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十繞飛應對空間站多個對接口 天宮一號完成使命
雙語別天宮 神十返地球 我國首次成功實施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 昨天,我國三名航天員和天宮一號說再見了,在太空飛行的15天裡,他們有12天是在這個太空之家度過的。此後將不會再有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相會」。按計劃,今天上午8時,「神十」的三名航天員重返地球,回歸祖國大地。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航天局、加拿大等共同建造,計劃耗資將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是美國提出的,當時名為國際自由號空間站計劃,並於1984年得到美國總統裡根的批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十億美元的耗費,這項計劃沒有取得進展。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提出將自由號空間站計劃由美國獨自建造改為國際合作建設,使這一計劃得以生存下來。
-
馬斯克旗下SpaceX獲NASA批准,可用「二手」火箭和飛船載人航天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今後,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可以用「二手」火箭和飛船運載太空人了。 SpaceX的龍飛船,已經成功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送入太空。
-
曾在國際空間站「情緒失控」的AI機器人CIMON獲得升級
據外媒BGR報導,由於惡劣的天氣條件,SpaceX上周曾被迫取消其「龍」貨運飛船空間站補給任務的首次發射。不過最終SpaceX終於成功將其飛船發射到太空。該太空飛行器正在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一大堆物資和實驗裝置,包括由AI驅動的浮動機器人的升級版,該機器人在與太空人互動時「失控」。
-
俄放狠話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單幹?最後可能還得合作,不過是和中國
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惡化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俄羅斯要退出國際空間站」的消息。例如在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就威脅要在2020年撤出國際空間站,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2015年3月1日,俄羅斯威脅要在2024年之後撤出國際空間站……2020年3月,俄羅斯再次提出,2024年之後要離開國際空間站合作機制,自己單幹。
-
俄太空人將攜憤怒的小鳥玩具飛赴國際空間站
俄新網RUSNEWS.CN星城(莫斯科州)10月25日電 「聯盟TMA-22」載人飛船指揮官、國際空間站新航行隨航工程師安東·什卡普列羅夫將攜一隻玩具鳥起程,這隻小鳥源於流行的手機版憤怒的小鳥遊戲(Angry Birds
-
發射十分鐘後,SpaceX龍飛船艙內飄起一隻恐龍玩具,有什麼用?
有趣的是,有人發現獵鷹火箭在升空過程中,SpaceX龍飛船2艙內不光只有兩名太空人,還飄出一隻藍綠色亮光的「恐龍」,當然,它不是一隻真恐龍,而是一隻毛絨亮片恐龍玩具,有人稱,這隻恐龍就是載人龍飛船2給國際空間站帶來最珍貴貨物,這也是恐龍玩具首次進入太空。
-
俄美合建的國際空間站為什麼不帶中國玩?
在1998年11月,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太空艙被發射入軌道。在過去的20年裡,這是來自19個不同國家數百名太空人的家,這項由不同國家共同合作而成的巨作展現了當世界團結一心時所形成的偉大力量。然而,不是所有國家都被允許加入國際空間站項目,中國就未曾參與過,並且自2011年起,中國被正式禁止加入該計劃。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這次發射任務,也將全面吹響我國打造全新國際空間站「天宮」的集結號。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天宮」國際空間站,並不是一個單一個體,而是由一系列單元組成的。其中,「天和」號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核心部分。在它完成發射並投入使用後,「問天」與「夢天」兩大實驗艙才能與其完成連接。
-
來吧,與中國空間站「一起飛」!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華社維也納6月12日電(記者王子辰 趙菲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12日在維也納聯合宣布,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國際社會專家對此紛紛點讚,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說,中國開放空間站是一個「偉大範例」。
-
真渦蟲與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真渦蟲與葡萄蝸牛作客國際空間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6:23 來源: 來源:科技日報 俄羅斯航天控制中心近日透露,莫斯科時間1月20日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的進步М-59貨運飛船,不僅成功地完成了物資運輸任務,而且將第5批作客國際空間站的真渦蟲和葡萄蝸牛安全送達。
-
長五B擬於今年春季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任務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集團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首個部件"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年初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並投入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國際空間站大升級!波音公司將提供六個太陽能電池板:電力暴漲30%
國際空間站(ISS)自1998年正式建站,於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也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波音公司籤訂了一份合同,要求波音公司在2021年製作6個太陽能電池板,用來進一步滿足空間站的用電需求。
-
美航天局將在太空縱火「燒」飛船
美國軌道ATK公司22日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中國航天的 39 次發射任務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矚目事件——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北鬥三號全球星座全面部署、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放眼全球,美國的載人龍飛船正式開啟了商業載人航天時代、低軌網際網路星座持續大規模部署、毅力號火星車發射;日本的隼鳥 2 號探測器樣本艙在長達 6 年的漫長旅行後著陸回收;俄羅斯聯盟 MS-17 飛船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最短時間紀錄;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也成功出發......【圖源航天愛好者網】邁進 2021,航天領域將如何發展?
-
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都來了
剛剛進入2021年,我國就公布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計劃:空間站、載人飛行、長徵火箭、火星探測……空間站與飛船——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2022年間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兩個實驗艙、四艘載人飛船、四艘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CIMON-2首次成功亮相國際空間站
民航資源網2020年4月18日消息:由空中巴士為德國航天中心(DLR)研發製造的CIMON更新版太空人助手,CIMON-2現已在國際空間站的初步測試中展示了它的功能。自由飛行,配有人工智慧的球形技術演示器在與歐洲航天局太空人LucaParmitano的互動演示過程中展示了它的一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