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稱死後的墓志銘會寫上這麼一句話 你猜猜是什麼

2021-01-16 閩南網

­  11月29日,在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馬雲表示,自己連墓志銘都想好了,只寫一句話:「喜歡太極拳的杭州佬,幹了很多事,順便做了一個企業」。

­

­  馬雲表示,自己在公司裡沒有受過商業的訓練,沒當過會計,不會寫程序,唯一做的就是學習、分享。「我以當一個老師的狀態在做一個企業家,當老師希望所有的學生超過自己。」

­  馬雲稱,死後只要在墓碑上寫上:「喜歡太極拳的杭州佬,幹了很多事,順便做了一個企業」。

­  馬雲說,人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為了工作,是為了生活,是為了體驗,交一些朋友,做一些事情。然後你從別人這兒受益了,同時你讓人家也受益了,那一輩子就這樣了。

­  「你沒辦法改變別人的思想,人家愛怎麼看怎麼看,反正我希望自己活得快樂點。」

原標題:馬雲連死後的墓志銘都想好了:只寫這一句話

相關焦點

  • 中國這四位名人的墓志銘寫的是什麼
    曾囑其家屬七點: 一喪事宜儉不宜奢 二來賓送來的輓聯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 四死後早日出殯不作久停五不要過於悲痛放聲大哭 六碑墓上刻上他的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 七七日之內每天早晚各讀他的《補心靈》一遍。
  • 一些國外有趣的墓志銘,百年後你會想在墓碑上寫些什麼?
    很多人在閒著的時候都有想過幾十年後不在這個世界了會怎麼樣,但是看到一些國外的墓碑上的墓志銘,會覺得百年後好像也沒那麼可怕了,百年後你會想在墓碑上寫些什麼?「老子終於不用怕鬼了」,哈哈,是不是都有些怕鬼的經歷,尤其是聽別人說一些鬼故事什麼的,等到百年之後,是不是終於不用怕鬼了~「我來世界看一看,不滿意,我就回去了」,哈哈,也是不容易,這麼不滿意還勉強待了這麼久~「陪聊,提供夜間上門服務」,哈哈,會有人想要這樣的服務嗎,感覺怪瘮人的~「森木萬千,我是倒下的那一棵」,這個就比較文藝了~「
  • 你想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麼
    人離開這個世界能帶走什麼?什麼也帶不走,又能留下些什麼?之前追尋物質、欲望,到頭來留下的如糞土般不值一提。那什麼才是最值得留下的東西?最近學習到「以終為始」的觀點,找一片無人打擾的角落,認真思考為之奮鬥終生的目標究竟是什麼,當父母、親人、朋友來為你悼念時,他們應該如何悼念你。而到了那一刻,眼下追尋金錢、物質、權利,根本沒有意義。對,是和歷史上哲人碰撞出的火花,是一個人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永垂不朽。
  • 清明節,看看那些名人的墓志銘
    現在在中國,寫墓志銘似乎已經不再那麼流行了。而回顧往昔一些名人的墓志銘,有些諄諄教誨,有些博人一笑,似乎一句話,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一生來。文藝青年團:司湯達,濟慈,葉芝;司湯達:亨利貝爾(本名),米蘭人,活過,愛過,寫過。
  • 馬雲稱生活要669工作996 馬雲稱生活要669是什麼意思?
    證婚人馬雲給102對新婚員工送出祝福,並且笑著定下了一個「KPI」:生活上要「669」。什麼是「669」?馬雲解釋道:六天六次,關鍵要久。馬雲此話一出,現場即刻笑成一片。 馬雲照例出席第十四屆阿里員工集體婚禮並為102對新人證婚。 馬雲稱,婚姻不是為了積累財富,不是為了買房買車,是為了生孩子,「孩子才是無價之寶,要一起享受美滿生活。」
  • 張岱生前為自己寫墓志銘,希望得到理解,人們卻眾說紛紜
    這則帶有些許諷刺意味的笑話出自著名《夜航船》,這本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四千餘個文化常識的書的作者,把這個故事寫進書中,是想讓人們不至於在類似夜航船的場合丟醜。這個有趣的作者就是明朝張岱,他對待自己的墓志銘也是不同尋常。墓志銘一般是人死後,由其家屬請他人撰寫的,但生前就為自己寫了墓志銘的人於世上寥寥無幾,明朝張岱就是其中一人。
  • 宋仁宗懷念生母,大臣泣血寫一篇墓志銘,仁宗感動:朕要重用你
    而在歷史上,宋仁宗在劉娥去世之前,都認為太后劉娥才是自己的生母。直到劉娥去世後,才由八大王趙元儼告知實情。《宋史》云: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
  • 瑪麗蓮夢露墓志銘的數字和武則天的無字碑,背後隱藏著什麼玄機?
    不過,不管是功名顯赫還是默默無為,畢竟在這個世界上走了一圈,晃了一遭,臨別前還是應該說點什麼。於是,墓志銘便產生了。嗯,如果再起來,能嚇暈一大批;比如,普希金的墓志銘也很可愛:「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再比如,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志銘,頗耐人尋味:「37,22,35。」這組數字,是啥意思?
  • 《人生的休止符》:那些耐人尋味的名人墓志銘
    【核心提示】:要讀懂一個人,往往需要讀他的墓志銘。與東方人撰寫墓志銘的莊嚴讚美所不同的是,很多西方人更願意在墓志銘上對自己或親友做最後的調侃,這些發人深省或大笑的墓志銘,往往因其幽默和面對死亡的態度,成為雋永之作。
  • 墓志銘,與碑文有什麼不同?
    或是為了緬懷,亦或者為了悼念某個難以忘記的親人,身邊至親往往會在逝者的墓穴裡或墓碑上面,刻上記錄逝者生平的一些文字,墓志銘與碑文應運而生。然而,兩者極容易被混淆,尤其是「墓志銘」一詞在現代被普遍誤用,這是需要注意並正確區分的。什麼是墓志銘?墓志銘,是我國語言文學中的一類悼念性文體。墓志銘在結構上,主要分為志和銘兩大部分。
  • 死後你想給自己一句,什麼樣的墓志銘。謝謝來訪,改日登門回拜
    [cp]@姓氏朱: 連續五年被評為該墓區墓花[cp]@HarDuan: 你記憶裡有我 那我就還活著[cp]@就當抹布吧: 真人比照片好看![cp]@雷蕾擂檑: 沒什麼事我就先掛了[cp]@P-YA-E: 如果你看到這句話證明你踩到我的手了[cp]@限定草莓汽水: 人間很好,只是我不太好。[cp]@小祝同學要開心: 大爺,下來玩兒嘛 下面寬敞著呢[cp]@你做八九我做十: 徵同居室友,價格面議!!!
  • 馬拉度納生前最後一句話是什麼?而他想寫在墓碑上的話又是什麼
    在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回到床上,據說他說了生前的最後一句話:「Me siento mal」——在英語裡的意思是「I don't feel well」,漢語意思就是「我感覺不舒服」。
  • 鬼死後變成什麼?從袁承棟打鬼說起
    在中國民間傳言以及傳統鬼怪故事中,人死後會變成鬼。那麼,鬼有沒有壽命?鬼有沒有生老病死?如果有,那麼鬼死後又會變成什麼呢?在南朝宋宗室劉義慶及其門課所寫的《幽冥錄》一書中,提到了這個說法:人死為鬼,鬼死為聻(jiàn),聻死為希,希死為夷,夷死為微,微死無形。
  • BAT再聚首 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集體現身
    BAT三巨頭再聚首,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齊聚深圳。據了解,去年的IT領袖峰會中,馬雲參加了閉門會議,但因為發布會安排,缺席了大會的開幕式;2015年,馬雲因為行程安排缺席,但特意為大會拍攝了一段視頻。 今年,馬雲終於騰出「檔期」,BAT領袖再次齊聚,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 大學裡特殊的一堂課「生死課」,為自己寫遺囑和墓志銘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經歷死亡與離別的過程,我們會看到周圍的老人離我們而去;陪伴自己長大的寵物也突然在某一天離開;有時意外也會奪走身邊親密的人,或許在前一日,他們還與自己暢想過未來。或許我們在夜深人靜時,想到自己的死亡也會惶恐不安。人都害怕死亡,這是難以避免的。如果現在就要面對死亡,給自己寫一份遺囑和墓志銘,你會怎麼寫呢?
  • 清明節回顧外國名人墓志銘
    近幾年清明節快到的時候,很多網站都會掀起一股為自己寫墓志銘的活動,不少網友對自己的詼諧點評都引來了一片讚嘆之聲。不過,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不是這些還沒有派上用場的墓志銘,而是一些已經銘刻在墓碑上很久的名人墓志銘。卡爾· 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
  • 談談著名曲藝理論家,馬雲的父親--馬來法
    首先,馬雲的父親馬來法,可以算是一名曲藝作家,他寫過的短篇杭州評話《茅山風雲》和短篇蘇州彈詞《將錯就錯》曾經獲過獎。但我覺得更嚴謹的說,是一名有貢獻的曲協工作人員, 或者是成就斐然的曲藝理論家。那麼馬雲搞文藝,是不是有基因的因素?這個其實看不出來。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到某曲協上班,負責具體協調聯絡工作,你就是一名曲協工作人員。所以成為一名曲協工作人員,不難,這是一個工作崗位。
  • 馬雲:2007躍上巔峰的鯰魚
    第二年日收入100萬、第三年日盈利100萬、第四年日上稅100萬,媒體界因為這些數字太過華麗和戲劇化而從直覺上懷疑其真實性,更不要說阿里巴巴的對手、慧聰國際的老總郭凡生天天從他的專業角度出發說阿里巴巴肯定沒有賺到這麼多錢。最著名的那一次,是2006年1月18日某報發表文章《阿里巴巴稱去年納稅2.548億元》。
  • 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露當年武則天的禽獸暴行,史書果然沒騙人
    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露當年武則天的禽獸暴行,史書果然沒騙人正所謂「虎毒不食子」,真正的意思就是,老虎雖然兇猛,但是絕對不會吃自己虎崽子,而後又被人形容為愛子之心,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並非是一條顛簸不破的定律,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歲月中,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藉助自己的兒女,登上皇位
  • 《成語猜猜看》魚排隊進入 打一成語是什麼?
    導 讀 成語猜猜看三條魚排隊進入的答案是什麼?在圖中有三條魚,排著整齊的隊伍等待著進入,而且在魚的旁邊寫著排隊進入四個字,這個成語是什麼你猜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