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陰陽五行是否有物質性談我對中醫文化的認識

2021-01-08 雜家歸真

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

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如果沒有了這些理論,哪裡還會有法,有方,有藥?哪裡還會有中醫?所以,提問題的人肯定對中醫文化一點都不了解,只是想用中醫的旗號蹭下熱度,或引導下輿論。

寫這篇文章不是因為這個問題,而是因為問題下面的回答,有很多朋友是支持中醫文化的,但他們對中醫的理解太片面了,甚至是錯誤的,所以想通過這篇文章,說一說我對陰陽五行理論的認識。

先說一下我看到的最普遍的錯誤觀點,大部分支持中醫的朋友在評論中認為,陰陽五行是哲學思想,是精神上的存在,不是物質性的存在。下面我說下我為什麼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是錯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首先從社會實際發展過程中看,任何理論都是來源於實際,不是脫離實際憑空捏造出來的。只有從實踐中總結,在去實踐中驗證,才能形成完整的、可以實用的理論體系。理論不能脫離實踐,肯定存在物質性,不能是純粹精神層面的。

然後,從文化層面看,陰陽五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太廣了,可以說無處不在,具體到中醫方面。陰陽五行不僅是指導思想,更是和人體實際身體部位相關聯的。比如我前面有關傷寒論六經辨證、傳變的文章,五臟屬於三陰經,是陰,六腑屬於三陽經,是陽,肝心脾肺腎,分別具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屬性,這些都是物質性的。

六經的物質基礎就是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反應,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的物質化。如果說六經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叫「太陽病」等可以,叫「ABCD」也可以,只承認六經病的證候,理論與實際情況脫離,還如何論病辯證。所謂辨證,就是正確認識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變化。臟腑經絡、營衛氣血的生理病理變化反映了疾病的本質。如果沒有物質的運動,怎麼能夠辨證?而且《傷寒論》中多處談到經絡與傳經。例如,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沒有物質存在的經脈就無法針刺陽明。再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這些不都是物質化的嗎?

所以我的觀點是,中醫範疇內的陰陽五行不止是理論層面,精神上的,也是物質層面,身體上的。當然需要注意一點,不是我們看得到的,知道的,理解的才是物質。比如暗物質,沒有發現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它存在,但會他因為我們不知道,不了解就不存在嗎?陰陽五行也是存在於物質層面的。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從古至今,這種認識經歷了許多輝煌的歲月,也遭受了許多扭曲和誤解。在其鼎盛時期,這一理論被廣泛地滲透到天文學、氣象、化學、軍事、醫學、音樂等諸多領域。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領域,則是以經絡、臟腑等為客觀依據,用自然現象的變化來分析、研究、歸納、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並指導著臨床的診斷與治療。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又常常是相互聯繫而不可分割的。
  • 你怎麼認識陰陽五行?——中西醫之爭的哲學分析(上)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是沒法用「整體論」、「天人合一」、「綜合了天文地理哲學的文化瑰寶」來矇混過關的。因為如果將各部分連接為「整體」的僅僅是「金克木,斧子能砍樹」這種水平的認識,那這「天人合一」的場也就圓的太尷尬了。  中醫的支持者或許會辯解說,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許多文明在初期都曾以「元素說」解釋世界。我們的祖先之所以提出陰陽五行,是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周易陰陽五行理論和中醫治病整體觀思想
    自古以來,山、醫、命、相、卜並稱為「五術」,均屬於周易學問的分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五術的基本理論思想均離不開陰陽五行,這其中,中醫學是與人們生老病死最為息息相關的學問。自古醫易不分家,周易陰陽五行理論是中醫的根基,沒有了根基中醫學就無從談起。
  •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古嶽丘壑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陰陽五行不是科學,甚至有人說陰陽根本就不存在。尤其在攻擊中醫的時候。他們只承認現代醫學才是科學。但現代醫學給人看病的時候,也會說某某人呈陰性或陽性啊。說明現代醫學也是承認有陰陽存在的。北大陳平教授說,複雜科學是由整體科學和各個局部的分類分析科學構成。
  • 相信陰陽五行也沒什麼啊,純當找個心理安慰也不行嗎?不行
    前者是說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周期輪迴,如生老病死、新陳代謝等;後者的意思是說當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當代傳統學者內部對五行的認識並不一致,有人認為五行是一種多級多路的反饋聯繫,是一種內穩定器模型;有人認為五行是一個描述自然循環運動或周期運動、維持動態平衡的多體穩定系統。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
    2000年中醫傳承,重點在陰陽五行、還是臟腑經絡?8個字值得理解。中醫,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為守護我們民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儘管,作為一門相對古老的傳統醫學,其理論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並開始走向世界。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無論中國的先人曾有過多少醫學實踐,在沒有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以前,就沒有形成真正的中醫理論。無論那些排斥陰陽五行學說的人怎樣的把中醫理論向現代解剖學靠攏,都擺脫不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以五臟為中心就是五行學說和生命體相結合的產物;中醫理論中無處不體現著陰陽學說的精神。即使在中醫界,也有一些中醫從業者對陰陽五行學說持否定態度。
  • 中醫五行與易學五行的區別
    在之前得文章中介紹了陰陽五行學說,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規律的存在。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即稱為《五行》而五行跟我們人體也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在易學還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中都描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獨特的元素。
  • 中醫五行與養生
    中醫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亞健康、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科技沒有一點辦法,而中醫幾副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五行,所謂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礎的物質,《尚書.洪範》上說木月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 陰陽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你太小看古人了。是運動規律!
    今天「陰陽」和「五行」早就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還是形而下的「器」,裡面都充斥著陰陽的辯證和五行的生克。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前面有讀者給留言,不讓寫傳說,那我請我女媧和伏羲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的,那他們是不是傳說,但女媧和伏羲是被司馬遷寫在《史記》裡面的。)《洪範九疇》的第一條就是關於五行的。二、五行的由來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天人合一」、「察天理,推人世」,具體到今天談的話題上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 陰陽五行之相生相剋!
    二零二壹開啟鴻運 _ 道 教 文 化 研 究 會 1、口訣順序:大家念的最順口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了,但是會發現其中相生和相剋並不是一一對應,而實際上以金水木火土的相生順序記憶更為方便,自古以來有不同的順序記憶法
  • 南懷瑾老師: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
    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看乾卦象辭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亦和卦一樣,是一種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
  • 「五行學說」是文化糟粕嗎?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稱「五行學說」是傳統文化的糟粕,理由是五行學說是一個閉環,什麼東西都能在五行裡得到自圓其說,哈哈!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五行學說和哲學都認為事物都是相剋相生並且依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有詳細的介紹,當然人們介紹時由於側重點不同,所以有時候對整體性方面太過強調,比如一提「中庸」就認為是走中間路線,是和稀泥,實際不然,只是不像「法家」那樣大張旗鼓的宣傳破壞性罷了。
  • 中國中醫藥報社中醫氣功「五行掌」學習班通知
    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中醫導引就是具有普及意義的有效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之一類,其中的五行掌功法,尤其適合中醫治未病,病人康復以及作為民眾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加以學習和推廣。一、《五行掌》簡介五行掌傳承於五臺山,源於三教(釋道儒)合一,是其代表典範。
  • 解密五行與中醫養生
    中醫講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體中分別對應肺、肝、腎、心、脾五臟。五行平衡、五臟調和,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和氣血旺盛。而「五行虛弱」在中醫裡並不一定指五臟有重疾,還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亞健康狀態」。   金→肺  金對應肺,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