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五行與中醫養生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中醫講究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人體中分別對應肺、肝、腎、心、脾五臟。五行平衡、五臟調和,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和氣血旺盛。而「五行虛弱」在中醫裡並不一定指五臟有重疾,還包括很多被忽略的「亞健康狀態」。

  金→肺

  金對應肺,與呼吸道疾病相關,如有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肺了。

  肺最強時間:7:00~9:00

  肺最弱時間:21:00~23:00

  強肺關鍵詞:潤

  ●白色食物可讓肺強健起來。如百合,可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效果最好。此外,白蘿蔔、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功效。

  中醫養生法

  呼吸吐納:柏樹可清肺安神,每天上午8~10時或下午3~5時,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呼氣,共做12次,長期堅持具有補充肺氣不足的作用。

  兩款食療法

  羅漢果茶

  羅漢果1個,將其切碎,用沸水衝泡10分鐘,不拘時頻飲。

  秋梨膏

  秋鴨梨500克,紅棗200克,生薑50克,蜂蜜250克。

  將鴨梨去皮,切成小丁,加適量水燒開,用小火煮30分鐘;生薑切成片與紅棗用同樣的方法煮成湯,過濾去渣。

  然後把鴨梨湯,棗、薑湯,蜂蜜一起用小火煮5分鐘即可。

  因為羅漢果、秋梨的金氣最重,且有極強的藥性,可使肺功能迅速強壯。

  木→肝

  木對應肝,肝開竅於目,木資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肝了。

  肝最強時間:1:00~3:00

  肝最弱時間:13:00~17:00

  強肝關鍵詞:舒

  ●肝怕勞累,肝氣最弱的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必須工作,則至少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鐘。

  中醫養生法

  按摩「阿是穴」:「阿是穴」即「哪裡疼痛哪裡就是穴位」。中醫認為,痛則不通,通過手指對疼痛部位快速而有節奏地輕輕點揉,可緩解肝部痙攣、疼痛和不適。

  食療法

  取靈芝、女貞子、黃芪、甘草、刺五加各適量,製成茶包,開水衝泡飲用。

  具有保肝、抗衰老的功效。

  水→腎

  水對應腎,如有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腎了。

  腎最強時間:5:00~7:00

  腎最弱時間:23:00~1:00

  強腎關鍵詞:藏

  ●調節不良情緒,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儘量做到含而不露,遇到不順心的事,儘快放開。此外,在腎臟最弱的時間,不要熬夜,以涵養精神。

  中醫養生法

  唾液滋養: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後分3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1次。

  食療法

  醋泡黑豆補水療虛,是中醫治療腎陰虛的「黃金方」;

  吃魚最為助腎,因為魚肉不但可以健腎,還能穩定情緒、增強記憶力和判斷力。

  火→心

  火對應心,心主血脈,如有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甚至心前區疼痛等症狀時,就需要養心了。

  心最強時間:11:00~13:00

  心最弱時間:21:00~1:00

  強心關鍵詞:養

  ●如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利用中午時間進行,此時心力最強;心臟先天較弱者宜早睡,睡前宜喝杯胡蘿蔔汁或西紅柿汁來養心。

  中醫養生法

  踏豆按摩:取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後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雙腳洗淨擦乾踩踏綠豆,可於每晚睡前1小時踩踏30分鐘左右,具有強心安神的功效。

  按壓肚臍:肚臍即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

  食療法

  取枸杞子30克,炒酸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開水衝泡,代茶飲,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

  方中酸棗仁、枸杞子具有養心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斂心氣的作用。

  土→脾

  土對應脾,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鬆弛、身體水腫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脾了。

  脾最強時間:9:00~11:00

  脾最弱時間:19:00~23:00

  強脾關鍵詞:補

  ●脾弱者可把午飯的時間提前到11時,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最得力;晚飯1小時後吃1個甜性水果可健脾。

  中醫養生法

  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隔姜艾灸:用薑片將艾炷和穴位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

  食療法

  赤小豆鯽魚湯具有健脾去溼、利尿消腫的功效,為時下較合適的湯品,同時亦適用於溼熱症、消化不良、小便不暢等症。

  赤小豆約90克,洗淨、泡浸半小時左右,把鯽魚洗淨、去內臟,亦可放置鍋裡加生油稍煎片刻。然後一起放入瓦煲裡加清水煲煎。

  銀耳、白果、卿魚等可加醬油佐膳用。

  五行養生操三式

  中醫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構成,而這相生相剋的五行又都有與之一一對應的顏色、動物、器官和內臟,並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體內「氣」的運行。不妨試試這三種養生操。

  改善泌尿系統的猴式操

  作用:中醫認為猴與五行中的水以及身體裡的腎、膀胱相對應。

  這套養生操使肢體時而舒展、時而收縮,調動起許多組肌肉,可以避免水在體內的滯留,並有助於尿液的排洩。

  做法:站立或坐下,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隻猴子。甩掉鞋和外套,像猴子那樣蜷縮起身體蹲坐在地上或沙發上,一會兒跳到這,一會跳到那,一會兒又用雙臂將身體懸吊在空中……再學猴子那樣撓撓頭、撓撓腰。

  幫助消化的熊式操

  作用: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熊與五行中的土以及身體裡的脾、胃相對應。

  這套養生操可以健脾養胃,放鬆橫膈膜,改善包括食道、胰腺在內的整個消化系統。

  做法:先靜立不動,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隻熊。隨後將胃部向前挺,雙臂斜垂於身體前方,手心轉向裡側。以這一姿勢緩慢前行,同時在意識中始終想著熊的形象。

  促進血液循環的龍式操

  作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與五行中的火和身體裡的心臟、小腸相對應。

  這套靜止的養生操要求支撐身體的那條腿努力保持身體平衡,而這種腿部肌肉的細微收縮與擴張有利於靜脈血的回流,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對消化系統也有好處。

  做法:靜立不動,深深吸氣,將自己想像成一條龍。曲膝提起一條腿,兩手擺出龍爪狀,雙臂抬起,使一隻手的手心轉向下,另一隻轉向上。這種高抬雙臂的姿勢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假如心臟有毛病的話,可以不必抬得太高。

  (摘自美國《僑報》 )

相關焦點

  • 中醫五行與養生
    中醫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亞健康、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科技沒有一點辦法,而中醫幾副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五行,所謂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基礎的物質,《尚書.洪範》上說木月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 中國中醫藥報社中醫氣功「五行掌」學習班通知
    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大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於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中醫導引就是具有普及意義的有效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之一類,其中的五行掌功法,尤其適合中醫治未病,病人康復以及作為民眾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加以學習和推廣。一、《五行掌》簡介五行掌傳承於五臺山,源於三教(釋道儒)合一,是其代表典範。
  • 五行學說,在朝代更替、中醫、養生等方面,都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這多種學說的湧現下,其中有一家是專門研究陰陽五行的,被稱為「陰陽家」。其代表人物叫鄒衍,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也被認為是「五行」的創始人。  所謂的五行,想必大家都能夠耳熟能詳了。即:金、木、水、火、土。鄒衍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五行中,並沒有哪一個是長盛不衰的,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
  • 中醫五行
    人們皮膚的一些症狀也和大腸有關,有些問題中醫可能不直接扎肺經,而直接取大腸經,洩大腸經的火就可以解決問題。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足,才能促進膀胱司開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儲存與排洩。五色五味與飲食養生深奧之秘據說扁鵲有透視眼,能看到五臟六腑,那他是怎麼做到的了?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艾灸養生之穴位五行應用十: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
    我們說如果要很好地掌握艾灸的方法,必定要知道穴位的五行。何為五行?實際上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屬性元素。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相生」又「相剋」的規律,成為了闡釋天地萬物聯繫的基本法則,從而也成了祖國中醫的基礎理論。
  • 有名的中醫竟然都會算命?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
    中醫與五行八卦是什麼關係?不知道小夥伴是否有這樣的疑問:你老家的老中醫竟然會掐指看相算命?小朋友你是否會有很多問號,肯定又以為狗中醫騙人的。事實上,有名的老中醫還真的會算命!比如大名鼎鼎的藥王孫思邈就是個算命高手。
  • 有效養生,你得了解這些五行中蘊含的養生之道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屬元素論的宇宙觀,是一種樸素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脾對應的是胃,它和胃是一種表裡夫妻的關係,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和大腸相表裡,人要大便時,一定是靠肺氣把大便排出來的。人們皮膚的一些症狀也和大腸有關,有些問題中醫可能不直接扎肺經,而直接取大腸經,洩大腸經的火就可以解決問題。   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足,才能促進膀胱司開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儲存與排洩。
  • 中醫五行與易學五行的區別
    在之前得文章中介紹了陰陽五行學說,指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規律的存在。而組成這些物質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即稱為《五行》而五行跟我們人體也是息息相關的,無論在易學還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中都描述了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獨特的元素。
  • 中醫: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女人,你不懂中醫五行,擦什麼化妝品都沒用!
    她們第一是不懂中醫裡說的肺主皮毛的道理,第二,更不知道要從源頭上,也就是從保養脾胃入手來解決皮膚容易發乾、皺紋滋生的問題。 肺屬金,脾胃屬土,在五行中,土生金,也就是說脾胃就像肺的母親一樣,保養好脾胃就能從根本上補益肺金。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中醫五行你懂得嗎?
    傳承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才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 易金灸1903中醫古方,堅守「五行相生」古法
    後疫情時代,全民的保健和養生意識大大提高,我們正迎來一個「國潮養生」的大時代。與此同時,健康養生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眾多健康養生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以獨特的效果和天差地別的製作工藝,不斷刷新大眾對於健康養生的認知。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中醫中的五行理論~~
    中醫基礎知識能幫助我們更加有效的辨別病情,而各種按摩手法則是正確使用小兒推拿的基礎。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兒推拿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 中醫養生知識解析,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
    中醫養生知識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文化之一,適當的去養生可以讓人們身體健康遠離病痛,那麼在中醫養生知識當中最好的養生方法是什麼呢?下面亮健好藥房為大家分享最好的養生方法!最好的養生方法其實是養氣,則調理氣息!人生於天地陰陽,氣在人體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
  • 南懷瑾老師: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
    中醫講究的是五行生剋的道理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看乾卦象辭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亦和卦一樣,是一種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