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圖1.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孫自法 攝

圖2.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出席揭牌儀式嘉賓合影。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中科院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研究員指出,該所迅速組織力量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希望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推動碳中和基礎研究,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為中國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不久前率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科研成果的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劉毅受聘擔任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他介紹說,新中心將在大氣所碳中和研究領域的深厚基礎上,發揮碳排放核查與評估以及地球系統科學方面領先地位與優勢,深入研究人類、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系統多圈層的相互作用。

  劉毅透露,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中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方法,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中科院大氣所2011年起承擔中科院首批啟動實施的A類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已初步建立地基、天基和空基相結合的先進觀測系統及數據反演計算的方法體系,可支撐全國各地碳排放、源匯收支的精確核算與科學評估。同時,該所即將建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其模擬結果可支撐碳中和國家重大決策制定。

相關焦點

  • 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和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為中心揭牌。曹軍驥宣讀中心成立決定和人事任命。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掛牌成立。中心的成立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我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的方法論,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關鍵詞  數據中心、碳中和、二氧化碳當量、綠色電力證書、溫室氣體核證減排量(CERs)、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區域電網排放因子  01、我國「碳中和」目標  我們國家近期宣布了國家「碳中和」目標:「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 數據中心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探討
    目前我國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碳中和」目標,同時實施路徑逐步明確。對以電力消耗為主的數據中心而言,受限於目前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狀況以及國內電力市場的交易機制,未來我們在「碳中和」方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結合數據中心的用能特點,從我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綠色電力採購機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等方面,探討國內數據中心實現能源側 「碳中和」目標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可能路徑。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大氣所研究表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被低估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團隊發現,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巨大的固碳能力在以往研究中被低估。10月29日,劉毅團隊在《自然》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基於大氣溫室氣體濃度計算排放通量的方法體系將為我國「碳中和」核算和國際談判提供科學依據。
  • 英國研究機構:碳中和承諾將使中國更富有
    中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 「碳中和」的承諾標誌著世界上超過六分之一的人口產生的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四十年內實現「淨零」排放。Hector Pollitt採用劍橋計量經濟的E3ME宏觀經濟模型分析了該承諾的影響。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迅速下降,才有可能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 「碳中和」遠景下,石油石化行業如何積極「迎戰」
    自從中國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以後,在各行各業「碳中和」都成為一個熱門話題,那麼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對於石化行業意味著什麼變化?又會給石化行業帶來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什麼是『碳中和』和『碳達峰』?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截至2018年底,包括中國,已有197個國家籤署了《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中國將於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中國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去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自主貢獻力度,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並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標,中國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潘家華:碳中和這道關一定要過
    1月9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1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會長潘家華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碳中和這道關我們一定要過。潘家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全球氣候,是為了人類的共同未來。控制氣候變暖速度和幅度,我們需要邁開腿,疾步走,加速清零碳排放。
  • 「碳中和」來了,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碳減排加速,煤炭行業倍感壓力。  「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
  • 評論:發展綠色金融 高效助力「碳中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評論丨發展綠色金融,高效助力「碳中和」郭伯威(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12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以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 全球開啟碳中和大行動 各國競逐新目標
    繼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最近數月,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也紛紛跟進,相繼公布了本國的碳中和目標實現時間表。  「預計各方大概率能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目標。」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應攜手走向碳中和,在此過程中,還應加強合作和對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 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如何演繹好新增長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劉亮)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對比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目前只有一萬美元左右,計劃用30年時間完成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即把我國的碳排放從100多億噸變為0億噸,我國又擁有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系統,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是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而且我們的能源結構又是「富煤、貧油、少氣」,因此實現碳中和顯得「壓力山大」。
  • 碳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 江蘇準備好了嗎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許傳龍告訴記者,我國是後發的工業化國家,要從碳排放「近零」直接到「淨零」,從參與者到跟跑者,現在要轉向領跑者,這與我國到2050年要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相匹配的,是緊跟時代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中國舉措。要通過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目標,實現從高碳轉向低碳,甚至一步到位轉向零碳。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劉練波:碳捕集與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北極星大氣網訊:9月22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中國能源產業而言,這無異於歷史性時刻。碳中和目標將倒逼我國能源轉型大幅提速,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低碳減排將成為能源發展的主旋律。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中和農信:助力解決中國農村金融服務供給與需求矛盾
    農村振興戰略既是適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選擇,又是解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舉措。從目前來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依然不平衡,擺在眼前的是加快農村農村金融制度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