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隻易被當成2隻,專業人員也常出錯,科學家發現雪豹數量或被高估

2020-12-03 大貓來了

雪豹是一種神秘的大型貓科動物,儘管其物種命名在18世紀70年代就已完成,但直到大約200年後的1971年,人類才首次拍到野生雪豹的照片。1986年,南非生物學家羅德尼·傑克遜和他的妻子達拉·希拉德花費了561個晚上,終於通過一臺配有電池、閃光燈和壓力墊的照相機在尼泊爾的一處峽谷中拍到了雪豹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使用相機陷阱拍到野生雪豹,並最終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發現行跡神秘的動物並估算其種群數量的方法。

圖:1986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封面上是羅德尼·傑克遜拍到的雪豹照片

從「瀕危物種」調整為「易危物種」

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2016年,基於相機陷阱調查法,科學家估計全球野生雪豹的數量為4678到8745隻,比以往估計的數據要高,這個數據最終促使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2017年把雪豹由「瀕危物種」調整為「易危物種」

這個結果顯然令許多喜愛雪豹的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尤其是中國的民眾。在亞洲的十二個雪豹分布國中,雪豹在中國的棲息地面積約為為11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其棲息地總面積的60%。如果雪豹的數量正在增長,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圖:雪豹分布圖,棕色區域表示現存,粉色區域表示不確定(圖片源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然而,近日瑞典的生物學家厄揚·約翰森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相機陷阱調查法統計出的野生雪豹的數量,或許比實際結果偏大,也就是說,野生雪豹的數量或許被高估了,實際上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多。

相機陷阱調查法調查雪豹的優勢

相機陷阱是指由目標動物觸發的無人自動拍攝裝置,常被科研人員安放在樹木或石頭上,用來「偷拍」野生動物。它通常是指紅外觸發相機,也叫紅外相機。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紅外觸發相機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圖:高山上用來拍攝雪豹的紅外觸發相機

主動式紅外觸發相機由拍照相機、紅外線發射器、紅外線接收器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紅外線發射器向紅外線接收器發射一束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光束,當動物經過兩者之間時,紅外光束被隔斷,引發相機拍照

被動式紅外觸發相機由紅外傳感器、控制線路板、拍照相機、供電系統等組成,當動物從裝置前方經過時,動物的體溫與環境溫度的之間的溫差會引起相機周圍熱量的變化,紅外傳感器接收到這種熱量變化後,就會產生脈衝信號,觸發相機拍攝

圖:一隻雪豹發現了一臺紅外相機,畫面被另一臺紅外相機拍了下來

拍到動物的照片只是第一步,若想估算某種動物在某片區域的密度或數量,還需對所拍的照片進行個體識別。對於雪豹、老虎、美洲豹、豹子、獵豹等貓科動物而言,科學家通常通過觀察陷阱相機拍到的照片上的皮毛花紋來辨別不同個體。

類似人類的指紋,每隻雪豹、老虎、美洲豹、豹子、獵豹皮毛上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比如,如果紅外觸發相機在一片區域拍到的皮毛斑紋不同的雪豹的圖像越多,科研人員往往就會推測該區域的雪豹數量較多。

圖:不同大型貓科動物的花紋特徵,從上倒下依次是獵豹、雪豹、雲豹、豹、美洲豹、美洲獅、老虎、獅子。

進入21世紀以來,陷阱相機作為野外調查的一種非損傷性技術方式,在傳統調查方法難以實現的情況下能表現出了很大的優勢,被科研人員廣泛應用於野生動物生態學和保護學研究中。陷阱相機所獲取的動物數據為野生動物種群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定量信息。

雪豹通常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上,那裡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常年積雪,到處是懸崖峭壁,科研人員很難在高山上進行長期的研究調查。而陷阱相機的出現,無疑讓調查工作變得大為方便。不過,根據約翰森研究雪豹多年的經驗,由於紅外相機的角度、光線強弱、拍攝到的雪豹部位等因素,通過陷阱相機拍到的照片來識別不同的雪豹個體,實際上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圖:出現在不同位置的雪豹可以通過觀察照片上的皮毛花紋進行識別,但並非易事

比如,雪豹身體左側和身體右側的花紋是不一樣的,如果一臺相機拍到了某隻雪豹的左側,另一臺相機拍到了這隻雪豹的右側,那麼研究人員就很容易把1隻雪豹當成2隻不同的雪豹。

實驗論證野生雪豹的統計數量或被高估

為了驗證相機陷阱調查法的可靠程度,約翰森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用紅外觸發相機裝置在7個歐洲動物園拍攝了16隻成年雪豹的40張照片(每隻雪豹的照片數量為1到5張),然後對照片進行背景統一化處理,確保識別人員只能通過雪豹皮毛圖案來分辨(而不是通過籠舍等背景),接著讓8名識別人員對照片進行觀察和分類。

為了驗證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識別雪豹的能力差異,這8名識別人員中4名為研究雪豹的專業人員,4名為非專業人員

圖:實驗中處理後的雪豹圖片,確保識別人員在辨別過程中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幹擾

科研團隊匯總、分析了8名識別人員的分辨結果發現:無論是專業人員還是非專業人員,都會把同一隻雪豹的照片當成兩隻雪豹的照片(即重複統計),或者把兩隻雪豹的照片當成一隻雪豹的照片(即漏計),但重複統計出現的概率更大;對於單個照片,識別錯誤的概率為12.5%,其中非專業人員識別錯誤的概率為14.6%,專業人員識別錯誤的概率較低,也有9.9%

最終,根據這8名識別人員的觀察結果,相比於實際數量,雪豹的統計數量平均被高估35%。

圖:上圖右邊為處理後的部分雪豹圖片

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結果。這意味著:通過相機陷阱調查法調查野生雪豹或許普遍存在著較大的誤差,1隻被當成2隻的現象或許很容易出現,就算是非常了解雪豹的專業人士也未必能保證不出錯;現有野生雪豹種群的數量,也很有可能因為統計方式的誤差被高估。

了解野生雪豹數量對雪豹保護工作的重要性

對科學家而言,準確了解一個物種的分布範圍、分布密度和分布數量等數據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讓科學家更好地清楚一個物種的生存狀態,從而制定相應的保護策略。

比如,動物保護部門或組織對某一物種的保護力度通常和它們的瀕危等級掛鈎,極度瀕危物種往往比瀕危物種受到的保護力度大,瀕危物種往往比易危物種受到的保護力度大。

圖:巴基斯坦某山區的紅外相機拍到的雪豹

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雪豹從「瀕危物種」改為「易危物種」後,在心理上,一些人對雪豹的保護工作就會有些鬆懈,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如果雪豹變為「易危物種」的原因不是真實數量增加了,而是數量被高估了,那麼這對雪豹的保護工作更是極為不利的。

除了雪豹,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數量或許也被高估

不僅僅是雪豹,約翰森等科學家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認為,全球範圍內,美洲豹、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的數量也極有可能被高估了。其實,這種觀點並非沒有依據,比如在這之前,已經有不少科研人員對印度公布的野生虎數量持懷疑態度。

圖:印度某老虎保護區紅外相機拍到的孟加拉虎

印度是世界上野生虎數量最多的國家,據印度國家老虎保護局公布的數據,2006年該國有1411隻野生虎,2014年有2226隻野生虎,2018年有2967隻野生虎(數據於2019年公布)。也就是說,印度用了12年的時間就讓野生虎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還多。

但是,這些數據卻受到了印度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研究員阿瓊·戈帕拉斯瓦米,挪威奧斯陸大學斯坦森斯教授和戈帕拉斯瓦米教授等眾多科研人員的懷疑。他們認為,在棲息地面積逐漸縮小的前提下,老虎以這樣速度增長是「不正常的」,印度統計老虎數量的主要方式即相機陷阱調查法應該存在較大的技術漏洞,老虎數量或許被高估了。

圖:紅外相機拍到的老虎照片,工作人員根據照片上老虎的花紋特徵來識別不同個體

無獨有偶,《印度快報》曾對印度2014年的野生虎統計工作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每7隻野生虎中就有1隻野生虎存在重複統計的情況。國際著名的《自然》雜誌也對印度的統計方式表示擔憂。在各方的質疑下,印度國家老虎保護局計劃在下次野生虎數量統計時改進統計方式,以得到誤差更小的統計結果。

寫在最後

生物學家約翰森所做的實驗說明了野生雪豹種群數量被高估的可能性,無論實際上野生雪豹的數量到底有沒有被高估,我們都必須對此重視。若想保護好雪豹,首先應了解該大型貓科動物的具體分布情況。相機陷阱調查法固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可它仍是當前野生動物調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甚至難以替代的方法。包括雪豹在內的大型貓科動物,雖然它們都有著獨特的花紋,但若想通過肉眼辨別不同的個體,實際操作中往往還是有難度。

圖:紅外相機拍到的雪豹

那麼,如何讓相機陷阱調查法的統計結果更接近真實值呢?通過在野外同一位置布置多臺紅外相機,多角度地對貓科動物進行拍攝,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更多的參考數據,更準確地分辨出不同個體,從而使統計結果更為精確。

相關焦點

  • 三江源地區每百平方公裡2-4隻雪豹 實現世界數量最多個體識別
    為了進一步摸清這些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一支專業的調查隊伍,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中旬,布設了700多臺紅外相機,調查近百個村落,在這些地區不斷有了新的發現和結論。下面,讓我們跟隨這支調查隊伍,來關注這次調查有哪些新發現。本次調查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以及青海省林業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當地政府一起組成。
  • 烏魯木齊周邊雪豹數量超過百隻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饒俊華)11月23日,記者從新疆雪豹保護公益團隊荒野新疆獲悉,該團隊近年來持續對烏魯木齊雪豹個體進行監測分析,從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雪豹個體分析來看,在烏魯木齊周邊的雪豹數量已超過百隻。
  • 烏魯木齊周邊山區雪豹數量超過百隻
    ,該團隊近年來持續對烏魯木齊雪豹個體進行監測分析,從紅外相機記錄到的雪豹個體分析來看,在烏魯木齊周邊山區的雪豹數量已超過百隻。他說,荒野新疆連續多年開展對烏魯木齊周邊雪豹保護調查,獲得了大量的影像資料,他們監測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南部山區後山一帶,而在烏魯木齊東部山區也生活著雪豹,還有一些如硫磺溝這樣更隱蔽的山裡沒有開展監測。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雪豹繁殖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 你在這張圖裡能發現幾隻雪豹 它們曬太陽的樣子 簡直萌化人心
    雪豹作為瀕危動物,在大自然界目前僅有10000隻成年野生雪豹,它們的數量還在逐年減少。儘管母雪豹一次能生5隻幼崽,但是實際平均生育數量在2.2隻左右。據本月12日太陽報消息,這次世界自然基金會攝影師、探索者兼導遊的奧特貢巴亞爾·巴塔加爾(OtgonbayarBaatargal)運氣爆表,才能在蒙古山區同時拍到一窩4隻萌萌噠雪豹幼崽。上一次有幸運兒拍到這麼多雪豹幼崽還是三年前的事情。
  • 調查稱世界上野生雪豹數量最多的可能是中國新疆
    資料圖:2008年1月12日,在新疆溫泉縣拍攝的因飢餓而死亡的雪豹。近日,新疆溫泉縣森林派出接到報警,昆得侖牧場牧民加某在木瓦特山山頂放牧時發現一具雪豹幼崽屍體,經鑑定,死亡的雪豹年齡在1歲左右,體長約50釐米,初步判定其因飢餓而死亡。
  • 西寧周邊首次發現雪豹出沒
    今年3月底,工作人員回收紅外相機查看視頻時發現,紅外相機不僅拍攝到了馬鹿、巖羊、淡腹雪雞、赤狐等珍稀動物,1月7日的畫面裡,還出現了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  這是西寧市周邊首次發現雪豹蹤跡,填補了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雪豹影像資料的空白。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被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
  • 6隻狼看上雪豹的獵物,以1對6,雪豹只好認慫,放棄巖羊落荒而逃
    因為在高原上,巖羊、山羊等大型食草動物跑得快,狼很難捕食到它們,狼很多時候也靠從雪豹嘴中奪食。一周沒有吃食物,雪豹好不容易捕到1隻巖羊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的一個山谷裡,剛剛下完雪,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山谷很長,夕陽從山後折射到雪地裡,一隻雪豹走在上面,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發現它。看它走路懶洋洋的樣子,很顯然,雪豹可能一周沒有進食物了。
  • 青海海東首次發現雪豹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10月6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黨組書記、場長趙昌宏獨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紅外相機記錄時間為9月4日19點41分,鏡頭中,一對雪豹母子正悠閒踱步,小雪豹在媽媽身旁四腳朝天撒嬌打滾兒,萌態十足,雪豹媽媽身姿矯健,體態健碩,相當「有範兒」。 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
  • 青海兩市六州都發現了雪豹
    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劉維軍說,3月底,他們按照計劃取回布設在保護區內的兩臺紅外相機。在查看紅外攝像機拍攝的影像時,除發現馬鹿、巖羊等野生動物外,還驚奇地發現1月7日拍到的一隻成年雪豹的清晰影像。  在野外,劉維軍和同事在山上安裝紅外相機時,看到100多隻巖羊,巖羊的天敵就是雪豹。「有巖羊活動的區域很有可能有雪豹。
  • 首次發現!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為了進一步摸清這些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一支專業的調查隊伍,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中旬,布設了700多臺紅外相機,調查近百個村落。 在整理從不同監測點收回的紅外相機監測視頻時,調查人員發現,在同一個監測點,先後出現雪豹和金錢豹的畫面,這首次證實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布。
  • 青海發現1隻雪豹,剛捕到巖羊就被6頭狼盯上,只好放棄獵物逃走
    因為在高原上,巖羊、山羊等大型食草動物跑得快,狼很難捕食到它們,狼很多時候也靠從雪豹嘴中奪食。一周沒有吃食物,雪豹好不容易捕到1隻巖羊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的一個山谷裡,剛剛下完雪,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山谷很長,夕陽從山後折射到雪地裡,一隻雪豹走在上面,如果不仔細分辨,很難發現它。看它走路懶洋洋的樣子,很顯然,雪豹可能一周沒有進食物了。
  • 青海海東地區首次發現雪豹
    2020年10月1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北山林場護林員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浪士當景區例行更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意外發現相機內拍攝到一對雪豹母子在該區域內的活動影像。這一發現,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專家和北山林場工作人員沸騰不已。這是北山林場乃至青海省海東市首次記錄到雪豹「大貓」實體影像。
  • 【天山守望】三隻小雪豹同框出鏡 瑪納斯南部山區再現雪豹身影
    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瑪納斯南山分局工作人員布設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畫面。(圖片由瓦力斯江·烏馬爾江提供)  新疆日報訊(記者蓋有軍 通訊員瓦力斯江·烏馬爾江報導)3隻小雪豹在山谷中嬉戲,北山羊、馬鹿、雪雞機警地覓食……11月6日,新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瑪納斯南山分局的工作人員,從回收的紅外相機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場景。
  • 科學家驚喜宣布:南極危險群島發現150萬隻企鵝
    人民網訊 據法新社報導,2日,科學家宣布,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東部偏遠的危險群島(Danger Islands)上,發現約有150萬隻阿德利企鵝(Adelie penguin)正在棲息繁殖。
  • 甘肅阿克塞境內首次拍攝到四隻野生雪豹同框畫面
    新京報訊甘肅省阿克塞縣自然資源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此前安放在祁連山末端的紅外相機於近日收回,首次拍攝到4隻雪豹同框的的珍貴畫面,世界自然基金會雪豹項目負責人表示,這是在保護區外第一次拍攝數量最多的雪豹同框影像。
  • 新疆阿克蘇地區發現國際瀕危動物雪豹足跡(圖)
    雪豹資料圖片2月15日,記者從阿克蘇林業部門了解到,阿克蘇首次開展對天山國際狩獵場內野生動物資源狀況調查。調查中,共發現野生動物700多隻,其中最令人驚喜的是,獵場還發現了很多雪豹足跡。阿克蘇地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吐爾遜·吐拉克說,在調查中,我們除發現了北山羊、鵝喉羚等野生動物外,還發現了很多雪豹的足跡,說明這個地區雪豹資源比較豐富,是全國也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 一隻雪豹的千裡求醫之旅:並非所有的雪豹都像它這麼幸運
    雪豹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青藏高原旗艦物種,由於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以上的雪線附近,因此得名雪豹。雪豹分布區域特殊,目前推測全球雪豹數量在4000-8000隻,其中我國野生雪豹數量約2500隻,青海省內野生雪豹數量保守估計在1000隻以上,是雪豹的重要分布區。
  • 崑崙山雪域發現雪豹足跡
    今年3月,美國動物學博士喬治·夏勒對外宣稱:中部崑崙山區和西部崑崙山區不可能有雪豹的身影出沒。時隔半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雪豹調查小組進入中部崑崙山區和西部崑崙山區,通過37天的考察,他們發現了雪豹的足跡、糞便和刨痕。
  • 世界雪豹日丨雪豹最大的家園在中國,關於它們,你還能知道這些
    雪豹是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動物,是中亞和南亞山地的特有物種,常棲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地區。分布面積廣達123萬平方公裡,跨越中亞的12個國家。這樣廣的分布面積是說雪豹很常見麼?並不。它們零星地分布在這些地方,科學家估計,全球野生雪豹的數量只有4,080至6,590隻,人工圈養的雪豹也只有約700隻。因此,每個動物園,都把自家的雪豹當做寶貝,每一次科學家和攝影師在野外發現雪豹,都能成為一個全世界為之高興和慶祝的事,因為它們實在太珍貴了。
  • 青海省澤庫縣境內再次發現雪豹蹤跡!!!
    (地名:雜尕薩),發現有疑似雪豹那樣的大貓在石山附近。據此,澤庫縣森林公安局立即組織民警對通過排查腳印、野生動物糞便等情況進行核查,並聯繫「北京山水」保護組織工作人員在雪豹可能經常經過的石山附近放上5臺紅外照相機、攝像機,以觀測雪豹的生活習性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