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的魅力實在 是大!許多時候,一個簡簡單單的漢字,就可以表達極其深刻,甚至是極其複雜的含義,例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漢字——行!
行,象形字。
如圖①所示,三千多年前「行」字的圖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圖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圖③是商周兩代鑄在鐘鼎盤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還不失「十字路口」的樣子。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六國以後讓李斯統一文字,李斯把「行」字訛改為圖④的樣字,全不像十字路了。之後的漢儒許慎則說「行」字是「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後來把「行」字當作動詞來使用,「十字路」的本義漸失。圖⑤是漢隸中的「行」字,圖⑥是楷書中的「行」字。「行」字作為動詞使用後便引申擴張出「去、離開」「從事」「所作所為」「可以」「經歷」「將,將要」等意義來。
行,漢語一級字,讀作háng、hàng、héng、xíng或xìng,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十字路口,後延伸至直排、營業機構、兄弟姐妹的次序等。《說文解字》認為是「人們在路上走或小跑」。
行,是個多音字,作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和量詞等詞性時,有著不同的讀音和解釋。
今天,小編就以「五行八作」和「五行八卦」為例,簡單「展示」一下「行」字的語言魅力!
「五行八作」裡「行」字讀háng,是指工業、商業的類別。
例如,吳自牧《夢粱錄·民俗》:且如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巾裝束,皆有等差。
還有,我們常說的「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其中的「行」就是此意。
那什麼是「五行八作」呢?
這就得從另外 一個詞語說起。那就是「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ān jiào jiǔ liú,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
「五行八作」中「五行」指的是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而「八作」則是指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
古人常把「三教九流」和「五行八作」放在一起。稱之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指的是各個流派、各種行業的人。
同樣是「五行」,「五行八卦」裡的「行」卻不讀hang ,而是讀xing.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五行是陰陽的不同的組合狀態,五行與狀態的對應關係為:金--陽消陰長狀態,木—陰消陽長狀態,水--太陰極限狀態,火--太陽極限狀態,土--陰陽平衡狀態。五行的性質,金曰從革,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要順理。木曰曲直,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水曰潤下,人聰明,並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於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土曰稼穡,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誠實又誠懇之意。
在中醫裡五行描述人體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五行地理五行學說裡,南方屬於火,東方屬於木,北方屬於水,西方屬於金。土掌管中,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由此可見,行(xing),指的是一種狀態,是一種事物發展規律,五行,就是五種不同的結合狀態。
五行八卦,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手相、起名、人的身心健康等許多問題都與其有關,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小編在此,只想「就字論字」而已。有興趣 的朋友可以多多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通過對「五行八作」和「五行八卦」的簡單解讀,我們再一次領略了包括「行」字在內的中國漢字的魅力所在,精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