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的五行學說是哪些?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2021-01-08 輔心堂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中醫理論的五行學說是哪些?五臟之間都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五行分別代表:火、木、土、金、水。五臟代表:心、肝、脾、胃、腎。那麼它們是一一對應的,心主火,肝主木,脾主土,肺主金,腎主水。五行相生相剋,相生則是遵循自然的規則,生生不息。像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大火之後化成一片灰燼,金藏於土石之中,金遇高溫形成一種液態,木要靠水的滋潤而活,木頭點著了就是火,所以,五行相生正好形成了一個圓,這也代表著自然由生到死,再到生的這樣一個過程。

那麼說,五行相剋,分別是: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金雖堅硬,也怕火來煉,千年樹木也怕二尺寬的鋼鋸,浩瀚土地木能在上面生長,大火無情偏偏水能克制。

以上所說理論,和中醫的五行論相似之處頗多。首先,咱們說相生,肝為木,可生心火。如肝藏血以養心。火生土,心火生脾胃土,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土生肺金,脾可以運化身體所需的五穀雜糧,水谷之精氣,滋養肺。金生水,肺氣青肅則腎益,水生木,腎藏精氣以滋養肝之陰血。

其實,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身體想像成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醫中講,心為君主器官,所以是大哥,心下是肺,所以肺是二哥,肝是三哥,脾是四弟,腎是小弟。兄長克制著小弟,最小的弟弟又能克制哥哥,所以五臟之邢克就出來了。

咱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一個人長期縱慾,則腎不藏精,腎氣弱。腎不強則無法滋養肝,肝不好的一類會出現夜半驚醒,口乾口渴,還有可能出現口臭的情況。這就是五行五臟的關係,有一方違反其規則,則另一處也會受到影響,這有點像蝴蝶效應。

那麼接下來要給大家說一下,五臟對應著的季節關係。

春天萬物復甦,草木生長,正是肝木對應的季節,夏季又分、夏和長夏,長夏是夏季最炎熱的那一個階段,心屬火,對應著夏季。脾土在長夏,肺金在秋季,金秋時節。腎水藏於冬。以上各個季節對應著的五臟壓力較大,所以傷害也大。但是對相生的臟腑卻有益處,比如,春天肝病流行,肝的負擔重,但是木生火,所以一般在春天的時候,人的心情會好。

五臟之心

拿出左手,感受心跳。心位於我們胸腔偏左一些,隔膜與肺的下面,上圓而下尖,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蕊,心包作為盔甲,護衛心。它與面、舌、小腸、脈、等構成一個系統。心在五行代表著火,更是君主之器官,喜陽氣,為陽中之陽!管理血脈,藏神志,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情好壞跟心臟有一定的關係。不僅能維持本身的身體生理功能,更能溫養我們的身體!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裡!下一期,還會給大家講解,其餘的五臟之代表,敬請期待吧!

相關焦點

  • 中醫與陰陽五行學說
    中國古代中醫成功地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適應內部自然規律用於養生,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後,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地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了。
  • 你懂得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嗎?
    一提到陰陽五行學說,很多人首先就想到封建迷信,認為是無稽之談;另外一些人認為陰陽五行學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這都是對陰陽五行學說的誤解。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質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動態平衡系統運行規律的理論。中醫學正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指導下形成了完善的以動態平衡為核心的理論體系。
  • 淺說中醫的「五行學說」
    中醫是以五臟為核心,但為了便於理解五臟之間相互關係,引入五行學說的概念,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對初學者來說,不需要搞得太清楚,是的,我沒說錯,不需要搞得太清楚,同陰陽學說一樣。五行學說,他只是認識問題的一個工具,工具好用你就用。如你感覺五行學說深奧,特別令你難以琢磨理解,那不如直接把精力應用到下一章藏象學說對五臟的認識上。畢竟解剖學的發展,你對五臟有個立體印象!且五行學說是人們最初的最原始的,對世界的一種認識,它不可能包括世界的萬物。相生相剋,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人體五臟和陰陽五行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中醫有一個學說叫做五行理論,就是把人體的一些臟器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從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來調節我們一些疾病,但是有些朋友,大家知道我的五臟分別針對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中哪個屬水,哪個屬金,哪個又屬木,哪個又屬土大家不一定清楚。
  • 五行學說,在朝代更替、中醫、養生等方面,都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這多種學說的湧現下,其中有一家是專門研究陰陽五行的,被稱為「陰陽家」。其代表人物叫鄒衍,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也被認為是「五行」的創始人。  所謂的五行,想必大家都能夠耳熟能詳了。即:金、木、水、火、土。鄒衍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五行中,並沒有哪一個是長盛不衰的,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
  • 中醫學哲學觀之五行學說
    事物五行屬性歸類表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一)五行之間的關係1.五行的生克制化(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木與金火水之間關係密切。脾居中央,肝心肺腎居四旁的四時五臟陰陽理論體系。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一)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及相互關係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五臟六腑五官五體五志。2.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 中獸醫中的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狀態。五行學說認為構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物質是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它們之間互相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中,並通過互相資生和克制達到平衡。
  • 什麼是藏象學說?
    ——《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內經》比較詳盡地記載了藏象學說的理論。藏象,又稱「髒象」。藏,是指藏於體內不可見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可見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是指通過觀察表現於外的生理和病理現象來測知內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藏是象的內在本質,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象是人體系統現象與本質的統一體。
  • 解讀藏象學說中腦與五臟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五臟六腑的說法,*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合稱為五臟,對*的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大腦也是*的一個重要器官,承擔著思考的重任,藏象學說中認為大腦與五臟是息息相關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腦與五臟的關係。
  • 2018北京中醫知識: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
    2018北京衛生類: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五行學說有它自己的基本規律,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學習,中公教育的老師為大家總結了五行學說的基本規律,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相生規律:生,含有資生、助長、促進的意義。五行之間,都具有互相資生、互相助長的關係。這種關係簡稱為「五行相生」。
  • 化學家金日光:我們費了老大勁,證明了中醫的五行學說(下)
    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你看過這本書嗎?你看過了啊,怎麼好像沒看過似的。(記者註:能夠參加這次大會的,據我了解,都不是一般人。金老先生可不管這些,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問就怎麼問。他也真敢,我挺羨慕的。)  唉呀,這本書啊,最重要的在講五行學說啊。五行,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的關係。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例如,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利與弊、利與弊會相互轉化,繁榮會衰落,反之亦然。這種思想是矛盾統一的二元論思想,對當今的哲學和科學思想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廣泛的應用。  二、五行是什麼?  五行實際上是一種分類方法。五行,「行」表示正在運行狀態。五行是五種狀態。在五行學說中。
  • 風水小常識:九星學說是什麼?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
    九星學說是什么九星學說是天文上的一個說法。天地的運行為九星掌控,九星與九宮相配,從而產生各種變化。風水學上將九星根據五行的屬性付之於顏色區分,於是形成了一個系列名稱:一白星,二黑星,三碧星,四綠星,五黃星,六白星,七赤星,八白星,九紫星。九星與公元紀年有何關係九星和公元紀年的關係就是一個星掌管二十年的光陰。前面提到過風水紀年法的三元九運共一百八十年,通過九星掌管,一輪剛好是一百八十年。
  • 五行在人體中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五行學說在人體運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體組織聯繫起來,利用五行生剋關係說明臟腑之間互相運行的準則。五行可代表萬物,我們平時知道的東方木,西方金,中央土,北方水,南方火,這就是木火土金水在五行中的體現,在人體我們以肝心脾肺腎為中心。五行係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
  • 五行學說,生活工作中的智慧與哲學
    什麼是五行?「五」是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的物質能量;「行」是運動變化,是動能,代表宇宙間最大的生克制化關係。是古人用來表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性質、運動狀態特點,以及運動形式過程的規律表現形式。而且具有樸實的系統性,八卦、十天幹、十二地支等都具有五行屬性。五行看似簡單,但天地萬物都蘊涵其中,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處處體現了生活工作中的哲學與智慧。
  • 五臟與五行的關係,2018年健康必看!
    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學說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古代先民認為,天下萬物皆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所以,在中國,「五行」有悠久的歷史淵源。
  • 青年中醫淺論對「陰陽五行學說」的思考
    陰陽學說,是從事物矛盾著的兩個方面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來說明事物的變化與發展。五行學說,是從事物矛盾屬性的五行歸類及生克乘侮等規律,來說明事物的性質及事物間的相互關係。如論述臟腑功能時,概括地說,髒為陰、腑為陽,而具體分析某一髒或腑時,除某一髒或腑有著不同的陰陽外,由於臟腑之間存在著生克制化關係,所以,任何一髒或腑的陰或陽的變化,都會涉及到與之有關臟腑的陰或陽的變化,如腎陰虛可引起肝陽上亢或心火亢盛等等。
  • 五臟的一五行五味
    五臟:心臟,五行:屬火,代表顏色紅色,五音:羽音、徵音,常聽這種音調對心臟不錯,可以試試。味道:屬苦,喜歡吃苦的東西或者食物的人一定心臟不好,常常吃苦的人心臟肯定會有些問題,不喜歡吃苦的人肯定心臟沒問題。
  • 「五行學說」是文化糟粕嗎?
    最近看到網上有人稱「五行學說」是傳統文化的糟粕,理由是五行學說是一個閉環,什麼東西都能在五行裡得到自圓其說,哈哈!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當今世界任何理論體系,其框架、運行機理,不能不說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閉環,否則根本無法傳承、推廣和實踐,就拿西方定義科學,認為凡是可以重複實驗的才稱為「科學」。
  • 中醫五行與人體五臟
    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人們皮膚的一些症狀也和大腸有關,有些問題中醫可能不直接扎肺經,而直接取大腸經,洩大腸經的火就可以解決問題。   腎與膀胱相表裡。膀胱的氣化功能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足,才能促進膀胱司開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儲存與排洩。五色五味五行與飲食養生深奧之秘!!!據說扁鵲有透視眼 能看到五臟六腑 那他是怎麼做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