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月華
暢銷書作者 + 兒童心理諮詢師
想要孩子身心靈更健康學習更出眾
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
- 文 = 60分媽媽月華 -
私人微信:lsfmmyh02
淘淘媽最近有點焦慮,她家淘淘9月1號就可以上幼兒園了,因為淘淘是10月份出生的,入園時間比其他小朋友足足晚了一年,原本淘淘媽想讓他先上上託班,誰知道今年上半年又遭遇了疫情,只能長時間在家。
淘淘媽一直期盼著幼兒園恢復正常,進入8月,她原本以為自己會很期待很興奮,但越臨近開學,她卻發現,雖然內心會有一股興奮的感覺,但興奮之外,卻又會隱隱覺得不安,總感覺淘淘入園不會那麼輕鬆,會很多狀況,雖然她告訴自己不要這麼想,要相信孩子,但這種不安感卻像揮之不去一樣,她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
孩子哭鬧是因為對幼兒園缺少預期
不止淘淘媽,身邊好幾個9月份有寶貝要入園的家長都有類似的焦慮,既興奮,期待,又有很多擔心和不安。
上幼兒園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就意味著他有能力融入社會,要走出家門,去學著與同齡人打交道,
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都是在熟悉的環境裡,與熟悉的人打交道,就算偶爾被帶出去,在陌生的環境中,也有熟悉的人陪伴在身邊,對孩子來說,依然是安全的環境。
但當孩子到了幼兒園,這熟悉的一切都會被迅速打破。他們要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一群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和完全陌生的老師,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們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這個陌生的環境。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這就像找了一份新工作,環境完全陌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要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適應周遭的一切。就算是成年人,在第一天去上班的時候,也會免不了深吸一口氣。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而他們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去新公司上班的時候,對於即將發生的事情是有心理預期的,而孩子沒有預期,他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我帶孩子去參觀過幼兒園,他知道幼兒園是怎樣的,他去參觀的時候明明很喜歡,也特別興奮,每天路過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都充滿著期待,表示自己很想去上幼兒園,這難道不是提前做了心理預期嗎?
參觀幼兒園和上幼兒園是不一樣的。這就像我們去參觀博物館和去博物館上班意義完全不同一樣。參觀幼兒園通常是有爸爸媽媽陪伴的,小朋友大多是進去轉一圈就出來了,或是遇到幼兒園開放日,有各種好玩的活動,這都會讓孩子覺得很開心。他不會覺得上幼兒園和去遊樂園有什麼差別。
這樣的參觀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落差,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是沒有在陌生的環境裡與家長長時間分離的預期及經驗的,他們以為上幼兒園與平常爸爸媽媽或祖輩們帶他去遊樂場一樣,家人會陪著他們,等他們玩夠了,隨時可以回家。當他發現幼兒園與他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爸爸媽媽會離開,他只能獨自面對所有的狀況,還不能隨意回家時,所有的不適感都會出現。他們會感到嚴重的分離焦慮,也會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還會想念爸爸媽媽,想早一點回家。
這時,孩子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應:有的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兒園,出門的時候特別開心,等到和爸爸媽媽說再見的時候,卻開始哭天搶地,吵著嚷著要回家;有的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任何不適,接他的時候,就表示再也不去幼兒園了,第二天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又哭又鬧,有的上了幾天幼兒園之後,還會生病,發燒或腹瀉。這些都是因為對幼兒園不適應導致的。
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預期
如果說我們第一天去新公司上班要提前進行心理準備,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也要提前做好。
要讓孩子知道,去幼兒園需要和爸爸媽媽分離很長一段時間,他需要跟陌生的老師孩子相處,獨自面對所有的狀況。
現在有的幼兒園就是讓孩子慢慢適應,從8月份讓小朋友開始適應,爸爸媽媽陪著他第一天在幼兒園呆一小時,第二天兩小時,第三天半天,這樣循序漸進,直到孩子適應為止。還有的幼兒園會每天讓一個新的小朋友入園,有老師全程陪同他,帶他熟悉各種狀況。這些都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
如果幼兒園沒有這些舉措,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從現在開始,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讓他有預期的掌控感。
可以讓孩子先看看與上幼兒園有關的繪本,讓孩子提前知道在幼兒園可能會發生什麼。當孩子通過繪本知道幼兒園可能發生什麼時,爸爸媽媽可以再陪他在家預演一下幼兒園會發生什麼,早上起來,陪孩子理好小書包,放入他去幼兒園要帶的物品,陪他玩一些幼兒園老師可能帶他玩的遊戲,讓他知道,在幼兒園裡玩具要和小朋友分享,喜歡的遊戲要排隊一個一個輪流,在幼兒園不好好吃飯,不準時睡覺,可能會被老師批評,這樣都能讓孩子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增加控制感。
有些孩子從來沒有與媽媽分離過,這時,就要讓孩子學會適應分離,比如,媽媽可以在爺爺奶奶或保姆看護孩子的情況下,與孩子短暫分離。媽媽要鄭重的與寶寶告別,告訴孩子:媽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暫時離開一下,5分鐘之後就回來。然後媽媽把孩子交給其他人,關門離開。這個時候即使寶寶大哭大鬧,媽媽也不要心軟,過了5分鐘之後,媽媽再開門回家。大聲的對寶寶說:「寶寶,媽媽回來了!」當寶寶逐步適應後,媽媽可以把分離的時間逐漸延長為10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半天,一天……。
孩子會知道,雖然跟媽媽會分開,但是媽媽也會回來的,這樣可以加深孩子的安全感。
當孩子對幼兒園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前有了心理預期,他也能更快適應。
如果孩子哭鬧不止怎麼辦
有些媽媽會發現,就算提前幫孩子做了心理準備,在正式開學時,孩子還是會哭、會鬧,不肯去上幼兒園。
出現這種狀況,媽媽也要接受,因為在家的演練,與實際狀況是不一樣的。在家演練,還是在熟悉的環境裡,孩子的心理預期會不一樣。所以當他應對實際狀況時,心理上還是會有落差。
這時,就需要父母做好心理預期,接受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會哭鬧,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適應。
有些父母也有心理預期,知道孩子會哭鬧,但是她們希望孩子哭一兩天就能儘快適應,乖乖聽話。就算孩子比較作,他們也不希望孩子哭鬧的時間超過一周。
如果對孩子哭鬧的預期比較短,最後也可能會失望。因為孩子不是機器,他們每個人從小面對的狀況都不一樣,有的孩子可以輕鬆適應,有的敏感的孩子卻需要更長的時間。
家長可以試著建立一個長時間的心理預期,就像很多單位有試用期一樣,媽媽也給孩子一個適應期,給他三個月的時間,讓他完成從家到幼兒園的過度,這樣有一個長時間的心理準備,自己在面對孩子入園哭鬧時,內心就沒有那麼煎熬了。
現實中,還有一種狀況是,家長自己也有嚴重的分離焦慮,在孩子入園分離時,孩子還沒哭,媽媽先哭起來。遇到這種狀況,媽媽就需要處理自己的分離焦慮。
還有的媽媽受不了孩子的哭鬧,因為孩子哭鬧時,會勾起她自責的情緒,她覺得自己沒做好,沒有提前幫孩子處理好各種問題,讓孩子乖乖去上幼兒園,這是完美感在作祟。
媽媽這時需要放下內在要求完美的心理,接受孩子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接受孩子有足夠的適應能力,相信他能夠處理好。媽媽內在越穩定,越能冷靜對待孩子入園後的各種狀況。否則,就可能越自責內疚,孩子哭的時間越久。
除此以外,讓孩子入園時,擁有一定的儀式感,也能幫助他更快適應:
比如,每天送孩子上學時,跟他說說話,用詳細的時間描述讓孩子知道當他做完什麼事情後家裡人就會來接他回家,跟他約定下午接他的人。也可以跟他說一說,他在幼兒園的時候,自己有多想他,想他的時候是怎麼處理的。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情緒反映出來,並讓孩子對回家有了預期,孩子會感到形勢是可控的,他是安全的,他也更容易以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幼兒園了。
有的孩子有依戀物,比如舊衣服、小毯子、小玩偶,這是他走到哪裡都要帶到哪裡的,也可以讓他帶去幼兒園,這樣孩子就能通過這個依戀物,給自己安慰。
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需要一個依賴對象,所以,進幼兒園時,媽媽還要鄭重的把他交到老師手裡。讓他知道,老師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對老師的信賴感增強後,他也會更適應幼兒園。
媽媽需要事先與老師溝通好,請老師配合。然後每天真誠地告訴孩子:媽媽很信任XX老師,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要告訴老師。然後鄭重的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
孩子就會知道即使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也有值得信賴的人,而不是舉目無親!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信任老師,才能克服內心的恐懼與焦慮,儘快適應幼兒園。
把孩子交給老師後,要彎下腰,看著他的眼睛,鄭重地道別:寶寶再見。這也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幼兒園入園,是孩子成長中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標誌,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支持哦!
最後給我的直播做下預告,今晚22:00(今晚10點),我將準時在我的抖音直播間等你。我的抖音號是:yuehua60!
【60分媽媽月華的個人主頁】長按複製此條消息,長按複製打開抖音查看TA的更多作品##gC93vw1RB98##[抖音口令]
點擊下面的標題直接查看
- 今日留言互動-
你家寶寶有做入園準備嗎?
(月華與大家一起探討)
點擊文末閱讀全文,可以讀到月華在之前所寫的所有文章,並有關鍵字提供搜索功能!
——END——
公眾號ID:liushifenmama長按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