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形意拳老拳師黃江天先生談武術技擊和宋氏形意拳勁力等

2021-01-10 網易

2021-01-09 07:51:55 來源: 風光之享

舉報

  

  黃江天先生三體式拳照

  武術源於中國,是一種很具有中國代表性、彰顯特色的文化,它是在長期的生產勞動、與大自然的搏鬥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的體育項目。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競技性和健身價值,極具東方文化內涵,深受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喜愛,尤其是對培養青少年優秀的道德品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代的武術發展卻是一波三折,多災多難,已經到了傳承的危險邊緣,由於武術擂臺已停止近百年,使原本上陣殺敵技擊性極強的武術已逐漸失去了昨日的風採,再加上熱兵器的到來、冷兵器的結束、東西文化的碰撞,將武術推到了學無所用的尷尬境地!長期的低靡環境讓人對武術產生了諸多的猜忌和疑問,傳統武術到底能否實戰呢?古代的武術真的那麼厲害嗎?形意拳是中國四大名拳之一,動作剛猛有力、雄渾質樸,技擊性極強,我們很想通過形意拳來找到武術現存的問題,幸運的是在西安市武術協會的幫助下和《精武》雜誌總編吳憲民先生的大力推薦下,我們找到了近百歲的宋氏形意傳人——黃江天先生,希望在這裡我們能找到問題的答案。經過幾次預約,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我們一行三人在西安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朱永金先生的帶領下,來到了黃江天老先生的住所。大家見到黃老第一面就為之一驚,年近百歲的老人居然如此精神!面色紅潤、兩臉頰飽滿、皺紋極少,雙目炯炯有神,雪白濃密的銀絲流露出習武之人特有的英姿豪氣。黃老耳聰目明,腰腿靈活動作自如,至今還保留著每天讀書的習慣,讓人無法相信站在面前的老人已是98歲的高齡了!黃老非常健談、思維敏捷、口齒伶俐、心胸開闊,對武術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於大家提出的問題他都一一解答,毫無保留,讓人感受到一個武術家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氣概。

  

  宋氏形意拳名家劉實君先生像

  黃江天先生原是陝西省農牧廳幹部,年輕時因身體虛弱產生了習武的念頭,後有幸結識了形意大師劉實君先生,並拜其為師學藝數十年。黃老精擅技擊實戰,功力深厚,藝至化境。以內功貫穿始終,不尚蠻力、拙力,從鬆柔人手,經過松沉、松活、松靈等階段,逐步培養出充盈的內氣、內勁和沉、冷、透的筋勁骨力,其在形意盤根內功上的修為更是高不可測,已到了雙手一沉千斤力的境界。黃老是劉實君先生年紀最大的學生,對老師的功夫、事跡知道頗多。據黃老回憶說,劉老師的整體身形發動之快,可謂電光石火,真正到了「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後發而先至,發敵於無形的境界,劉師在武功方面的造詣真是讓人望塵莫及!武林朋友尊稱劉先生為「快手劉」。1964年劉實君先生不幸辭世,這讓黃老十分難過。為了繼續深研武術的高深內涵,豐富自己的技法,黃老又拜一代太極宗師侯春秀先生為師,學習武當趙堡太極拳,起早貪黑,刻苦鍛鍊,細心揣摩,反覆實踐,隨師習武多年,盡得真傳,尤其擅長採手與擒拿手,其散打功夫則更上一層樓。黃老不僅得到了兩位大師的真傳,也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武術高水平的技法和高深莫測的境界,他是我們現代人了解武術、研究武術、鑑證武術的活化石!下面就將黃老解答的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公布如下,以供廣大武術愛好者學習參考。

  問:您認為中國武術的技擊性如何?形意拳真的那麼厲害嗎?中國武術到底有沒有東西?

  答:這個問題有點可笑!武術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武術就是為了技擊而生的,如果技擊性差早就被歷史淘汰了,還能流傳至今嗎?之所以現代人有這樣的疑惑,是因為現代的習武者沒有把武術搞懂、沒有練精!也不肯花時間和力氣練好!我說話不好聽,但這是實話!記得我在四川老家時,那時我還年輕,剛學武術,曾見一位身強力壯的武師在我們家附近擺擂臺,此人力大如牛,能用拳在地上打出一個近兩寸深坑,功夫十分了得!試問這樣的功夫現代有幾個人能練到?這還不算什麼!這個武師當時挫敗了幾個高手,非常囂張不可一世,最後竟被一個瘦骨嶙峋挑著大扁擔的老人擊敗。你說奇怪不奇怪!真正的實戰只是一兩下就能分出高低,不像現代的武術比賽那樣打來打去的!那個瘦骨嶙峋挑著大扁擔的老人在擂臺上與之交手,只兩下那大漢就飛了出去!大漢不服連試了幾回,都被以同樣的手法擊出!這絕不是講故事、演電影!是事實!這才是武術!中國武術在以前以小打大是常事,不像現在的武術比賽,這樣誰體重大誰就能贏。至於說形意拳能不能打?這就更不用懷疑了!因為形意拳本身就是殺敵之術,古時常用於軍隊、鏢局、金融場所,簡單實用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一切都是以實戰為宗旨,可以說是一招制敵之術!我的老師劉實君先生在與人交手時,動作極快!一兩下就可將對手擊敗,有時都無法看清動作的來去,勝負就已經分出了。記得在老師家碰到過一位國內當時非常有名的武術家,要與老師交手(這個人現在還健在,名字我就不提了!說了不好!),兩人交手前劉老師左手插兜,右手拿出來向那人提醒,攻你頭部,留神!等那人準備好,劉師一步近身,以右手攻其面門,劉師出手如閃電,沒等那人反應過來,劉師手便似鞭子一樣抽到了對方臉部,對方趕緊雙手護頭,沒想到劉師這只是虛招,右手從對方頭部滑向其腰部,那拳師手往下壓護其肋部,劉師右手順勢一翻,以一記翻背捶打在對方面門,那拳師應聲而出,飛出去五六米左右,重重地摔在地上。整個過程速度很快,沒有兩秒鐘就結束了!那人不服又要和劉師比試劍法,劉師就將家中的竹劍拿出來遞給對方,讓他先進攻,這人的劍法也非同一般,快而準!一出手直刺劉師腹部,劉師不愧為武術大家,當對方的劍尖快到時,突然腹部一收,同時一劍刺向對方腕部,對方大叫一聲劍已落地,當對方的劍落地的同時劉師的劍已放到對方的喉部了。此人這次徹底折服了!事後要拜劉師學藝,可是不知為什麼劉師沒有收他。中國武術真的是博大精深,深不可測!希望大家好好練。

  問:請您談談宋氏形意拳的特點和在西安的發展情況好嗎?

  答:宋氏形意拳在形意家族中可謂是一枝獨秀,它是將形意拳進一步完善了,不但技擊性強,而且動作舒展大方勁力十足,不但可以修煉出剛猛剽悍的爆發力,而且其本身還具有盤根內功的練習方法。我就練了一輩子宋氏獨家盤根氣功,此功非常好!不但能增長習練者的功力,而且對於養生來說也有意想不到的妙處!家師劉先生講過,他本人是河北滄州人,從小就喜愛武術,8歲就開始舞槍弄棒,拜了很多武術名家學藝,學習了八極拳、劈掛拳、六合拳、八卦掌,當時也學了形意拳。年輕時走南闖北到處拜訪武術名家,對那時的武術界情況還是了解一些的。在一次機緣中遇上宋氏形意拳創始人宋世榮之子宋虎臣先生,才知道自己功夫差之千裡,後來他通過刻苦的學習才得此技!劉師曾經語重心長地告誡弟子:「我轉了一圈還是覺得宋家的東西好!你們一定要好好學!」宋氏形意拳在西安的發展情況非常好。劉師的傳人在西安很多,有大有小,我算是比較大的了。其代表人物有:孫豹隱、黃江天、劉義群(子)、王文滿、李茲軒、趙夫敏、潘興文、張鳳寧、於斂都、楊基偉等人。可謂桃李滿天下!在「文革」的時候我下鄉改造,沒在老師身邊,沒能跟老師學完,實在是太可惜了!據我所知能完全繼承老師東西的人要算豹隱(孫豹隱)了,他的拳風很像劉老師,出手快而重,有時像鞭子,有時像棍子,收放自如。所以我讓我的學生劉鴻藝跟著他繼續學。

  問:聽很多人說練形意拳不能發力,要發暗勁。您是怎樣認為的?

  答:形意拳就是一門功力拳,五行拳就是練功力的、找勁的,如果不發力能找到勁嗎?形意拳有三步功:明勁、暗勁、化勁,如果明勁找不到,根本就談不上暗勁和化勁。形意拳不發勁是不對的!我的老師劉實君先生六十幾歲時發的勁,一點不比年輕人遜色,常言道:「拳假功夫真」,練武術偷不了一點懶!有些人練一輩子形意拳也找不到勁,何況不發力呢?

  問:請您說一說宋氏形意拳在練功力方面有什麼特點?

  答:在練習宋氏形意拳時,過去的武術前輩非常注重站樁、抖杆子、打劈崩合演、走盤根等。其中盤根氣功是宋家獨有的訓練方法,對導引丹田氣,內氣外發非常有幫助,可功力大增,當年劉師就是以此技功底,用虎撲輕鬆地將人擊出十米之外。要練好盤根就要走低架子,劉實君先生走的就是低架子,很低,很低,幾乎貼地,人稱「地龍」,這種功夫對於鍛鍊下肢的力量也非常有幫助。另外宋氏形意拳還有一個特殊的訓練方法,就是打內五行,此拳也是一種修煉內力的方法。

  問:宋氏形意拳有沒有什麼已經失傳的絕技呢?

  答:關於失傳的問題,是現代武術每個流派都會遇到的難題。宋氏形意拳也不例外,這非常可惜!宋氏的絕技「十面埋伏」已經看不到了,此技是宋世榮前輩所創,非常厲害!練成之後可以以一擋十,據劉老師說宋虎臣先生曾親口講,這種功夫算他在內只傳了兩人,其中的一個前輩被日本的飛機炸死了,由於此技需要多人配合,在練習時五六個人一起圍攻一個人,有使拳的、有使腳的、有打上的、有打下的,分工各不相同,而且需要這幾個人的功夫都非常好才行!當時能配合打的人很難找,再加上劉先生突然離世,很可惜此技沒能流傳下來!

  問:請您最後再談談目前武術發展最需要做什麼?

  答:武術的發展現在還談不上發揚。目前最需要的是搶救、挖掘、繼承。應該努力提高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武術這門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永遠傳承下去。我都98歲了,很想將自己所學的東西都傳下去,但現代的年輕人你想教,人家還懶得學呢!找好老師難,找好學生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再不抓緊,後果將不堪設想。希望我們的青年朋友努力學習傳統文化,將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繼承下去。

  與黃老的談話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由於怕影響黃老的身體,我們只能依依不捨地和老人家告辭。老人家把我們送到門口,激動地說:「謝謝你們來看我,歡迎你們常來,我還有一肚子的話要講,回去好好練!不要把好東西丟了!」告別了黃老心情十分複雜,既高興、又沉重,高興的是黃老讓我們真正理解了武術的實質和精髓!沉重的是武術的發展確實不容樂觀!衷心地祝福黃老身體健康、壽比南山!也衷心地祝福老一輩武術家們都身體健康、壽比南山,為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做更多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形意老拳師張桐先生拳姿追憶
    翌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南國術館,從師武術名家陳泮嶺、鄭汝平習太極、形意、八卦拳、彈腿、摔跤、拳擊、乾坤劍,深得精髓。1934年,代表河南國術館參加華北運動會擂臺賽,在名手雲集的幹人競技中,參賽長兵對剌、短兵對擊和徒手散打3個項目名列第3,獲「武士」稱呂。1938年到西安,被陝西省國術館館長楊瑞軒聘任為武術教練、技術指導員及館內、「太極拳推手研究社」社長。
  • 山西省形意拳名師楊立勇入選《中國武術名家人才資料庫》
    楊立勇: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人,自六歲投身山西形意拳名家楊凡生門下,至今五十餘載,勤學苦練,從未間斷。中國武術六段、武術一級裁判員、山西省傳統武術高級教練員、國家形意拳非物質文化遺產晉中市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傳統武術高級教練。
  • 晉源形意拳師任爾琪|車毅齋|師叔_網易訂閱
    任爾琪從習宋氏形意拳,初學五行拳及刀、槍、劍等,後練「盤根」等拳術,多年來朝夕研練,堅持不懈,身體日健,自覺武術妙異無窮,確能健身。  爾琪對「盤根」很有研究,造詣深厚,動作靈敏,剛柔相濟,運轉靈活自如。與人較技,對手難以進招。他運用內功,一個坐馬勢,三五個人近不了身,二人抱腿勁力不倒。小店有個拳師,自以為了得,帶領弟子多次登門欲切磋,都被他婉言擋了回去。數月後,復找上門,一決高下。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而形意三才勢的結構,前後左右上下,都很均衡,其實就是哪裡都有變化的餘地。二是攻擊力。形意、心意的攻擊威力都源於丹田功。心意的拳架配合丹田功,見效很快,所以有「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說。而形意的勁力要相對內斂,勁力是沿著筋經走的,外形看不出什麼威力,所以形意拳理論裡才有「暗勁」一說。
  • 紹興市上虞區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近日,紹興市上虞區武術協會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浦鎮梅塢村隆重舉行,60餘名專委會會員參加了會議。浙江省武術協會副主席、省形意心意拳專委會主任、紹興市武協名譽主席車曉端、紹興市武協常務主席兼秘書長徐建生、紹興市武協副主席董友泉、紹興市形意心意拳專委會主任彭勇、副主任顧堅等出席了會議。會上,車曉端主任致詞。
  • 形意拳主要功法——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中主要套路之一,其練法有奇、正兩種練法。「正」字的練法是勁法,「奇」字的練法是招法。過去,有五行為體,八字功為用的說法。實際上,通過八字功的鍛鍊,不僅可以健身,而且還能迅速增長勁力,從而提高實戰技巧。
  •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而學生們主要練習的武術內容上,太極、形意、八卦等拳種的基本功和套路為80%,推手等模擬對抗為10%,套路類器械為10%。散手、發力等技術除個別傳授外,公開場合幾乎沒有傳授,對抗練習幾乎沒有。嚴承德老師帶學生練拳就在好幾年前,為了讓拳種和「拳場」繼續運轉下去,嚴老師在學生的陪同下去體育管理機構尋求扶植。
  • 武術開合說:形意拳收中出,老拳師嘆息現代人的拳理練習
    其實屈伸也就是開合,我看好多人練形意拳沒有這些動作,如果按要求練,在每個動作裡面,其實都包含這個東西了。形意拳的擰裹鑽翻,和對方一接馬上合,這個虎撲就出去了,你沒有屈伸,肯定做不到這些動作。如下動圖2所示:所有的形意拳都應該收起來出放,而不是簡單的那種直線運動。如下動圖3所示:所以說大家練的時候一定要擰裹鑽翻,根據我們前面給大家講的拳理來訓練,道理我已經給大家演示出來了,不明白的歡迎在評論區評論,我們再拍。
  • 近代十大武術高手:李小龍排第十,第一恐怕無人能敵
    第十:李小龍,眾所周知,李小龍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截拳道的創始人以及中國功夫的首位全球推廣者。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始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人稱南北大俠。曾經加入同盟會,與當時賢達黃元秀,孫存周,鄭佐平等好友被稱為虎林七賢,抗戰時期在民國政府任職,時常口無遮攔地批評蔣介石和民國政府。1953年,84歲的杜心五在打坐時安然去世。
  • 尋找老拳師,走近逝去的武林
    我小時候出身在農村,我最早的啟蒙師父就是一位老拳師,所以我知道老拳師身上是有東西的。老拳師身上有傳統武林江湖的影子,更有傳統功夫的技藝。老拳師或許代表已經逝去的武林,或許承載著未來的希望。所以在我心中,「老拳師」是值得尊敬的,更是值得尋覓的;如能有緣遇到他們也是人生的一大榮幸,或許他們的一句話對自己都有莫大的受益和幫助。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因出差的便利或者專程地慕名尋訪,我先後尋訪了三十多位「老拳師」;這其中不乏有隱匿民間的高人、有身藏鬧市的商人、也有專門開館授徒的,還有生存在影視娛樂圈的。
  • 諸暨市成立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
    近日,諸暨市武術協會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標誌著諸暨市在繼承、推廣、發展優秀傳統武術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據悉,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三大內家拳之一,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拳種,習練者遍布我國大江南北。
  • 太極拳兇猛 · 形意拳霸道 ·通臂拳透靈——來看內家拳的秘密!
    現在的拳師,大多是守著一個三體式反覆玩味,玩出了太極味、玩出了八卦味,但就是行拳發勁一抓一抓地很無力,實戰能力打了許多折扣。這剛柔長短之法,運用上「五行」思維,也就明白了中國拳法的內涵變化。試摘心意、通臂、太極三例描寫如下:形意拳霸道虎豹、鹰鵰、蛇蟒是至雄代表,也是捕殺能手。
  • 五行拳應該怎麼練習?五行真的能對應五臟嗎?力量才是王道
    拳術是中國武術中徒手技巧的總稱。在古代,有拳法、技擊等稱呼。拳術在經過中國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後,逐漸形成了各個拳種流派,各種拳術的特點和行動方式也大相逕庭。這其中,五行拳作為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招式技法比較簡單,表演性質不高,稱不上是花架子。
  • 內家、心意、拳
    形意拳的起勢動作是雙手向前上抱起,然後下壓丹田。這個動作和輕步站其實是同源的,但絕大多數的人在練形意的時候,這個動作是不發勁的,以為這只是一個蓄勁動作,但從心意拳輕步站發勁的原理來看,形意拳的這個起勢動作在門內秘傳也很有可能是發勁的。當然大俠沒有學過形意拳,這只不過是一個猜想而已。
  • 河南許昌舉辦武林大會 260名武林高手切磋武術 最小選手年僅5歲
    來自全市的20支隊伍、260餘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及武術愛好者同臺切磋,為廣大群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武林大會」。此次比賽分為團體競賽和個人競賽兩類。其中,個人競賽分為幼兒組、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成年組和老年組,最小參賽選手年僅5歲。本次比賽涉及少林拳、長拳、規定拳、形意拳、太極拳、劈掛拳、傳統短器械等多個類別。
  • 尚武之家春意濃——拳師馬佔榮武學家風瑣憶
    武山自古為多民族聚居區,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碰撞,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融,特殊的自然環境和頻繁的戰事,使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骨子裡流淌著尚武精神,好弓馬善技擊精武藝成為一種文化特色。
  • 河南心意拳淵源傳承述真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心意拳是其中頗有影響、極具特色的拳種之一,其動作簡單、內涵豐富、側重於實戰和技擊,強身健體、防身格鬥、功用無窮,在海內外有廣泛的影響,由於各種原因,雖盛名遠播,卻流傳不廣,真正知其真意者,為之不多。
  • 傳統武術能否自學,怎樣才能少走彎路?
    形意拳和心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三大內家拳之一,是非常著名的北方拳術,練習以單式為主,通過千錘百鍊的單式練習,最後達到精純的功夫境界,形成強大技擊功力。
  • 傳統武術中第一危險的古拳法,金剛八式地動山搖,招招都是必殺技
    拳諺云:"動如繃弓,發若炸雷"。正是將八極拳發力的方式做了一個極為形象的說明。 其實八極拳中的金剛八式正是延續了中華武術內家拳的要領,在不斷演化中形成的一個武術流派。在八極拳的入門套路金剛八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八極拳的技擊技巧中招招都是必殺技。
  • 中國傳統拳術有哪些:蛇拳和連環綿掌區別
    中國傳統拳術有哪些:蛇拳和連環綿掌區別  蛇拳因模仿蛇的動作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