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提問,說:一部分中醫認為陰陽五行不存在,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
首先,作為一個學習了多年的中醫粉,我是否定這種說法的,中醫的體系是理法方藥,理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這些理論是整個中醫體系的基石。如果沒有了這些理論,哪裡還會有法,有方,有藥?哪裡還會有中醫?所以,提問題的人肯定對中醫文化一點都不了解,只是想用中醫的旗號蹭下熱度,或引導下輿論。
寫這篇文章不是因為這個問題,而是因為問題下面的回答,有很多朋友是支持中醫文化的,但他們對中醫的理解太片面了,甚至是錯誤的,所以想通過這篇文章,說一說我對陰陽五行理論的認識。
先說一下我看到的最普遍的錯誤觀點,大部分支持中醫的朋友在評論中認為,陰陽五行是哲學思想,是精神上的存在,不是物質性的存在。下面我說下我為什麼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是錯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首先從社會實際發展過程中看,任何理論都是來源於實際,不是脫離實際憑空捏造出來的。只有從實踐中總結,在去實踐中驗證,才能形成完整的、可以實用的理論體系。理論不能脫離實踐,肯定存在物質性,不能是純粹精神層面的。
然後,從文化層面看,陰陽五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太廣了,可以說無處不在,具體到中醫方面。陰陽五行不僅是指導思想,更是和人體實際身體部位相關聯的。比如我前面有關傷寒論六經辨證、傳變的文章,五臟屬於三陰經,是陰,六腑屬於三陽經,是陽,肝心脾肺腎,分別具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屬性,這些都是物質性的。
六經的物質基礎就是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反應,就是陰陽五行等理論的物質化。如果說六經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叫「太陽病」等可以,叫「ABCD」也可以,只承認六經病的證候,理論與實際情況脫離,還如何論病辯證。所謂辨證,就是正確認識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變化。臟腑經絡、營衛氣血的生理病理變化反映了疾病的本質。如果沒有物質的運動,怎麼能夠辨證?而且《傷寒論》中多處談到經絡與傳經。例如,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沒有物質存在的經脈就無法針刺陽明。再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這些不都是物質化的嗎?
所以我的觀點是,中醫範疇內的陰陽五行不止是理論層面,精神上的,也是物質層面,身體上的。當然需要注意一點,不是我們看得到的,知道的,理解的才是物質。比如暗物質,沒有發現之前,我們都不知道它存在,但會他因為我們不知道,不了解就不存在嗎?陰陽五行也是存在於物質層面的。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