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做成長型的父母
開學一周啦,很多爸爸媽媽反映,自家寶寶每天一到上學時間就心情不好,磨磨嘰嘰不願出門,甚至早飯都不要吃了。
一送到幼兒園門口,就開始上演苦情劇戲碼,哭鬧嘶吼不肯走,對爸爸媽媽依依不捨,開始念「不要小朋友,不要幼兒園 ……」的魔咒。
再這麼下去寶寶會不會厭學?要怎麼處理呢?
其實,這個時候的家長比寶貝們更焦慮,一分開就開始想寶寶,幾十條信息問候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焦慮值遠超各位小寶寶。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幫助寶貝緩解焦慮?家長們自身的焦慮又該如何調節?
首先,明確告訴你
分離焦慮很正常,孩子都能自行克服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過「客體永久性」的概念。寶寶在9個月以前,他認為當物體消失了,就不再存在了,如果媽媽有事出門離開自己,媽媽就會永遠消失。大概到一歲半左右,寶寶才能意識到,媽媽出門了但依舊存在,渴望媽媽馬上出現,他會通過哭鬧召喚媽媽並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分離焦慮。
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大人在換工作或是到一個陌生地方生活一段時間,起初都會不適應不舒服的感覺,更不要說小寶寶了。
每個人都會有分離焦慮,在家裡有親人時時刻刻的陪伴,家長在身邊特別有安全感,突然家人都離開了自己,身邊圍繞著一群陌生人,寶寶就會有比較大的心理壓力。
寶寶從反抗到適應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依舊哭泣,斷斷續續。
3.超脫階段——開始接受他人的照顧,正常活動,但看到親人又會出現悲傷的情緒。
無論處在哪個階段,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情緒表現,不是他不喜歡幼兒園,更不是在幼兒園受到了委屈。
經歷一段時間的分離焦慮後,孩子可以自行調節,家長也不用太擔心,這是必經之路,我們要做的事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環境,從而緩解焦慮情緒。
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怎麼做?
1.千萬不要偷偷溜走,經常做一些訓練
每次送孩子去學校,很多家長的方法是偷偷溜走,短時間內對寶寶可能比較有效,但是當他意識到媽媽離開的時候,可能情緒會更加嚴重,而且長期來用孩子反而更黏媽媽不讓她走,她知道自己注意力一離開媽媽就會偷偷溜走啦。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周末的時間提前做一些訓練,營造父母短暫離開的氛圍,離開之前先告訴孩子自己會去哪,什麼時候回來。如帶孩子上一些親子課堂,爸爸媽媽離開讓寶寶獨處一會兒,正式和孩子告別並約定好回來的時間,在孩子有安全感的前提之下進行分離訓練,可以更好適應上學。
2.和孩子明確時間,什麼時候去接
每天入園之前要和孩子正面告別,和孩子約定明確的時間。但是在這裡要注意,不要說幾點來接,因為孩子對於時間沒有太大的概念。
具體到事件,如媽媽會第一個在幼兒園門口等你;等寶寶午睡過後,上完今天的手工課,就能見到媽媽啦。讓孩子在幼兒園內更有盼頭,一天也就不會那麼難熬了。
當然家長必須要注意,一定要守時,爸爸媽媽說的話是算數的,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如果某次沒有按照約定抵達,可能會令寶寶很失望沒有安全感,從而不再相信家長說的話,分離焦慮的情緒會再次觸發。
3.提前了解幼兒園,帶孩子熟悉環境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是因為對幼兒園不熟悉,就和大人一樣對陌生環境都會不適應。
除了常規的看繪本和相關的視頻動畫,還有幾個方法可以借鑑:
①自製影集熟悉環境
帶孩子去園內和幼兒園周邊轉轉,從家裡出發坐了什麼交通工具,一路上看到了什麼,拍下看到的建築物或是各類設施的照片,也可以拍拍幼兒園內的環境老師和同學,並把這些照片列印出來做成影集。
在周末孩子情緒較為平和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翻一翻這本影集,日常上學每天都很緊張什麼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時候找些有趣的內容和孩子說說,比如你們學校邊上有一個書店裡面有好多好多的繪本,下回我們放學一起去逛逛吧。那裡有很好玩兒的遊樂場,你想去玩兒嗎?
②故事法,可以隨時將上學這件事兒說給孩子聽
寶寶明天要去上學啦,媽媽開著車子送寶寶去學校,一路上遇到了好多車,有大卡車、灑水車、工程車……滴滴,很快我們就到了學校,看到了老師和可愛的同學們。媽媽會和寶寶說再見,寶寶也會揮揮手說再見。
但是寶寶說不想離開媽媽,沒關係媽媽很快就會回來接寶寶。等你午睡過後,上完手工課媽媽就會來接你啦。媽媽會第一個等在門口等你放學,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媽媽每天都會準時來到幼兒園等寶寶下課。
強調幼兒園是有趣的,媽媽是會準時回來的,日常多給寶寶講講這樣的故事,寶寶可能對入園會沒那麼抗拒。
③借鑑一位媽媽的方法,上學路上開心陪玩
緩解入園焦慮的一個辦法,就是上學的路上陪他玩得開心。受到《小豬佩奇體育課》兔爺爺的啟發,上學路就是一次探險,他是小小探險家,徵服路上的各種障礙,我會把障礙描述得特別難特別恐怖,但都是他很容易就做到的。
最後到幼兒園的時候,我說:小小探險家已經很厲害了,接下來不需要媽媽了,可以獨自完成在幼兒園的探險。效果挺好的,雖然內心裡對幼兒園還沒有完全接受,不過之前晨檢不肯張開嘴巴,後來主動張得很大,見到老師也是笑嘻嘻的。
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哦,借鑑寶寶喜歡的動畫或者繪本中的故事,上學路上有趣陪玩,效果可能會很好。
4.寄託一個物品幫助寶寶化解思念
給寶寶一個可以帶著的物品,可以是自己做的全家的合照小卡片或是某些小物件,如果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看看照片。只有正面去面對這些情緒,寶寶才能通過自我調節慢慢克服。
可能會有爸爸媽媽說看到照片不是睹物思人,情緒難道不會觸發嗎?
但是如果不正面面對這些焦慮,這個情緒永遠在那兒,只是暫時沒有觸發而已,我們需要做的是帶寶寶找到解決化解不良情緒的方法。
針對爸爸媽媽的焦慮情緒,有以下建議
自己的情緒藏心裡,不要傳遞給孩子
自然而然愉快地進行分別,微笑面對分離,把寶寶交給老師後就立刻離開,不要把自己的一些不安擔心傳遞給孩子。
學會對孩子放手
即使你認為孩子還不夠獨立很多事兒都沒法做好,例如吃飯睡覺,放手讓孩子去適應,和小夥伴共同生活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能變得獨立。放手才是愛,說不定不久就會收穫驚喜哦。
足夠相信老師的能力
既然選擇了自己信任的幼兒園,要相信老師足夠專業,面對孩子的哭鬧能有超棒的解決方法,讓孩子學到知識的同時,並擁有獨立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有一條鴻溝,跨不過去叫作挫折,跨過去了叫作成長」願我們一起努力,帶孩子跨越一切阻礙,獲得更好的成長。
音卓鋼琴,來自美國。是國際著名音樂教育出版品牌Alfred,在中國成立的音樂中心,專注於3至14歲兒童鋼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