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原來那麼神奇

2021-01-08 網易新聞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五行之木:屬木器官—肝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養肝理由: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 範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鬱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養肝之道:夏季高溫,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消化吸收和排除廢物,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保證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

五行之火:屬火器官—心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小腸、心臟、肩、血液、經血、臉部、牙齒、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養心理由:由於心屬火,而高溫時候容易上火,心緒不寧,心跳加快,給心臟增加負擔,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養心。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們對應的是同為紅色的血液及負責血液循環的心臟,氣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虛寒體質人更可以多吃一些。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心氣不順則小腸功能亦不調,吸收就會不好,心臟虛虧時要吃紅色或苦味食品。

養心之道:養心首先要做到心靜,心靜自然涼。善於靜養心的人,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夏天宜多吃養心安神之品莫如:茯苓、蓮子、百合、小棗等。同時,還要多吃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西瓜、鴨肉等。除此,夏天不妨多吃點「苦」。因為苦入心,可養陰清熱除煩,如苦瓜、綠豆等。

五行之水:屬水器官—腎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又屬腦與泌尿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腎、膀胱、脛、足、頭、肝、泌尿、陰部、腰部、耳、子宮和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養腎理由: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腎氣虧損易陽氣衰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由於工作繁忙,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外出就餐,而大廚做飯共同的特點就是油大鹽大,這樣更下飯更香。可是鹽味屬水,和腎是一族,適量是有益的,過度是糟糕的。

養腎之道: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對人體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之為腎陰;對各個臟腑活動起溫煦、推動作用的稱之為腎陽。補腎應當針對腎陰、腎陽虛衰的不同,採用對症的相應方法進行。腎陰虛者,常見有肺熱、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則應選擇羊肉、鹿茸等補之。

五行之土:屬土器官—脾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脾與胃互為表裡,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

養脾理由:長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溼的時期。溼氣過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影響食慾,所以盛夏季節我們總是沒有胃口。而貪涼的下場,更是讓脾胃出現腹瀉、胃痛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人體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的?中醫思維給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的
    其實對於我們人的身體來說,五臟六腑也是對應著我們的陰陽武器的,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疾病,有可能是陰陽五行出現了顛倒的症狀,那麼*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之氣的,那中醫的思維給我們的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 一、*的五臟六腑。
  • 中醫五行與養生
    中醫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亞健康、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科技沒有一點辦法,而中醫幾副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五行,所謂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礎的物質,《尚書.洪範》上說木月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 五行在人體中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五行學說在人體運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體組織聯繫起來,利用五行生剋關係說明臟腑之間互相運行的準則。五行可代表萬物,我們平時知道的東方木,西方金,中央土,北方水,南方火,這就是木火土金水在五行中的體現,在人體我們以肝心脾肺腎為中心。五行係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脾對應的是胃,它和胃是一種表裡夫妻的關係,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和大腸相表裡,人要大便時,一定是靠肺氣把大便排出來的。人們皮膚的一些症狀也和大腸有關,有些問題中醫可能不直接扎肺經,而直接取大腸經,洩大腸經的火就可以解決問題。   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足,才能促進膀胱司開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儲存與排洩。
  •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 中醫五行你懂得嗎?
    傳承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才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 中醫五行學說和五音理論,臟腑理論相結合,不同體質聽不同音樂
    今天收到一個朋友的反饋,這個反饋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是通過音樂來調理失眠。之前碰到一個養生愛好者屬於是失眠,最終判定為心腎不交,心腎不交的失眠表現為心煩,包括心悸不安,還伴有一個五心煩熱,咽幹口乾的一個特徵。
  • 口中有異味,多數與五臟六腑有關,嘴裡有異味能反應健康狀況
    口中有異味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不論是漱口還是刷牙都不行,甚至一點也不能減輕,其實這種異味與五臟六腑有關,而且中醫說嘴裡有異味能反應健康狀況,看中醫教你該如何抓住「病根」。中醫認為,口中有異味與嘴裡的「津液」有關,「津液」又通於五臟六腑,所以說「口味」與五臟六腑有直接關係,而其中關係最密切的要數「脾胃」。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中醫五行
    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推薦食物:橙,南瓜,玉米,黃豆,甘薯。金屬金的時令:秋季。秋天最應該保養的是肺,最容易出現的病痛是咳嗽,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響秋天草木開始枯萎,很容易讓人感時傷月,心情抑鬱。屬金的器官:肺,大腸,鼻。
  • 為什麼中醫總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圖說中醫:【心...
    為什麼中醫常說心為君主之官,不受病,可是生活中卻有那多人得心臟病? 為什麼中醫總是說五臟六腑,而不是六髒六腑? 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吧。 在古中醫裡,說到「心」這個字,通常是指我們的靈魂之心。
  • 五行到底是什麼?
    五行學說被廣泛用於中醫、命理預測以及日常生活中,一般人也都知道五行代表的物質為金木水火土,還有人更熟練掌握了其中的生克關係,比如水生木,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等等。那麼,五行就是五種物質嗎?有人說,這樣理解就狹隘了,其實,五行的實質為「五氣」。所謂「五氣」指的是風、熱、溼、燥、寒。其中,木對應風,火對應熱, 土對應溼,金對應燥,水對應寒。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的,也被中醫所運用。畢竟我們在解釋五行生剋的時候,為了形象,確實是拿五種物質在解釋,比如水克火,就說是水澆滅了火,用「氣」來解釋,就是寒氣中和了熱氣。似乎高級了許多。
  • 化學家金日光:我們費了老大勁,證明了中醫的五行學說(下)
    唉呀,這本書啊,最重要的在講五行學說啊。五行,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的關係。比如,風很大,襲擊我了,然後根據相剋相生的關係,對器官造成了影響,身體出問題了,就這麼轉來轉去,全身不行了,最後就死了。就這樣的,對不對?  所以,五行學說是《黃帝內經》最重要的學說。可是我以前在一些會議裡頭,很多人最反感的就是五行,說這是迷信。
  • 周易陰陽五行理論和中醫治病整體觀思想
    五術的基本理論思想均離不開陰陽五行,這其中,中醫學是與人們生老病死最為息息相關的學問。自古醫易不分家,周易陰陽五行理論是中醫的根基,沒有了根基中醫學就無從談起。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最初中醫學的邊緣地位,慢慢轉化成中西醫結合,再逐步到中醫的深度介入主導,無不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祖國傳統醫學的偉大。
  • 女人,你不懂中醫五行,擦什麼化妝品都沒用!
    如果你既懂得肺主皮毛的道理,又知道從保養脾胃開始為自己的皮膚投資,那麼你就根本用不著每天為要用哪個牌子的護膚品而苦惱,因為五臟本身就能給你最好的護養,就看你是否懂得它們之間的生克規律了。 五行的相生和相剋是密切關聯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掌握五臟六腑的生克規律將為你打開通往健康的大門。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中醫五行與易學五行的區別
    在之前得文章中介紹了陰陽五行學說,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規律的存在。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即稱為《五行》而五行跟我們人體也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在易學還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中都描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獨特的元素。
  • 古中醫「五藏六府」與現代「五臟六腑」之別處
    中醫的「藏府」重功能 西醫的「臟腑」重形體中醫所說的五藏六府與西醫所說的五臟六腑根本是兩個概念。中醫理論可追逆到《黃帝內經》的年代,《黃帝內經》成書於公元前99年至公元前26年間。該書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理論基礎,也是中醫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發展的基石。而現代醫學傳入中國是近代的事情。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