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馬上要開學了,如何讓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掌握這幾點

2020-12-05 樂歡爸媽

上幼兒園,孩子首次需要習慣全天沒有父母的陪伴,這個過程越順利,對孩子的成長也就越有益處,到底該如何做呢?

與孩子討論分離

現在距離開學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上幼兒園的事情,告訴他再過一個月,他將與一些哥哥姐姐一樣,每周有5天時間需要去上學,離開爸爸媽媽。並提前帶孩子多去參觀幼兒園,讓孩子熟悉環境。如果孩子因為分離表示害怕或傷心,父母不要過度反應,告訴孩子你也會想著他。

預演分離

比如讓孩子去就近的親戚家呆一上午或一下午,媽媽去超市一趟,孩子在家跟奶奶幾個小時,觀看孩子在媽媽離開後的反應。

告訴孩子,你們彼此分開後你都會做些什麼

一位家長說,她女兒剛去上幼兒園之前,她是這樣跟女兒說的:「當你去上幼兒園之後,媽媽會將家裡衛生打掃乾淨,給你買好吃的,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下午你放學回來就可以吃到媽媽飯菜了。」這樣即使媽媽不在身邊,孩子也能想像她的存在。

讓孩子從家裡帶熟悉的物件作為替代

如果孩子有屬於自己的依戀物,可以讓孩子帶上自己的依戀物,並與老師說明,這樣孩子會感覺更心安。

與孩子道別的時候,不要太匆忙

孩子剛開始去上學,父母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太匆忙,提前做好準備,保持平穩的步調能將刺激減到最低,孩子不會有緊張感,更易適應。

告訴孩子每天會什麼時候去接他

孩子剛上學的那段時間,父母務必早一點到達幼兒園,讓孩子在一放學之後就能看到媽媽或爸爸,回家的路上與孩子聊一些幼兒園的開心事,為孩子準備一兩樣他最喜歡的點心或水果,補充能量。

上學的最初幾天,追蹤孩子的情緒

如果剛開學的幾天,孩子會哭泣,記得打電話給老師,了解孩子在父母離開後的表現,關注孩子回家後的情緒,多為孩子創造快樂的體驗,每天至少單獨陪伴孩子半個小時。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開學季又要到了,很多家長開始考慮如何送寶寶上幼兒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聽說寶寶上幼兒園頭1-2個月很不易,就有點犯難了。下面聽聽一些家長反映的一些情況吧。「今天送寶寶去幼兒園,孩子哭的厲害,看寶寶那樣子,心裡好難受。」
  • 孩子要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國際幼兒園給的這4點建議很實用
    今天收到了孩子的幼兒園錄取通知書,北京這邊要求幼兒園9.11開學,如果能如期開學的話,那就是只有20天的時間了。雖然這八個月的全職帶娃讓我迫不及待的想把他送進幼兒園,但是一想到他馬上要去到一個新的環境、需要自己去面對一些事情,內心還是有點不捨得的。
  • 寶寶有「分離焦慮症」?學會以下辦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焦慮期
    既然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那麼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出現分離焦慮期的孩子呢?二、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1.比如帶孩子去參觀即將進入的新環境,認識一下老師,看看其他小朋友在上課的情況,這樣都有助於孩子可以更快地度過分離焦慮期。孩子若對於新的環境有所期待,那即使孩子還有些分離焦慮的症狀,也會更容易被其他人和事吸引。4.
  •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要怎麼度過?
    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高峰;另一個則是3歲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分離焦慮是寶寶發育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環,需要爸爸媽媽和寶寶一同面對和調整。
  • 秋季開學被提上日程,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這4個攻略拿好
    一般來說,分離焦慮情況比較輕的話,沒有影響到孩子的生活的話,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的分離焦慮已經比較嚴重的話,父母就不能再坐視不理。今年大部分地區幼兒園開學已經被提上了日程,不少地區幼兒園將在9月中下旬開學,還有一些私立幼兒園會選擇10月下旬開學。
  • 開學在即「分離焦慮」咋克服?專家:家長針對性引導
    「開學焦慮」怎麼破?聽聽專家怎麼說。  開學小貼士  暑假馬上就要結束,面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發愁——又要跟不願意去上學的娃「戰鬥」了。記者走訪發現,不論是剛剛準備上幼兒園的「小豆丁」,還是準備升小學、中學的大孩子,有不少都有「開學焦慮」,這也令家長頗為頭疼。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醫師鄭倆榮提醒說,開學焦慮是情緒問題,也會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中引發不同的生理症狀反應,比如幼兒哭鬧、頭痛、腹痛,甚至腹瀉嘔吐,大一點的孩子情緒緊張失落、睡眠不好等。
  • 幼兒園分離焦慮到底怎麼辦?用好這4招,寶寶天天喊著要上學
    要怎麼處理呢?其實,這個時候的家長比寶貝們更焦慮,一分開就開始想寶寶,幾十條信息問候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焦慮值遠超各位小寶寶。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幫助寶貝緩解焦慮?家長們自身的焦慮又該如何調節?大概到一歲半左右,寶寶才能意識到,媽媽出門了但依舊存在,渴望媽媽馬上出現,他會通過哭鬧召喚媽媽並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分離焦慮。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大人在換工作或是到一個陌生地方生活一段時間,起初都會不適應不舒服的感覺,更不要說小寶寶了。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當他們到第一次帶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並且得知要較長時間的離開一直陪伴在身邊的爸爸媽媽,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擔心爸爸媽媽不會來接自己了。所以常問的一句話就是:媽媽在哪裡?會來接我回家嗎?若是得到了肯定的回覆,寶寶便會得到一點安慰;若是得到沒有或者相反的回答,就會哭鬧不止,這就是與親人較長時間的分離導致的依賴心理。
  • 孩子總是離不開你? 可能「分離焦慮」期到了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嬰兒與母親》雜誌報導,如果家長發現小孩一直黏著自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
  • 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這9個專業指導也許能幫到你
    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可能徘徊在分離的焦慮中,這份焦慮是從嬰兒期就開始的。在幼兒園開學之前,如何處理幼兒的分離焦慮呢?·分離焦慮症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一般來說你不用過於擔心。·當你家寶寶學會移動(會爬或者會走了之後)他可能會離開你或者其它監護人,這時候這種焦慮症就會變得很常見。當你的孩子開始去上學前班,這種情況就會好很多。·如果你注意到你們家的孩子一與你分開就很不安,這有可能是兒童期的分離焦慮紊亂。
  • 晚安故事:我不想離開你,和孩子一起平穩度過分離焦慮期!
    孩子對於媽媽的愛和依賴,是不想離開的。可是,孩子總要長大,應該學會自己去探索世界。世間之愛,皆為親近,唯親子之愛,要學會分離。因為愛,所以才放開!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一起平穩度過分離焦慮期呢?請各位家長先聽一個媽媽說她和孩子的真實故事:一個媽媽說她和孩子的真實故事之前,我兒子每次跟爺爺奶奶回老家,分別的時候,他都抱著我大哭,傷心得不得了。後來我發現了這本《我不想離開你》書中的故事,跟我兒子的境遇是一樣的,它用含蓄的方法讓孩子明白,不能總是依賴媽媽,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 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03-19 09:22:58 來源:都市熱報公眾號 都市熱報消息,受疫情影響,家長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
  • 分離焦慮期的娃兒,怎麼告別、怎麼陪伴?
    即使對於我這種不是天天出門上班的人來說,娃兒的分離焦慮期已經很折磨人心了,更別說重返職場恰又逢娃兒最敏感時期的媽媽們,娃兒出生後都捨不得聽到娃一聲哭,突然每天聽著娃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分別,那種心累是可想而知的。現代媽媽們都更注重心理層面的養育了,分離焦慮早已不陌生,並且媽媽們也會去思考和學習如何更好地應對可以減輕對寶寶的傷害。
  • 第一次上幼兒園,孩子哭得厲害,怎麼樣幫助他更好的適應?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特別是秋季學期入學的小班孩子,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父母相伴在旁,產生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甚至牴觸,小朋友們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極具感染的哭得撕心裂肺。孩子們哭絕大部分原因是由於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焦慮,有經驗的幼教老師會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有針對性地去幫助他們排解,並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分離焦慮是指寶寶與熟悉的人分開而產生的一種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 John Bowlby)在應對孩子分離焦慮的事情上,家長也要和老師一起配合,才能讓孩子更快地度過適應期。
  •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知道如何應對嗎? 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是什麼? 需要學會的技能、養成的習慣、具備的品質能力有哪些? 如何處理孩子社會性發展和人格發展問題? 家長如何培養教育和陪伴?有一天要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獨自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焦慮是在所難免的。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 孩子特別粘人還愛哭?分離焦慮期到了,家長試試這5個方法緩解
    6歲以下的寶寶大多都有分離焦慮,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特別離不開大人,一察覺到家長要離開就大哭大鬧,連送去幼兒園都能幾個星期不消停,那麼你家孩子也很有可能出現了分離焦慮。寶寶最早在4-5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10-18月時最為嚴重,但是一般來說在2歲的時候就會減緩症狀,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這可是甜蜜的負擔,看著孩子這麼喜歡自己固然是高興,但是他完全離不開家人,又讓人喘不上氣,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減輕這些表現呢?
  • 如何面對分離焦慮?
    我也無法想像我之後的生活,即使現在還沒有放寒假,但是我會開始想像放完寒假之後開學的日子,就會感到很焦慮,就算是選課,我也希望能選和別人在一起的課,而不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每天我都會焦慮無助不開心,這種心情每天都在折磨我,即使上一秒再快樂,下一秒想起這些事情就不開心。比如畢業之後,我的未來,我就會立刻開始不快樂。我甚至在想如果能自殺的話,是不是就可以逃避未來,不用想著未來是怎麼樣的,我應該怎麼過?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想到疫情後幼兒園開學時,估計場面更加「悲壯」,老母親開始有一絲不安啊。這不僅解釋了我要去上班的原因,也給孩子打了定心丸,說明媽媽不是走了不回來,這時候兒子的情緒就緩和多了。有了這一系列的承諾和安撫,孩子顯然對分離沒有那麼牴觸了,在奶奶的鼓勵下和我告別了。當然,我遵守約定在晚飯前回家,給足他安全感。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可以利用同樣的方式,擁抱他,承諾會去接他,給他足夠的鼓勵和耐心,幫他從焦慮的情緒裡慢慢走出來。
  • 孩子入園前要早做好準備 避免寶寶的分離焦慮
    讓寶寶提前適應短暫分離  對於三歲寶寶來說,適應幼兒園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對於從來都沒離開過父母的孩子而言,不大可能第一天上幼兒園就高高興興、不哭不鬧。  從現在開始,家長要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提前訓練或引導,可以讓孩子獨立地玩、看電視、畫畫等,或多讓其他人照看寶寶,逐漸拉長孩子與媽媽分離的時間,讓孩子知道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一定會回來,這樣寶寶才能慢慢適應沒有媽媽在身邊陪伴的狀態。  同樣的,在上幼兒園前,家長也要提前告訴孩子,「送你上幼兒園,媽媽下班就會很快接你回家!」
  • 寶寶的分離焦慮期到了,3種方法巧妙解決
    閨蜜知道她兒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分離焦慮。這種焦慮大概會從1歲左右開始,和媽媽分開時,就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感。而這種焦慮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寶寶在逐漸長大的時候,慢慢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但同時他們又還存在「母嬰共生」的感覺,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分開了就見不到媽媽了,會很沒有安全感,從而開始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