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陪孩子上了一天課 我被臺灣幼兒園的用心給感動哭了

2020-12-05 太平洋親子網

  今天看到的一則小新聞讓菜媽覺得窩心又有趣。

  說的是臺灣一位小學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假如18世紀的科學家也有Facebook

  要求同學們認真查閱了科學家的事跡和成就以後,把科學家的臉書手繪出來:

  法拉第的頭像是一道酷炫的閃電,居裡夫人酷似公主萌萌噠,克卜勒翹著兩撇小山羊鬍……

  各位科學家在孩子們的筆下都成為有趣有愛的「現代人」。這種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發揮想像力的教育方法調動出孩子們驚人的想像力。

  這不禁讓菜媽想到同樣很值得學習的臺灣幼兒園,小朋友在幼兒園裡的一天做什麼、學什麼、玩什麼、吃什麼都安排得細緻又人性。

  我知道3月份已經有很多心急的媽媽在為孩子挑選幼兒園,想知道好幼兒園有什麼標準,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遠嫁寶島的媽媽對臺灣幼兒園的介紹,看看臺灣幼兒園在細節上是怎麼做的。

  作者:杭州小籠包。即便嫁到臺灣,與鼎泰豐為鄰,依然是杭州小籠包的鐵桿粉絲。之前做過電臺主持、報社記者,經常拖著行李滿世界飛,現在為了兩個兒子,乖乖收起翅膀,洗手做羹湯,閒暇時間打打太極、練練書法,在做一個好麻麻的同時,也在慢慢學會與自己相處。

  在臺灣,好的公立小學有時比私立貴族小學還要受歡迎。臺北市新生國小附設幼稚園就是如此。

  有別於國內,臺灣公立幼稚園只招收大班學生,即年滿5周歲的兒童,除非學生招不滿,才會開放招收中班學生以補足差額。因為有政府補助,學費全免,僅餐費需要自掏腰包。

  新生附幼今年招收120名學生,我家的兩個兒子很幸運地能同時入學。幼兒園開學第第一天,家長被要求陪同上課。僅在這一天的時間裡,我就被幼兒園的氛圍和老師們的用心所感動。

  歡快的相處環境

  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圍坐在寬敞明亮的公共遊戲大廳地板上,每一位老師都是蹦蹦跳跳地入場進行自我介紹,或演或唱地幫助孩子記住她們的名字,一個班30名學生配備2位老師以及2、3位實習老師。

  老師發給孩子們蠟筆,安排他們在新的帆布書包上作畫,我家大兒子畫了幾隻恐龍,很有抽象派的風格;小兒子畫的是拿槍瞄準射擊的士兵,我很努力地分辨著人物的外形,老師在旁笑著說:「不論好壞,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每一個孩子也是這樣…」

  公平尊重的師生關係

  老師的辦公桌就在教室裡,便於孩子隨時找到他們。

  自由開放的「興趣角落」

  在大廳的一角,有一個明顯的藍色角落,它是孩子們的閱讀空間,不僅如此,每間教室裡也都設有閱讀角落,因為學校希望孩子了解: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另外,教室裡還有遊戲角落、手作角落、故事角落等。讓孩子在遊戲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新生附幼是其中的典範,而角落教學是它的一大特色。

  小朋友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角落玩耍,例如比較有表演欲的孩子,老師就會安排一處搭建起簡易小舞臺,旁邊架設一塊小黑板,列有劇目名稱、演員表,即便孩子只是觀眾,也要在上面留名以鼓勵參與。

  也正因為這樣開放式的教育特色,教室之間都是沒有大門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這裡的一切,而沒有任何人為的屏障。

  潛移默化的素質教育

  學校還很注重孩子的環保教育。每間教室裡的垃圾桶都有注名垃圾分類,大廳一處還有鼓勵孩子用廢棄的紙箱做的小房子,孩子在裡面「過家家」也玩得不亦樂乎!

  趁孩子們在聽老師講故事的間隙,家長都被安排到會議室了解注意事項,每一個人都分到一個文件袋,裡面裝有家長接送證件、孩子的名牌貼紙、作息表、餵藥時間表以及9月的點心和菜單等,老師們的用心可見一般。

  一天做什麼,學什麼?

  這個作息表真心太細緻了。一天細化到九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有非常具體的安排和步驟,小朋友的生活真心太充實了。旁邊還附上了課程內容所帶來的能力培養有哪些。

  仔細看了一下這個課程表便可以發現,幼兒園努力在營造一個極度溫馨的氛圍。

  比如在11:50-13:10和13:10—14:30這兩個時間段安排的是午餐約會、餐後談心環節和午休時間,幼兒園具體的安排是:

  1.母語生活用語。

  2.餐後漫步—小綠坡談心。

  3.衛生保健教育—用餐禮儀、清理餐桌餐椅、刷牙、鋪被子。

  4.師生床邊故事。

  哇哇,小綠坡談心,師生床邊故事,腦補畫面就很美好!

  對了,再仔細看一下圖表最底下,幼兒園還特別標註了全園在每周一還要結合安全、性別平等、環保、生命等主題,透過戲劇、影片、繪本、遊戲等方式進行活動。太完善了,有沒有?

  一天吃什麼?

  看看菜單,更是驚嘆。

  每天的菜單都有詳細的交待,主食有粥、拉麵、炒飯、麵包、水餃、饅頭,點心裡有西米露、地瓜湯、奶凍仙草、桂圓茶等,種類豐富得讓人直流口水,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都在上面了。

  更關鍵的是,每日搭配的飲食中蛋白質、脂肪、糖類、能量的含量都給家長逐一標註了。麻麻們,你們看到會不會感動到哭啊!

  最後,幼稚園主任強調說,其實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倒不是一家很棒的幼稚園,而是家長。

  她們有注意到,隨著時代節奏加快,大人浮躁的心態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當你急匆匆地拎著包準備出門上班,而你的孩子還在慢悠悠地穿著鞋子,親愛的家長,請把你的耐心留給你最親的人,蹲下來跟孩子說,慢慢來吧!」

  好吧,孩子就慢慢來吧,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來源:媽咪OK(ID:mami-ok)

  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受高知媽媽歡迎的原創育兒號。國際幼兒教育協會專家指導,關注0-6歲寶寶的大腦科學、智商情商,也分享有關睡眠、餵養、疾病等最有細節、最具參考價值的育兒心得。

  菜媽說

  身邊5歲的小朋友,在幼兒園已經是預備小學的狀態,每天語數英齊上陣,真正讓他們無拘束玩的時間有多少呢?

  看著臺灣幼兒園這種按孩子需求劃分的設計,實在是感受良多。

  在學習的起步階段,孩子更需要的是按自己的興趣獲取多方面的知識,以及學著用語言、繪畫、表演、音樂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他們學習任何知識的基石。

  少點功利,多點自由,選擇讓孩子更多空間與發揮的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之路至關重要啊!

  西洋菜媽媽,微信上首個西式育兒達人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西洋菜媽媽育兒筆記,滿滿的西方育兒資訊!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透露:上幼兒園第一天不哭的孩子,大都出自這3種家庭
    當這個「依戀系統」的固有方式被打破,孩子不得不與親人分離,本能就會做出大哭的反應。這種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面對「分離焦慮」,大多數孩子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才能進行正常的幼兒園生活。而那些上幼兒園第一天不哭的孩子,基本上已經適應了,所以才會表現的十分淡定。我認識的一位幼兒園老師透露,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都來自以下3種家庭。
  • 教師最感動的瞬間……哭了,你關注了嗎
    我悄悄地為班裡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了禮物,並且親手寫了紙條送給每個孩子:褪去稚氣,變成更好的少年。看到孩子們收到禮物後的笑臉,我覺得包的四十幾份禮物,寫的一整晚的紙條都好值得。 回到辦公室,我發現自己的桌子上也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成年人也是過了期的小朋友,要記得過兒童節。To teacher zhou.
  • 「媽媽,我不想上硬筆書法課了」,校外培訓課程如何取捨?
    助教老師打電話給我詢問小Q的硬筆書法課只剩下最後三節課,是否續報。晚上到家我問了小Q的意見,她說不想再繼續上硬筆書法課了。藉此機會,我問了一下她對其他在學培訓課的想法,她說古箏、舞蹈、畫畫都是自己喜歡的課程,會繼續堅持學下去。我趁機鼓勵她,只要是她自己喜歡的,我都無條件支持她。小Q是在幼兒園開始接觸各種培訓班的,有一段時間,我下班回家,小Q就會拿著新玩具向我炫耀。婆婆說是報了XXX體驗課,送的玩具。原來是很多培訓班為了吸引小朋友,就在幼兒園門口做活動,只要報名三節體驗課,就會得到玩具。
  • 四招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孩子上學再也不哭,鄰居都問我是怎麼教的
    早上在電梯口碰到鄰居帶著她兒子上幼兒園,小男孩一邊揉著眼睛一邊跟媽媽說不想去幼兒園。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一去幼兒園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今天早上哭完晚上回家就不想去幼兒園了,這該如何是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們為什麼一去幼兒園就嚎啕大哭吧。
  • 幼兒園舉辦捐贈活動,寶媽回家後忍不住想哭:我新買的真皮包啊
    雖然帶孩子的日子很辛苦,並且極有可能不被家人認可和理解,但是考慮到孩子的黃金三年,很多寶媽仍然義無反顧地辭了職,專心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只為了陪寶寶共同度過成長的最初三年。寧寧三十歲了,生孩子的年齡也算是黃金年齡,27歲的時候生下了健康的兒子。為了能夠陪兒子,不想錯過兒子的成長,所以寧寧辭掉了本來不錯的工作。
  • 第一次上幼兒園,孩子哭得厲害,怎麼樣幫助他更好的適應?
    孩子們哭絕大部分原因是由於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焦慮,有經驗的幼教老師會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有針對性地去幫助他們排解,並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分離焦慮是指寶寶與熟悉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 John Bowlby)在應對孩子分離焦慮的事情上,家長也要和老師一起配合,才能讓孩子更快地度過適應期。
  • 低頭族,該用心陪陪孩子了! 陪伴孩子要「人在心也在」
    記者採訪發現,父母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多關注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卻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在這個表面原因背後,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的用心陪伴。 孩子讓奶奶「打飛的」來陪 東東現在每天跟著爺爺奶奶在遊泳池裡撲騰、在籃球館內奔跑。
  • 寶貝要上幼兒園了,防止孩子哭天搶地,這個準備要做好
    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文 = 60分媽媽月華 -私人微信:lsfmmyh02淘淘媽最近有點焦慮,她家淘淘9月1號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因為淘淘是10月份出生的,入園時間比其他小朋友足足晚了一年,原本淘淘媽想讓他先上上託班,誰知道今年上半年又遭遇了疫情,只能長時間在家。
  •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一位網友寫給死去狗狗的信,感動無數人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一位網友寫給死去狗狗的信,感動無數人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會養狗,因為家裡有一隻狗狗的話會讓家裡溫馨不少。近日寵物論壇上一封寫給死去狗狗的信,感動了許多的網友。這是一位網友寫給陪伴了自己14年狗狗的信,心中充滿了對狗狗的愛意,也體現了他跟狗狗深厚的感情。我們來看看信的內容...
  • 幼兒園號召孩子「捐包」,寶媽欲哭無淚:我新買的LV真皮包沒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最近,一位三十歲的寶媽在社交平臺感慨道自己新買的Lv真皮包沒了,引發網友的好奇,紛紛詢問原因,寶媽解釋道,自家兒子正在上幼兒園,前兩天,幼兒園舉辦捐贈活動,由於自己不在家,便讓兒子的奶奶幫忙挑選一個家裡不常用的東西給孩子去捐贈
  • 寶寶一上幼兒園就哭怎麼破?就這麼破!寶媽快收藏
    想想我家二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在裡面哭,我在外面哭,每次送完孩子我就繞著幼兒園外面轉幾圈,想聽聽我家小寶貝是不是還在哭,感覺自己真是個狠心的媽,那叫一個揪心啊! 那麼寶寶的入園分離焦慮到底有沒有辦法去緩解?有沒有辦法讓寶寶提前做準備呢?我在這裡給寶媽們十個建議,相信也是能緩解不少的了。
  • 停課不停學,幼兒園也要線上學習,4、5歲的孩子網上能學個啥
    昨天侄女回家路上碰到鄰居王大媽,王大媽說她家孫子開始線上上課了,上了一天,可認真了,問侄女給孩子報了啥網課。侄女滿臉懵,幼兒園中班娃,還不到5歲,要給她報啥?但幼兒園4、5歲的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腦或平板對眼睛不好。王大媽的孫子,選擇的趣味數學、拼音等網課,真沒必要這麼著急學。幼兒園的孩子,還應以遊戲體驗為主,通過手工鍛鍊手部小肌肉,培養孩子的前書寫技能;多讀繪本,培養閱讀習慣。同時可以網上找些英文兒歌或選擇英文學習軟體,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網絡使用時間,一天最好別超過半小時。
  • 我問暖媽 | 孩子從來不說他在幼兒園的事情,怎麼辦?
    雖然老師會給家長反饋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還是想跟妮妮聊聊幼兒園的事情,聽聽孩子嘴裡的幼兒園。比如我問她在幼兒園怎麼樣?學什麼了?她會說沒學什麼或者忘記了。很多關於幼兒園的新聞裡曾提到老師會不管孩子或者體罰孩子,我很擔心妮妮也會遇到這些情況。但是孩子幾乎不說幼兒園裡的事情,我要怎麼才能了解她在幼兒園的情況呢?
  • 因為斑馬思維課,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期待
    因為疫情,孩子的幼兒園一直沒有通知返校,可休息歸休息,天天在家看動畫片可不行,於是我就跟鄰居一起給孩子報了斑馬思維課。我是做銷售行業的,幹我們這行的,口語能力和邏輯思維都需要很強才可以,所以我非常羨慕那些思維轉換能力強的同事,也想讓自家孩子從小培養這方面能力。
  • 張店區第一幼兒園:愛心鳥窩成全孩子的愛心
    幼兒園的樹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鳥窩。各種材質、各種顏色搖曳在枝杈間,給蕭瑟的冬天增添了色彩和溫暖。每次經過這裡,總想起掛鳥窩的種種精彩,暖暖的……緣起——給小鳥做個窩上完音樂課《小鳥落落》後,糖果跟在後面大聲說:「老師,我奶奶家的大樹上有一個鳥窩,裡面住著小燕子,那裡面還有小燕子的寶寶。」其他孩子也被這個話題吸引,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那, 小朋友喜歡小鳥在幼兒園安家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喜歡!」「怎樣讓小鳥在幼兒園安家呢?」
  • 孩子的第二個家——嵊州市東圃幼兒園分園託育班記述
    嵊州市東圃幼兒園分園精心舉辦的託育班不僅突顯了早教的旺盛生命力,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年輕父母「無人帶娃」的難題「你們免費把孩子託管到現在,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真的要謝謝你們!」9月15日下午5時左右,在東圃幼兒園分園大門口,託育班郎朗的媽媽下班後匆匆趕來接孩子,一邊從班主任支柳燕懷裡抱過孩子,一邊向她連聲道謝。
  • 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家長躲在門外偷看不忍離去,網友:我也做過
    我覺得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圖中這位大爺,他站得最高,也看得最遠。從圖中都可以看出這位大爺對孫子的關注力,這大爺看得這麼用心,攀爬得這麼努力,恨不得多長高一些,脖子再長一些。對此,網友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軒軒媽媽:我的寶寶剛上幼兒園那時候,我比孩子都焦慮,孩子進去學校後,我也在幼兒園門口一直偷偷看著,孩子在裡面哭,我在外面哭。
  • 臺灣版《黑鏡》,媽媽用未來遙控器讓兒子一天內上15節補習課!
    在我們印象中臺灣就好像是偶像劇的代名詞,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我們還在看新版《流星花園》的時候,臺灣已經出了一部與眾不同的暗黑神劇。曾獲金鐘獎的陳慧翎導演這次重回小熒幕,新穎的現實題材+魔幻科技,播出後被網友譽為臺灣版《黑鏡》。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人生可能不同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3歲的時候大腦發育就已經基本完成,在這個時候上幼兒園從意識完整的 一開始就可以得到專業的教育人員的培養, 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但也有的家長認為,在 孩子3歲的時候心智不夠成熟 ,更何況晚一年上幼兒園讓孩子多享受一年玩耍的樂趣,4歲再上幼兒園更有好處。
  • 幼兒園園長支招:這樣做讓孩子入園更順利
    徐美麗園長【寶寶入園哭鬧,家長要做到3不要】1.網友曉晨媽:今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哭得厲害,看得我心裡真難受,可又不能不送,家長如何做,才能減少寶寶入園哭鬧呢?徐園長:幼兒園新生入園遇到的最普遍問題就是哭鬧,這是孩子進入陌生的環境主要表現,同時也是令所有家長既心疼又無奈的問題,一般來說,新入園的孩子都會哭2個星期左右,當然也有適應能力特別好的孩子,只哭1到2天,甚至一天都不哭的也有,有的剛開始不哭,過幾天也開始哭,不過也有個別,哭了整整快2個月,人也瘦了好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