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1)

2020-12-04 新華社體育

新華社照片,泊頭(河北),2020年8月5日

(體育·特別的暑期生活)(1)武術——老拳師暑期「觸網」傳非遺

8月5日,石同鼎直播六合拳拳法。

時值暑假,為減少聚集習武帶來的疫情風險,同時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石同鼎在直播平臺開通了帳號,每天帶領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教學演示,通過「雲端」傳承非遺文化。

今年59歲的石同鼎是泊頭六合拳第八代傳人,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2001年父親離世後,石同鼎便承擔起傳承六合拳的重任。2002年石同鼎建起六合武館,開始教徒弟習武練拳。

作為傳統武術中長拳的一種,河北的泊頭六合拳有400餘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網上直播,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六合拳、練習六合拳。」石同鼎說,他希望能把六合拳推向世界,傳得更遠。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相關焦點

  • 尋找老拳師,走近逝去的武林
    我小時候出身在農村,我最早的啟蒙師父就是一位老拳師,所以我知道老拳師身上是有東西的。老拳師身上有傳統武林江湖的影子,更有傳統功夫的技藝。老拳師或許代表已經逝去的武林,或許承載著未來的希望。「老拳師」這種提法可能並不一定妥當,但我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詞彙來匹配他們的身份。在我這裡「老」字不是指的年紀大,而是功夫的純厚,且兼有謙和的品格。嚴格說現在真正的「老拳師」已經很少了,是稀缺的,特別是民間有真功夫的「老拳師」。
  • 紀念丘處機誕辰 煙臺十大拳師和武術傳人將進行展演
    水母網2月13日訊(通訊員 佘世燁 記者 李波)記者今天從煙臺市武術協會獲悉,為紀念全真教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誕辰868周年,從今年2月13日(正月初五)起,棲霞太虛宮組織全民健身和武術運動展演等形式多樣慶祝活動。
  • 「非遺」傳承人晏西徵:梅山武術德技並修的「傳」與「承」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梅山武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晏西徵。梅山文化歷史悠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古便有尚武崇文的傳統,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武術拳法。梅山武術隸屬南派拳術,是古人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在和野獸的搏鬥時,「觀其禽技,仿其獸姿」總結而成的一套拳法。其招式非打即防,沒有虛招花架,樸素而又實用。2014年,梅山武術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晏西徵是梅山武術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煙臺十大拳師走進開發區武術協會傳奇武館
    水母網7月23日訊(記者 李波)同心協力弘揚中華武術,合力共同謀發展。7月22日晚,由煙臺市武術運動協會組織的「煙臺十大拳師走進傳奇武館」活動在開發區金沙灘大酒店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煙臺十大拳師與開發區武術協會傳奇武館的教練學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武術交流活動。    互相切磋技藝,是武術的重要精神內涵。自去年煙臺十大拳師評選出爐後,他們多次參加了煙臺武術交流活動。本次切磋交流,也是為即將到來的煙臺國際武術節熱身。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公示 泉州刣獅榜上有名
    這是石獅繼蚶江海上潑水節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在公示的名單中,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位列第六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中,項目名稱為「泉州刣獅」,申報單位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據了解,盧厝獅陣又叫「刣獅」、「弄獅」、「舞獅」等,相傳為少林和尚「一元祖師」創建,武學歷史悠久。盧厝獅陣以群眾為基礎,代代相傳,有史可查的已經傳了五代。
  • 義烏南拳拳師沈樟忠:精修武學 傳道不倦
    誠如歌詞中所寫,南拳、北腿是中國武術中兩大代表性拳種。在義烏,老拳師沈樟忠是眾多人心目中的 南拳王 。打起拳來頓挫有力、虎虎生風、勁道十足。南拳北腿 唯快不破近日,記者趕赴上溪鎮水碓村,見到了64歲的沈樟忠,一身利落的衣衫顯得他幹練非凡。談起自己的練武經歷,還沒說上兩句,他便在門前空地上演示起南拳的套路來。
  • 百歲形意拳老拳師黃江天先生談武術技擊和宋氏形意拳勁力等
    為了繼續深研武術的高深內涵,豐富自己的技法,黃老又拜一代太極宗師侯春秀先生為師,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起早貪黑,刻苦鍛鍊,細心揣摩,反覆實踐,隨師習武多年,盡得真傳,尤其擅長採手與擒拿手,其散打功夫則更上一層樓。黃老不僅得到了兩位大師的真傳,也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武術高水平的技法和高深莫測的境界,他是我們現代人了解武術、研究武術、鑑證武術的活化石!
  • 過年吃喝別忘鍛鍊~當過《西遊記》武打設計的老拳師喊你來運動啦
    他,就是崔明偉,從2007年開始在伍公山上的「湖山佳話」戲臺前開設武術公益班,每逢周末帶著孩子們強身健體。「前段時間,我擔任武術總指導的百集功夫欄目《武述師道》第一季已在網絡上線,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老崔笑著說。
  • 形意老拳師張桐先生拳姿追憶
    著名武術家、高級教練、國家級裁判員。曾任全國武術協會委員,陝西省武術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陝西省政協體育組成員,西安幣政協委員,現任西安中華武術研究會會長。張桐幾十年如一日獻身於武術事業,在武林德高望重。7歲起隨舅父(河南少林洪拳名師盧賓、盧申)習傳統洪拳,初奠武功基礎。16歲時,他赤手空掌擊倒三個持刀搶劫的匪徒,在家鄉引起轟動。
  • 煙臺「十大拳師」脫穎而出 打造體育產業品牌賽事
    記者 郭超      水母網12月31日訊(YMG記者 郭超 通訊員 佘世燁 )昨天上午,煙臺市武術運動協會理事會暨煙臺十大拳師
  • 一個樁功練到老,為啥老拳師捨不得丟
    我們家傳的戚家拳準確叫「戚家一拳道」,與現在流行的戚家拳不是一回事,據祖上說我們這支的戚家拳應該多源於道家。胡老三有次出差來四川,想看我這邊的拳法樁功與他們有無相似的地方,我給他展示了一下,不料他看後說你這樁功與湖南一個老拳師的一模一樣,但他們不叫「一拳道」,而叫「鬼三腳」,知道的人比較少。
  • 保安大爺竟是燕青拳高手 武術秘籍欲申請非遺
    關於青島燕青拳的歷史,島城武術界觀點比較統一,那就是由島城武術名家郝清桂先生於上世紀30年代從原籍平度帶到青島的。郝清桂先生1874年出生於平度大澤山下的大田鎮郝家村,自幼跟隨一名因躲避追捕而留在村中的外鄉人學拳習武。上世紀30年代左右,他在東鎮(今臺東)成立了青島國術館第五練習所,在島城頗負盛名,學員眾多,成績突出,多人成為島城武壇的佼佼者。
  •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嚴老曾經的傳承基地如今空無一人2017年冬,上海復興公園內,寒風吹過粗大的百年梧桐,枯葉就像棉絮一般飄飄落下,隨著寒風在地上翻滾。樹下的椅子上,坐著已82歲高齡的嚴承德老師,他面容枯槁,身形消瘦,歲月的痕跡昭然若揭。此時,每天的晨練,嚴老師已不太「下場」,主要是坐著監督「拳場」上寥寥幾個學生練拳。
  • 煙臺"十大拳師"揭曉 代表十幾個門派的14位拳師榮膺
       水母網9月29日訊  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兩個月的評選,由市武術協會組織的市十大拳師評選活動昨日揭曉
  • 揭秘海南武術:自成體系 民間各路高手盡顯申通
    此外,海南行政區的洪拳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虎豹拳、蛇拳等,是從湛江地區和汕頭地區傳過去的。」這些成熟的拳術,與海南當地文化對接,加快了瓊派武術的發展步伐。  清朝道光《瓊州府志》記載:歷代海南有武進士1名、武舉人87名,其中,明代的武舉人分布在瓊山、文昌、澄邁、萬州、陵水、崖州、儋州、昌化、樂會、會同等地;清代的韓南輝是文昌人,在道光年間考中武進士。
  • 老拳師展示「筋骨齊鳴」,這是真的嗎?
    近日,一段名為「老拳師展示太極絕技,傳說中的筋骨齊鳴」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在視頻中,一位老者在演示太極拳的部分動作時,膝蓋時不時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主持人稱這是「太極招式中難得一見的筋骨齊鳴」。在太極拳練習中,「筋骨齊鳴」是確有其事,還是人為誇大?這種發自關節處的聲響對身體有無損害?
  • 武術名家:有些太極拳師一年賺100多萬,教真功夫的高手課都很貴
    7月30日,中國武術名家、南京原本截拳道館長張安邦談到了當前教武術的培訓班收費的問題,在古代,傳授武術的價格都很貴,並有著「十二兩黃金」的典故,但到了現在,學武術幾百塊都能搞定。對於這個現象,張安邦給出了較為客觀全面的看法。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還有卓刀泉傳說、「賤三爺」的故事、「惟楚有材」傳說等讓老武漢人津津樂道的非遺民間文學,構成武漢城市形象的特質與要素。非遺戲曲進校園 梨園綻蕾初吐芳  大武漢,「戲碼頭」的稱號由來已久。到長樂茶園聽漢劇、到滿春茶園看楚劇、到漢口新市場大舞臺品京劇,成為老武漢人心底裡溫暖的記憶。
  • 鴻泰功夫文化旗艦店開業 煙臺十大拳師現場助陣
    開業剪彩  開發區武術運動協會會長 劉延峰致辭 十大拳師和學員合影    水母網8月19日訊(記者 李波)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音樂節奏,少年們紛紛登臺亮相盡顯中華武術風採。今天上午,煙臺十大拳師走進鴻泰功夫文化中心暨鴻泰功夫旗艦店開業慶典在開發區舉行。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歷史沉澱和數代人的智慧結晶,儼然形成了一種綜合文化,它融技擊性、健身性、藝術性、哲理性於一體,是任何西方格鬥技術都無法企及的。煙臺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武術運動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習武風氣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