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前要早做好準備 避免寶寶的分離焦慮

2021-01-16 廈門網

  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導 (導報記者 梁靜/文 梁張磊/圖)上周六,廈門各大幼兒園完成了小班新生的報名,再過半個月左右,寶寶們就要入園啦!

  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父母,進入陌生的幼兒園,一待就是一整天,如果寶寶哭鬧得厲害怎麼辦?適應不了怎麼辦?萬一吃不飽睡不著又該怎麼辦……

  第一次與寶寶分開的家長難免都有擔憂,上周末,新景幼兒園、西林幼兒園、思明藝術幼兒園等多位園長和老師為寶寶入園提了這些建議。

  讓寶寶提前適應短暫分離

  對於三歲寶寶來說,適應幼兒園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對於從來都沒離開過父母的孩子而言,不大可能第一天上幼兒園就高高興興、不哭不鬧。

  從現在開始,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提前訓練或引導,可以讓孩子獨立地玩、看電視、畫畫等,或多讓其他人照看寶寶,逐漸拉長孩子與媽媽分離的時間,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一定會回來,這樣寶寶才能慢慢適應沒有媽媽在身邊陪伴的狀態。

  同樣的,在上幼兒園前,家長也要提前告訴孩子,「送你上幼兒園,媽媽下班就會很快接你回家!」讓孩子明白,他們在幼兒園裡的時間其實不長,爸爸媽媽一定會來接他(她)。因為入園後畢竟老師不能像媽媽一樣每時每刻都盯著一個孩子,所以家長還要教會寶寶自己用杯子喝水,拿勺子吃飯;讓寶寶學會自己洗手、擦嘴、簡單地穿脫衣褲和鞋襪;要教會孩子大小便自理,或者至少在自己想如廁時要及時告訴老師。

  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很開心

  寶寶入園後之所以哭鬧,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幼兒園的陌生環境感到害怕。

  在上幼兒園前,寶寶一直在家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對幼兒園的老師不熟悉,也不認識其他小朋友,在陌生的環境中,他們害怕遇到困難不懂得怎麼解決,容易感覺安全受到威脅。

  所以,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寶寶描繪出上幼兒園的美好景象,告訴寶寶,「每個小朋友都得上幼兒園,寶寶下個月也可以上幼兒園了!到了幼兒園,老師會教你唱歌、畫畫、跳舞,還會有好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遊戲、做早操,而且幼兒園的點心也很好吃哦!」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先到幼兒園逛逛,模擬幼兒園的遊戲或課堂,讓寶寶潛意識裡覺得上幼兒園是件開心的事。

  還有另外一個緩解陌生感的方法,就是家長可以提前讓片區內即將上同一所幼兒園的一兩個小朋友和寶寶成為好朋友,到時候,孩子知道自己要和小夥伴一起上學,也就更容易適應一些,特別是對於那些之前比較內向的孩子。

  生物鐘向幼兒園作息看齊

  入園以後,生活規律的改變也是導致孩子哭鬧的一個重要原因。

  入園前,寶寶在家都是一種自由自在的隨意生活狀態,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想玩就玩,沒有約束。而上了幼兒園後,早上要按時入園,中飯、點心要自己吃,遊戲活動有規定的時間,這就會使孩子感到很不習慣。

  要想讓寶寶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就要先了解幼兒園的生活作息規律。從現在起就有針對性地調整寶寶的生物鐘,把孩子一天的生活安排儘量向幼兒園看齊,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餐點定時定量的好習慣。如此一來,等到孩子真正開始幼兒園生活,就能很快地適應並融入其中了。

  一般情況下,廈門各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基本差別都不大,老師們建議讓孩子早上7點起床,中午12點後午睡,晚上8點半就上床,半個小時的故事時間後,9點準時入睡。

  帶上一兩件寶寶的小玩具

  小小的人兒被放到幼兒園裡,本來就已經沒有爸爸媽媽陪伴在旁,再看看周圍所有陌生的人和物,寶寶難免會產生排斥和恐懼的心理。

  為了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增加安全感,家長可以提前讓寶寶自己收拾上幼兒園的書包。這時候,孩子或許會把他特別依戀的某些小玩具往書包裡裝,比如奧特曼、芭比娃娃、小恐龍、小布偶等等。也許家長們會覺得沒必要帶這些東西,但請不要阻止寶寶,因為這些小玩具能在爸爸媽媽離開時,給予他們一定的安全感。要知道,寶寶的世界充滿想像,奧特曼或小恐龍都很厲害,這可能是寶寶的想法!

  另外,家長可以幫孩子準備一些比較容易穿脫的衣褲和鞋襪,並事先在寶寶的小手巾、小水壺等個人小用品上貼上寶寶的名字,這能防止和其他寶寶的用品混淆。

  在廈門,9月份幼兒園開學時天氣還很炎熱,家長們可以在小書包裡為寶寶多準備一套小衣褲,以便寶寶在幼兒園出汗太多時能夠更換。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入園焦慮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開學季,幼兒園裡傳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門口媽媽一邊抹淚一邊帶著擔心離開或不放心,趴在教室的窗戶上…… 這種情景我們在開學季的幼兒園裡時常見到。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入園分離焦慮呢?入園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 孩子要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國際幼兒園給的這4點建議很實用
    但是無論如何,總是要成長嘛,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早點幫他做好一些準備。和錄取通知書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檔案袋,裡面有一些需要填寫的表格和一些注意事項。其中注意事項是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 寶貝要上幼兒園了,防止孩子哭天搶地,這個準備要做好
    孩子哭鬧是因為對幼兒園缺少預期不止淘淘媽,身邊好幾個9月份有寶貝要入園的家長都有類似的焦慮,既興奮,期待,又有很多擔心和不安。他們會感到嚴重的分離焦慮,也會對陌生的環境感到恐懼,還會想念爸爸媽媽,想早一點回家。
  •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學會以下辦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焦慮期
    每次讓梅梅留在外公、外婆身邊的那幾個小時,據兩老人的描述也是過半個小時必須要小鬧一次,一直要等到梅梅媽媽來接了之後才開始高興起來。眼看梅梅媽媽也一個人辛苦地把梅梅拉扯到了三歲,準備上幼兒園了,梅梅媽媽也很高興終於可以考慮重新回歸工作的事了。在入園前的三個月裡,梅梅媽媽試著讓梅梅去了家附近的託兒所,讓梅梅提早去適應一下集體生活。
  • 入園焦慮太鬧心,4招教你搞定!
    一邊是哭天搶地、撕心裂肺喊著要「媽媽」的孩子; 一邊是痛苦糾結的老母親,咬咬牙狠狠心,把孩子硬塞給老師,轉身離開的同時,卻忍不住眼淚譁譁直掉。 入園分離焦慮,如一根魚刺,歡快地橫在孩子們奔向長大的路上,也堵得家長直發憋。
  • 新生入園季,「哇」聲一片,專家教你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小班新入園人數中,分離焦慮持續一周的佔15%,持續兩周的佔 65%,持續三周以上的佔20%。幼兒分離焦慮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3-5歲幼兒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
  • 幼兒園分離焦慮到底怎麼辦?用好這4招,寶寶天天喊著要上學
    再這麼下去寶寶會不會厭學?要怎麼處理呢?其實,這個時候的家長比寶貝們更焦慮,一分開就開始想寶寶,幾十條信息問候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焦慮值遠超各位小寶寶。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幫助寶貝緩解焦慮?家長們自身的焦慮又該如何調節?
  • 寶寶好黏人!如何克服嬰幼兒分離焦慮?
    若要確診為分離焦慮症患者,需要個體對於主要依附者的分離,產生與個體當前發展階段不符的不適應反應,如:過度痛苦、想像遭遇不測或死亡,使個體出現無法出門、不願獨處、反覆做離別相關噩夢或身體症狀(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情況,且此情況於兒童或青少年身上持續1個月以上、成人持續6個月以上,才能被確診為分離焦慮症。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在入園後,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哭鬧不斷、情緒起伏大、食慾減退的現象,這都是分離焦慮症的體現。一、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寶寶離開家人或者熟悉的人,從而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例如恐慌、緊張、不安、煩躁等等,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症。
  • 秋季開學被提上日程,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這4個攻略拿好
    被圈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入園焦慮從小被父母圈養的孩子,入園的時候反而容易出現分離焦慮。這是因為被圈養的孩子,接觸外界的環境次數過少,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也有限,因此,反而容易有一些入園焦慮。父母要儘快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才能減少分離焦慮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父母卻置之不理的話,很可能讓孩子性格變得敏感多疑,甚至可能會出現性格缺陷。入園焦慮對孩子的影響有大有小,主要看父母如何處理。孩子入園後有分離焦慮應該怎麼做?
  •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來聊聊幾乎每個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分離焦慮。一、寶寶哪個階段最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照看者,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二、緩解分離焦慮,先從這2點開始1、不溜走、不欺騙,告別時要態度堅定有的媽媽不忍心看到寶寶傷心哭鬧,會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或者欺騙孩子「一會兒就回來了!」
  • 粘人的寶寶讓父母心累,一步都離不開:是時候了解分離焦慮了
    分離焦慮並不是寶寶的情緒表達出現了問題,對寶寶來說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對此要抱有寬容的心態,這說明寶寶對你有著充分的信賴,家長應該對此感到高興。一般來講,1歲左右的孩子,較多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這時候的寶寶,情感發育十分迅速,但又尚未發育完全,加之自己欠缺足夠的表達能力,所以只好用哭聲、喊聲、痛苦的表情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父母的需求。
  • 開學在即「分離焦慮」咋克服?專家:家長針對性引導
    記者走訪發現,不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豆丁」,還是準備升小學、中學的大孩子,有不少都有「開學焦慮」,這也令家長頗為頭疼。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醫師鄭倆榮提醒說,開學焦慮是情緒問題,也會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中引發不同的生理症狀反應,比如幼兒哭鬧、頭痛、腹痛,甚至腹瀉嘔吐,大一點的孩子情緒緊張失落、睡眠不好等。
  • 寶寶只要媽媽抱?如何預防和化解分離焦慮?
    這對於媽媽來說算是一種「甜蜜的負擔」了,當寶寶最依賴自己的時候,媽媽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雖然說在寶寶需要媽媽的時候,要儘可能地陪伴在寶寶身邊,但對於現代寶媽,特別是職場女性來說卻是很難兩全其美。那麼就要提前預防和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以免造成寶寶膽小、怕生、沒有安全感,影響社交和獨立性。應該怎麼預防和化解寶寶分離焦慮呢?1、在寶寶認生期,媽媽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 從孩子出生到成長,《包寶寶》裡4個階段,解析父母「分離焦慮」
    《包寶寶》是一部動畫片,榮獲過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雖然看似題材非常詼諧幽默,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卻折射出我國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分離焦慮更是值得所有家長深思。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包寶寶和他的媽媽,這位母親其實有自己的兒子,但是平時兒子因為上學經常不在身邊,再加上丈夫也是早出晚歸,所以她的內心是非常孤獨的。
  •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新學期開始,同學們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學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是什麼?新學段如何適應新的學習要求?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銜接工作?由青島市廣播電視臺、青島市婦聯,青島市關工委聯合主辦的《父母學堂》9月份為廣大新生家長定製主題:適應新學段、迎接新挑戰! 你家寶寶上學哭鼻子嗎?
  • 化解2歲半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
    化解2歲半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2009-11-18 10:23作者:佚名來源:出處:搖籃網錄入:liuchanjuan   收藏本文導讀:我的寶寶現在兩歲半了,每天早上一醒來就找我,並說:「媽媽不要上班,在家裡陪寶寶玩。」
  • 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怎麼應付黏人寶寶,輕鬆送寶寶入園?
    「分離焦慮」,簡而言之,就是寶寶總是粘著養護人(就是經常照顧他的那個人),一旦養護人不在他的視線範圍,就會害怕哭鬧,等養護人出現,他就會緊緊地黏著抱著,不肯放手,尋找安慰。說白了,就是缺乏安全感。只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寶寶才能無所畏懼地進行更多的探索,認識世界。
  • 孩子準備學走路前有3個信號,為了避免「踩坑」,父母要早做準備
    生活中,經常有些新手父母糾結於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好,究竟是早點學會走路的寶寶聰明呢,還是讓孩子順其自然更好,成為這些爸媽關注的問題。其實,寶寶在準備學習走路之前,大人是可以窺見端倪的。父母在了解了孩子這些特徵之後,再做準備,往往會事半功倍。
  • 寶寶抗拒幼兒園?幼兒老師四招妙招,輕鬆搞定!
    終於迎來了寶寶入園的那一刻,對於媽媽來說是焦慮的,對於寶寶來說更是焦慮的。因為這是母子分離的「第一次」,寶寶第一次離開家人的守護,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幼兒園,面對以往從沒見過的陌生人,那種無助焦慮的心情油然而生,所以,寶寶很可能會哭鬧,跟家人鬧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