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你懂得嗎?

2021-01-21 長洋臨床學府

傳承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學習中醫,認識中醫。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為發展。

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為平衡。

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屬木的時令:春季

屬木的器官:肝、膽、眼睛。

屬木的情志:怒
屬木的味道:酸味
屬木的食物:青色食品

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範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所以加班時的零食不妨準備一些酸味的,比如話梅。如果木系某個器官感覺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屬木的青色食物。它們對應人體的肝臟及膽,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及纖維素,能協助器官加速排出體內的毒素。

推薦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葉菜

屬火的時令:夏季。
屬火的器官:心、小腸、舌
屬火的情志:喜
屬火的味道:苦味
屬火的食物:赤色食品。

心屬火,這時候容易上火,心緒不寧,心跳加快,給心臟增加負擔,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養心。除了多吃養心食物之外,根據五行相剋原理,腎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補養腎氣是個有遠見的方法。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們對應的是同為紅色的血液及負責血液循環的心臟,氣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虛寒體質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薦食物:紅豆、紅棗、胡蘿蔔、紅辣椒、西紅柿

屬土的時令:長夏。是指在夏天中乾熱過去,開始下雨的一段時間。
屬土的器官:脾、胃、口
屬土的情志:思
屬土的味道:甘味
屬土的食物:黃色食品。

長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溼的時期。溼氣過多會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影響食慾,所以盛夏季節我們總是沒有胃口。這時候在飲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補充脾氣;按五行來講,屬火的心滋養屬土的脾,多吃苦味強心的結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現問題,對應的是黃色食物。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它們調理好了,氣血才會旺盛。

推薦食物:橙、南瓜、玉米、黃豆、甘薯


屬金的時令:秋季。

秋天最應該保養的是肺,最容易出現的病痛是咳嗽,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響。秋天草木開始枯萎,很容易讓人感時傷月,心情抑鬱。
屬金的器官:肺、大腸、鼻
屬金的情志:悲。

悲屬金,跟肺同源,過度悲傷就會造成肺損傷。
屬金的味道:辛味
屬金的食物:白色食品。

金系食物對應的主要是肺臟,大多是白色食物。它們性情偏平、涼,能健肺爽聲,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強化新陳代謝,讓肌膚充滿彈性與光澤。

推薦食物:梨、白蘿蔔、山藥、杏仁、百合、銀耳

屬水的時令:冬季
屬水的器官:腎、膀胱、耳。

外餐過多會傷腎,這可是我們最在意的器官。大廚做飯共同的特點就是油大鹽大,這樣更下飯更香。可是鹹味屬水,和腎一族,適量是有益的,過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時面色發黑,腎臟可能有問題。
屬水的情志:恐
屬水的味道:鹹味
屬水的食物:黑色食物。

這些食物對應的是腎臟及骨骼,經常吃能幫助和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的新陳代謝正常,使多餘水分不至於積存在體內造成體表水腫,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推薦食物:黑豆、黑芝麻、藍莓、香菇、黑棗、桂圓、烏梅

 簡單來說就是: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五腑:小腸 膽 胃 大腸 膀胱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華:面 爪 唇 皮毛 發

 五味:苦 酸 甜 辣 鹹

 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

 五情:喜 怒 憂 悲 恐

 五液:汗 淚 涎 涕 唾

食物的顏色與五臟相互對應,搭配合理,是飲食養生的基礎。從中醫角度講,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


心色是赤色,屬夏天,所以紅色的食品養心入血,還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天,養心更為重要,應適當多吃山楂(紅果)、蕃茄、紅蘋果、紅桃子、心裡美蘿蔔、紅辣椒等紅色食品。


腎色是黑色,屬冬天,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腎抗衰老作用。尤其在冬天,更應該養腎。因此,冬天應適當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烏、熟地等黑色食品。


肺色是白色,屬秋天,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補肺作用。因此,秋天應適當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脾色是黃色,四時皆養,所以黃色的食品多補脾。尤其在長夏和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應適當多吃山藥、馬鈴薯、黃小米、玉米等黃色食品。


肝色是青色,表現為綠,所以青色食品多補肝。尤其在春天應適當多吃青筍、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味過於酸酸味補肝,為過於酸,反而能傷肝,引起肝氣偏盛,這樣就會克伐脾胃(木克土),導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礙。


味過於鹼鹼味補腎,味過於鹼反而能傷腎,損壞骨頭(腎主骨生髓),腎氣偏盛,就會導致抑心氣(水克火),引起心悸、氣短。


味過於甘甘味補脾,味過於甘,反而能傷脾,引起胃脹不適,還會克伐腎水(土克水),出現面黑。


味過於苦苦味補心,味過於苦,反而能傷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火克金)。


味過於辛辛味補肺,味過於辛,反而能傷肺,出現筋脈遲緩不利(金克木,肝屬木,肝主筋),又因為肺主氣,傷氣可引起傷神而發生的精神衰弱。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人體的實體性器官生化並儲存人體的精華。


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腎 
空體性器官,人體的輸送管道 、消化食物並排除廢物。


木:肝臟--膽 
主經絡,開竅於眼,對應春天, 綠色 ,春養肝膽。


火:心臟--小腸 
主血脈 ,開竅於舌 ,對應夏天 ,紅色 ,夏養心。


土:脾臟--胃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升華之源, 黃色 ,一年四季養脾胃 。


金:肺--大腸 
主皮毛 ,開竅於鼻 ,對應秋天, 白色 ,秋養肺 。


水:腎--膀胱 
主骨髓, 開竅於耳朵 ,對應冬天, 黑色 ,冬養腎。


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一年四季養脾胃。

肺經(從胸到手)--中府--尺澤--列缺--少商 


大腸經(從手到頭)--商陽--合谷--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胃經(從頭到腳)-- 承泣--四百--頭維--人迎--缺盆--乳中--乳根--天樞--梁丘--足三裡--解溪--歷兌


脾經(從腳到胸)-- 隱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大橫--大包


心經(從胸到手)-- 極泉--神門--少衝


小腸經(從手到頭)--少澤--肩貞--天宗--聽宮 


膀胱經(從頭到腳)--睛明--攢竹--天柱--承扶--殷門--委中--承山--崑崙--至陰 


腎經(從腳到胸)--湧泉--太溪--陰谷--俞府


心包經(從胸到手)--天池--曲澤--郄門--內關--勞宮--中衝 


三焦經(從手到頭)--關衝--四瀆--肩髎--翳風--耳門--絲竹空 


膽經(從頭到腳)-- 瞳子髎--率骨--風池--肩井--帶脈--環跳--風市--陽陵泉--足竅陰


肝經(從腳到胸)-- 大敦--行間--太衝--章門--期門


督脈(行氣)-- 腰俞--腰陽關--命門--脊中--至陽--身柱--大椎--風府--百會--神庭--人中--齦交


任脈(司血)-- 承漿--廉泉--天突--羶中--鳩尾--中脘--神闕--氣海--關元

手三陰肺經(3:00-5:00)

肺部脹滿,咳嗽氣喘,缺盆及喉嚨疼痛 ,宜調理肺經和熟睡。

手三陽大腸經(5:00-7:00)

牙齒痛,頸部腫大 ,宜喝溫開水排便,調理大腸經。


足三陽胃經(7:00-9:00)

腹部長鳴,消化不良 ,宜及時吃早餐, 調理胃經。


足三陰脾經(9:00-11:00)

舌根強直,食則嘔吐,胃脘疼痛,腹內發脹 ,適量飲水,調理脾經。


手三陰心經(11:00-13:00)

喉嚨乾燥 ,頭痛口渴難思 ,吃午餐 ,休息, 靜養陰血,調理心經。


手三陽小腸經(13:00-15:00)

喉嚨頷部痛, 肩痛如裂 ,臂痛如斷 ,調理小腸經 ,少吃食物。


足三陽膀胱經(15:00-17:00)

頭痛,眼睛痛 ,頸項痛 ,宜飲水運動 ,調理膀胱經。


足三陰腎經(17:00-19:00)

四肢冰冷, 腰酸背痛 ,耳鳴 ,宜休息, 調理腎經。


手三陰心包經(19:00-21:00)

胸痛,心律不齊, 手部灼熱, 宜吃晚餐 ,散步 ,快樂 ,調理心包經。


手三陽三焦經(21:00-23:00)

耳鳴,聲音模糊 ,喉嚨腫痛,閉塞,宜心平氣和 ,調理三焦經。


足三陽膽經(23:00-1:00)

頭昏目眩, 口苦, 善太息,宜睡覺, 調理膽經。


足三陰肝經(1:00-3:00)

胸悶疲倦 ,黑眼圈 ,特別容易煩躁。

相關焦點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即使在中醫界,也有一些中醫從業者對陰陽五行學說持否定態度。
  • 南懷瑾老師: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
    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看乾卦象辭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亦和卦一樣,是一種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
  • 中醫五行與養生
    中醫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亞健康、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科技沒有一點辦法,而中醫幾副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五行,所謂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礎的物質,《尚書.洪範》上說木月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女人,你不懂中醫五行,擦什麼化妝品都沒用!
    把脾胃保養好了,脾胃化生氣血的能力會很強,就能給肺提供充足的氣,肺氣足了,你的皮膚才會水感、紅潤。 如果你既懂得肺主皮毛的道理,又知道從保養脾胃開始為自己的皮膚投資,那麼你就根本用不著每天為要用哪個牌子的護膚品而苦惱,因為五臟本身就能給你最好的護養,就看你是否懂得它們之間的生克規律了。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中醫五行與易學五行的區別
    在之前得文章中介紹了陰陽五行學說,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規律的存在。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即稱為《五行》而五行跟我們人體也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在易學還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中都描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獨特的元素。
  • 從陰陽五行是否有物質性談我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如果沒有了這些理論,哪裡還會有法,有方,有藥?哪裡還會有中醫?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解密五行與中醫養生
    中醫講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體中分別對應肺、肝、腎、心、脾五臟。五行平衡、五臟調和,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和氣血旺盛。而「五行虛弱」在中醫裡並不一定指五臟有重疾,還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亞健康狀態」。   金→肺  金對應肺,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肺了。
  • 中醫中的五行理論~~
    中醫基礎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加有效的辨別病情,而各種按摩手法則是正確使用小兒推拿的基礎。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兒推拿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據此,有人推測,古人構建的五行學說模型與「五」這種生物現象是高度相關的。  國內中醫學者李益並不滿足於五行學說,只研究五行與人體五臟的關係。陰陽五行學說不僅是古人的宏觀經驗,在微觀層面上也具有深刻的科學內涵。  就像報紙上說的,「任何宏觀現象的背後,都有一個必然的微觀本質。只有認識到這些微觀本質的運動規律,才能真正控制其必然出現的宏觀現象的發展,從而把握生命運動規律,為人類服務。」  四、五行與自然、人有普遍的對應關係嗎?
  • 中醫五行
    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木屬木的時令:春季。屬木的器官:肝,膽,眼睛。工作過於辛苦時第一要維護的就是肝臟。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
  •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 原來那麼神奇
    中醫五行調理五臟六腑五行之木:屬木器官—肝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又屬筋骨和四肢。過旺或過衰,較易患肝、膽、頭、頸、四肢、關節、筋脈、眼和神經等方面的疾病。因為肝是身體裡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儲血。五行本來是按肝→心→脾→肺→腎這個方向相生的,肝過勞虛弱,心、脾、肺、腎都進入波及 範圍,而且過勞積累的怒氣也會傷肝。肝膽相照,肝膽之間會互相影響,肝氣鬱結或虛弱的人,要多吃綠色或酸味食物。
  • 中醫五行歸類表
    就五行的相互關係而言,除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勝復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稱「五行體雜」,「……既有雜,故一行當體,即有五義」(《五行大義·卷二》)。而明代張景嶽則明確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類經圖翼·五行統論》)。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復有五行。
  • 周易陰陽五行理論和中醫治病整體觀思想
    五術的基本理論思想均離不開陰陽五行,這其中,中醫學是與人們生老病死最為息息相關的學問。自古醫易不分家,周易陰陽五行理論是中醫的根基,沒有了根基中醫學就無從談起。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最初中醫學的邊緣地位,慢慢轉化成中西醫結合,再逐步到中醫的深度介入主導,無不再次向世人證明了祖國傳統醫學的偉大。
  • 我帶你走進中醫所說的《五行》到底是什麼
    主要就是人體內的五行相生,既又相剋維持了身體的平衡,這是正常。 那什麼是病態呢?五行相對應的臟腑的其中一個《虛》了,就會導致其他四個臟腑一起受到牽連,還有一種就是,這五個臟腑其中一個《實》了,本該相剋的臟腑,它打不過這個《實》了的臟腑,反而還挨打了。
  • 化學家金日光:我們費了老大勁,證明了中醫的五行學說(下)
    就是那兩個人,總是我問你,我問你,你回答。他們到底在談什麼啊?你知道嗎?(記者註:金老先生講著講著,又走到一位老師面前問道。)  「氣。」那位老師回答。  金日光:「氣」,也對。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你看過這本書嗎?你看過了啊,怎麼好像沒看過似的。(記者註:能夠參加這次大會的,據我了解,都不是一般人。金老先生可不管這些,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問就怎麼問。
  • 中國中醫藥報社中醫氣功「五行掌」學習班通知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中醫導引就是具有普及意義的有效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之一類,其中的五行掌功法,尤其適合中醫治未病,病人康復以及作為民眾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加以學習和推廣。一、《五行掌》簡介五行掌傳承於五臺山,源於三教(釋道儒)合一,是其代表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