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在文化、思想、學說等的發展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可以說是思想迸發的黃金時期。在這多種學說的湧現下,其中有一家是專門研究陰陽五行的,被稱為「陰陽家」。其代表人物叫鄒衍,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也被認為是「五行」的創始人。
所謂的五行,想必大家都能夠耳熟能詳了。即:金、木、水、火、土。鄒衍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五行中,並沒有哪一個是長盛不衰的,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
相生的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相剋的關係: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此消彼長,周而復始。
後來,先人們把五行學說跟朝代更替、空間方位、人體五臟、五色五味五音、五種神獸等聯繫起來。並根據五行屬性以及相生相剋的原理,法自然、順天道而為之。
五行與空間方位、五色、五季、神獸之對應關係。木出東方,尚青,對應春天,青龍;火自南方,尚赤,對應夏天,朱雀;金在西方,尚白,對應秋天,白虎;水存北方,尚黑,對應冬天,玄武;土立中央,尚黃,對應長夏,應龍。
五行與人體五臟的對應關係。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上面提到五行與五色的對應關係,所以,當五臟需要滋補的時候,不同顏色的食物就對應滋補相應的臟器。綠色的食物利肝,紅色的食物補心、補血,白色的食物潤肺,黑色的食物入腎,黃色的食物健脾。
五行與朝代更替之間的關係。《史記》上說: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又說道: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故而,秦朝乃水德之始,衣服旌旗等皆尚黑。如此推導,周代商德,則商為金德,再往前推,則夏得木德。
這裡要提一個五德終始的規律,那就是:朝代之間以武力更替的,則依據從所不勝的原則,以五行相剋的順序決定新朝代的五德屬性。如果是禪讓更替的,則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決定新朝代的五德屬性。
綜上所述,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五行是按照天道自然的運行規律而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所以,人類社會也應該按照其規律進行中醫治療、養生,甚至是朝代治理政策的採取。比如,五行與五常的對應關係為:木主仁,火主禮,土主信,金主義,水主智。那麼每個朝代可以按照自己所屬的五德採取以相對應的五常為主要國策,來進行國家的治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