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夜鷺輪番攻擊魚塘 老闆哭訴損失不小

2020-10-03 熊貓部長


早上的天還是蒙蒙亮,就有許多鳥兒圍著西安環山路的一個魚塘鳴叫,然後俯衝魚塘肆無忌憚的抓金魚吃。它們在空中盤旋時,只要看見水中有金魚出現,一個俯衝下去基本上是彈無虛發,一抓一個準。魚塘的老闆鄭先生說,他是真的有點受不了了,從早上開始這一天就沒停過,白鷺在這裡是吃「霸王餐」吃習慣了。天剛黑,想著今天就算過去了,沒想到夜鷺又來了,魚塘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魚都被吃掉了,他一年的損失至少在十多萬。

他說冬天就只有白鷺,夜鷺和專門捕魚的在這裡白吃白喝。夏天的時候,上百隻燕鷗就準時到位,在這裡生兒育女,吃上兩個月才走。

天快黑時,夜鷺就組團光臨魚塘了。它們是等待天黑以後才開始大開殺戒。

白鷺是這裡的留鳥,也是魚塘的「常駐民」,這些傢伙個子大飯量也大,每次抓魚的時候吃不飽是絕對不停的。

鄭先生說,開始他還用鞭子,鞭炮,稻草人驅趕這些「小偷」,後來發現這些鳥類也非常聰明,任何驅趕它們的辦法都是剛開始幾天有用,到後來就壓根視若無睹。最初是幾隻來這裡吃魚,可能是覺得這裡的魚好抓,後來再來的時候就是一大群。一隻鳥一天要吃5,6條魚,而且只抓活的,死掉的魚它們不要。

相關焦點

  • 滿山白鷺吃掉魚塘大半魚兒
    白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打也打不了,趕又趕不得,張剛法愁得實在沒法子了。  魚塘利潤5年來連創「新低」  5年前,張剛法花了1.8萬元承包了西山村的15畝低洼田,承包期15年,他隨後將低洼田改成了3口魚塘。由於魚塘地處長樂林場廟塢裡杉木林腳,依山、傍水、靠田,又遠隔人家,良好的自然環境成了白鷺極好的棲身之地。
  • 萊西月湖清淤,夜鷺隱居白鷺現身
    曾吸引很多市民到現場拍照觀賞,後來經市林業部門專家鑑定這種鳥是夜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日,月湖公園開始排水清淤,沒有了水的月湖上空也漸漸少了夜鷺的蹤影。曾經靚麗的風景不見了「這月湖水放了,湖心島上的鳥怎麼也沒了。」
  • 成都農家樂白鷺成招牌菜被查 老闆稱殺鳥為護魚苗
    清晨7點過,龍泉山的霧氣還未完全褪去,100多隻白鷺相繼從密林裡飛出,撲向葉興全的魚塘。水裡魚影浮動,白鷺半空輕掠,宛如一幅天然靈動的山水魚鳥圖。  但這樣一幅美景,葉興全無心欣賞,他皺了皺眉頭。他估算,魚塘每天蒙受損失至少上百斤。因為不堪白鷺「偷魚」騷擾,從8月起,他開始捕殺白鷺,並作為特色野味在自己的農家樂進行售賣。
  • 「白鷺每天吃我的魚,我卻不能吃它」
    扎稻草人、放鞭炮都無法驅趕白鷺,在葉興權看來,白鷺如同老鼠一般  9月19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來到龍泉柏合鎮二河村的這家農家樂。忙完中午最繁忙的時段,老闆葉興權站在魚塘邊上,遙望著魚塘另一頭的樹林,成群的白鷺聚集在那裡休息,按照白鷺的生活習性,它們將在晚上出來捕魚。
  • 救白鷺途中又救受傷夜鷺 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第二天又巧遇另一隻同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受傷夜鷺。市民路遇大白鳥「在通州區張家灣鎮上店村村東口,我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一隻大白鳥,不知道是什麼鳥,好像飛不起來了。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需要民警幫助。」5月23日,通州公安分局張家灣派出所民警接到轄區內一熱心市民報警求助。
  • 農家樂捕「偷魚」白鷺賣野味續:店主擬申請政府補償
    執法人員在農家樂查獲的冷凍白鷺  原標題:承諾不再抓白鷺 農家樂老闆今日申請補償  《白鷺成招牌菜80元一隻活殺現吃》後續  80元一隻,即可活殺現吃野生白鷺,農家樂老闆辯稱是因為自己的魚塘受白鷺所害,每天要損失上百斤魚苗。
  •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群代理「鳥爸鳥媽」11年前開始救助白鷺夜鷺
    它們還不會飛,有的蜷縮成一小團,有的張著嘴巴嘰嘰喳喳地叫,有的躲藏在同伴的身體下。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前天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
  • 武寧:白鷺夜鷺翩翩飛 山水小城添新景
    近日,江西武寧縣溼地公園裡來了一群高雅的「客人」,近千隻白鷺和夜鷺優雅地飛翔在溼地公園西海灣景區上空
  • 江蘇常熟:男子在魚塘垂釣溺亡 法院為何判決魚塘老闆無責?
    2019年8月一個風雨交加的早晨,張某從廠裡至附近的魚塘釣魚,不慎落水溺亡。家屬認為,魚塘老闆不顧天氣原因放任張某進入魚塘釣魚,在意外發生後也未及時進行施救、報警,導致張某身亡,要求魚塘老闆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60多萬元。審理中經多方查證,發現事件經過與死者家屬所稱並不一致,張某的溺亡另有隱情。
  • 成都農家樂招牌菜點殺白鷺 80元一隻活殺現吃(圖)
    李先生說,有的客人是專門奔著白鷺來的,有的客人開始沒點這道菜,但在老闆的鼓動下,決定嘗一嘗。「我平時連兔頭都不敢吃,更別說白鷺了。」李先生說,當天吃飯的不少客人都點了白鷺做的菜品,但他沒有點,「看起來有些怪怪的,總感覺下不了口。」  「80塊錢一隻,還可以現場點殺。」經不住老闆的極力推銷,市民曹先生一家最後在籠子裡點了一隻小白鷺。曹先生說,廚師當面把白鷺殺了。
  • 「鬥爭」與和解:1389隻東方白鸛與損失慘重的魚塘主
    去年,魚塘老闆陳福樂損失了至少幾萬斤魚。他覺得這鳥聰明得可氣又好笑,「東方白鸛知道食物在哪,年年來我這,今年來,明年還來,吃定你了一樣。」 「不光是吃小魚,大魚它吃不了,但是它會啄死,到最後這魚也沒法賣了。」 去年,陳福樂損失了至少幾萬斤魚。他覺得這鳥聰明得可氣又好笑,「東方白鸛知道食物在哪,年年來我這,今年來,明年還來,吃定你了一樣。」 「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到頭就靠養魚掙點錢,你看現在,這麼大的損失。」
  • 「鬥爭」與和解:1389隻東方白鸛與損失慘重的魚塘主
    這是面前烏壓壓的候鳥在一天內給陳福樂帶來的損失,是手裡帳目上實打實的數字。有魚塘主不得已放鞭炮驅趕,受驚的鳥四散而飛,吃不到食,也飛不動。「我們正在想辦法,將它們引到溼地內。」天津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告訴新京報記者。降低水位、呈現淺灘、投放魚苗,保護區內的工作人員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讓鳥安心吃飽。
  • 夜鷺捕食的故事
    夜鷺,是鷺的一種。中國大陸已發現的鷺有20種之多,包括白鷺、綠鷺、大白鷺、池鷺、蒼鷺、牛背鷺等。比較好看的、被大眾熟悉的鷺,通常是白鷺。等知道了分類後就明白鷺與鶴的差別還是蠻大的。為曾經將白鷺當作鶴而感覺尬。鷺常見而鶴不常有。
  • 上海蘇州河邊「大胃王」夜鷺,它駐紮城市十年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10年前,它們剛來蘇州河畔時,很多人不認識它。「當時不知道是什麼鳥」一位目擊者說。「後來在這家公園的竹林裡又見到了它,正在竹梢頭休眠。問了許多人都說從未見過這種鳥,查找資料,才知道這隻鳥叫夜鷺,是一隻『夜貓子』。」
  • 白鷺、蒼鷺、夜鷺……你要的休閒時光這裡都有!
    白鷺、蒼鷺、夜鷺等水鳥以此為家,繁衍生息。這些飛翔的精靈為城市增色添彩,讓溫嶺的天際線動感十足。 ■ ■■■■ 更多新聞 -End- ▼ 來源丨溫嶺電視臺記者 蔡聖煥 編輯丨電視臺微小編 小鄭
  • 魚塘養魚歷史悠久,掌握方法輪番上陣,混養輪捕都是養魚終極秘訣
    所以在農民朋友的眼裡又多了一項可以發家的養殖業,那就是魚塘養魚。可以說有市場的地方就可以養魚,市場需求量絕對是少不了的,只看你有沒有這個心,想不想養魚,小編接下來會為大家說幾點養魚的訣竅。不懂漁場的朋友可能不會知道,其實養魚有了很多年的歷史了。從我們的漢代開始,就已經有一些沿海地區靠近海邊的農民開始養魚。
  • 魚塘突現神秘「天坑」,一夜吞吃5萬斤魚,直接損失高達50萬元
    文/玉濁清魚塘突現神秘「天坑」,一夜吞吃5萬斤魚,直接損失高達50萬元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局限於種田,很多農民開始了養殖業,承包魚塘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但是沒想到近日,在廣西的一個農村裡,有位農戶家裡的魚塘水位忽然急劇下降,魚塘的水瞬間少了大半,更讓人心急的是這個被承包的魚塘,養了5萬多斤的魚,魚塘裡的水不見了,那魚更是兇多吉少。那麼魚塘的水是怎麼消失的呢?
  • 「一行白鷺上青天」,大家耳熟能詳,但你真的了解白鷺嗎?
    白鷺是一種在溼地裡常見的鳥類,池塘、湖泊、稻田等地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白鷺又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春鋤、白鳥,屬於鷺科白鷺屬。它們主要生活在亞洲中部和南部、歐洲南部、非洲和澳洲等地區。嘴部尖直,頸部細長,翅膀大而圓,腿部修長,全身的羽毛潔白如雪,胸部、腰側及大腿的基部長有一些名為「粉(rǎn)」的羽毛,它們能不停地長,先端會自動不斷破碎為粉粒狀,這些粉粒狀的碎羽毛起到了整潔羽毛的作用,就像滑石粉一樣不斷地將粘附在身體上的汙物清除掉。
  • 湖湘地理|白鷺為什麼愛湖南?
    但是讓人詫異的是,雖然白鷺選擇棲息地如此謹慎小心,築巢卻非常原始、粗糙,從四處銜來幾根小棍子、嫩枝條,搭在高樹上,用長長的鳥喙盤成碗狀,就是一個巢了。這樣的巢穴在樹杈上非常不牢靠,遇上大風大雨,巢穴很容易從樹枝上掉落,那些尚不能自保的雛鳥若不小心掉落,只有死路一條。當我們走進龜山附近一片白鷺棲息的林地時,無意中瞧見一鳥巢掉落在藤蔓上,旁邊是羽毛凌亂的幼鳥屍體。
  • 白鷺飛來莊稼受損魚苗被吃 農戶盼補償遭遇落實到位難
    隨著鞭炮炸響,遠處一群白鷺便驚慌地從稻田裡飛走,可沒多久又都飛了回來。  像黃崇喜一樣,張公鎮的許多村民都每天絞盡腦汁地想法子將白鷺趕走。因為今年遷徙來的白鷺數量太多,造成了魚塘的魚苗被偷吃掉、大量的稻田被踩壞。可白鷺是省級重點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它們。  村民曾向當地政府提出補償要求,但因為法律法規中沒有確定賠償標準,具體的賠償細則也還沒有出臺,補償遲遲無法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