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市長達63天的新發地批發市場正式復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有「北京菜籃子」之稱的市場遭受重創。如今,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在院病例全都清零,市場經歷了終末消毒、升級改造,浴火重生。
8月6號,記者提前探訪了市場試運行的周轉新區,復市後的新發地有什麼變化?
批零分開,分區管理
下午5點,來自山東的貨車司機彭偉波拉著滿滿一車生薑從新發地市場周轉新區的批發區入口進入。經過地磅稱重後,彭偉波下車到窗口核錄信息,同乘人員則下車前往人員通道測溫核錄信息後進入市場。
彭偉波:
「今天第一次進來,從山東開過來的,開了9個小時,一車10噸。」
車輛駛入批發區入口進行稱重/記者拍攝
人員通道的測溫卡口/記者拍攝
核錄信息準確無誤後,彭偉波上車隨手取出一塊生薑,交到旁邊的取樣室進行檢測。新發地市場檢測室主任李常菊介紹,市場對進場的蔬果農藥殘留進行檢測。
李常菊:
「到我這登記小程序,把他手機號、車號、樣品的產地都登記全,然後掃一個碼,一菜一碼。檢測主要針對蔬菜跟水果中的農藥殘留,報告半小時左右在手機裡自動形成。在登記的時候有他的手機號,如果要是不合格,我們打電話和車號都能找到他。」
進場司機需要測溫核錄信息/記者拍攝
司機掃碼小程序登記信息/記者拍攝
在周轉新區,已經看不到前來採購的零散市民和三輪車、兩輪車等等,市場全面取消了零售功能,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堅持批發屬性。新發地市場副總經理顧兆學說,市場推行「賣方註冊制,買方會員制」,買賣雙方在「北京新發地」或「新發地」微信公眾號上提前註冊,通過驗證後才能進入市場。
顧兆學:
「每一個進入新發地市場的客商都要提前進行註冊,把客商的一些基本信息提前都錄入系統中,什麼時候拉什麼品種、什麼車型、什麼噸位提前報備。凡是來這採購貨物的客商提前要註冊成會員,過去零買的這一部分限制進入市場,真正實現了批零分開。」
周轉新區內的商戶/記者拍攝
在新發地市場周轉新區的批發區入口,豎立著一塊運行大數據的LED大屏,上面清晰顯示了當天的報備入園信息、進出場的車次和人次,以及實時更新的各個出入口的人員和車輛信息。京東智聯雲新發地項目負責人丁新海介紹,這是依託了市場的市場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人、車、貨」可追溯。
丁新海:
「我們能夠通過卡口出入的信息精確到有多少人在園區內,具體都是誰在園區內。」
周轉新區入口處的運行大數據/記者拍攝
周轉新區位於新發地主市場西南方向、京良路以南,共佔地146畝,由原來的蘋果、梨交易區改造而來,目前主營生薑、大蒜、蘋果和梨。新發地市場副總經理顧兆學說,進入市場後,賣家車輛在經銷區雙排停放,買家車輛在採購區停放,交易完成後通過擺渡車進行貨物運輸,實現分區管理、人車分流。
顧兆學:
「採購商從愛農門開車進來,把上貨的車停在大棚下面,通過人行通道進入經銷區,談好價格,選好貨品之後,讓擺渡車把他的貨拉過來,他只能從採購區的出口出去。」
嚴格防疫要求,實現常態化防控
在經銷區內,華諾奧美醫學實驗室核酸檢測負責人張彭勃拿著一盒剛剛採樣完成的樣本走進辦公室。
張彭勃:
「每天上午給貨車司機提供咽拭子檢測,下午我會採一些環境的樣本,貨車的主駕駛室、運輸的水果、衛生間、下水道等等,這些都需要檢測。」
除此之外,市場內還設立了公共衛生監測哨點,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駐場指導,開展環境消殺和防疫知識培訓。豐臺區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建軍介紹,他們7月23號就入駐了周轉新區。
張建軍:
「幫助和指導市場建立了各項的衛生防疫工作制度,包括人員監測、健康監測、環境監測等一系列監測制度。對市場前期的消殺工作,我們提出了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市場也聘請了第三方公司開展專業的消殺工作。」
在市場的採購區,在沙窩橋做蔬果零售生意的申兵團,剛採購了滿滿一車的蔬菜水果準備離場。
申兵團:
「進了有十幾箱蘋果吧。進門的時候刷臉,實名登記。場面整的挺乾淨挺衛生,安檢也特別好。」
在周轉新區一角,一個現代化果蔬垃圾處理站正在運作,工作人員將市場內產生的果蔬垃圾倒在機器中,打開機器旁邊的出口,此前垃圾產出的有機肥料不斷湧出。北京本原德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剛介紹,這裡一天能處理1~1.5噸垃圾,產出約150公斤有機肥。
李剛:
「我們是用微生物耗氧發酵的方式,果蔬垃圾先進行粉碎再乾燥,然後與我們菌種相拌,5~7天會出來有機肥料。這個有機肥我們再攙上土就可以給市場內的環衛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
果蔬垃圾處理站可以產出有機肥/記者拍攝
新建便民菜市場真便民!
為了保障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新發地批發市場外新設了1000平方米的便民菜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嚴格控制農產品價格。菜市場負責人孫志海介紹,市場已於7月31號已經對外正式營業,主營蔬果、糧油、蛋類和主食。
孫志海:
「它守在新發地市場的邊上,能夠起到批零分開的作用。馬路對面就是天倫錦城社區,周邊還有銀地家園這些社區,方便居民購買。每天早、中、晚三次工作人員對市場進行消殺。水產品、牛羊肉豬肉的二期市場也正在籌建。」
市民在便民菜市場內採購/記者拍攝
菜市場內乾淨整潔,蔬果和糧油的商戶分成左右兩區經營,經營蔬菜的商戶朱權峰坐在攤位前,桌上還擺放著一瓶免洗消毒液。
朱權峰:
「現在都是周邊老百姓來買,一天大約能賣200多到300多公斤,每天營業額大約千八百塊錢。這兒相當好,環境也好也乾淨,也不像以前露天那麼遭罪了。而且主要是還不收費,免費給我們經營。菜價只比批發價高10~15%,比外面零售價要降低很多。」
臨近晚飯時間,市場內人逐漸多起來,前來採購的市民在各個攤位前駐足挑選,滿載而歸。附近居民宋女士兩個手拎滿了剛買的西紅柿、茄子、黃瓜,笑容滿面。
宋女士:
「黃瓜可新鮮了,兩塊錢一斤。我感覺特別方便,因為正好我們家就住天倫錦城,走不了兩步就到了,菜啊水果啊都特別的新鮮,也特別全,逛著也舒心。」
市民在便民菜市場內採購/記者拍攝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新發地主市場鐵路以南區域今天開放營業,標誌著新發地市場正式復市。豐臺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周新春介紹,這一區域佔地651畝,加上周轉新區146畝、周轉一區81畝共878畝,將恢復市場正常時期果蔬交易量的60%。
周新春:
「主市場鐵路以北的區域將於9月10日以前正式對外開放營業,實現新發地市場全面復市,屆時果蔬的供應能力將能達到歷史的同期水平。新發地市場也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機遇、新發展,繼續託穩首都的『菜籃子』『果盤子』!」
新發地市場平面圖/來自央視新聞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立於1988年,承擔著首都農產品供應保障的重擔,是北京乃至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經歷了疫情重創,新發地市場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市場副總經理顧兆學感慨萬千。
顧兆學:
「新發地從小市場發展成大市場,從大市場發展成國家的龍頭企業,常年24小時不間斷地交易,常年大吞大吐,只有過年的那幾天市場才相對清靜。32年辦市場,我們在保供穩價當中也盡了自己的努力,但是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實事求是地感覺到了在管理當中一些不足和問題。通過這次我們吸取教訓,把這些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記 者 | 趙明聰
編 輯 | 朱豔婷
主 編 | 程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