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真簡單,4畝小麥輕鬆換現金:商販日掙千元

2020-12-05 草根生活

隨著科技的技步,現在村民種地越來越簡單,原來最難熬的就是麥季子,天不亮就需要起來割麥子,然後用平板車拉回家,再用牲口打場,整個麥季子下來,沒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是無法完成的。而現在這些工作在收割機的幫助之下,個把小時就能把一戶的小麥全部收完,年輕人已經沒有了過麥季子的概念。

前期天氣一直沒有降雨,麥子成熟的也非常快,收割下來的小麥也不用再晾曬了,直接就裝在了小貨車內。如果嫌當前小麥的價格較低的話,可以直接拉回家存儲起來,等天氣轉涼的時候再慢慢銷售。而如果不想再為小麥操心的話,也可以立即拉到市場銷售。

麥子收割之後,往年最費勁的就是秸稈的處理了,需要人工一點點地往家拉,有的農戶家裡缺乏勞動力,索性就把秸稈廢棄在地裡,然後在地裡種上大豆之類的農作物。雖然地裡遺棄的秸稈對種植作物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但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

這是「草根生活」及哥哥二人家裡的8畝土地。正在我們為如何拉秸稈發愁的時候,村裡來了一臺專門打捆的機械,不收一分錢的費用給我們把秸稈打好捆。原來鎮裡有一個秸稈回收廠,廠裡已經給打捆機出了錢,每打一捆由廠裡支付三元錢現金,於是這臺機械將村裡的麥田跑了個遍,一上午就打了400多捆,收入在千元以上。

打好捆之後如果我們沒有人力拉的話,廠裡還會派人來拉秸稈,沒想到這些工作竟然不用自己出力就可以輕鬆搞定,種地真是出奇地簡單了。我們考慮最近可能有雨,就不等廠家來拉了,主動將秸稈裝到三輪上,然後送到廠裡去,每捆還能收入1元錢。

這是拉「草根生活」拉回家的小麥,由於沒有相關設備,已經不想再弄到屋裡屯起來了,剛好村裡來了一位收小麥的,就與商販談了一下價格。商販介紹:「我只能出1.08元每斤的價格,如果你自己拉到集上,可以賣到1.12的保護價,但是那邊可能會扣一些重量,其實也多賣不了多少錢。」

現在商販上門收購,完全不用自己出力,感覺即使少賣百十元也無所謂了,於是我和哥哥二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將8畝小麥全部以每斤1.08元的價格賣給這個商販。據販販介紹,當前正是收購小麥的黃金季節,每天能收三車,一車可裝1.6萬斤,每斤盈利4分錢。

這樣算來,商販一天的盈利已經將近2000元,基本上等於我一季小麥的收入了,看來這種下鄉收購小麥的生意還是相當不錯的。圖為商販正在裝車,這種經過改裝的工具可謂是一種神器,幾千斤小麥一個多小時就能搞定。

這是我們種的8畝小麥,總共收穫了7149斤,賣了7720元,我們兩家平均分,一家分得3860元錢。之後準備全部種上大豆,而大豆收穫的錢基本上等於「小麥種子+加化肥+播種」的錢,這樣算來,一畝地至多只能有1000元的盈利,這大概就是當前小麥種植的現狀吧。你們那兒小麥產量如何,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相關焦點

  • 600元一畝承包田,種植小麥和玉米一年可以賺多少?
    農民種地不掙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地畝少、分散,在家耕種幾畝地的收入,是養不了家的。很多人還是願意把地承包轉讓出去,拿到一定租金,安心出門務工。600元一畝承包田,種植小麥和玉米一年可以賺多少?首先根據題目的意思這些地是有灌溉條件的,現在農村承包轉讓耕地的,一般是有拖拉機或小麥收割機等農機的,承包地面積一大,也利於農業機械的耕作和種植。
  • 種子都買不起了,誰會再種地?農民無奈:土地是根還需種
    城裡人在農村種地,我的農場生活記第38篇。「這個老品種的小麥種子一斤一塊八,那一個是高產新品種小麥,種子價格是一斤四塊。」正是小麥播種季,農資店老闆給一位老農在推銷小麥種子。我待了半天了,看著他們的聊天,明顯感覺關係很熟。
  • 農民不願種地是忘本?這4點才是農民最真實想法,農民太苦了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土地閒置超過三年以上那麼就要面臨收回等一定處罰,因為土地拋荒就會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我國人口本身就比較多,而土地資源有限,所以為了保護土地資源不允許出現拋荒現象,不過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一方面很多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土地,寧願拋荒也不願流轉,另外一方面卻不願種地,對此,不少農民表示,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農民種地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而針對於農民為何不願意種地
  • 1261萬畝水稻養蝦引爭議,要蝦還是要稻?
    02農民稻蝦種養真能發家致富嗎?「稻蝦種養」可以說是地處洞庭湖腹地的南縣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起跑線」。我這裡有一組數據:2015年,南縣稻蝦種養面積為8萬畝,2019年達55萬畝。種養戶畝平收入達6000元,效益3000元左右,較常規種植水稻每畝增收2000多元。沒有「稻蝦種養」前,南縣本地大米每斤價格在2.1元到2.6元,現在達到每斤8元。全縣相關從業人員達12.8萬人,共有約1.5萬名貧困人口通過養蝦脫貧。
  • 種了10畝小麥最後賣了8000塊,不賺錢,為何今年又種了20畝
    哈嘍大家好,我是阿贇,我們家2018年冬天種了10畝小麥,去年秋收後賣了8000塊。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種那麼多小麥都不如出去打工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如早點歇著別種了。可我們家今年不僅種了自家的10畝地,而且把外婆家的10畝地都種上了小麥。
  • 一畝地一萬多斤的大蔥,農民高興,消費者無奈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今年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基本上都發了,可以這樣講,一畝地大蔥的產量基本上都在一萬斤左右,那些客商直接在地頭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1.3元一斤,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大蔥的收入也就13000多塊錢左右,因此,很多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今年也是比較開心的。
  • 想換現金得加錢?黔靈山公園門票不能手機支付,門口商販嗅出「商機」
    【電話採訪】林先生:一是,黔靈山公園的自助售票機全部停止使用,他說是系統升級,第二,他的人工售票窗口沒有任何的電子支付渠道,只收現金 。現階段黔靈山公園正在實施門票優惠政策,每個遊客門票收費 2.5 元。可是面對這個只收現金的要求,林先生卻傻眼了。
  • 一千臺小麥收割機免費安裝秸稈切碎器
    一千臺小麥收割機免費安裝秸稈切碎器   今夏小麥秸稈將全部還田  威海新聞網訊(記者曲玲)5月13日,市農機局為156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免費發放了小麥秸稈切碎器。今年麥收之前,榮成市要為100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安裝小麥秸稈切碎器,小麥秸稈將全部還田。
  • 地租上漲,農民掙不到錢!為什麼不轉換思維,提高產量呢!
    今年由於糧食價格比較貴,所以今年地租也隨之上漲,可能以前二百、三百一畝地,現在都漲到四百、五百,更有地區竟然達到一千元一畝。隨著地租上漲,有好多農民就覺得種地不怎麼掙錢了,怎麼說呢,種地成本確實是上升了,所以咱們如果產量一直是那樣的話肯定是掙不到錢的。
  • 新疆農民:「按含糖度計價收甜菜暖了咱的心」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24日電(記者 劉兵)眼下春耕工作正在新疆天山南北陸續展開,為保護農民種植甜菜的積極性,今年新疆不但提高了甜菜收購的參考價格,還鼓勵按含糖度計價。這一政策讓新疆農民對種植甜菜信心倍增。
  • 盼了一季,六畝地小麥只賣了4500元,不如人家打工一個月的工資
    但無論怎麼選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盼了一季,收穫的麥子也不少,但就是賣不出錢,了解到一家農戶,六畝地的麥子最後也只是賣了4500元,說真的,還不如人家外出打工一個月的工資呢,何況這中間不止是收入,還有之前的投資呢!
  • 種地的農民兄弟,每年都有化肥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
    每年在農田裡面農耕習作給農作物施肥的時候,娘親都是會在我後面跟著,倒不是不放心我種地的本事,而是因為我粗枝大葉的性格,經常把一些農資用品隨意丟棄,最常見的就是施肥過後剩下的編織袋了。種地的農民兄弟,每年都有化肥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
  • 家有5畝地,村民表示不想種?村幹部:身在福中不知福!咋回事?
    老人家裡有5畝地,但是因為兩人年紀大了,實在是不想種地了,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們工作又忙,大多數也是春節才會回家,而且他們也不會種地。老人覺得,把地荒了,自己也於心不忍,並且還會讓人笑話呢;把地交給別人種吧,別人也不太想種地,實在是沒轍了,就向村幹部求助。不成想村幹部直接撂給老人一句: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人心裡不禁產生疑問:「種地又不掙錢,難道有地就是福氣嗎」?
  • 萊西農民嘗試「全程託管」經營方式
    12月18日,在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萊西市院上鎮張家疃村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生動有活力的景象。這個村莊的年輕人也都外出務工,剩下的老人也都以種地為生,就算冬天不用下地幹活,也得打玉米、扒花生吧,為什麼還能如此悠閒呢?村民宇淑珍表示,家裡的耕地交給合作社全程託管,就是用土地入股,也不用額外掏錢,每年70%的淨利潤歸自己,每畝保底給300元,合作社收益高了還會多分。
  • 農村小夥研發便捷式翻土機,一天能翻12畝地,200元做一臺
    當過農民的人都應該知道種地的不易,我們大多數所吃的糧食都是有這些辛勤的農民們種植而來的。他們從除草翻地播種收穫這一過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且種地並不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事情,並不是簡單的把種子放到地裡就可以收穫了,這期間也需要很高的技術。
  • 湖北一28歲農民直播種地月入10萬,雞飼料熬粥喝贏得信任
    下午2時45分許,杜威熟練地在黃瓜地支起三角架,固定手機,收拾農具,為直播種地做準備。3時,直播開始。之後的三個多小時裡,這位28歲的湖北鍾祥農民,與數萬名粉絲互動,展現自家農產品的種養過程。期間,他不斷收到粉絲送上的可變現禮物和認租土地的訂單等。
  • 【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河南篇】特種小麥從混種混收到專收專...
    他打理3000多畝地,其中600畝麥穗整齊,籽粒格外飽滿,畝穗達到51.8萬頭,經初步測產,毛麥畝產達1400餘斤。前來參觀、取經的鄉親、種子經銷商絡繹不絕。高產的同時也要優質,曹自堂正在申請綠色小麥生產基地的認證,種子的價格比原來提高不少。作為老把式,老曹如今常掛嘴上的是8個字——「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修復地力、依靠科技則是秘訣。
  • 「奶牛的麵包」每噸600元 山東麥客說麥收
    在周保光的職業生涯裡,根據當地農民對麥稈的不同態度,麥稈生意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  2000年到2010年,麥稈是農民眼裡的「香餑餑」。當時麥稈的售價雖然每噸不超過100元,但收完麥子後再賣麥稈,在農民眼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增收途徑。地裡每產出一斤麥子,就會相應地產出一斤麥稈,根據當時的小麥畝產,一畝地產出的麥稈大約能賣50元。
  • 現在回農村種植10畝砂糖橘,一年能夠掙多少錢?
    砂糖橘曾經讓無數廣西農民致富,很多果農都因此買起了車子蓋上了樓房,大家對於砂糖橘是非常感謝的,要是沒有砂糖橘,想過上這樣的生活還不知道需要多久。雖然現在砂糖橘的價格下來了,可還是有一些朋友想回去種植的,那麼現在回農村種植個10畝可以賺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