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是中國武術中徒手技巧的總稱。在古代,有拳法、技擊等稱呼。拳術在經過中國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後,逐漸形成了各個拳種流派,各種拳術的特點和行動方式也大相逕庭。這其中,五行拳作為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招式技法比較簡單,表演性質不高,稱不上是花架子。而在技擊當中,五行拳還是很強的,沒有花裡胡哨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五行拳。
首先說說五行拳為什麼叫五行拳,第一種說法,五行拳中的五種拳法分別對應人的肺、肝、腎、心、脾,列個表格出來就是這樣的
劈拳-金-肺
崩拳-木-肝
鑽拳-水-腎
炮拳-火-心
橫拳-土-脾
第二種說法呢,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了。
首先,五行拳對應五臟,是中國古代人體觀的一種體現,指五行之氣、五臟之氣。
五臟本來就是掌管人體能量的器官,再結合中國古代對人體的理解,這樣有了五行對五臟之說。
五行拳或許本來就應該這麼理解,五行拳出拳本身也是運用的身體的能量,是一種人體能量在體外發揮出來的拳法。
五行拳發勁簡潔、直接,作為形意拳的基礎拳法,是練習五行拳的根本所在,熟練掌握如何發勁,是最為重要的。五行拳的發勁主要在於身法,先掌握身法,再練拳,以達到掌握力量的目的。五行拳與其他拳的差別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拳術的差別,這裡面還包含了身法的不同,五行拳五種招式,每個招式身法都不一樣,而身法練不好,拳法就練不好。
說到身法,那麼肯定會想到步法,這兩種表達方式其實都是一樣的,按正常的理解,雙腿的作用就是只撐身體和移動,但其實雙腿在拳術中也會起到重要作用,例如腿部可以將身體中的勁力轉變為人體前進的動力,或者用這種方法達到快速移動攻擊的目的。
想要練好五行拳,不僅僅是熟練運用發勁和身法,還要具備邊移動邊攻擊的技巧,放在以前的著名即時戰略遊戲《魔獸爭霸》中來講,就是Hit and Run,既能達到攻擊的目的,又可以避免傷害,這無論是在中國傳統武術中,還是在現代擂臺搏擊中來說,都是成為一名高手非常重要的東西。
在移動中實現攻擊,將身體的力量發揮出來其實是非常難得,再加上需要手腳協同作戰,更是難上加難,能達到這種境界,五行拳就已經練成了。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五行拳各種拳法
劈拳-劈拳是由老鷹捕獵時的動作演變而來的,所以是從上向下的力道,而劈拳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向前撞的變化,也包含了半個鑽拳,就是現在的劈拳。
崩拳-崩拳有兩種變化,一種是壓手崩,一種是挑手崩,壓手崩來源於劈拳,外形上和劈拳差不多,實際上內含從上而下的按壓力量。
炮拳-炮拳則是前手鑽拳,後手崩拳的結合。鑽拳要有向上向前鑽的勁,後手的崩拳強調崩撞頂。
橫拳-橫拳實際上是拗步鑽的變形,不過在拗步中增加了轉胯的力量,又將鑽拳自下而上的力量中,額外增加了橫向的勁。這種來自肩部和腰胯的勁,也是形意拳中的重要基礎之一,通過橫拳練習,應該仔細揣摩其內在技巧,在形意拳每一種動作當中都應體現這種橫勁。
五行拳最基礎的並不是練招式,而是先練勁,如果勁練不好,練的無力,手腳不協調,那麼練的就不是五行拳了,只有能打出架勢和力道,才是真正的五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