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在人體中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2021-01-13 典福道人

五行學說在人體運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體組織聯繫起來,利用五行生剋關係說明臟腑之間互相運行的準則。五行可代表萬物,我們平時知道的東方木,西方金,中央土,北方水,南方火,這就是木火土金水在五行中的體現,在人體我們以肝心脾肺腎為中心。

五行係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早見《尚書·洪範》記載的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三千多年前的箕子活動棲息地在五行山,箕子在那裡不僅觀天象還發明了圍棋,西遊記中的五行山就是指這一五行山。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在「五行生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係;具體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是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關係是相互克制的;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礦生金;

金生水:金凝結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五行相剋:金→木→土→水→火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紮根土裡;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五行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牆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滴之水,北方。

五行與方位、天幹、顏色、神獸的關係:

木:東方,甲乙,青色,青龍

火:南方,丙丁,紅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黃色,應龍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中醫五行通過五臟六腑聯繫到七竅五志等。五行同陰陽一樣在人體同樣指導中醫臨床工作,更好的說明八綱辨證。

如木性調暢,肝氣也舒暢,鬱則為病,治以疏肝理氣。木能克土,肝病可以犯脾,未犯之前就應該先防止,已發現脾病時,則應疏肝健脾。水能生木,所以肝虛的病症可以用滋腎的方法來柔肝。其他髒病,如肺癆用培土生金法,脾洩用益火培土法,這些都是利用五行生剋的道理形成的方法,中醫從來不把內臟孤立起來,而且重視內臟之間的五行關係,從五臟的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四個方面而來。假如心為火那麼克我者為腎之水,我克者為肺之金。脾土所克者為腎之水,能克脾土者為肝之木,所有臟腑都在遵循五行生剋道理。那麼五臟之氣有餘或者不及是什麼呢?肝病可以傳心,因為母病及子,木可以生火,所以肝木是心火的母親。肝病也可以傳腎,因為子病及母,腎水能生肝木,所以腎為肝的母親,肝為腎的孩子,肝病可以傳脾,因為肝木可以克土,在中醫叫木乘土。脾病可以傳肝,中醫叫土侮木,肝病可以傳肺叫木刑金也就是和侮一個意思。

五臟之間生克乘侮的生理病理變化,經常會某一髒生病時,在另一髒治療。虛則補其母,實則洩其子。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實則瀉其子:

一般來說,實則瀉其子,主要在有「子盜母氣」的情況下實施。這個治法,有點類似於蓄水池放水的思維,如果直接將蓄水池挖開,自然立竿見影,效果迅捷。但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如何把握這個「度」的問題:該怎麼挖,挖開多寬多深、放水持續多久比較合適,這些都是很難把握的。一不小心就會放得太多,由實變虛。

但是,如果只是打開幾個閥門,就能很好地控制這個「瀉」去多少的分量了。只是放水的效果相對比較緩慢而已。被打開的閥門,對於整個蓄水池來說,也可以說是「子」,這正是中醫「調和陰陽」的一貫精神。

比較長常用的「瀉火抑木」法,當肝氣太旺,木火上炎,出現一系列頭暈目眩、口苦咽幹之證,此時用「實則瀉其子」,通過清瀉心火來達到「平抑肝陽」的目的。如肝陽上亢之證,有時候用瀉心湯也能奏良效,就是此理。

虛則補其母:

相對於實則瀉其子的運用,虛則補其母似乎被更廣泛運用。歷代醫家典籍,很多治療虛症的著名方藥,都基本含有這個精神在內。

這種精神,尤其對養生之道更有實際意義。我們現代人的養生,很多人都熱忱於「補益」,無論陰陽氣血,說到養生就是補益陰陽氣血。這樣雖然可以增加體內「正氣」,但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容易補益太過。比如溫陽容易燥陰,滋陰容易傷陽。

但如果用「虛則補其母」的治法,則不會有這種顧慮了。虛則補其母的「補益」,有點類似於「開源節流」裡的開源。也用蓄水池來說吧,如果想灌滿整個蓄水池,最快速的方法自然是直接往裡面灌水,可是灌滿之後呢?還會不會出現再次不足?

虛則補其母的「灌水」,則是加大其水源,通過加大水源的造水量,讓流入水池的水量逐漸增加,一則不會出現滿溢的問題,而且這也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法,基本解決了再次出現同樣的「不足」的可能。這也是中醫養生非常好的一個思路,和現代醫學的「缺什麼補什麼」不同。

現代醫學的缺什麼補什麼,確實有立竿見影之效,可是,為什麼會「缺」的問題一般不在第一考慮範圍內。比如貧血,是促進造血細胞自己生血比較合適、還是直接補充血液更恰當呢?相信大家都有一個衡量。

最出名的一個治法,叫做「培土生金」,比如參苓白朮散。也就是指肺氣不足、宣肅不力時,因為「土生金、脾屬土」,通過健脾益氣,從而使肺氣漸漸充盈,重新恢復其功用。這就是最典型的「虛則補其母」。

五行在人體臟腑的聯繫是密不可分的,木屬於肝,因為內熱而可以引發目赤羞明,肌肉屬於脾,脾虛則容易形體消瘦,還有肝主風,頭暈目眩都是肝風上旋的症狀,我們用柔肝息風法來治療。脾主溼,胸腹脹滿,多用健脾利溼法。這些都離不開五行的作用。五行學說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特別重要,利用好陰陽五行就可以在八綱辨證中掌握更多的規律!

相關焦點

  • 人體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的?中醫思維給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的
    其實對於我們人的身體來說,五臟六腑也是對應著我們的陰陽武器的,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疾病,有可能是陰陽五行出現了顛倒的症狀,那麼*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之氣的,那中醫的思維給我們的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 一、*的五臟六腑。
  •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原來那麼神奇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五行之木:屬木器官—肝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 範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鬱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養肝之道:夏季高溫,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這時候在飲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補充脾氣;按五行來講,屬火的心滋養屬土的脾,多吃苦味強心的結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現問題,對應的是黃色食物。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  推薦食物:橙、南瓜、玉米、黃豆、甘薯  金  屬金的時令:秋季。
  • 你想像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麼樣子?
    你想像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到底是什麼樣子?很多人腦海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可能就是這個樣子,(如圖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對比較簡單,機械化,也比較形象直觀,其實五行在人體,大自然中,天地萬事萬物體現出來,是很自然的,非常具體的模型,比如,觀察人體的結構:最深層是骨骼(腎水),外面一層是筋膜(肝木),再挨著的是血脈血液血管(心火),在血脈周圍是肌肉(脾土),在最外面一層是肌膚,皮表,皮毛(肺金),
  • 五行學說,生活工作中的智慧與哲學
    什麼是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行」是運動變化,是動能,代表宇宙間最大的生克制化關係。是古人用來表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性質、運動狀態特點,以及運動形式過程的規律表現形式。而且具有樸實的系統性,八卦、十天幹、十二地支等都具有五行屬性。五行看似簡單,但天地萬物都蘊涵其中,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處處體現了生活工作中的哲學與智慧。
  • 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有什麼關係?乾隆御醫黃元御這樣說
    就連中醫對人體臟腑的認識都運用上了這樣一套理念。比如將人體的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等進行緊密的聯繫。而且通過這種援物比類的方法,運用到中醫的理法方藥裡,往往能夠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要談及人體臟腑與五行、顏色、氣味、味道、聲音、分泌物的緊密聯繫,乾隆御醫黃元御可謂是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體系。
  • 中醫五行與養生
    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五行,所謂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礎的物質,《尚書.洪範》上說木月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從而把五行的性質性能闡述清楚了,木的屬性就是彎曲和通直,有疏洩疏鬆和通達條直的意思;火的屬性就是炎熱和向上,有熱、光明和向上發散的意思;土的屬性是承載和收納,有容納承載和吸入運化的意思;金的屬性是肅殺和切割,有主導肅殺和沉降的意思;水的屬性是滋潤和下沉,有向下滲透滋潤的意思。這五種物質是地球上的五種基本屬性,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這五種物質來概括。
  • 人體五行是按照天地之五行變化的,五臟養生就看懂不懂五行了
    在說人取法天地的具體方法,我們還是有必要再把天地人三者的五行再重新捋順一下。因為這三者五行,都是按照東西南北中央五個方向來說的,所以內容非常豐富,但是在《我與內經》專欄,還不到全部展開的時候。所以還是只能進一步加深大傢伙兒對五行的一種理解,如何去理解五行能達到這種程度,那麼知道這五個方位說的是什麼意思就可以了。天地的五行這裡不說,從人體五行說起,也就是從人體五臟說起。黃帝內經原文較長,只選擇東方位置說下,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古嶽丘壑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陰陽五行不是科學,甚至有人說陰陽根本就不存在。尤其在攻擊中醫的時候。他們只承認現代醫學才是科學。但現代醫學給人看病的時候,也會說某某人呈陰性或陽性啊。說明現代醫學也是承認有陰陽存在的。北大陳平教授說,複雜科學是由整體科學和各個局部的分類分析科學構成。
  • 中醫學哲學觀之五行學說
    一是取向比類法,即從事物的形象或性質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質的特有徵象,並與五行的特性相比較,然後將其歸屬於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屬木,脾屬土,東方屬木,西方屬金,中央屬土。二是推演絡繹法,是根據已知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歸納其他相關事物,從而確定其五行歸屬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屬木,而肝和膽相表裡,在形體上與筋關係最密切,開竅於目,其華在爪甲。
  • 一人之下經典片段1:羅天大醮講人體五臟、天地五行與《西遊記》
    #一人之下#《一人之下》作者米二,不止一次強調他對《西遊記》這部奇書的喜愛,也把《西遊記》中許多有深意的內容寫入自己的作品中。比如羅天大醮篇借張楚嵐之口說出五行與西遊的關係,頗為有趣。這也是近年流行的對西遊再解讀的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
  • 五行到底是什麼?
    五行學說被廣泛用於中醫、命理預測以及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也都知道五行代表的物質為金木水火土,還有人更熟練掌握了其中的生克關係,比如水生木,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等等。那麼,五行就是五種物質嗎?有人說,這樣理解就狹隘了,其實,五行的實質為「五氣」。所謂「五氣」指的是風、熱、溼、燥、寒。其中,木對應風,火對應熱, 土對應溼,金對應燥,水對應寒。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的,也被中醫所運用。畢竟我們在解釋五行生剋的時候,為了形象,確實是拿五種物質在解釋,比如水克火,就說是水澆滅了火,用「氣」來解釋,就是寒氣中和了熱氣。似乎高級了許多。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按照五行學說,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中,肺和大腸的五行是屬金的,小腸和心相表裡是屬火的,肝膽皆屬木,脾胃都屬土,腎和膀胱屬水,心包和三焦也屬火。同時,上述的人體十二經絡的每一條經絡都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理論各自構成五個特定穴 (井、滎、俞、經、合),叫"五輸穴"。"輸"就是傳導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經絡的傳導比喻為水流從小到大,從淺入深的變化過程。
  • 藏象之 人體生理的秘密
    很多人說藏象不就是五臟六腑嘛,何必搞個藏象這麼難懂的詞語來形容。如果這麼簡單地理解你就錯了。首先說「藏」,主要是指藏在於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也就是我們說的五臟六腑。再說「象」主要是指表現與體表外的生理,病理現象。總的來說:藏象就是人體的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所以中醫的藏象不是西醫所說的簡單的五臟六腑,同時還包括了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現象。
  • 中醫五行
    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範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所以加班時的零食不妨準備一些酸味的,比如話梅。如果木系某個器官感覺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屬木的青色食物。它們對應人體的肝臟及膽,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及纖維素,能協助器官加速排出體內的毒素。屬木的情志:怒。屬木的味道:酸味。
  • 中醫五行與易學五行的區別
    在之前得文章中介紹了陰陽五行學說,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規律的存在。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即稱為《五行》而五行跟我們人體也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在易學還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中都描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獨特的元素。
  • 經絡氣脈能量,人體亟需喚醒能夠自給自足的養生法器!
    在中醫上,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體經絡氣脈能量  除此之外,中國的易學、哲學、天文學中都有人體經絡循環的影子,如,天文學中的二十四節氣循環,易學中的五行變化。
  • 中獸醫中的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狀態。五行學說認為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物質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它們之間互相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並通過互相資生和克制達到平衡。
  •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溼氣過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影響食慾,所以盛夏季節我們總是沒有胃口。這時候在飲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補充脾氣;按五行來講,屬火的心滋養屬土的脾,多吃苦味強心的結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現問題,對應的是黃色食物。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