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浮躁感上升,越來越多的人處於負面情緒中,尤其是在職場,整日抱怨工作各種問題,或者將離職掛在嘴邊,甚至向周圍同事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
垃圾人定律,來自於一個明星回懟網絡媒體人的話,大概意思是,本來自身就負面垃圾很多,需要找個地方傾瀉,恰巧隨意遇到了一個人,就將自身心中的負面垃圾丟到這個人的身上。
其實垃圾人定律無處不在,比如你在路上隨意走著,都有可能有人向你挑釁,如果你搭理,便會引發一場衝突,如果置之不理,或許就會將此事化解。
猶如你與瘋子在爭辯,他人也會誤以為你是瘋子,否則一隻巴掌是拍不響的,當然遇到危機時可視情況而定,但是不要過於影響內心就好。
很多人氣不過,當發生類似情況時,便怒火中燒,是與其一較高下,無論結果好壞,對自己而言都是得不償失的。
垃圾人具體是指,身上充滿了負面垃圾,如沮喪、抱怨、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且不能見到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一旦出現就會引發內心的強烈不滿,隨著不滿情緒的增加,且沒有一個很好的發洩渠道,這時,恰巧遇到一個人,就會將垃圾傾倒在這個人的身上。
遠離垃圾人,首先是要讓自己成為垃圾人,人本就有七情六慾,包括出現負面情緒也實屬正常,而且很有其存在的意義,比如可以讓我們精神更加集中,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或者是給予生理的某種警示。
所以有負面情緒不一定就是垃圾人,但是人也是可以控制和調節情緒的,這樣不只是利用負面情緒給我的警示,完成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們想要掌控負面情緒,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其實最難的也就是接受。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主要就是他的接納性和包容性,世間萬物不可能完全隨我們個人心意而存在,所以要做的就是接受,然後才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決定是否改變,但是萬不能因此而對自己帶來困擾,拿別人的錯誤傷害自己。
那麼如果遇到垃圾人,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畢竟有的時候不是我們想躲便能躲得過,這時我們要對垃圾人進行區分。
根據其所處的狀態和危害的大小,來決定如何對待,例如在職場只是偶爾抱怨一下工作有多累,並沒有出現極端負面情緒,我們大可一笑而,畢竟誰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也許其也是一種發洩的方式。
在職場與將離職掛在嘴邊的人只保持正常工作關係,對其話語反著聽就好,這是一個特殊的現象,每日將離職掛在嘴邊的人,離職率反倒不高,高的都是他身邊的人,受其負面影響較大。
碰到將負面情緒任意發洩給他人的人,有多遠離開多遠就好,包括前幾天分享過「踢貓定律」,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傷害,而有很多人卻不分等級與時間,隨時隨地向周邊的人發洩。
如果你不與其保持距離,就會將你感染,使你也成為垃圾人,導致言語行事都變得偏頗,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職場是一個小型社會,原本就是形形色色人的聚集地,並不能非黑即白,有太多的灰色地帶讓我們去適應,適者生存在職場尤為關鍵。
畢竟只有適應之後才能去更好地鍛鍊自己,從而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價值,否則將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只會讓我們無限沉淪。
最後說一點,隨時要都保持著一顆正心,就如同一顆樹需要成才,主幹永遠是要直的,否則不可能成為參天大樹,但是我們還要去接受其他枝節,這不只是我們養分的主要來源,也能展現我們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