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生前為自己寫墓志銘,希望得到理解,人們卻眾說紛紜

2021-01-16 千史千尋

昔日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弮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曰:「請問相公,譫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這則帶有些許諷刺意味的笑話出自著名《夜航船》,這本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四千餘個文化常識的書的作者,把這個故事寫進書中,是想讓人們不至於在類似夜航船的場合丟醜。

這個有趣的作者就是明朝張岱,他對待自己的墓志銘也是不同尋常。

墓志銘一般是人死後,由其家屬請他人撰寫的,但生前就為自己寫了墓志銘的人於世上寥寥無幾,明朝張岱就是其中一人。

這位讓常人難以理解的史學家、文學家,乃至在藝術等各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的奇人,雖然故意提出了「七不可解」,但他要的不過是希望後人能理解他罷了。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常自評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韋布而上擬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則貴賤紊矣,不可解一;產不及中人,而欲齊驅金谷,世頗多捷徑,而獨株守於陵,如此則貧富舛矣,不可解二;以書生而踐戎馬之場,以將軍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則文武錯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不諂,下陪悲田院乞兒而不驕,如此則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則唾面而肯自幹,強則單騎而能赴敵,如此則寬猛背矣,不可解五;奪利爭名,甘居人後,觀場遊戲,肯讓人先,如此則緩急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則不知勝負,啜茶嘗水則能辨淄,如此則智慧雜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稱之以富貴人可,稱之以貧賤人亦可;稱之以智慧人可,稱之以愚蠢人亦可;稱之以強項人可,稱之以柔弱人亦可;稱之以卞急人可,稱之以懶散人亦可。學書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初字宗子,人稱石公,即字石公。好著書,其所成者,有《石匱書》、《張氏家譜》、《義列傳》、《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闕》、《四書遇》、《夢憶》、《說鈴》、《昌谷解》、《快園道古》、《傒囊十集》、《西湖夢尋》、《一卷冰雪文》行世。生於萬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時。魯國相大滌翁之樹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養於外大母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雲谷公宦兩廣,藏生牛黃丸,盈數,自餘囡地以至十有六歲,食盡之而厥疾始瘳。六歲時,大父雨若翁攜餘至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為錢塘遊客,對大父曰:「聞文孫善屬對,吾面試之。」指屏上《李白騎鯨圖》曰:「太白騎鯨,採石江邊撈夜月。」餘應曰:「眉公跨鹿,錢塘縣裡打秋風。」眉公大笑,起曰:「那得靈雋若此!吾小友也。」欲餘以千秋之業,豈料餘之一事無成也哉!甲申以後,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白髮婆娑,猶視息人世。恐一旦先朝露,與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無功、陶靖節、徐文長,皆自作墓銘,餘亦效顰為之。甫構思,覺人與文俱不佳,輟筆者再,雖然,第言吾之癖錯,則亦可傳也已。曾營生於項王裡之雞頭山,友人李研齋題曰:「嗚呼有明著述鴻儒陶庵張長公之壙。」伯鸞高士,冢近要離。餘故有取於項裡也。明年,年躋七十,死與葬,其日月尚不可知也,故不書。銘曰:「窮石崇,鬥金谷,盲卞和,獻荊玉,老廉頗,戰涿鹿,贗龍門,開史局,饞東坡,餓孤竹,五羖大夫,焉肯自?空學陶潛,枉希梅福,必也尋三外野人,方曉我之衷曲。」——《自為墓志銘》

有人說,昔日好美妾、好孌童、好繁華,後來淪落到折鼎、殘琴地步的張岱,同張愛玲是同一種人,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風花雪月,很少有天下蒼生和民間疾苦。

也有人說張岱是大家、是文化奇才,其文「以雄渾勝」堪比徐文長「以奇警勝」,還說他「在晚明遺老裡,行輩最高,享壽最長,從最豪華生活脫出,過最艱苦日子,最重聲聞而藏身最密,最通人情而高潔脫俗,有強烈的立言欲求,始終不放棄露骨通俗宣傳,著作生活延長到五十年以上,範圍大,說真話,記實事,存史料最多,反映社會最忠實客觀,以徹底的懺悔反省,啟發民族的新生」,如此特別的人,乃至於有人說「若到宋朝要嫁東坡,生在明清只嫁張岱」。

你,怎麼看他呢?

相關焦點

  • 大學裡特殊的一堂課「生死課」,為自己寫遺囑和墓志銘
    人成長的過程也是經歷死亡與離別的過程,我們會看到周圍的老人離我們而去;陪伴自己長大的寵物也突然在某一天離開;有時意外也會奪走身邊親密的人,或許在前一日,他們還與自己暢想過未來。或許我們在夜深人靜時,想到自己的死亡也會惶恐不安。人都害怕死亡,這是難以避免的。如果現在就要面對死亡,給自己寫一份遺囑和墓志銘,你會怎麼寫呢?
  • 你想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些什麼
    最近學習到「以終為始」的觀點,找一片無人打擾的角落,認真思考為之奮鬥終生的目標究竟是什麼,當父母、親人、朋友來為你悼念時,他們應該如何悼念你。而到了那一刻,眼下追尋金錢、物質、權利,根本沒有意義。對,是和歷史上哲人碰撞出的火花,是一個人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永垂不朽。
  • 清明節回顧外國名人墓志銘
    那些故去的人們生前的行為舉止我們可能都還記得,我們甚至可能會在網上為他們寫下一段回憶的文字。近幾年清明節快到的時候,很多網站都會掀起一股為自己寫墓志銘的活動,不少網友對自己的詼諧點評都引來了一片讚嘆之聲。不過,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不是這些還沒有派上用場的墓志銘,而是一些已經銘刻在墓碑上很久的名人墓志銘。
  • 宋仁宗懷念生母,大臣泣血寫一篇墓志銘,仁宗感動:朕要重用你
    而在歷史上,宋仁宗在劉娥去世之前,都認為太后劉娥才是自己的生母。直到劉娥去世後,才由八大王趙元儼告知實情。《宋史》云: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
  • 生前已公布墓志銘內容
    當很多球迷都覺得梅西最應該繼承他的英雄氣概時,實際上,老馬生前與C羅更為英雄相惜。今年10月30日,在馬拉度納過六十大壽時,C羅給馬拉度納錄製的一則祝壽視頻令人十分感動。C羅開心說道:「迭戈,60歲生日快樂。你是No.1……但,排名在我之後。」當時有人認為C羅這是沒大沒小,有些自不量力,但如果他與老馬的交情不到位,又怎會說這樣的話呢?
  • 《人生的休止符》:那些耐人尋味的名人墓志銘
    西方的偉人們尤其願意為自己撰寫墓志銘,因為這是他們最後一次隨心所欲地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伏爾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1778年5月最後的幾天,伏爾泰就像一根快燒完的蠟燭,慢慢燃燒到根部直至全部化為灰燼。 5月30日,這位老人終於與世長辭。伏爾泰生病和逝世的消息使一些反對分子欣喜若狂,他們陰謀凌辱伏爾泰的遺體。
  • 中國這四位名人的墓志銘寫的是什麼
    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誠之,為做事之順道,多少好事,因禮不周,言不遜,信不孚,致生障礙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來之事,必有隱情,惟隱情審真不易,審不真必吃其虧。墓志銘本是由章太炎執筆寫就的《祭孫公文》。章曾有云:「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籌備處幹事,並撰寫墓誌」。
  • 馬雲稱死後的墓志銘會寫上這麼一句話 你猜猜是什麼
    ­  11月29日,在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馬雲表示,自己連墓志銘都想好了,只寫一句話:「喜歡太極拳的杭州佬,幹了很多事,順便做了一個企業」。­­  馬雲表示,自己在公司裡沒有受過商業的訓練,沒當過會計,不會寫程序,唯一做的就是學習、分享。「我以當一個老師的狀態在做一個企業家,當老師希望所有的學生超過自己。」
  • 胡善祥皇后生前無過為何被廢為「道姑」
    而在胡善祥墓志銘所載:「後以無嗣多疾,……朕念夫婦之義,……退居長樂宮」以常人所見,此段墓志銘表達出胡善祥皇后,因自己無子才主動湊請自廢,並彰顯出明宣宗朱瞻基是迫於無奈才答應其主動退位。 (圖二 明宣宗)可這段墓志銘「朕念夫婦之義,拒之不從,而懇辭再三」 ,這真的非常難以理解,既然念及夫妻之情,為何歷經再三湊請後,還是下旨廢除呢?
  • 張岱:一代風流陶庵夢,千古絕響夜航船
    這個灑脫不羈的人,就是明朝的文人,《夜航船》的作者張岱。張岱出生於明末紹興顯宦之家,幼年讀書三萬卷,被譽為「神童」,年輕時愛鮮衣駿馬,曾舉辦比蘭亭雅集還盛大的聚會,七百多人宴飲遊樂;愛任性縱情,深夜乘船過寺廟卻要上岸唱一曲,引得和尚驚疑是人是鬼。卻不曾想,這樣風流不羈的天才,在一夕之間,國破家亡。
  • 臨死還要皮一下,盤點那些名人的奇葩墓志銘
    海明威是美國著名作家,他的《老人與海》家喻戶曉,其餘諸如《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也都膾炙人口。他的墓志銘堪稱是個段子:「恕我不起來了!」瑪麗蓮·夢露堪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影星之一,她的名氣傳播到了全世界各個國家。
  • 瑪麗蓮夢露墓志銘的數字和武則天的無字碑,背後隱藏著什麼玄機?
    於是,墓志銘便產生了。由於墓志銘是對一個人一生是非功過的蓋棺論定,是留給世人的最後念想,因而不少人便別出心裁地創作出了或幽默機智、或坦然從容的銘文:比如,蜚聲世界文壇的海明威,其墓志銘簡單到只有六個字:「恕我不起來了。」
  • 墓志銘,與碑文有什麼不同?
    無論生前種種,在紅塵人間走一遭,都各有各的不易,也各有各珍視的人。或是為了緬懷,亦或者為了悼念某個難以忘記的親人,身邊至親往往會在逝者的墓穴裡或墓碑上面,刻上記錄逝者生平的一些文字,墓志銘與碑文應運而生。然而,兩者極容易被混淆,尤其是「墓志銘」一詞在現代被普遍誤用,這是需要注意並正確區分的。什麼是墓志銘?墓志銘,是我國語言文學中的一類悼念性文體。
  • 兩篇墓志銘為證: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因為《舊唐書》和《新唐書》語焉不詳,很多人都不知道秦瓊和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到底做了些什麼,甚至這二人有沒有去玄武門,都成了一個謎題——新舊兩唐書以李世民修改過的實錄為依據,對秦程二人的記錄只是咋理解都行的「從討」、「從誅」以及「事平」之後的賞賜,但這賞賜可以被看做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的普調職位和工資,那兩個「從」字也說明不了啥問題:秦瓊程咬金不「從」,還能「反」嗎
  • 明末大才子張岱迷倒無數女人,有趣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靈魂
    蒲松齡看了《紅樓夢》後說:賈寶玉難道是"死老鬼"張岱投胎轉世的嗎?張岱字石公,莫不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塊廢石?張岱所愛的也就是寶玉所愛的,寶玉之閱盡世間大觀正如張岱湊夠了熱鬧。該二人皆有與生俱來的衝動,但似乎都成為"廢物","廢"了自己。張岱的一生簡單的說就是有趣,好玩兒也會玩兒,雖然身處明末清初的亂世,卻愛好廣泛、熱愛生活,依然把生活過得非常的精緻。
  • 世界首個電子墓碑誕生,你希望上面播放那些內容?真佩服網友的大腦...
    電子墓碑的出現早就不是新聞,然而當它成為現實時,還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生命永遠是值得尊重的,尤其是當生命結束的時候。有了電子墓碑,我們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一個人,更加形象的讀懂一個人。如果是你,多年以後,你希望自己的電子墓碑播放什麼內容呢?
  • 張岱:才華出眾的詩人,也是敗家的公子哥,1人敗光5代家族積累
    張岱認為茶道,自己算是已經出師了,也沒什麼好鑽研的了。於是又玩起了蹴鞠,天天惦記著當"球星"。而在那個年代,球踢得好的,大多都是戲子出身。於是張岱一拍大腿,那不如去聽一場戲,好好欣賞一下吧。於是就養了一個戲班子,並且還親自寫了劇本,讓眾人去演。隔三差五,張岱會戲精上身,索性是撩袍緞帶,親自鎮臺演上一出。張岱非常喜歡熱鬧,尤其喜歡拉著一大幫興趣相投的人一起組各種各樣的社團,只要是他能想到的社團,他都組了個遍。擅長或喜歡彈琴的人就去"絲社";能作詩富有才華的文人來"楓社";愛好歷史的進"史社";喜歡說一些五花八門的奔"噱社"。
  • 清明節,看看那些名人的墓志銘
    現在在中國,寫墓志銘似乎已經不再那麼流行了。而回顧往昔一些名人的墓志銘,有些諄諄教誨,有些博人一笑,似乎一句話,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一生來。文藝青年團:司湯達,濟慈,葉芝;司湯達:亨利貝爾(本名),米蘭人,活過,愛過,寫過。
  • 兩篇墓志銘揭開謎底: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秦瓊幫沒幫李世民?
    因為《舊唐書》和《新唐書》語焉不詳,很多人都不知道秦瓊和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到底做了些什麼,甚至與這二人有沒有去玄武門,都成了一個謎題——新舊兩唐書以李世民修改過的實錄為依據,對秦程二人的記錄只是咋理解都行的「從討」、「從誅」以及「事平」之後的賞賜,但這賞賜可以被看作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的普調職位和工資,那兩個「從」字也說明不了啥問題:秦瓊程咬金不「從」,還能「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