嚴謹、不細緻,權威性和說服力不足的問題。按法律要求召開聽證會,協調法律顧問製作標準規範的聽證文書。嚴格依法律時限要求,事前向申辦機構、利害關係人郵寄聽證通知書。聽證前,要求行政機關的利害關係人主動迴避。聽證時,邀請法律顧問參加,各部門發言人首先亮明身份,再依次闡述發言。各方意見全部如實記錄在案,並請全體參與聽證人籤字確認。主動告知法治內糾紛化解方式,如一方不服,可向上級單位申請聽證或向法院起訴,政府可提供法律援助。按照把聽證辦成訴訟的標準,彰顯程序看得見的正義。主導制定糾紛化解的法治邏輯規則,讓法治之外的信訪變為法治之內的聽證。
做法3
注重三治結合,做到有理有節
矛盾糾紛化解時,重視自治、法治、德治結合,投訴的居民代表預先內部自由討論,明確危害風險和主要訴求,推選代表提出意見,社區居委會發揮自治組織作用,先行發揮調解功能。聽證舉行時,各方主要圍繞法律依據、當前事實舉證、發表觀點,牽住法治這個牛鼻子,打好道理牌。在基本事情清楚、法理關係明晰後,各方就情理發表意見,如申辦機構作出承諾、請求監督、提出補償、公示信息,社區居民承諾不鬧訪、積極配合和溝通。監管部門就雙方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警示,不偏袒、偏向任何一方,確保聽證公正性。
【來源:湖北長安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