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2020-11-29 湖北新聞網

宜昌市夷陵區化解垃圾焚燒發電「鄰避效應」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1:42 來源:湖北日報

組織群眾到杭州、蘇州、常州、仙桃等地垃圾焚燒廠參觀考察。(通訊員 張國榮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夷宣

  11月18日,宜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核心用地徵地補償協議全部籤訂完成,即將在年內正式開工。

  該項目是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興建的民生工程,歷時兩年科學論證和綜合比較,項目選址夷陵區鴉鵲嶺鎮鳳凰觀村四組,計劃總投資10.6億元,佔地面積200畝,設計總處理規模為2250噸/日,建成後年最大上網電量17055萬千瓦時。

  像不少地方一樣,該項目在醞釀階段就引發「鄰避效應」。所謂「鄰避效應」,是指居民或當地單位因擔心建設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等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激發情緒化的反抗、甚至過激行為,「再環保,最好不要建在我家門口。」

  今年6月底,夷陵區主動作為,一方面請群眾「走出去」現場觀摩外地先進經驗,同時將專家「請進來」專題講座,消除老百姓對垃圾焚燒的認識誤區,短短5個月內群眾態度紛紛轉變。

  「不看不知道,一看放心了」

  「垃圾焚燒釋放有害氣體,二惡英毒得很,影響子孫後代生育能力。」宜昌要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消息出來後,諸如此類言論不斷,群眾一時難以分辨,難免擔驚受怕。

  垃圾焚燒廠究竟是不是「妖魔鬼怪」,百聞不如一見。8月5日至30日,夷陵區密集組織9批次約600人,前往杭州、蘇州、常州、仙桃等地,通過實地參觀、走訪座談、專家諮詢,把群眾心裡的問號拉直了。

  8月13日,鳳凰觀村村民雷雲華來到常州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眼前的情景讓他驚住了:垃圾焚燒發電廠距鎮政府僅2000米,周邊不足500米範圍內全是社區。

  進到廠區,綠樹成蔭,極具現代設計的建築塗裝了藍天彩繪,高聳的處理塔經過設計變成鐘塔,處處是景觀。「感覺像進了公園。」「一點黑煙都看不到,一點臭味都聞不到」……雷雲華不斷把見聞發到村組微信群裡。

  該村村民鄧明耀也在考察團裡,他對處理工藝更關心,「二惡英在1200℃就分解了,現在處理工藝焚燒爐溫度是1350℃。不看不知道,一看放心了。」每到一處參觀點,細心的鄧明耀還到周邊居民區打聽,「不僅沒有健康投訴,房價還漲了。」

  同時,該區還邀請住建部市容環境衛生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祥信等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消除群眾認識誤區。

  「把政策講透,群眾心裡就敞亮了」

  破解「鄰避效應」,關鍵是統一認識。夷陵區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和指揮部,抽調人員組成8個小組,對項目涉及的500農戶,挨家挨戶走訪,逐一調查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區鎮兩級全天候開門接訪,熱情講解並答疑、一線化解矛盾。

  同時,夷陵區分塊召開鎮級幹部會、村組幹部會、群眾大會。9月10日,鳳凰觀村村委會熱鬧非凡,這裡正在召開第2次考察宣講小組會議。

  「儘管垃圾焚燒廠環保沒問題,可是還有別的疑問。」村民陳天運說,「宜昌全市的垃圾都拖到村裡來,路上天天跑的都是垃圾車。」這引起村民陳永兵的附和,「馬路上垃圾氣味難聞,各種垃圾混合不知道會產生什麼反應。」

  為讓群眾心服口服,指揮部專門安排工作人員龔昌喜陪同陳天運等村民,到仙桃市專題調研垃圾運輸問題。仙桃垃圾焚燒廠已運營2年多,由城管委組織負責路上運輸,全封閉式管理非常成熟,沒有任何問題。

  「沒有落後的群眾,只有落後的群眾工作。只要把政策講透,群眾心裡也就敞亮了。」

  「為了秀美青山,須把垃圾變寶貝」

  「宜昌地處三峽門戶,為了青山更秀美,須把垃圾變寶貝。我是生態公民,我要盡一份責任,」村民鄧明耀最近一直在村裡奔走,在微信群裡、在屋場會上發動宣傳。

  宜昌常住人口400多萬,日產垃圾量突破1040噸,現有13座垃圾填埋場不堪重負。落實長江大保護,實現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建設垃圾焚燒廠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重大環保項目落地,要全方位增強群眾的獲得感。」10月12日,夷陵區委書記王璽瑋到鳳凰觀村專題辦公時表示,一方面要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主體工程,用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及工藝,讓群眾放心,同時建設配套環保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工業旅遊基地和黨建基地,帶動周邊3個村的路橋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著力解決徵地農民及子女就業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項目落地帶來的實惠。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

相關焦點

  • 如何化解垃圾處理「鄰避效應」?專家:打破政府包攬模式,多元主體...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11月6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在2019全球生物質能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要化解垃圾處理「鄰避效應」,就需要新理念引領,形成新模式,打破政府包攬的模式,老調不能再重彈了,要讓居民、生產企業、處理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進來,形成多元主體共治的局面。
  • ...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湖北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接待公眾逾5萬人 保障公眾知情權化解「鄰避效應」 2019-12-24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上評|垃圾焚燒發電等公益項目如何避免「一鬧就停」
    安徽宿松、太湖兩縣,近日因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發輿論關注。宿松官方回應稱,項目尚處於前期論證階段,決不以犧牲生態和環境及群眾利益為代價而違規上項目。太湖方面則表示,未取得群眾充分理解支持堅決不開工。常見的說法是:垃圾焚燒發電確實是一個好項目,但出於「鄰避效應」,大家都不願建在自己家附近。「鄰避效應」並不新鮮,而是一個老話題。近年來,隨著國民環保意識和維權意識的增強,國內許多地方的公益項目都頻頻遇到這一問題,讓當地政府左右為難。
  • 原址建垃圾焚燒廠 杭州如何化解了群體性事件
    「中泰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因「鄰避效應」而引起的社會事件。  初春的杭州,已是奼紫嫣紅。記者再次來到「中泰事件」的發生地,但見中泰垃圾焚燒發電廠主體建築已拔地而起,110米高的煙囪巍巍挺立。垃圾貯坑、汙水收集池的輪廓已經基本建成。各種工程車輛不時進出,塔吊設備繁忙運轉。  「整個工程正有條不紊按計劃進行,目前已完成大半。」
  •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
    鄰避效應逼出「零廢棄」小鎮 引領新型城市管理理念北極星固廢網訊:家園導讀:「無廢城市」類似的相關概念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源頭「零廢棄」。這一提法是美國環境學者保羅·帕爾默在上世紀70年代初首創的。保羅·帕爾默是一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化學博士。
  • 破「鄰避效應」 重在公開透明
    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說到底都是「鄰避效應」。「鄰避效應」指的是人們擔心某些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產價值帶來負面影響,產生該項目「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通信基站是關係到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事實上,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 「鄰避效應」怎麼破?這家單位有妙招
    「鄰避」問題一直是困擾基層社會治理、影響社會發展與穩定的突出問題之一。近年來,武漢市洪山區行政審批局以提前化解、信息透明和傾聽民意的主動作為巧妙地化解了多個因垃圾、汙水、危險廢物等城市設施建設所引起的「鄰避事件」,形成了提前主動介入,遵守程序正義和注重三治結合的寶貴經驗。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老舊小區規劃建設時,垃圾分類還是天方夜譚,自然沒有考慮到垃圾房配套。現在要搞垃圾分類,需要一個垃圾房。居民都知道這是好事,可建在誰家後院都不樂意。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卻讓社區主任周密犯愁,「這段時間一直睡不好,協調會開過,居民意見也徵集了,明明是為整個小區好,居民說我不為大家考慮,就為了工作」。
  • 治理垃圾焚燒廠汙染新舉措!中國首個二噁英在線檢測技術團體標準...
    2020年12月22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正式發布批准《生活垃圾焚燒煙氣二噁英雷射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在線檢測系統技術要求》(T/CAEPI 28-2020)團體標準,將於2021年01月01日正式實施。
  • 通信基站「鄰避效應」困局怎樣破解?
    這使得基站選址越來越難,「鄰避效應」問題愈顯突出。  在對電磁輻射缺少科學認知的情況下,部分公眾對通信基站深懷恐懼,一邊投訴基站有電磁輻射,一邊投訴手機信號不好,運營商和鐵塔公司容易陷入「建站-投訴-拆站-再投訴」的困境。  從目前各運營商和鐵塔公司履責情況來看,其更多關注的是行業發展,在開展電磁輻射監測及信息公開、科普宣傳等工作方面並不理想。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完成機組72+24小時滿...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完成機組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利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投入運行以來,已於10月23日下午14時順利完成機組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
  • 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南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
    二、採購項目名稱及項目投資估算1、採購項目名稱: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南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2、項目投資估算:(1)崇仁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總投資估算約35000萬元,一期靜態投資估算約26620萬元,其中建築工程費約9334萬元,設備購置費用約11530萬元,安裝工程約2131萬元,其他費用約
  • 玉環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工程環評文件審批意見公告
    玉環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工程環評文件審批意見公告北極星固廢網訊:序號:1項目名稱:玉環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工程建設地點:玉環市玉城街道西灘村小灘(玉環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內)建設單位:玉環嘉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單位:中環聯新(北京)環境保護有限公司
  • 垃圾焚燒發電廠生產危險性分析與對策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我國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鼓勵垃圾焚燒產業發展的政策,垃圾焚燒發電得到較大的發展。但是,垃圾焚燒發電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危險有害性,本文結合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產工藝,分析了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並提出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與建議。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
    除臺北市北投、內湖、木柵垃圾焚燒廠、與高雄中南區資源回收廠為五家公有公營的垃圾焚燒廠外,其餘19家都是民營垃圾焚燒廠。 臺灣早期的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垃圾成長速度與經濟同步。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可用的垃圾填埋場越來越少。20世紀90年代初,環保署推行資源回收計劃,垃圾量顯著下滑,因此24座焚燒廠已足夠使用。
  • 環保行業深度報告:為何依舊看好垃圾焚燒
    2017 年以來,全國垃圾焚燒發電項 目新增投產規模較大,如 2019 年新增投產高達 9.53 萬噸/日。但新增產能增速已由 2017 年 53%下降至 2019 年 10%。且從 2020 年上半年新增項目區域分布看,據 E20 統計,新增 的 42 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一線城市無新增,四五線城市項目數量佔比達 44%。
  •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
    基站建設「鄰避效應」如何破解?同時需要建設的基站密度也要大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到今年年底還將建設60餘萬個雖說建基站難但選址更難這個確實說出了眾多人的心聲專業的說法叫「鄰避效應」就是說居民不願意自家附近建一些對身體健康或是環境有負面影響的工程比如垃圾場、核電廠、殯儀館······這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出現鄰避效應現象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基站選址難
  • 江西九江:垃圾去哪了?正在給大家發電呢
    江西九江:垃圾去哪了?正在給大家發電呢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2020年九江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建成中心城區、修水、都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啟動城鎮汙泥、餐廚垃圾等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固體廢棄物科學處置水平」。那麼,相關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城鎮汙泥、餐廚垃圾等處理設施建設進展如何呢?
  • 垃圾分類新時尚|8公斤溼垃圾可以發1度電:溼垃圾純度將直接影響...
    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衛華邊走邊說,「隨著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生活垃圾將在源頭『乾濕分離』,更多溼垃圾會通過專門的收運渠道,被送到我們這裡處置。」 作為目前上海最大的單體溼垃圾處理企業,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的有機質固廢處理廠主要是讓溼垃圾在厭氧環境下產生沼氣,然後利用沼氣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