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2020-12-04 上遊新聞

03-19 09:22:58 來源:都市熱報公眾號

都市熱報消息,受疫情影響,家長和孩子們宅家呆了一個多月,度過了難得的親子時光。然而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正式復工,爸爸媽媽突然去上班,一些孩子卻不習慣,有了「分離焦慮」。

記者採訪發現,有的孩子哭著不讓爸爸媽媽走,有的在家整天都等著爸爸媽媽回家。面對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2歲女兒哭著要一起走

「早上走的時候娃兒很早就醒了,看到我要出門上班了,哭著硬要跟我走。」3月16日,傅女士上班時一想到2歲半的女兒哭著不讓走的畫面就感到有些不忍。

29歲的傅女士在九龍坡區白市驛一家工廠上班,3月16日才正式去上班。她告訴記者,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她每天都陪著女兒,形影不離,原來女兒挨著婆婆睡覺,現在也換著挨著她睡了。

因為擔心自己突然沒在家女兒會不適應,上班前一天,傅女士就告訴女兒,「媽媽明天早上就去上班了,你就在家和婆婆玩兒哦!」,傅女士說,當時女兒還答應得好好的,可第二天早上自己一起床,女兒就醒了,等她洗漱完要出門時,便要哭著要跟著她走,「沒辦法又抱了她一會兒,但她還是不讓我走,才讓婆婆抱過去。」

「在公司我想視頻看看她怎麼樣,但擔心她看到我又哭就讓我老公問了下,還好我走後沒哭多久就好了。」傅女士說,本以為第二天女兒會好一點,但17日一早她上班時女兒又哭著不讓走,「現在我和老公上班,還有她婆婆在家陪她,要是以後上幼兒園了全是陌生面孔,真不敢想像。」

在家一直等媽媽回家

35歲的李春蘭在南坪一家傳媒公司上班,她告訴記者,在家的一個月時間唯一是耍事就是陪3歲的兒子嘟嘟,直到一個星期前才上班,嘟嘟也顯得很不習慣,上班第一天一直在等她回家。

李春蘭說,上周一她第一天去上班時,嘟嘟倒沒有哭沒有鬧,「但那天下午我打電話給我媽,我媽說嘟嘟一到陽臺上看到樓下的車就問是不是爸爸媽媽的車,還一直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平時在家都是我和他爸爸陪他搭積木、講故事、踢球等,我們不在家了,就只有婆婆爺爺陪他,更多的是讓他自己一個人玩兒,又暫時不能下樓玩兒,捨不得我們是肯定的。」李春蘭說,不過現在嘟嘟已經在慢慢習慣了,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一下班就會回去陪他。

名詞解釋: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孩子「分離焦慮」該怎樣應對?

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家長們在家一個多月,這對於家庭來說是難得的親子時光。復工後,一些學齡前兒童突然與朝夕相處的父母分離不習慣了,有了「分離焦慮」,這其實是孩子對父母深深的依戀,是安全感的需要,是一種正常的需求,實際上很多孩子是能夠很快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但家長也得給孩子有正確的溝通與引導,畢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都伴隨著分離,孩子也要習慣分離。

因此,當孩子不願分離是,家長們應該這麼做:

1、不要強行走,或者悄悄走,這樣寶寶情緒會更大。要先給孩子講明道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是要上班的,人都是要做事情的,爸爸媽媽的事情是上班,下班回來陪寶寶,而寶寶的事情就是在家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玩兒玩具。」,孩子其實是能聽懂這些道理的。

2、家長去上班走的時候要養成一種告別的習慣,每天都和孩子說:「寶寶,再見!」,從而形成一種儀式感。

3、在下班回來時,對寶寶說:「寶寶,爸爸媽媽回來了。」,並和寶寶簡單講講自己上班的事情做地怎麼樣,並要問寶寶在家的事情完成得怎麼樣,比如吃飯乖不乖,有沒有乖乖睡覺等,有一個小的總結,形成一種完整的愛的交流。

爸媽都復工了,未成年小朋友在家怎麼辦?

對於學齡前兒童,爸爸媽媽去復工之後往往有其他家庭成員在家照顧。而一些中小學生還沒開學,在家怎麼辦?

日前,重慶市教委結合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復工復產雙職工、家庭困難等三類人員子女居家學習的情況,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已復工雙職工及家庭困難子女居家學習生活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各校對父母已復工雙職工子女、留守兒童、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進行全面摸排,取得每名學生的聯繫方式,排查結果要落實到校、精準到人。並建立已復工雙職工子女疫情防控工作檯帳,如實、及時了解學生身體狀況、生活情況、看護情況、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居家線上學習情況、外出情況等,逐個梳理每名學生的實際需求及存在的困難,針對實際制定「一生一案」措施。

同時,採取多種途徑加強學習指導,幫助學生科學制定居家學習計劃。對學習困難的已復工人員子女,要求各學校組織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每天通過視頻、電話、微信等方式加強交流溝通,了解學生需求,加強一對一指導,通過制定學習方案、檢查作業、網絡學習、電話輔導、定期答疑等方式,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服務,幫助學生完成在線學習任務,讓復工人員安心工作。

另外,要求各區縣教育部門、各中小學要將已復工雙職工子女,特別是家中無人看護的子女作為重點心理幹預人群,安排專門教師進行「一對一」的關愛、關懷等。

都市熱報記者 張春蓮

原標題:爸媽復工,小孩「分離焦慮」如何破?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復工是件好事,但是你家狗子很有可能會有分離焦慮!
    目前全國各地的企業基本上都已經復工,大家也都開始進入工作的狀態。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陪伴了你一個全所未有長的假期的狗子就會有一些小情緒,各種搞事情!近期就有很多網友表示家裡的狗之前都非常乖,但是復工以後不是拆家就是「鬼哭狼嚎」,叫個不停。有些甚至隨地大小便,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那今天倍內菲就跟大家來看看這到底是為什麼!
  • 如何面對分離焦慮?
    即使現在才剛大一,但是只要想到之後會發生的事情,我就會感到巨大的焦慮,不開心,無助。我沒有辦法想像我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工作的場景。我很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可能和我父母的教育有關,我很希望依賴別人,喜歡安逸的被安排好的生活,只要生活中的事情有一點超出我掌控的,我都會感到不開心,焦慮無助。
  • 疫情後遺症 「媽媽不要去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原創 最近,公司開始復工 分離焦慮指的是孩子與親人(大部分是媽媽)分別之後,往往會產生焦慮的情緒或者行為,如沮喪、悲傷、害怕、孤單,以及大聲哭鬧、害怕陌生、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等,多出現於學齡前期。
  • 孩子可能正在面臨分離焦慮
    在有孩子以前,看到小區裡哭著奔跑找媽媽的小孩,我心裡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一群幼稚鬼,小孩子真是難纏!等到有了大寶以後我才明白,不光娃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娃。當孩子們開始表現出明顯的依戀情結,分離焦慮也會隨之而來。分離焦慮到底是咋回事分離焦慮是指當孩子與父母分離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影響到正常生活的情緒狀態。
  • 復工後的一大問題:寵物犬分離焦慮症了解一下
    最近聽說有很多已經復工的小夥伴反應: 「家裡的狗之前都非常乖,但是這次復工以後,不是拆家,隨地大小便,就是整天鬼哭狼嚎,叫個不停。」
  • 復工後,我的狗子患上了分離焦慮症!我該怎麼辦?
    盼星星盼月亮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大多數人,終於復工上班了。又可以出門給狗子掙口糧啦!分離焦慮症其實這是一種狗由於對你的依賴(對種群的依賴),希望做一些什麼事情來讓你回來,做一些什麼事情來發洩這些壓力的表現而已。這種行為會直接表現為犬只的破壞行為。分離焦慮有哪些表現?
  • 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入園分離焦慮期?
    開學季又要到了,很多家長開始考慮如何送寶寶上幼兒園了。可是很多家長都聽說寶寶上幼兒園頭1-2個月很不易,就有點犯難了。下面聽聽一些家長反映的一些情況吧。「今天送寶寶去幼兒園,孩子哭的厲害,看寶寶那樣子,心裡好難受。」
  • 狗狗愛你和分離焦慮,是有區別的!5個跡象表明狗有分離焦慮
    但是依賴過了頭就不好了,有些狗狗甚至連和主人短暫的分離都會焦慮不安,甚至發狂,這很可能是狗狗患有「分離焦慮」的表現。那麼怎麼判斷狗狗有這樣的分離焦慮症呢?看看它有沒有一下幾種行為就知道了:1、在家裡隨地大小便如果你家的狗狗從小就不受訓練,大小便怎麼學都學不會,那麼它不管主人在不在都會隨地大小便,這是正常的。
  • 可能「分離焦慮」期到了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臺灣《嬰兒與母親》雜誌報導,如果家長發現小孩一直黏著自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分離焦慮」的時期到了。  文章摘編如下: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
  • 和你分離時,娃到底在焦慮什麼?
    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大家歸崗復工也提上了日程。但假期陪的越多,分開就變得愈發難捨難離…馬上就要上班的職場寶媽,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在出門前看著娃演了一出仿佛「生死離別」的家庭大戲?別只忙著苦惱和心疼,佩魯今天就用腦科學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娃的分離焦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焦慮的真正原因:「失控的」杏仁核焦慮不是娃的專屬,大人也會感到焦慮。
  • 面對「分離焦慮」,聰明的家長有方法
    隨著復工復產,不少需要出門的上班的爸媽開始在網上求助,到底應該如何面對自家孩子這種「一刻也不與你分開」的甜蜜煩惱。不少網友在下面吐槽:「你家孩子那還叫好的,我家娃的才真是名副其實的『腿部掛件』,走到哪兒跟到哪兒,連我上廁所都要看著才安心。」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分離焦慮。
  • 狗狗不舍你出門,和分離焦慮不同!分離焦慮的狗狗很痛苦!
    首先,區別狗狗的不舍和分離焦慮狗狗的不舍和分離焦慮,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舍只是短暫的情感發洩,而分離焦慮屬於狗狗的行為問題,發展到嚴重情況會變成心理問題。區分這兩者也非常簡單,要是狗狗在你出門時叫了一會兒後,覺得沒勁了回去睡覺玩玩具,那它只是不捨得你出門,自己一個的時候還是能好好呆著的。
  • 什麼是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
    當陌生人接近兒童的時,候兒童感覺到焦慮,這個就成為陌生人焦慮。當父母把兒童留給其他人照料時,兒童感到焦慮,這個稱為分離焦慮。以前陌生人焦慮和分離焦慮被當做兒童後期情緒和認知發展的標誌,反映了嬰兒與母親的依戀。
  • 狗狗分離焦慮可能發生在任何生活變化後……
    據美國養犬俱樂部(AKC),庇護犬更有可能出現分離焦慮,這些狗狗過去可能已經被遺棄或失去了重要人物;而一些「以人為本」的狗狗也更可能患上分離焦慮症,生活的變化包括時間表的突然改變,搬到新房子或家庭成員的突然缺席等都有可能引發狗的分離焦慮。
  •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父母學堂】適應新學段 迎接新挑戰——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2020-09-11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狗狗的分離焦慮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是什麼?為什麼會引起分離焦慮?怎麼解決分離焦慮的行為?
  • 如何克服嬰幼兒分離焦慮?
    一般人所說的『分離焦慮』,和臨床上的定義並不一樣。 媽媽也會有分離焦慮? 分離在我們的日常中隨處可見,從早上出門上班和老公道別,到下班回家時和同事說再見,都是一種分離的情境。
  • 寵物專家的建議:節假日中如何減少寵物的分離焦慮
    像新年春節這類的節日對人類來說是很喜慶的,但是對寵物來說,卻會讓它們充滿焦慮,因為主人可能要和它們分離一段時間了。各位寵物主人們,在假日到來之際,在你離開之前請一定先把你的寵物毛孩安排妥當。下面是一位動物行為專家的寶貴建議。
  • 知識說說狗狗的分離焦慮.
    只要見不到主人或者知道主人即將離開自己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狗狗的分離焦慮心理疾病對人的生活影響極大,輕則影響鄰裡關係,影響主人的正常工作,重則會傷及人,導致關係惡化。對狗狗自身也會由於精神總保持在高度緊張的狀態,而無法保證正常的休息和體能恢復,長此以往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從而出現各類疾病。因此作為主人在日常要善於觀察狗狗的行為,及時給予糾正治療。
  • 新生入園季,「哇」聲一片,專家教你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何謂分離焦慮? 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連接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於學齡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