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說這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是怎麼樣的一個手術:
這個手術的英文縮寫為「TIPS」,是指經頸靜脈入路從肝靜脈穿刺肝內門靜脈,在肝靜脈與門靜脈之間建立「門-體分流道」,以達到降低門靜脈壓力、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和頑固性腹腔積液等一系列門靜脈高壓併發症的微創介入技術。
該手術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頸內靜脈穿刺
通常選擇右側頸內靜脈穿刺,原因是:右側血管更陡直,有利於置管;另外左側穿刺有損傷乳糜管風險,但如果右側解剖顯露困難,也可嘗試左側穿刺。建議採用超聲引導下穿刺,不僅可以及時發現解剖異常、血管內栓子,也可以減少穿刺相應的風險。
2.肝靜脈插管
頸內靜脈穿刺成功後,將導絲進入肝右靜脈或者肝中靜脈。之後,將穿刺系統選擇性插入肝靜脈,測量並記錄游離肝靜脈壓(FHVP),測量並記錄。由於可視化技術的發展,超聲已經廣泛應用於該項穿刺中,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併發症也少了很多。
3.門靜脈穿刺
門靜脈穿刺原則是,選擇距離最短、彎曲角度最小的門靜脈進行穿刺。為了更好的選擇血管,可以通過影像資料、門靜脈造影、CO2逆行造影和超聲引導等方式準確測量血管。
4.建立門腔通道
從肝靜脈穿刺門靜脈成功後,通過注射對比劑判斷所穿刺管腔是否為肝靜脈分支。確然無誤後,用超滑導絲調整進入脾靜脈或者腸繫膜上靜脈進行門靜脈造影。
5.球囊導管擴張術及血管內支架植入術
術者將球囊沿導絲送入穿刺道並同時對其進行擴張,之後再根據血管造影結果選擇合適的血管內支架,定位後釋放。
至此,手術大致步驟已介紹完畢。當然,這個手術當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存在諸多細節,需要結合病例具體分析。
那麼,這個手術怎麼麻醉?
該手術雖然看著比較大,但實際上這個手術的疼痛很小,僅僅在頸靜脈穿刺的過程中有一些疼痛。而該疼痛完全可以由局部麻醉進行控制,因此局麻是可行的。但如果病人是年老者、兒童或者是不能合作者,應權衡利弊適當採用輔助鎮靜的麻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病人的口鼻離術野很近,手術當中可能無法接近,因此要詳細制定病人吸氧方案或者一旦發生窒息後緊急控制氣道的預案。
該麻醉需要注意的細節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來源於門靜脈高壓導致的病理生理改變;另一方面肝功能下降導致的一些列改變。
門靜脈提供肝臟總血量的75%以及總供氧的60%,因此門靜脈對肝臟功能影響非常大。門靜脈高壓可以導致的病理改變有:脾腫大、脾亢進、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擴張、腹水及肝性腦病等。這裡需要特意提一下肝性腦病,肝性腦病可導致繼發肝昏迷。當血氨大於200微克每分升。重要的事說三遍,其中的主要誘發因素包括,低血壓、高蛋白飲食、胃腸道出血、感染及藥物影響等。尤其不要拿鹼性液體灌腸,那樣會大量增加血氨的濃度。
脾功能亢進帶來的低血小板及凝血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需要重視。
另外,肝功能本身下降帶來的低蛋白水腫可影響包括肝臟本身的各個器官功能。麻醉中,應儘可能減少肝腎代謝藥物,血漿代謝或者不需要代謝的吸入性麻醉氣體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