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逾兩千家企業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
企業環保設施由「閒人免進」變為市民「城市客廳」全國逾兩千家企業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 發布時間:2021-01-06 19:28 星期三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
-
通信基站「鄰避效應」困局怎樣破解?
通信基站作為國家公共基礎設施,是關係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然而,公眾對「輻射」問題較為敏感,公眾擔心基站電磁輻射會影響身體健康。這使得基站選址越來越難,「鄰避效應」問題愈顯突出。
-
破「鄰避效應」 重在公開透明
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說到底都是「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指的是人們擔心某些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帶來負面影響,產生該項目「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通信基站是關係到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
-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同時需要建設的基站密度也要大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到今年年底還將建設60餘萬個雖說建基站難但選址更難這個確實說出了眾多人的心聲專業的說法叫「鄰避效應」就是說居民不願意自家附近建一些對身體健康或是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工程比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這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出現鄰避效應現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基站選址難
-
濟寧8家單位被列入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名單
濟寧8家單位被列入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名單 2021年01月06日18:41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近日,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公布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
-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像不少地方一樣,該項目在醞釀階段就引發「鄰避效應」。所謂「鄰避效應」,是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激發情緒化的反抗、甚至過激行為,「再環保,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門口。」
-
「鄰避效應」怎麼破?這家單位有妙招
「鄰避」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影響社會發展與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近年來,武漢市洪山區行政審批局以提前化解、信息透明和傾聽民意的主動作為巧妙地化解了多個因垃圾、汙水、危險廢物等城市設施建設所引起的「鄰避事件」,形成了提前主動介入,遵守程序正義和注重三治結合的寶貴經驗。
-
如何化解垃圾處理「鄰避效應」?專家:打破政府包攬模式,多元主體...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11月6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在2019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要化解垃圾處理「鄰避效應」,就需要新理念引領,形成新模式,打破政府包攬的模式,老調不能再重彈了,要讓居民、生產企業、處理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進來,形成多元主體共治的局面。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事實上,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要破解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是橫亙在居民和生活垃圾投放點之間的難題。許多居民不希望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在自家附近,但建遠了又擔心颳風下雨天撐傘扔垃圾太費心。
-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北極星固廢網訊:家園導讀:「無廢城市」類似的相關概念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源頭「零廢棄」。這一提法是美國環境學者保羅·帕爾默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首創的。保羅·帕爾默是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化學博士。
-
東京上野動物園新建「熊貓森林」對公眾開放
新華社東京9月8日電(記者姜俏梅)東京上野動物園新建的「熊貓森林」8日開始對公眾開放。「熊貓森林」面積6800平方米,是此前大熊貓飼養設施的3倍。「熊貓森林」以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川省的森林為原型,高低錯落的設計便於大熊貓自由活動。
-
【第75次公眾開放日】慶安法院「雲開放」
這是安檢區域,為保障審判秩序和所有人的人身安全,當事人要經過安檢人員精細排查才能進入我們的訴訟服務區。這裡還設有檢察官和律師綠色通道,檢察官和律師憑藉證件免檢出入。 服務中心還為當事人提供了各種形式的訴訟指南、文書樣本、格式訴狀紙、座椅、寫字檯、老花鏡、飲用水、筆墨紙張、列印複印、緊急救護等便民服務設施。一個個小小的細節,彰顯了慶安法院司法為民、便民服務的宗旨。
-
深圳仙湖植物園「蕨類中心」17日對公眾開放
沿著步道慢慢深入溝谷,可隱約聽見潺潺流水聲和時斷時續的鳥叫和蟬鳴,上百種植物生活其間,溪流、枯枝、落葉為其他各類生物提供多樣的棲息空間,是生物多樣性的精彩呈現,有效滿足了公眾戶外活動以及獲取自然教育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是公眾不可多得的自然教育場所。
-
中國美術館將對公眾免費開放 需提前一天預約
即日至10月23日 參觀前一天須電話或網上預約 成功後憑有效證件現場領票 美術館今起免費開放但得預約 本報訊(記者郝洪捷)即日至10月23日,中國美術館對公眾免費開放,但需要提前預約,這是記者今天上午獲悉的。
-
三亞已有65家單位107座廁所對公眾開放
當他走進三亞大東海酒店一樓大堂時,看到一塊印有「開放聯盟」標誌的牌子掛在衛生間門口,進去「方便」後感到非常溫馨。「廁所很衛生、乾淨,比一般的公共廁所設施條件要好,如果有條件的酒店都放開廁所,方便市民遊客,那就更好了!」王先生期待地說。公廁雖小,卻關乎民生民情,彰顯著城市文明程度。建好公廁不僅為廣大市民遊客生活提供便利,同時也為城市文明建設打開一扇窗。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現在「定時定點」投放,臨時清運點來到了部分居民家門口,「鄰避效應」產生了。居民們希望,投放方式恢復到2019年10月之前的模式,隨到隨投。原因很簡單,「天天要掐著點丟垃圾,去晚了還得帶回家,太麻煩了」。
-
「汙水廠建設項目鄰避效應問題行政聽證案」獲評廣東省律協典型案例
陳勇儒律師所代理的序號為137的《汙水廠建設項目鄰避效應問題行政聽證案》,被評為「十五環境與資源類」案例的年度典型案例。本案是典型的市政工程項目與周邊小區業主發生的環境汙染鄰避效應糾紛案件。某小區對該治理項目的環評許可提出了行政聽證申請,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受理了申請,並召開了聽證會。
-
總展線1800米 本周日鄭州美術館新館免費對公眾開放
鄭州美術館將於10月25日開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未來將發揮好視覺文化成果的研究整理、收集展示、公共教育等功能。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宋建國介紹說,鄭州美術館新館建築規模超前,在省會城市美術館中居於領先位置。2016年開工建設,總投資5.3億元,共有4層,地上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共有7個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總展線1800米,其中最大的展廳1700平方米。
-
東莞市殯儀館公眾開放日 迎33名公眾代表參觀
29日,東莞市殯儀館再度向公眾開放,33名公眾代表參觀和體驗了殯儀館的工作。 相比於去年,今年的活動新增了現代殯葬告別儀式和工作體驗環節。殯儀館的負責人說,這是為了消除社會上一些所謂「死不起」的傳言,因為這在東莞市殯儀館並不存在。
-
廣州狗年春節接待遊客逾1500萬人次 人氣口碑雙豐收
廣州狗年春節接待遊客逾1500萬人次 人氣口碑雙豐收 2018-021561.10萬人次,同比增長17.85%;遊客對廣州旅遊的滿意率達99.5%,實現人氣、口碑「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