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下,十月認識了一個寶島臺灣的朋友,一天他告訴我說等他回臺灣的時候會寄一份伴手禮給我。
連橫《臺灣語典》記載:「伴手贄曰伴手。俗赴親友之家,每帶餅餌為相見之禮。而臺北曰手訊;謂手之以相問訊也。」僅僅只是伴手禮的出處就讓我感覺到一種很美好的期盼。
我們國家為農業大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人情味十足。外出工作返鄉回家或者是從家鄉外出工作的的時候一般都會給親友帶一些小禮物來表達情誼。因為以前社會都比較貧窮,所以這些隨手的伴手禮並不是價值不菲的名貴產品,也不是在路上隨便買買的,而是全家人省吃儉用或者是自己辛苦累計下來的。這樣一份小小的伴手禮飽含的送禮者的美好情感,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讓人不能不感動。
我的這位朋友寄給我的是臺灣比較有名的伴手禮,鳳梨酥。在我還沒有收到鳳梨酥的時候,他就和我說過,這個鳳梨酥和一般的鳳梨酥不太一樣,它會有一點酸酸的,不是我們在超市裡面買的那種甜甜的。我表示疑惑,他給我的解釋是,這個鳳梨酥裡面的內餡放的是真正的鳳梨不是市面上的那種鳳梨酥內餡是冬瓜。
這個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鳳梨酥裡放的是冬瓜,他說是因為放鳳梨成本太高了,所以一般會用冬瓜進行代替,這波騷操作我是服氣了,吃了這麼多年的鳳梨酥敢情吃的都是冬瓜酥。
工藝感是我看見這盒鳳梨酥的第一感覺,牛皮紙質的盒子有一種歲月沉澱的感覺,打開盒子裡面,首先會有一封信,裡面有關於微熱山丘鳳梨酥的介紹,整個就是匠心的感覺。
這樣一盒鳳梨酥,裡面總共有10塊,每一款都是獨立的包裝,白色的包裝袋上,伴有微熱山丘的圖案,整個就是一種和諧感。
這款鳳梨酥的口感略微有一些酸,不同於一般的鳳梨酥,聞著和口感都有比較濃厚的鳳梨的感覺。外皮也是外酥裡軟,既不會過分澀口業不會過分黏膩,可以想像製作者是懷著怎麼樣的心情來製作的。
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部的八卦山,連綿的紅土丘陵終日豔陽高照,未經馴服的臺灣土產鳳梨在田裡自然生長,獨特而濃鬱的風味,讓你光想就兩頰生津。
微熱山丘鳳梨酥,是一個做了將近五十年糕餅的老師傅的返樸歸真之作,我們稱之為一陽光烘熟的美點。這樣包含匠心的糕點,我想作為伴手禮,是極好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