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家,誰會去流浪呢?
一個組關於流浪漢和他的流浪狗們捲縮在街頭角落的被子裡的照片登上了熱搜。
有網友稱,路過馬路的時候,看到這一幕覺得又感動又心酸又無奈,祈求這個冬天再溫暖一些!期盼這世界對他們再溫柔一些。
一位流浪漢說道,「我是流浪漢,但我的狗不是流浪狗」。雖然我們都在流浪,但我們依舊彼此溫暖!
這太暖心了,小寵覺得流浪漢的狗也有家,你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彼此都是對方!流浪再久,遠不了冬天裡依偎在彼此的懷裡!
近日,《流浪貓戰爭》作者馬拉(Peter P. Marra ), 國際鳥類研究學家,與其學生Scott Loss 一起參與流浪貓捕獵統計研究,以充足的數據展示了野外流浪貓的種群數量趨勢,以及毛球萌寵們不經意間造成的生態影響。
流浪貓是萌寵,還是野生動物殺手?
在紐西蘭的史蒂芬島上,鷦鷯原本安然生活在島嶼數百年。一隻懷孕的母貓跟隨主人於1894年登上該島嶼後數年,島上的鷦鷯宣告消失。
刊載在《自然·通訊》一篇論文顯示,在美國本土,每年14-37億隻鳥類和69-207億隻哺乳動物喪命於貓爪之下。早在2015年,澳大利亞政府為了拯救大量瀕臨本土物種,計劃2020年前宰殺高達200萬隻野貓。
在美國,愛貓人士與野生動物保護群體展開了龍爭虎鬥、長年累月的爭論。愛貓人士關注流浪貓的生存權,倡導捕捉、絕育、放歸。生物學家則關注生態系統的平衡,倡導將捕殺作為控制流浪貓數量的手段。
被貓捕殺的野生動物究竟在生態系統有什麼作用呢?
實際上,小型野生動物具有至關重要的維持和服務生態系統,例如種子播種、蟲害防治、植物授粉等。眾所周知,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某種生物滅絕了,必然對整個生物鏈受到影響。
而貓在人類的庇護下,獲得更具競爭力,同時極少受到敵人獵殺的影響,因此在一定區域流浪貓群體超過環境承載量地生存與繁殖,從而對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何管理流浪貓。
究竟我們呼籲關注流浪貓的生存權還是不惜一切代價捕殺流浪貓?
究竟如何管理流浪貓?收容、捕殺或安樂死、TNR?
我們到底有沒有什麼折中的方案?
這事值得我們深思!
國際上常用的流浪動物管理主要措施是收容、捕殺或安樂死、TNR。
收容:極少民眾在經濟基礎上樂意地「收養」流浪貓,也導致動物收容所對於人力、物力、管理難的高額成本。
捕殺或安樂死:比如前文已說到澳大利亞2015年出臺流浪貓捕殺200萬隻野貓計劃,目前估算起捕殺達21萬隻。這必然會導致生物學家與愛貓人士關於環境倫理與貓的生存權的碰撞!
TNR(Trap-Neuter-Return)指的是捕捉、絕育、放歸。也就是將流浪貓捕獲後再絕育,做上絕育標誌(一般是在貓耳朵剪一個小口做「耳標」),最後才原地放歸。
誠然,流浪貓對生態平衡的破壞是確實存在的,但是一刀切地捕殺流浪貓的行為並不是良計,我們應該呼籲更負責任的養貓行為:鼓勵推動流浪貓絕育、領養和不遺棄家貓;同時也應該對養寵人士落實喵星人上貓牌,限制性外出,不要任由貓在戶外遊蕩;向喜歡投餵流浪貓的愛心人士科普投餵利與弊,以及在餵貓的同時,對於那些有能力者請務必給流浪貓提供免費絕育和絕育標誌。
另一方面,遺棄是流浪貓的主要源頭之一。以絕育代替捕殺,以領養代替購買! 願不遺棄始終是我們對貓咪愛的初衷!沒有遺棄,就沒有流浪!
對於流浪貓的捕殺,鏟屎官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喜歡小編記得點讚關注啊,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我們一起看那些與寵物有關事情。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