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快刀財經,作者 | 金克絲
馬斯克這個似乎無堅不摧的男人,用一己之力加速了人類的太空徵程。
時間倒回2015年。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上方的夜空中,火箭引擎的火光突然出現,好似遠眺時望見的路燈,又像微光閃爍、朦朧飄渺的燈塔,從雲間落下。
埃隆·馬斯克興奮地衝回控制室,馬上就是聖誕了,Space X終於成功回收「獵鷹9號」,這是最好的聖誕禮物。
在當時,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款火箭將會給21世紀的航天領域帶來怎樣的波瀾。
這只是一個起點,19年的時間,從無到有,Space X一次次革新歷史。
如若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似乎馬斯克的使命就是帶領人類走出地球。
「生命終將超越太陽系,到達其他恆星系統。」
今日6000字長文,拋開是非議論,是一個中年男人單挑太空的故事,一個只屬於Space X的故事。
Space X火箭發射現場
01 一本破舊的火箭手冊
在飛往莫斯科的飛機上,阿德.雷西忐忑不安。這不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他此行的目的是看住馬斯克——這位已經為火箭「發瘋」的大學好友。
在這之前,雷西讓馬斯克看了一系列火箭爆炸的視頻,勸他不要再浪費錢,但都沒見效。馬斯克還是決定去趟俄羅斯,購買一枚洲際彈道飛彈,用作運載火箭。
這樣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
Paypal的早期投資人凱文·哈茨回憶,當所有人都在為Paypal的成功縱情狂歡時,馬斯克就在角落裡讀一本發黴的、晦澀的蘇聯火箭手冊。
一個天馬星空的計劃在這位億萬富豪腦海中醞釀。
彼時,馬斯克創辦的Paypal被易趣收購,他分到1.8億美元現金,成為矽谷又一個年少成名的標杆。
如果沒有更高遠的追求,完全可以在名譽和富足中紙醉金迷。
步履不停,離開Paypal以後,馬斯克大腦飛速運轉,錢在他眼裡就是一堆廢紙,他想起兒時關於火箭飛船和太空旅行的夢想。
「這是比網際網路更加偉大、造福人類的事。」
▲年輕時的馬斯克
他開始深感焦慮:近50年來,太空產業並沒有真正進步,火箭不僅造價高昂,而且第一級在完成使命後,總是直接墜入海洋,就好比從北京坐飛機到上海,結束航程就把飛機扔了一樣,這簡直是最大的浪費。
與此同時,他有深深的資源危機感,地球還能堅持多久?移民火星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彼時的美國航天,更是一派頹靡。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失敗,帶走了7位太空人的生命。2003 年,悲劇再度重演,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太空返回地球時發生解體,同樣造成 7 名太空人犧牲。
這些悲劇的發生以及高昂的航天成本使得美國民眾怨聲載道,於是,美國在2011年徹底放棄太空梭的使用,航天事業一度擱置。
馬斯登錄NASA官網,沒找到一點關於火星探索的計劃,他非常沮喪:「人們可能會覺得探索太空是一件浪費時間和精力的事。」
「所以我決定為全人類帶來希望。」
他搬到更有航天基因的洛杉磯,在這裡認識了很多世界頂尖的航天業人士。
在洛杉磯,馬斯克被專家們的「綠洲計劃」打動,這個計劃需要馬斯克買下一枚火箭,將適用於太空的植物生長室發射到火星上,這樣就能在火星上產生第一口氧氣,創造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馬斯克去俄羅斯,為了弄清楚發射一枚火箭到底需要多少錢。
在莫斯科的幾天,他的情緒卻跌到谷底。
酒過三巡,伏特加上頭的俄羅斯人醉醺醺地問:
「你想買什麼來著?」
「一枚飛彈要多少錢?」
「每枚800萬美元。」
「我覺得800萬可以買兩枚。」
俄羅斯人投來鄙夷的眼光,馬斯克當即被嘲諷。他覺得這群人根本沒誠意做買賣,只想敲詐。
故事似乎到這裡就結束了,當飛機從莫斯科返回洛杉磯,雷西終於鬆了一口氣。
卻沒想到,飛行途中,坐在前排的馬斯克突然轉過身,亮出了他製作的電子表格。
「嘿,哥們兒,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
這張電子表格上,密密麻麻羅列著造火箭需要的一切成本,馬斯克花了幾個月時間研究航空業,他意識到,自己可以造火箭,而且,會比俄羅斯人的更便宜。
200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埃隆·馬斯克創辦商業化太空公司Space X,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
▲SpaceX成立
「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在一個個億萬富豪以為能徵服太空,結果只是讓財富付諸東流的先例下,無數人唏噓中,馬斯克的太空徵服之旅開始了。
02 至暗時刻
Space X成立後,這位激進主義者隨即為自己的太空夢制定了瘋狂的時間表:
用15個月的時間發射第一枚火箭,2010年登陸火星。
▲馬斯克設想的火星殖民地
他將Space X發射的第一枚火箭命名為「獵鷹1號」,並把自己的1億多美元身家全部投了進去。
這枚被載以厚望的「獵鷹1號」,按計劃只需花費690萬美元,可以搭載1400磅的載荷,吊打當時市面上只有550磅載荷,卻需要3000萬美元的火箭。
但從無到有哪有那麼簡單呢?
儘管007的幹,直到2006年3月24日,摩拳擦掌的Space X才進行第一次發射,這距離馬斯克的目標時間已經推遲了3年。
「獵鷹1號」衝上雲霄,大約25秒後,引擎上方失火,最後失控墜落到地面。
一年後,再次發射,再次爆炸。
這是夢碎的聲音。Space X的工程師們拼命般花了近兩年往返於加州、夏威夷和誇賈林,卻等來了又一次爆炸。
▲「獵鷹1號」爆炸
當時間從2007年邁向2008年,馬斯克的生活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他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也同時出現危機,而無數雙眼睛還在等著「獵鷹1號」的下一次發射。
2008年8月的第三次發射,一切看起來都非常順利。
「獵鷹1號」在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成功升空。然而,就當一級箭體和二級箭體要進行分離時,火箭突然發生故障。
事後人們分析發現,在分離的過程中,新的引擎突然產生沒有預料到的巨大推力,導致一級箭體和二級箭體相撞,從而造成火箭的頂端和引擎損壞。
馬斯克的幾億資金都打了水漂,他開始變賣自己的麥拿輪跑車和其他私人財產,以換取更多的資金。Space X和特斯拉都需要資金注入以支付員工們的工資,但恰逢世界金融危機,沒人知道去哪兒找錢。
Space X早期僱員凱文·布羅根說,那時候馬斯克變得「計較」,他會拒絕購買一個2000美元的配件,希望找到更便宜的。但他花9萬美元租用一架飛機將東西送往發射場地,以節省一天時間。
因為拖延一天,就損失1000萬美元。
三次失敗後,更多的痛苦來源於外界的攻擊和謾罵。
不少太空人開始公開反對馬斯克和Space X,而這些人朝他扔石頭的人,都曾是鼓勵他航天夢想的「兒時英雄」。
2012年,馬斯克在一次採訪中回憶起這段艱難的日子。他眼含淚花,主持人問他:「你會放棄嗎?」
他答:「永遠不會,除非我死了。」
最灰暗的日子裡,馬斯克把全部精力放在了Space X上,這一年,他也失去了愛情,馬斯克和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賈斯汀離婚。
離婚早有端倪,2002年,兩人的第一個孩子出生10周就夭折了,妻子非常傷心,而馬斯克拒絕談論這件事:「談論這件事只會讓我過度悲傷,」
離婚後的馬斯克孑然一身,生命裡只剩下一堆巨大冰冷的鋼鐵機器。
他清楚地知道,第四次發射是背水一戰,再失敗,就破產。
2008年9月28日,氣氛異常肅殺,SpaceX團隊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將「獵鷹1號」推上發射臺。
整流罩在發射後大約3分鐘時打開並落回地面,最終,9分鐘的旅途後,「獵鷹1號」按計劃停止工作,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完成了此次壯舉,進入了軌道。
▲「獵鷹1號」第四次發射終於成功
馬斯克和工程師們抱頭痛哭。
500人,6年時間,就為了這一刻,這一刻,所有的恥辱都被洗刷。
命運如此峰迴路轉,這一刻,讓Space X贏得了世界的目光,馬斯克也戲劇性地從「大騙子」成為了「大英雄」。
鋼鐵俠早已不再為外界評價所打動,他現在只需要錢,為Space X續命。
訂單伴隨成功而來,「美國航空航天局給我打電話,說我們獲得了一項金額為15億美元的合同。我激動得都拿不好電話了,」馬斯克脫口而出,「我喜歡你,夥計。」
6年沉寂,幾十億美元的無聲投入,這種看不到邊際的等待和痛苦,Space X從瀕臨破產中挺了過來,自此後真正開始書寫傳奇。
03 Launch America
如果說「獵鷹1號」的發射升空讓Space X站穩腳跟,那麼當「獵鷹9號」衝上雲霄時,Space X可以稱得上是航天業的巨頭了。
「獵鷹9號」不僅運載能力突出,而且可回收技術也是獨步武林。
它在2015年12月21日成功完成一級火箭回收,在此之前沒有其他火箭做到過。搭載該項技術,重複利用一級火箭能夠節省更多發射成本。
▲「獵鷹9號」
「獵鷹9號」的成功,為美國能夠再次在本土將太空人送上天帶來希望。
這裡面還有一段屈辱的往事。2011年美國徹底放棄太空梭使用後,NASA一直要依靠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將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聯盟號坐地起價,單個座位的價格從2000萬美元漲到了8000萬美元。
在過去的9年裡,美國在這一項目上向俄羅斯支付了近 40 億美元,可謂「國恥」。
為了結束依賴,NASA 開始與私營企業合作,並且找到了Space X,想讓其成為能把太空人送上天的自己人。
2020年5月31日,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臺,SpaceX第一次利用龍飛船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此次載人飛船的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這一空間站距離地球表面400千米,從發射到龍飛船到達空間站,預計需要19個小時。
▲NASA的兩位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左)和羅伯特本肯正在前往SpaceX獵鷹9號火箭和載人龍飛船的途中。圖片來源:Joe Raedle—Getty Images
這是美國在2011年終止太空梭計劃以來,美國太空人首次從美國本土直接坐火箭升空,打破了俄羅斯的長期壟斷,一向傲慢的川普還親臨現場見證。
美國人歡呼雀躍,把這次發射稱為「Launch America」,有著和「美國夢」一樣的輝煌。而這一切都讓一個私人企業做到了,歷史上絕無僅有。
▲美國將此次發射命名為「Launch America」圖片來源:Joe Burbank—Orlando Sentinel/Tribune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這次航行是Space X與NASA一系列合作的第一步,NASA的另外4名太空人已被指派於2021年秋天乘坐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龍飛船每次可以乘坐7人,因此馬斯克計劃商業性龍飛船,目前,已有幾位富豪籤約希望能夠前往太空,而這一趟往返的費用將不低於2千萬美元。
這意味著,專業太空人之外,終於也有人可以從茫茫宇宙看一眼我們的藍色家園,太空旅遊正在變成現實。
就像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莫伊謝耶夫說:
「這家只有幾千人的私企,已經與擁有25萬員工的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相當。」
Space X成長為真正的巨人。
04 為公平而戰
航天戰爭,不僅是技術之戰,還是資源的爭奪。
Space X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也面臨更多險灘暗流。
在這裡就要說說美國航天發射市場的背景。
Space X之前,美國太空發射一直被波音和洛馬兩大巨頭壟斷,兩家公司合資建立的「聯合發射聯盟」(ULA)獨攬美國空軍、NASA和其它政府機構的火箭發射項目,可以說不愁沒生意,發射費用也是異常昂貴,如果找ULA發火箭,2000萬到3000萬美元還真的不夠。
兩大巨頭陰影籠罩下,小不點的Space X早些年很不受美國軍方待見。
2019年5月,倔強的馬斯克將美國空軍告上法庭,指控美國空軍違反承包規則,把價值23億美元的「發售服務協議」授予了其他三家火箭製造商,但SpaceX的競標卻被無視。
在美國宇航局委託波音和Space X研製載人飛船的項目中,SpaceX的單座成本僅為5500萬美元,但美國宇航局卻向波音公司支付每座位9000萬美元,比SpaceX公司高出六成,甚至比俄羅斯收取的費用還高出1000萬美元。另外波音還獲得了額外近3億美元,Space X啥也沒有。
這可氣壞了馬斯克:「這是不公平的。」
有「智商潔癖」、不願意和任何蠢人浪費時間的馬斯克開始花大量時間維護這些瑣碎的人情事故,他通過不斷鞏固與軍方的交易,從ULA手裡搶下大量訂單:
為國防部生產飛彈跟蹤衛星的1.49億美元合同;
為美國軍方發射火箭、原型衛星的合同,最終價值預計為60億美元;
為美國宇航局( NASA)執行發射任務的合同價值大約90億美元。
......
此外,Space X還獲得了總價值約為50億美元的民用發射合同。
▲SpaceX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慶祝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功,這也標誌著美國商業載人航天時代的到來。圖片來源:Paul Hennessy—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分走了原屬于波音、洛馬們嘴裡的肥肉,Space X自然樹敵不少。洛馬CEO將Space X定位為「新興威脅」,並要求ULA強力反擊Space X。
這條攪動整個航天界的超級鯰魚,打了安於現狀的「躺贏家們」重重一拳,逼迫整個航空業都加入競爭,承擔「不進步,就淘汰」的命運。
也有不少人開始擔心,動了別人奶酪的馬斯克,是否會有人身安全問題。
05 Space X的星辰大海
讓我們再來回顧下19歲的Space X已經做了些什麼?
2008年,設計製造並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1號」。
2010年,首次成功將貨運龍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
2012年,使用貨運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這是歷史上第一艘商業運營的貨運飛船。
2015年,「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成功著陸回收。
2017年,「獵鷹9號」成為第一枚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液體燃料火箭。
2018年,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成為現役運載量最大的火箭,將特斯拉超跑發射進了太空。
▲太空中的特斯拉超跑
2019年,開始建造龐大的低軌網絡衛星系統「星鏈」。
2020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實現載人航天的商業公司。
而這19年來走的每一步,伴隨著的是詆毀、屈辱、嘲諷、指責。
一個民間代表隊做到了超越國家隊的水平,實現了低成本重複性發射火箭——這個很多國家想做可總是實現不了的事,讓人類邁向火星的腳步更近了一點。
▲發射獵鷹重型火箭
在大眾好像已經喪失了對未來的雄心和希望的當下,馬斯克做的每一件事,都在重拾對科學和徵服未知的熱情。
在「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符。」的當下,在「做實業已經過時了,還是網際網路好,騙錢也容易。」的當下,馬斯克讓我們知道:
滿眼名利的年代,也有這樣一種人,渾身充滿冒險精神,在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巨大成功後,仍然在內心的驅動下,自殺般地去實現自己的實業夢想。
驅動他們推動世界進步的,不是名利,而是強烈的使命感和野望,以及可貴的伴隨終生的好奇心。
06 巨人的眼淚
馬斯克有流淚的時候嗎?當然有。
這個工作狂人每周工作時長達到120小時,自2001年來從未休過一周以上的假期。2001年去南非休婚假,結果得了瘧疾,差點死去,還由此得出結論:「度假太危險,工作最安全」。
這樣的工作強度是有代價的。他需要服用藥物才能入睡。「很多時候我只有兩個選擇,失眠,或者吃安眠藥。」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的人。
在馬斯克一番至情至性的哭訴後,他脆弱的一面非但沒得到任何同情,特斯拉股價反而大跌,人們都覺得這個創始人「情緒太不穩定了」。
當久了英雄,便不會再被視作凡人,一滴眼淚也會成為可以被解讀的商業指令。
他時常被指責暴躁無情,前妻賈斯汀透露,馬斯克剛結婚時,就宣稱自己是這段婚姻的「主宰」,他非常大男子主義,比如強迫她把原本棕褐色的頭髮染成金色。第二任妻子萊利也說,馬斯克經常半夜做噩夢並尖叫著驚醒,隨時可能因心臟病而喪命。
馬斯克「一半天才,一半瘋子」的人格,讓他遍嘗孤獨。47歲生日當天,他躲在辦公室裡24小時工作。
「整夜都是,沒有朋友的陪伴,啥都沒有。」
不知疲倦的馬斯克今年已經50歲,無論他是天才還是瘋子,靠譜還是大忽悠,這個似乎無堅不摧的男人,用一己之力加速了人類的太空徵程。
▲馬斯克抱著飛船小模型
2021年,Space X將繼續密集測試星際飛船,這艘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載人飛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在馬斯克的規劃中,它將擔當讓人類定居火星的使命,在2050年帶100萬人飛向火星。
「我想在火星上死去,先去參觀一下,再回地球一陣子,然後70歲再回火星,我就可以一直住在那裡了。」
▲星際飛船 圖片來源 Space X
這是一個中年男人單挑太空的故事,所以,要麼繼續見證成功,要麼,就當看場煙花吧。
參考資料:
1.《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阿什利·萬斯 周恆星譯2.《暗淡藍點》卡爾·薩根3.《馬斯克:NASA付給波音載人航天費用太高 這不公平》騰訊科技4.《鋼鐵俠也崩潰了!馬斯克「哭訴」:我很痛苦,整夜失眠,身心俱疲 》每日經濟新聞5.《馬斯克的軍火生意:四星上將做公關,威脅波音、洛馬 》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