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西門慶之死,看起來是因為好色惹的禍,但實際上,好色惹禍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在於易經上的一句話「上九,亢龍有悔」,西門慶的死亡其實是咎由自取。
自古色字頭上有鋼刀,西門慶之死確實與好色有很大關係。《水滸傳》中,潘金蓮貌美無比,西門慶偏又是個浪蕩公子,再加上心機重重的王婆從中撮合,一場姦夫淫婦的鬧劇在所難免,只是這場鬧劇的代價比較大,最終潘金蓮和西門慶都被武松所殺。
不過,如果從《水滸傳》的主題思想來考慮,西門慶之死其實是必然的。易經有云:「亢龍有悔」,西門慶的發達並不是很光彩,他做藥鋪生意,在古代藥材經常比命還要珍貴,遇到「流感季」,更是財源廣進。
在古代光有錢可不行,西門慶也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和當地官員過往甚密,每年光金銀珠寶就送過去不少。官員保護西門慶,西門慶進貢錢財,甚至自己也謀個一官半職,使得家業更大。在當地,西門慶的勢力一度非常強大,幾乎沒有人敢說半個不字。
其實在武大郎發現自己的醜事之後,西門慶即便不害人命,和當地官員相互勾結威逼利誘,也能不了了之。西門慶家大業大,按照他的身份來界定,已經處於乾卦中的上九卦,即亢龍有悔。如果西門慶能夠改變思路,表面收斂,再修個橋、鋪個路,做點好事,洗白一下,西門慶不至於有後來的結局。
但是西門慶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道理,依然囂張跋扈,恰好又惹到了武松的嫂嫂。武松是什麼人物?在《水滸傳》中殺人不眨眼,也是個嫉惡如仇的正義化身,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雄,而西門慶則是欺男霸女的地方豪強。按照《水滸傳》的主題,西門慶這樣的代表人物,是一定要被安排個正義力量所消滅的結局。所以,即便沒有潘金蓮,西門慶也會因為其他原因被消滅。
再說,即便武松不殺西門慶,西門慶也有可能被當地官員所害。衙門的人自然知道武松的執著,所以一定會想盡辦法治西門慶的罪,一旦西門慶被定罪,狗急跳牆也會供出當地官員的罪行。而從書中看,當地官員對武松不薄,武松也不想讓當地官員為難,還是直接殺了西門慶省事。所以從這點來看,西門慶也是非死不可,當然有人認為武松擔心當地官員庇護西門慶,所以乾脆直接結果了西門慶的性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是我認為前面一種考慮更符合原著中武松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