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習近平的人民情懷

2021-01-10 新華社客戶端

文|宋淑玉   ◇心裡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講話貼近人民、奮鬥為了人民,這種「無我」狀態,彰顯了一個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樹立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光輝典範  ◇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底色,也是我們黨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中國共產黨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無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治國理政始終,書寫了溫暖人心的中國故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一脈相承的深刻體現,也生動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厚的人民情懷。    悠悠百姓事,枝葉總關情。從頂層部署到從基層調研,「人民」二字,在習近平總書記心裡分量最重。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反覆強調,我們偉大的發展成就由人民創造,應該由人民共享。「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終貫穿如一,發出了不負人民的宣言書。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沉著應對、果斷決策,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決策,堅如磐石的意志信念,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抗擊疫情立起了主心骨。    在這次大考中,我們黨和國家不計代價,救治每一個生命,創造出了一個個「生命奇蹟」,生動詮釋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刻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千鈞分量。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執政70多年來,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就是因為其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所以,廣大人民群眾理性地認同、堅定地支持中國共產黨。    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心裡裝著人民、時刻想著人民、講話貼近人民、奮鬥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總結過中國共產黨的這一成功經驗,在他自己成長過程中也有深刻感悟。    習近平總書記生長於革命家庭、從小沐浴著紅色家風,有對黨對人民的天然感情和紅色基因,有家國情懷的厚實文化底蘊,更充分得到實踐沃土的滋養,得益於他7年知青生涯、3年正定歲月、在福建17年多的實踐鍛造、在浙江和上海「一把手」位置上的不尋常歷練。多年持之以恆苦讀修身的明心立志,多年深刻體察民之苦樂、國之滄桑而玉汝於成,集中體現在他從青年時代就牢固樹立起為什麼而奮鬥、為誰而奮鬥的人生理想,集中體現在他一路走來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奮鬥初心。    陝西省延川縣梁家河,一個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小村莊。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回到了這裡看望父老鄉親時深情地說:「我在這裡當了大隊黨支部書記。從那時起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群眾在幹部的心裡有多重,幹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著他對人民的摯愛和為民服務的情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少。全面深化改革,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面依法治國,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全面從嚴治黨,要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人民至上」是最終的價值指向,也是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收錄了習近平主席2019年3月22日會見義大利眾議長菲科時的談話要點:「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    人民至上,在黨的創新理論和實踐中得到了全面和充分體現。一個矢志為了人民並得到人民衷心擁護的大黨,將在前行的路上變得更加強大。    永遠要想著給老百姓辦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頭等大事。他強調: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在貧困地區。「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河北阜平到「苦瘠甲於天下」的甘肅定西,從湘西特困農村到沂蒙革命老區……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對於困難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方略,指導全國脫貧攻堅戰。    2015年2月,在陝西延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儘快脫貧致富,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8年2月,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共產黨給老百姓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2019年8月,在甘肅省古浪縣富民新村,習近平總書記說:「共產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為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今天的中國,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鬥,已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正是因為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秉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才能創造出這樣的人間奇蹟。    群眾身邊小事,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大事。他指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    「十三五」時期,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將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化作前行動力。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5億人,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這5年,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3.9億人次獲得資助,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超過6000萬人,全國棚改開工超額完成2000萬套目標……一個個民生難點得到解決,一個個美好夢想得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正不斷成為現實,惠民為民的「升級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為「十四五」時期中國乘風破浪奠定堅實基礎。    將以人民為中心貫穿治國理政始終    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鮮明主線。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和舉措,無一不是圍繞人民展開的。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一系列重要論述:    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談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說:「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    談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說:「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談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總書記說:「讓人民始終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也都圍繞人民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全面深化改革,到「不讓一個人掉隊」的精準脫貧,從「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反腐敗鬥爭,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生態文明建設,正是因為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人才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無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治國理政始終,書寫下溫暖人心的中國故事。    不懈奮鬥歸於人民,不竭動能源於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在城市建設的工地,在基層治理的一線,在脫貧攻堅的戰場,在民主懇談的會場,億萬群眾依法通過各種途徑管理國家事務,用汗水與智慧為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2020年,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頒布,體現人民至上的思想;「十四五」規劃建議問計於民,彰顯執政為民的初心。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人民」二字具有基礎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是根本力量、根本宗旨、根本動力,人民性是根本標準、根本理念、根本方法,人民利益至上是群眾史觀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與實踐原點,也是治國理政的始點與歸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人民至上論」「人民幸福論」「人民美好生活論」展現得淋漓盡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在建黨近百年的歷史時刻,有人追問:中國共產黨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習近平總書記以行動告誡全黨: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無論走多遠,中國共產黨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中國共產黨為民愛民的本色永遠不能褪色。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中國革命原點,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與精神家園。2017年,黨的十九大閉幕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趕赴這裡,探尋我們黨的精神密碼。他強調:「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回顧我們黨走過的近百年崢嶸歲月,一切為了人民,永遠是黨的初心與使命之所在。    河北西柏坡紀念館、陝西延安楊家嶺黨的七大會址、貴州遵義會議會址、安徽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用腳步重溫歷史,也不斷提醒新時代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是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對「為誰執政、靠誰執政」問題的鄭重回答。「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    2019年5月31日,在北京京西賓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主題教育作出全面部署。    如潮湧,似風雷。這場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設計、親自動員部署、親自領導推動的黨的集中教育,一經拉開恢弘大幕,在全黨上下迅速展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思想政治受到洗禮和錘鍊,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得到提振,積極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強化了宗旨意識和為民情懷。並大力開展專項整治,消除了一些可能動搖黨的根基、阻礙黨的事業的因素。    在2020年抗疫過程中,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令人動容: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人們常常以「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來讚譽共產黨員,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現,就在於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產黨員常常以「緊急時刻、黨員先上」要求自己,就在於每個人在入黨時都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環顧全球,世界上很少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理論上鮮明提出、在實踐中明確要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很少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把公而忘私、奉獻犧牲作為對黨員的基本道德要求。正是這種無私的精神境界、強大的人格力量,讓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持久的向心力,讓鮮紅的黨旗始終能凝聚起各種力量,把中華民族變成一個堅強的命運共同體。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因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黨出發伊始便目標明確;因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我們黨前進的步伐也愈發堅定。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林草丨白龍江3393米高寒瞭望哨有了科技眼
    網際網路+林草丨白龍江3393米高寒瞭望哨有了科技眼 2020-12-24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正當時丨人民的110 節日快樂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人民警察致以誠摯的慰問,希望大家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為保障人民幸福、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強調 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這是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這是習近平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人民大會堂北大廳氣氛隆重熱烈。紅色背景板上,「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字樣格外醒目。300餘名身著警禮服、特警戰訓服的人民警察身姿挺拔、精神抖擻,整齊列隊。  10時30分,授旗儀式開始。全場高唱國歌。
  • 時政新聞眼丨第七場座談會,習近平為何聚焦這四個領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聯播視頻丨習近平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4個領域 10位發言代表 座談會上,來自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的10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了這些領域的重要性。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是習近平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就提出的重要論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強調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在22日的座談會上,總書記首先強調的也正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聯播+丨心繫中華民族母親河 習近平念茲在茲-新聞中心-北方網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步之所至,情之所系。
  • 瞭望:腳踩堅實的大地 放飛想像的翅膀
    2014-10-22 15:01:16 |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習近平與老區人民在一起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 習近平與老區人民在一起 2016年4月24日上午,習近平從北京到合肥一下飛機,就驅車1個半小時來到金寨縣。 位於大別山區的六安市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習近平來到金寨縣紅軍廣場,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瞻仰金寨縣紅軍紀念堂,參觀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習近平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 赤誠之心 公僕情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深情緬懷焦裕祿同志的光輝事跡,深刻闡釋焦裕祿精神的豐富內涵,指出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秉持赤誠之心,公僕情懷,體現黨的宗旨,每一個共產黨員只要在黨旗下宣誓,就應該終身實踐。但「公僕」二字說來簡單,做到卻並不容易。
  • 條漫丨習近平的溫暖話語「照亮童心」
    條漫丨習近平的溫暖話語
  • 學習者丨這個地方,習近平時時掛懷
    西藏,一直是習近平牢牢記掛的地方,無論是親身深入藏區考察調研,還是與來自西藏的人大代表座談、會見西藏各界人士,習近平總是十分關注西藏的發展,關心高原人民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在林芝地委行署歡迎第二批援藏幹部大會上,習近平說:「西藏是偉大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西藏人民是勤勞、勇敢、富有智慧的人民。
  • 深情繾綣,聽習近平這些溫暖話語
    視察博覽會年貨街時,習近平仔細詢問春節前年貨市場供應及國內外商品展銷情況,叮囑有關部門確保節日期間市場供應充裕,質量安全可靠,讓群眾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春節……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時刻牽掛著百姓冷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對人民群眾的身邊事特別重視。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只要我們黨始終守初心、順民心,百姓「心想事成」就一定能實現。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吉林之行,聚焦這些老難題和新挑戰
    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說,希望各地深入調研,聚焦面臨的老難題和新挑戰,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目標、思路、舉措。總書記的吉林之行,瞄準的也正是老難題和新挑戰。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吉林考察
  • 時政微視頻丨最牽掛的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上世紀60年代,還不到16歲的習近平就到陝西梁家河村插隊。在那裡,他和老鄉們一樣住窯洞、睡土炕,中國農村最真實的貧困狀況深深印刻在他心中。「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擺脫貧困、不讓一個人掉隊,始終是習近平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會...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交流會21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更好發揮人大職能作用。
  • 感悟「三農」情懷 做到「一懂兩愛」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通篇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回答了「三農」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這些重要論述,以為農民謀福祉為根本依歸,以農民喜怒哀樂為判斷依據,體現了總書記重農、愛農、為農、興農的價值導向和理念,是我們黨堅持人民立場在「三農」工作上的具體體現。貫穿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中的價值理念,體現出堅定的人民立場,思想內核就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 習近平: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要由人民來評判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中國網3月26日訊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下午就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公正進行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
  • 致敬奮鬥的你丨用勞動譜寫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11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點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讚揚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
  •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①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① 2020-12-02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聯播+|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習近平這些話字字千鈞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那些「舌尖」上看似尋常的小事,都是總書記心中的大事。2014年1月,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大型乳製品企業時強調,食品企業要生產出高質量的放心食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時,進入停車服務區的小超市,詢問食品保質期。
  • 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習近平將範仲淹這句名言賦予新的時代意義,那就是為人民著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緊緊連結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篤行】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