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師吳老師參與初二年級的監考時猝死 |
網上曝出發生老師猝死的學校教室 |
萬女士在朋友圈撰文呼籲關注生活常識教育 |
14日,江蘇泰興濟川中學初二年級正在進行政治歷史考試,監考老師卻突發疾病猝死考場,學生們直到考試結束後才發現老師出事了。隨後這起事件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網友認為,學生們成了「冷血無知」的考試機器,老師在身邊猝死竟然無動於衷。
對此,江蘇泰興濟川中學校方回應稱,監考老師的座位設在教室最後一排,學生背對老師,並不知道當時老師身上發生了什麼。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在網上發布這則消息的學生家長,對方表示,自己的本意並不是指責孩子冷漠,而是認為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孩子們當時竟然以為老師睡著了,把老師掙扎時發出的聲音當作呼嚕聲。如果不是這樣,這場悲劇也許可以避免。
監考教師猝死 學生被指冷漠
1月14日上午9點20分,江蘇泰興濟川中學期末考試第二場政治歷史測試正式開考,該校音樂教師吳老師參與了初二年級的監考。
當天11點20分,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本該通知學生停筆交卷,吳老師卻像「睡著了一樣」靠在椅子上不動。一兩分鐘後,幾名學生走上前喊吳老師收試卷,喊了幾聲沒反應。學生立刻喊來隔壁考場的老師,校長也隨後趕來,將吳老師送往醫院搶救,但一切都晚了。醫生表示吳老師已經去世,原因是心臟驟停。
幾天後,微信朋友圈一篇《江蘇女教師監考中去世,中學生平靜做題——冷血無知的考試機器何以造就?》的帖子被大量轉發,並在網上引發了對現在教育方式是否「失敗」的討論。
一位網友在評論中說,「已經讀初中的學生,竟然能在吳老師最後的掙扎呻吟中平靜地做題,是考試太投入、太認真了?還是他們太過無知,對眼前發生的一切,看不出其中危險?」
文中還附上了一位學生家長的朋友圈截圖。這位家長寫道:「昨天中午放學回來,女兒談到監考老師死了!那表情,那語氣,沒有一點點的憐惜!」這位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會為了死去的狗和螃蟹難過,上幼兒園會照顧小朋友,但發生這樣的事竟然會表現得如此「麻木」。
校長稱學生聽到了動靜 「以為老師在打呼嚕」
面對網上對學生「冷血無知」的指責,泰興市濟川中學校長楊軍對媒體回應稱,學校專門向考場內學生了解了當時的情況,吳老師的座位設在教室最後一排,學生背對老師,並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
楊校長解釋稱,坐在考場前面的學生反映沒有聽到聲音,但靠近後面座位的學生反映聽到了「呻吟聲」,但以為是「老師在打呼嚕,睡著了」。
但在朋友圈發文的學生家長則認為,發生這樣的悲劇是「教育的失敗」。這位家長在文中表示:孩子們學會了考試、交卷,卻完全沒有生活中的基本的常識。她對北青報記者稱,竟然沒有一個孩子能夠通過聲音分辨出當時老師是發病了,哪怕有一個孩子意識到「老師有危險」,這起悲劇也不會發生。
對話
學生家長:本意不是指責孩子冷漠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繫到在朋友圈發文的學生家長萬女士,她表示,自己發文的本意,並不是指責孩子冷漠,而是為孩子沒有安全常識而擔憂,她認為該反思的是現有的教育方式。
北青報:您女兒回家後是怎麼和您說的這件事?
萬女士:中午孩子考試完,她一回來就和我說,「媽媽,老師死了。」我開始以為她在開玩笑,後來我女兒說老師監考時發病,開始後面有很大的呼嚕聲,聲音從大到小,最後完全沒了聲音,同學們以為老師在睡覺。我問怎麼沒人問老師情況,我女兒說她也感到老師很奇怪,但沒人敢去看,也沒人去問。
北青報:您女兒怎麼解釋沒有去過問這件事?
萬女士:她說自己不敢,而且她不懂老師身上當時發生了什麼。她就說聽到聲音後有點害怕,沒去看是因為不敢,同學們竊竊私語也沒人敢去看。我就跟她講,你們錯了,當時你們應該去問下老師。
北青報:您在朋友圈裡寫您女兒當時的表現「很麻木」?
萬女士:說這件事的時候,她沒有表現出很傷心的感覺。我平時一直教育她要多關心別人,我也很想不通孩子為什麼沒有去問一下老師,你可以不考試,但你必須去問下老師怎麼了。那種情況下應該快點去向別的老師求助,那麼多學生,哪怕有一個學生問了,可能結局都不是這樣。
北青報:也有人提出考試時不能回頭看老師,因此這事不能怪孩子,您怎麼看?
萬女士: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當時的情況。幾十個孩子在考場裡,老師在掙扎,在呻吟,只要有一個孩子及時去看一下,就會有改變,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現在很多人批評我把「冷漠」硬加到孩子身上,但這不是我的本意。
我在文中也寫了,之前家裡的狗死了,女兒很傷心,還有一次家裡蒸螃蟹,她看到螃蟹爬來爬去很可憐,再也不允許我們吃螃蟹。所以我覺得女兒不是冷漠,只是老師死在了身邊,這樣的事她卻怎麼不傷心,這我想不明白為什麼。
北青報:您在文章裡寫:「現在的教育體制該醒悟了」,您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萬女士:我其實和網友也解釋過,我不是那種無知的人,隨便吐槽社會現象。我家裡很多人都在教育界工作,這件事說到底是孩子的無知,初中二年級了,連一個人突發疾病時掙扎的呻吟聲和打呼嚕都分不清楚。
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只是一味地看重學科成績,更注重生活知識的教育,我覺得孩子們不至於犯這樣的常識性錯誤,這個悲劇也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事後到現在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在哪裡出了問題。本組文/本報記者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