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28歲農民直播種地月入10萬,雞飼料熬粥喝贏得信任

2020-11-23 澎湃新聞

下午2時45分許,杜威熟練地在黃瓜地支起三角架,固定手機,收拾農具,為直播種地做準備。

3時,直播開始。之後的三個多小時裡,這位28歲的湖北鍾祥農民,與數萬名粉絲互動,展現自家農產品的種養過程。期間,他不斷收到粉絲送上的可變現禮物和認租土地的訂單等。

據介紹,過去兩個月裡,杜威通過在直播平臺的直播,線上、線下毛收入共達20萬元,成功解決了土雞、雞蛋、蔬菜等農產品滯銷問題。

6月18日,記者走近這位「直播農民」,探尋他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創收致富的奧秘。

出租土地獲得不菲收入

18日下午,記者來到鍾祥市羅集鎮羅漢寺鄉的「杜威農場」,他正在直播自己散養的土雞如何運動。「粉絲們這會兒正看著自己認養的雞呢!」他說,他將面積300畝的家庭農場分割成一塊塊1.3米×1.8米的單元土地,每天通過直播帶領網友認識土地上生態種養的各類農產品,吸引大家認租。

「一塊單元土地一年的租金是3000花椒豆,折算現金300元。」杜威介紹,他會按照認租者的要求種植農作物,並根據種植難度收取500—1000花椒豆。而像除草、施肥、澆水等農活,也需要網友打賞50—100花椒豆。農作物收成後,杜威會快遞給認租者,或由認租者親自到農場取走。農作物收完一茬接著種下一茬,一年四季不間斷,而杜威的收入也比常規種植效益高出不少。

從認租土地到收成,網友付出的費用不低,儘管如此,杜威在直播時仍很受歡迎,與網友的互動十分熱烈,通過送禮物來「指使」他幹活兒的網友非常踴躍:「我的雞是不是該吃點料了」「我的西瓜啥時候熟」「我也想租塊地」……

直播吃雞飼料贏得信任

「之前我家養了3000多隻江漢黃腳土雞,在本地很有名,但外銷量不行。」杜威告訴記者,今年初,他在朋友的建議下,開始在直播平臺直播散養土雞,「可能大家要親眼看到整個飼養過程,才會相信散養土雞的品質更好吧!」

從那時開始,杜威每天對雞場、耕地的種養過程進行直播,一開始反響平平。在春節前的一次直播中,有網友問,他使用的是否真是生態雞飼料。於是,杜威將餵雞的麩皮、豆粕、玉米各抓了一把,放進鍋中,加水熬成粥,大口吃了起來。

提問的網友看到這一幕,當即給杜威打賞,以每隻220元的價格買下三隻土雞。

這次直播,讓杜威迅速打開局面。「不久之後,一位叫『賽賽』的網友覺得我特別實誠,一口氣認租了三塊單元土地。」杜威說。

線上互動帶動線下銷售

除了通過直播獲得網友打賞外,更讓杜威開心的是,他的線下產品銷路大開,收入猛增。

據杜威介紹,從今年4月初到6月初,他從直播平臺獲得的打賞折合現金約8萬元。而通過直播獲得的信任感和知名度,讓他種養的農產品獲得了更多訂單,兩個月收入共約12萬元。不少網友還從四面八方到他的農場旅遊。

「直播平臺確實給我家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杜威說,他的直播火了之後,他家的土雞蛋身價倍增,供不應求,「別人家是7元一斤,我家是22元一斤。」

杜威告訴記者,他在直播中十分注重與網友的互動,讓大家直觀了解他的農產品的高品質,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年輕網友消費能力強,也願意為健康、好玩的事物花錢。」他說。

好產品也需要用心推銷

「農產品最重要也最難的就是銷售。通過直播,讓更多消費者了解生態農產品,並願意花錢購買,確實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銷售模式。」武漢市蔬菜專家朱林耀說,好產品也需要有好的推銷方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如今有些過時。

儘管通過直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但杜威依然認為,直播農產品的種養過程仍然小眾,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平臺,也需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他開始直播的第一個月裡無人關注,直到40天左右才有了第一個客戶。但他沒有放棄,這才有了後來的爆發。

「健康又好吃的東西大家都需要。一旦獲得信任和認可,合作就更牢固。」杜威說,他目前在直播平臺的粉絲超過5萬人,從開始到現在掉粉很少。

營銷專家認為,這種「直播+新型農業」的模式,通過線上的娛樂互動實現營銷,給農產品供需雙方提供了全新的消費場景,前景十分廣闊。同時,直播方還可多多組織線下活動,回饋網友,進一步增強粉絲的粘度。

(原題為《青年農民直播種地月入10萬元,線上認領土地帶動線下產品銷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湖北3億隻雞「命懸一線」:飼料進不來,蛋出不去
    一時間,關於豬和雞的生存問題,引發了外界關注。 2月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到了戴小方。提及發文原因,戴小方表示,「當時基本上沒有原料進湖北了,從年初一到現在很少很少。」由於缺乏原料,飼料無法繼續生產,當時豬和雞面臨「斷糧」困境。
  • 湖北即將斷糧的3億隻雞:農村封路飼料運不進去,雞就要餓死了
    1月30日,剛過完大年初五,他已經急得火燒眉毛。周平與其他兩三個養殖戶被推舉為代表,到政府去反映情況:因為農村封路,飼料再運不進來,雞就要餓死了。周平雖然不知道周邊到底養了多少只雞,可從飼料日常消耗算起來,數目巨大。「一萬隻雞每天要吃6包飼料,我日常每個月要給周邊養雞戶運送1600噸飼料。像我這樣的司機,我們縣城周邊還有十幾個人在做。「周平說。蛋雞養殖只是一個微小案例,如果封路時間延長,很多類似的問題會陸續浮現。
  • 湖北鄖西縣農民:領導說啥不種啥,興許能抱金娃娃
    湖北鄖西縣農民:領導說啥不種啥,興許能抱金娃娃 2014-05-22 08:50:27來源:湖北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張志剛   小新川村農民說:聽了領導話,種地準抓瞎;領導說啥不種啥,興許能抱金娃娃—— 面對農民的抱怨,拿出我們的真誠  顧慮重重  「到了村裡,才知道農民種煙顧慮重重,看來強行推廣是行不通的
  • 養牛賺不賺錢,在農村養幾頭牛一年能掙10萬?
    農民以前都是靠著種植糧食為生的,只不過現在還想種糧食的話是賺不到錢了,除非 是有幾百畝規模種植,那才能夠賺點錢,如今種個幾畝地的話,基本上不賺錢的。所以很多的農民都開始搞養殖了,不管是養雞還是養牛,只要能夠賺到錢都願意去養的。
  • 農民不願種地是忘本?這4點才是農民最真實想法,農民太苦了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土地閒置超過三年以上那麼就要面臨收回等一定處罰,因為土地拋荒就會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我國人口本身就比較多,而土地資源有限,所以為了保護土地資源不允許出現拋荒現象,不過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一方面很多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土地,寧願拋荒也不願流轉,另外一方面卻不願種地,對此,不少農民表示,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農民種地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而針對於農民為何不願意種地
  • 湖北荊門養雞場:「封城」後飼料進不來,只能讓雞多喝水
    「對我們餐飲業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連續兩三個月不能恢復的話,很多餐飲企業就面臨很大困難。」荊門市食尚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馬騰在湖北地級市荊門經營著兩家酒店,員工總人數近80人。疫情發生後,荊門從1月24日開始「封城」,全市餐飲娛樂場所關閉。「春節期間的宴席全部取消了,損失大概在四五十萬。」馬騰說道。
  • 湖北荊門養雞場:"封城"後飼料進不來,只能讓雞多喝水
    「對我們餐飲業的影響是相當嚴重的,連續兩三個月不能恢復的話,很多餐飲企業就面臨很大困難。」荊門市食尚軒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馬騰在湖北地級市荊門經營著兩家酒店,員工總人數近80人。疫情發生後,荊門從1月24日開始「封城」,全市餐飲娛樂場所關閉。「春節期間的宴席全部取消了,損失大概在四五十萬。」馬騰說道。
  • 農民自曝毒菜毒肉內幕 小雞吃飼料35天出欄
    該農民說,反季白菜農藥噴灑多,為了多賣錢常常不管農藥殘留不殘留就售出  小雞吃飼料35天就長成出欄,有些雞疑因長得太快受不了而自殺  專家表示相關部門能檢測出有毒蔬菜養豬時如何給豬餵飼料四個月就催大?剛孵出的小雞為何三十多天後就可以出欄售賣?近日,在石家莊舉行的公民德行教育論壇中,一位曾長期種植反季菜、從事禽肉生產的農民自曝一些反季菜、肉類產品生產中存在的內幕。  昨日,這位來自遼寧撫順的農民徐清元告訴記者,有農藥殘留的蔬菜、吃添加劑長大的豬、雞,很難用肉眼辨別出來,因此危害很大。
  • 農民給魚洗個澡,把飼料魚放在自家魚塘裡當生態魚賣,價格翻兩番
    看那一棟棟樓房和別墅灑落在山間,過年的時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停了小車,整體經濟狀況很好。富裕了,農民種地和圈養動物的人也很少了,基本生活物資都是從山外輸入,造成本地耕種的糧食和沒有餵養飼料的家禽家畜價格奇高。
  • 才4歲,就靠顏值月入10萬,這隻柴犬被大家稱為"狗界型男"
    才4歲,就靠顏值月入10萬,這隻柴犬被大家稱為&34;對於養狗狗這件事情,大部分人先考慮都是經濟問題,比較養寵物是需要花不少錢的,要給狗狗買狗糧,買玩具,買狗窩,甚至是買衣服,如果想把自己狗狗打扮的好看一點的話,另外平時狗狗如果生個小病主人也要花費不少的錢去治療,所以很多人都會在自己經濟條件允許之後再考慮養寵物的事情
  • 農民害怕的野草「釘子戶」,今成了名貴雞飼料,農民:一斤省100
    在如今的一些種植大戶裡,大家在打理各類莊稼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有些雜草伴隨著農作物而生長起來,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很多農民都會用非常極致的方法去應對,比如打農藥或者是拔掉,但是有的雜草生命力卻是阻礙莊稼成長的大隱患,其生命力十分頑強,而有一種雜草也是如此,甚至是眾多雜草當中的「釘子戶」,而如今卻成了名貴的雞飼料
  • 東北農民董德升:靠直播走紅在縣城買房
    長著一張標準的俄羅斯面孔,講一口大碴子味兒東北話,今年46歲的董德升意外的「紅」了!他是一名俄羅斯裔東北農民,家住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遜克縣下道幹村。小時候的他因為俄羅斯面孔倍受困擾,如今卻憑這張臉走紅,靠臉吃飯,給兒子在縣城買了房子,幫全村把山貨賣完。
  • 54歲農民養麵包蟲兩年,年入30萬
    2000斤南瓜        「麥麩、南瓜和胡蘿蔔是麵包蟲的最愛,一車間蟲子每天最少得吃掉李根會一邊為麵包蟲添加飼料,一邊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介紹他養的2萬多盒麵包蟲。見到李根會時,他剛為車間裡的麵包蟲準備好了一天吃的麥麩和蔬菜。據李根會介紹,麵包蟲的生長周期大概需要2至3個月,新鮮的麵包蟲可直接賣給當地的收購商,還能把一部分活蟲烘乾、密封后出口到德國等地,蟲糞也可當飼料賣掉,死蟲則可餵養自家的近百隻土雞。
  • 甘肅宕昌中藥材「入方」飼料 「藥香雞」山外飄香助脫貧
    艾慶龍 攝中新網蘭州1月24日電 (艾慶龍 閆姣)寒冬臘月,甘肅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金布川村村民李志強身著藍色工作服,將黃芪、當歸、黨參與玉米一同倒入隆隆作響的攪拌機內,攪拌成料後裝入麻袋。他告訴記者,這是土雞的主要「口糧」。「只聽過,人吃中藥,哪裡聽過雞吃中藥的事情。」
  • 中國農民逆襲成富豪:靠賣魚飼料賺百億,他還帶動3000萬農民致富
    當年拿著父母賣豬的錢創業,他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辦了一家魚飼料企業。又在十幾年的時間,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集團。中國農民逆襲成富豪:靠賣魚飼料賺百億,他還帶動3000萬農民致富60後的劉漢元,出生於四川一個不富裕的農民家庭,種地、照看弟弟妹妹、生火燒飯,有業餘時間他喜歡倒騰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動手能力極強的他喜歡做一些簡單的小發明,鄰居家的收音機壞了也會找他修理,劉漢元有著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普通而充實的童年。
  • 農村笨豬肉28元一斤,農民應該瘋狂復養吧?老農:恰恰相反
    去年農村養豬,有許多農民賠的一分不剩,可又有的許多農民賺得盆滿缽滿。一頭生豬18元一斤,養到400斤,是7000元。我們村有個農民,養了5頭賺了30000多元。這就是運氣,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我們能做的就是,增長自己的技術,儘量規避風險,讓自己養殖的雞鴨,順順利利的成長。
  • 糞便做飼料,鼓吹畝入5萬元,養了就虧,農民:用途不清楚
    如今,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賺取差價,不斷誇大某些東西的功能,以此來進行炒作,吸引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和農民,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這種動物就是如此。它確實有一定的價值,但每年的收購量卻是有限定的並不多,市場銷量十分有限。但是,不良商家卻將它的市場收益誇上天,許多農民都被騙了,甚至都不知道養了能幹嘛。
  • 青年故事|趕著「飛雞」去西南
    2021年1月5日,張寶林捧著這幾天收的百餘枚雞蛋準備出售。新華社記者 王俊祿 攝屋裡的物件輪廓慢慢清晰:靠牆三個輪椅,牆角一副拐。張寶林的兒子10年前打工時傷殘,腦子也壞了,一躺就是10年,這幾個月剛能下地。老伴去年生重病,又添了個輪椅。張寶林出不了門,再說71歲了,出門幹活也沒人要。
  • 家禽養殖業自救:飼料短缺雞開始吃雞 養殖戶無奈埋掉4000多隻雞鴨
    易忠華的養殖場斷糧後,一部分雞迅速衰弱,當它們走路不穩時,就成了替代飼料——其餘的雞會群起而食之,幾分鐘後,便只剩下一地雞毛、一副骨架。2月10日以後,易忠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一千多羽雞,就這樣死掉。
  • 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農民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跑進成務工。種地是農民的職業,農民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種地為業,這才是做農民的本份,做個本本份你的的農民,也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載體,「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都喊了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