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哲學觀之五行學說

2021-01-08 小大夫讀書

五行學說,是研究五行的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認識世界、解釋宇宙變化的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的系統論與方法論。

一、五行的概念與歸類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屬性及其運動變化。

現在較為公認的是五行源自四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以木之生發特性, 概括春天溫暖的氣候特點和萬物生機勃發的物候特點;以火的炎熱向上的特性,來概括夏季炎熱的氣候特點和萬物長大茂盛的物候特點;以土的長養萬物,來概括長夏之季溼的氣候特點和萬物秀實的物候特點;以金的沉降清肅特性,來概括秋天涼燥的氣候特點和萬物收斂凋零的物候特點;以水善於滲下滋潤的特性,來概括冬氣寒冷的氣候特點和萬物閉藏的物候特點。春,夏,長夏,秋,冬。風,熱,溼,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種。

(二)五行的特性與歸類

1.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春溫。

(2)火曰炎上。夏熱。

(3)土爰稼穡。長夏溼。

(4)金曰從革。秋涼。

(5)水曰潤下。冬寒。

2. 五行屬性的歸類

(1)歸類方法。

一是取向比類法,即從事物的形象或性質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有徵象,並與五行的特性相比較,然後將其歸屬於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屬木,脾屬土,東方屬木,西方屬金,中央屬土。

二是推演絡繹法,是根據已知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其五行歸屬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屬木,而肝和膽相表裡,在形體上與筋關係最密切,開竅於目,其華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膽筋目爪在五行均屬於木。

(2)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中醫學在整體觀念思想的指導下,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的方位、時間的季節、人體的五臟為基本框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病理現象進行五行歸類,從而形成了聯繫人起內外環境的五行結構系統。

事物五行屬性歸類表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五行之間的關係

1.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為我之母,我生者為我之子,所以相生關係又稱母子關係。

(2)五行相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勝一行的過度制約,又名「倍克」。其次序與相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其所不勝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稱「反克」。次序與相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與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為木之母,若水虧不足,無力生木,則導致木行虧虛,出現水竭木枯,母子俱虛。子病及母,如心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虧虛,導致心肝血虛。母子俱病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母子俱實,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虛,如肝腎陰虛。

(二)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木火金水位於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萬物、土控四行的作用。中土五行模式,源於古人對方位與季節認識的「河圖」,木位於東方,應春季。金居於西方,應秋季。水位於北方,應冬季。火居南方,應夏季。土居中央,應四時。

1.中土調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央,能生萬物,是自然萬物生長收藏的基礎。中央土,對四時氣化的調節也具有重要作用。

2.木與金火水之間關係密切。

脾居中央,肝心肺腎居四旁的四時五臟陰陽理論體系。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關係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五臟六腑五官五體五志。

2.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3.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係

(1)以五行相生說明五臟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例如肝生心,也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養心,促進心主血脈的功能。

(2)以五行相剋說明五臟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肝克脾,也就是木克土,肝主疏洩能調節脾主運化,防止脾氣壅滯。

(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1. 說明五臟與發病季節的關係

春夏長夏秋冬,有風暑溼燥寒,與肝心脾肺腎相對應,春季多發肝病,夏季多發心病,長夏季多溼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腎病。

2.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傳變

(1)相生關係的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個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髒傳至子髒,如腎為肝之母,腎陰不足,導致肝陰不足、肝陽上亢,稱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髒傳至母髒,如心火旺導致肝火旺,而見心肝火旺。

(2)相剋關係的傳變,包括相乘傳變與相侮傳變。如肝氣乘脾,脾虛肝盛,肝火犯肺,肺虛肝侮。

(三)指導疾病的診斷

由於人體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通過五行連接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因此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病變的五行屬性來判斷疾病所屬的臟腑。在四診方面,經常根據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脈象不同,推測疾病所屬的臟腑。例如,面紅口苦,脈數,多為心火。如果面色萎黃,口中甜膩,脈象濡緩,為脾虛之症。

(四)指導疾病的防治

1.闡釋中藥性質

藥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通過五行的聯絡分別歸屬於肝心脾肺腎五臟。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經,宜清瀉肺熱。硃砂丹參色赤入心經,以鎮心安神或者活血養血。

2.控制疾病傳變

任何疾病都有其發展與傳變的規律,臨證應當根據其傳變規律,及早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3.確定治則治法

(1)根據相生關係確定的治則治法

治療原則為: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適應於母子俱虛證。實則瀉其子,適用於母子俱實證。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滋水涵木法,補木生火法,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2) 根據相剋關係確定的治則與治法,治療原則為抑強與扶弱。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抑木扶土法,培土製水法,佐金平木法,瀉南補北法。

4.指導針灸治療及精神療法

(1)指導針灸療法,在針灸治療中,古人將手足12經脈肘膝關節以下的五腧穴,根據其特點不同與五行相配屬,然後根據病情不同運用五行的生克規律,選擇不同腧穴進行治療。

例如治療肝血不足,根據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則需補肝經合穴(水穴)曲泉或補腎經合穴(水穴)陰谷,以達到瀉實補虛,恢復臟腑正常功能。

(2)指導精神治療,由於五臟與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關,肝心脾肺腎分別與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屬。 臨床上可以通過五志相勝關係治療相應疾病。例如怒傷肝,悲勝怒,即金克木。 喜傷心,恐勝喜,即水克火。

相關焦點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
  • 中醫學生命觀之藏象(上)
    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具有天人合一、五臟一體、形神合一等特點,其內容包括藏象學說、精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和體質學說,是中醫學的理論核心,也是中醫學基本理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藏象,理論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中醫學關於各臟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臟腑之間,臟腑與形體官竅,臟腑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是中醫臨床診斷防治疾病及養生康復的理論基礎。
  • 五行相生相剋原來這麼簡單|五行中的哲學觀
    五行是我國古代哲學觀的一種體現,被廣泛應用於中醫、風水、算命和佔卜等領域。五行描述的是世間萬物相互演化過程的五種基本狀態:金代表斂聚(如桃子堆積),木代表生長(如桃子成熟),水代表滋潤(如雨過桃林),火代表破滅(如桃過熟落地),土代表融合(如桃爛成土)。五行強調整體,萬物是一個整體,而這整體內部又在不斷進行著相互轉化融合的各種過程。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五行學說」是文化糟粕嗎?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稱「五行學說」是傳統文化的糟粕,理由是五行學說是一個閉環,什麼東西都能在五行裡得到自圓其說,哈哈!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五行學說和哲學都認為事物都是相剋相生並且依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有詳細的介紹,當然人們介紹時由於側重點不同,所以有時候對整體性方面太過強調,比如一提「中庸」就認為是走中間路線,是和稀泥,實際不然,只是不像「法家」那樣大張旗鼓的宣傳破壞性罷了。
  • 中獸醫中的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狀態。五行學說認為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物質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它們之間互相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並通過互相資生和克制達到平衡。
  • 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知識: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山東醫療衛生招聘中醫知識: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醫療衛生招聘QQ交流群:點擊加入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對於五行學說的考查佔得比例較大,題目往往集中在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和五行相生、相剋規律確定的治則上,不僅筆試的題目中會涉及客觀題的考查,而且會涉及面試題目的考查,下面對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進行說明
  • 2018北京中醫知識: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
    2018北京衛生類: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五行學說有它自己的基本規律,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學習,中公教育的老師為大家總結了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相生規律:生,含有資生、助長、促進的意義。五行之間,都具有互相資生、互相助長的關係。這種關係簡稱為「五行相生」。
  • 淺議五行屬性的歸類及其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五行學說是怎樣概括和說明字宙間萬事萬物的呢?它的思想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採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分別歸屬之,並根據五行之間相互聯繫的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繫和變化。其實木有屈與伸兩個方面的特性:伸則舒其條達之性,屈則還其柔和之質。「火曰炎上」,是說火有溫暖、發熱、光明、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莊稼、收穫五穀的作用,進而引申為土有生長、承載化生的特性。故曰「土為萬物之母」「金曰從革」,是指金有肅殺、潛降、收斂、清潔的特性。其實金有順從與變革,即剛與柔兩個方面的特性,與木有屈與伸兩個方面特性相一致。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五行學說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五行學說 2017-12-14 09:30 來源:
  • 風水小常識:九星學說是什麼?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
    九星學說是什么九星學說是天文上的一個說法。天地的運行為九星掌控,九星與九宮相配,從而產生各種變化。九星分別是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它們還有另一組名稱與之對應: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洞明、隱光。風水學上將九星根據五行的屬性付之於顏色區分,於是形成了一個系列名稱:一白星,二黑星,三碧星,四綠星,五黃星,六白星,七赤星,八白星,九紫星。
  • 化學家金日光:我們費了老大勁,證明了中醫的五行學說(下)
    唉呀,這本書啊,最重要的在講五行學說啊。五行,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風很大,襲擊我了,然後根據相剋相生的關係,對器官造成了影響,身體出問題了,就這麼轉來轉去,全身不行了,最後就死了。就這樣的,對不對?  所以,五行學說是《黃帝內經》最重要的學說。可是我以前在一些會議裡頭,很多人最反感的就是五行,說這是迷信。
  • 五行學說,生活工作中的智慧與哲學
    什麼是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行」是運動變化,是動能,代表宇宙間最大的生克制化關係。是古人用來表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性質、運動狀態特點,以及運動形式過程的規律表現形式。而且具有樸實的系統性,八卦、十天幹、十二地支等都具有五行屬性。五行看似簡單,但天地萬物都蘊涵其中,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處處體現了生活工作中的哲學與智慧。
  • 《令龍讀書,中醫學的哲學思想、診法合參與辨證論治》1、2、3
    可以說中醫學理論體系正是幾千年來中醫學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哲學思想相交融的產物。  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都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它們是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中國古人正是以思辨的方式認識自然,認識宇宙的。這些哲學思想也正是中國古人認識自然和宇宙的根本觀點和方法。屬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範疇。了解中醫的人會發現,這些是哲學的重要範疇也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
  • 五行學說,在朝代更替、中醫、養生等方面,都發揮了哪些作用?
    -10 22:39:25 來源: 馬少伯 舉報   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文化、思想、學說等的發展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 五臟與五行的關係,2018年健康必看!
    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學說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先民認為,天下萬物皆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所以,在中國,「五行」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 中醫理論的五行學說是哪些?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醫理論的五行學說是哪些?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五行分別代表:火、木、土、金、水。五臟代表:心、肝、脾、胃、腎。那麼它們是一一對應的,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則,生生不息。
  • 中醫五行歸類表
    中醫學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稱之為「天人相應」,五行學說則把人體臟腑形體和自然界相類似的有關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系統,從而說明人體五臟系統和自然界同類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通應、相互影響的關係。而且系統與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說明臟腑間客觀存在的某些生理聯繫,用以解釋某些病理現象,並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