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學說是什麼
九星學說是天文上的一個說法。天地的運行為九星掌控,九星與九宮相配,從而產生各種變化。
九星分別是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它們還有另一組名稱與之對應: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洞明、隱光。風水學上將九星根據五行的屬性付之於顏色區分,於是形成了一個系列名稱:一白星,二黑星,三碧星,四綠星,五黃星,六白星,七赤星,八白星,九紫星。
九星與公元紀年有何關係
九星和公元紀年的關係就是一個星掌管二十年的光陰。前面提到過風水紀年法的三元九運共一百八十年,通過九星掌管,一輪剛好是一百八十年。
我們可以列個簡單的表:
九星公元紀年一白星甲子年至癸未年二黑星甲申年至癸卯年三碧星甲辰年至癸亥年四綠星甲子年至癸未年五黃星甲申年至癸卯年六白星甲辰年至癸亥年七赤星甲子年至癸未年八白星甲申年至癸卯年九紫星甲辰年至癸亥年根據此表就能夠知道,現今所處的年份究竟是屬於哪一星掌管的了。
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
五行:
中醫、天文、地理、風水,中國文化中處處都有五行的概念。五行是我國文化中的一種物質觀,強調世間萬物都和大自然的五種元素有關,這五種元素就是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學說把物質的一切運動歸為五行的變化,五個元素之間存有相生相剋的作用關係,以此形成了世間萬物的變化生長。五行相生即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五行相剋則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所以,通過五行的規律能夠預知事物的變化發展,也可以根據五行的缺失來調整風水。
八卦:
風水中常常提到八卦,我們剛才系列探討的九星風水學都和八卦有關。那麼什麼是八卦呢?八卦是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我們的祖先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統稱八卦。
《易經》記錄,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後來用於佔卜,民間也有用漢字「三求平未,鬥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八卦的每個卦象都有它的特殊意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坎代表水,離代表火,巽代表風,兌代表沼澤。八卦和天地自然聯繫密切,並通過自身的相互搭配形成六十四卦的卦象變化,可以表示世間萬物的規律現象,因此八卦和五行一樣被風水學視作基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