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
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
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
即使在中醫界,也有一些中醫從業者對陰陽五行學說持否定態度。為什麼否定陰陽五行的人也能用中醫看病,有時候療效還不錯?道理很簡單,因為中醫已經好幾千年了,歷代醫家的治病經驗多如牛毛,學一些經驗能準確地這類中醫不可能理解古人的治病技術是怎麼來的,應用到病人身上就會有效果,這沒有什麼可怪的,但更不可能自己創造出新的有效的中醫治療技術。
自古以來人們對這陰陽五行學說的解說在大面上沒有多大問題,但是細節上有的沒有涉及到,有的完全解識錯了,根本無法正確地指導實踐。這樣說有些人可能不間意。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
我上大學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裡面的有關陰陽五行學調的內容是對前人有關論述的總結,它有關陰陽的定義為,向下的,向內地,寒冷的,黑暗的屬陰;向上的的,溫暖的,光明的屬陽。在學習的時候,我就提出了過樣的疑問:陰陽相對可以理解,寒和熱相對,光明和黑暗相對,這都沒有問題,但是陰陽相生怎麼理解呢?寒怎麼生出來熱?光明怎麼能生出來黑暗?顯然,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沒用說清楚。
再比如,五行學說為什麼是五行,為什麼不能是三行,也不能是四行、六行或七行?也從來沒有書籍提到過。
又如,五行學說中生和克都是動態平衡系統為了保持系統平衡的正常機制,在人體上木對應肝,土對應脾,木能正常克土,肝脾的功能正常,但是幾乎所有的中醫書籍都把肝木病不能克脾土,導致脾土功能不正常稱為肝木旺克脾土。
這些都是後人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以致使它根本無法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陰陽五行學說的真實內涵,在鄒時禎中醫普及教材的中醫基礎理論中會詳細講解,這裡只做一個簡單介紹,主要是讓大家初步了解一下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