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以貓的視角看世界

2020-11-24 小七的文化樂園

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學校當英文老師的時候,要求學生把文中男主角說的"Iloveyou"翻譯成日文。夏目漱石說,不應直譯而應該含蓄,翻譯成「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就足夠了。

有著這樣細膩的感情,翻譯出人們怦然心動的詞句的男人,同時也是一個能夠用「貓眼看世界」的有趣作家。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最具獨創性的構思便是以貓的視角敘述故事。貓是觀察者,敘述者以及批判者。

故事一開始就從貓的自我介紹開始,奠定了整本書玩世不恭,幽默諷刺的基調。

我是只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

以主人公中學教員珍野苦沙彌的日常起居為主線,藉助一隻貓的視覺、聽覺、感覺,穿插了鄰居資本家金田企圖嫁女不成、陰謀報復苦沙彌的矛盾衝突。

作者從一隻貓的角度,旁觀一群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不是拽文嚼字,就是家長裡短。以詼諧的語言,犀利的筆鋒揭露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假清高,批判了金錢萬能的社會與資本家。

書中貓的吐槽既惹人發笑,又讓人深思。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主人、寒月,還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儘管他們像絲瓜一樣隨風搖曳,卻又裝得超然物外,其實,他們既有凡心,又有貪慾。競爭之念、好強之心即使在他們的日常談笑中,也隱約可見其端倪。在我們貓眼裡,他們與那些被他們平時痛罵的俗骨凡胎本屬一丘之貉,真是可悲極了。

作為一隻隨時可以引經據典的貓,看到主人及主人朋友的日常生活,看到任何讓自己滿意或者不滿意的事情時,嘲諷似乎也是必然的。

實際上作者是通過貓的口吻和視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諷刺。

最後,故事的結局也十分的耐人尋味。

作為故事敘述者的貓跑去偷喝香檳,喝了一杯又一杯,喝得身子發熱,耳朵發燙。暈暈乎乎的貓一不小心跌落進一個大水缸子裡,起初還想拼命求生一番,但發現是勉為其難後,便順其自然不再掙扎了。這部小說就在貓咪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老天保佑,老天保佑「下結束了。

這一滑稽而又無奈的結局也恰與整本書挖苦與悲觀厭世的態度渾然一體。

相關焦點

  • 《我是貓》|淺析夏目漱石為什麼用一隻「貓」的視角敘事?
    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最著名的小說《我是貓》,以獨特的貓之視角,冷眼窺視日本社會眾生相。這隻貓有見識、富才學、善思索、講正義、知風趣,但始終沒有恪守貓之捕鼠本分,卻貓眼觀世相,擅長「坐而論道」。我時而躡手躡腳窺看他的書齋:他經常睡午覺,不時把口水淌在打開的書上。」「貓」的行動空間不受限制,且打破人心理防禦性,所以跟隨貓視角,可以窺視到各類人在世人背後心理作為之陰暗面,小說結構上也有新意突破,忽東忽西可長可短,沒有情節推理邏輯需求,反而自成篇章自由文體,獨具創新。
  • 我是貓,以貓的視角觀察人類
    最近看完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還是初次讀到以貓的視角觀察人類活動軌跡的作品,雖然主角是只貓,但是運用了人的心理活動,向人們描述著主人家的雞毛蒜皮,還算有點意思。 尤其是貓偷吃東西的時候,爪子被黏住,又以貓的視角感受經歷著的一切,以及主人與朋友訪客之間的對話。 文中有幾段有意思的故事,那便是貓主人與學生們之間的「鬥爭」,因為主人的家和學校之間只有一牆籬笆的距離,所以總是被學生們打擾,但是最終還是和解了。
  • 夏目漱石為什麼要以貓為第一視角創作《我是貓》?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座,小說即充滿了批判意味又充滿了寫實主義色彩!小說通過一隻貓的視角來揭示日本的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描寫日本受壓迫的文人來反應日本社會各階級的心理。《我是貓》分為上中下三冊,共十一章,因為是連載性小說,所以每個章節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集中。小說的敘述對象是一隻沒有名字的貓。
  • 誤會我家貓了,原來它們都是近視眼,從貓的視角看世界與眾不同
    想知道在貓的眼中你是怎麼樣的存在麼?你是不是以為自己在家喵面前無比高大,讓它們特別有安全感。在人眼看到的世界裡,視角廣度有180度,但是貓咪能看到的有200度,並且我們的眼角餘光掃到的也比貓咪要少,貓咪是30度,而人類的是20度。既然貓咪的世界這麼好玩,我們就來看一下經過高科技模擬出來的我家小貓眼中的世界。
  • 《我是貓》:我是貓,我能看懂人的世界,人類卻看不懂我的心
    作者設定一隻無名貓為敘述主角,用清澈而洞察一切的「貓眼」,清晰而冷漠的審視著這個世相百態、悲歡離合的世界。在貓的視線裡,荒唐與孤寂充斥著人生,人類除了虛偽和自私,幾乎一無所有。01貓看到了什麼《我是貓》這部作品主要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貓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敘述。
  • 《我是貓》:貓眼看世界,看貓是如何嘲笑人類的
    《我是貓》是我第一次讀的夏目漱石的作品,即使不去追求其深層次的東西,這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在下貓也,名字尚無」。由此可知,這是一部以一隻貓為第一視角的書。《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雖然書名是「我是貓」,然而書中對貓的描寫卻寥寥無幾,取而代之的是從貓的角度去觀察和評價人們的說話以及行為。一、貓眼看人類書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貓的主人——苦沙彌先生。苦沙彌大概就是夏目漱石的原型,因為這本書中貓的原型正是某天闖入漱石家中的小貓。
  • 夏目漱石《我是貓》,以貓的視角自述的幽默諷刺小說
    《我是貓》中譯本《我是貓》是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不得不說,中譯本有頗多的版本),以一個貓的視角進行自述,兼具幽默與諷刺。以貓為主角的小說,我們容易想到十九世紀初德國作家霍夫曼那部未竟的《雄貓穆爾的生活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中也有所提及(見最後一章)。這部小說共有十一章,主要描寫發生在貓的主人苦沙彌(職業是一個教師)家中的故事,大抵是苦沙彌與家人,好友迷亭、學生寒月等人之間的瑣事,以談話為主,也夾雜了不少議論。
  • 以「老鼠視角」看貓咪,原來老鼠怕貓是有原因的!我看我也怕啊
    但今天小編分享的這一組特殊視角下的貓咪,以老鼠的眼睛來看貓咪,如果從這方面來看貓咪的話,小編又覺得貓咪怎麼可能怕老鼠?恐怕老鼠見了貓咪就戰戰兢兢地要死吧~~~這樣的鏡頭即使小編看到了,也感動一絲絲的害怕,實在是太霸氣了。不少人在看到這組圖片後,是這樣評論的。
  • 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同樣,夏目漱石小說《我是貓》通過貓的視角對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進行了鞭辟入裡的諷刺和批判,揭示了明治維新後日本社會的弊端,給明治時期的日本文壇注入活力。今天,我就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從「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的角度來對莫言和夏目漱石的諷刺和批判的手法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兩部作品和兩位文學大家的風格。
  • 站在貓的視角,看人類關係
    我作為貓,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很久,也經歷了很多事,突然發覺,人其實蠻累的,不如我們貓,活的簡單,活的乾脆,人類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猜忌,人類彼此之間有太多的爾虞我詐。 幸好我只是一隻貓,不用整天擔心這些,不然,我也會和他們一樣,變得不開心了。 前些天,我的女主人不在家,只留下我和男主人在家。女主人一離開,男主人就像變了人一樣,對我不再像過去一樣友好了。
  • 《九命貓》貓有九條命?從電影看貓看到了什麼?
    貓有九條命是一個在世界上流傳非常廣的說法,傳奇的故事也給貓這種生物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貓也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當中,今天要說的《九條命》就是以一隻貓展開故事的。丟不掉的傲嬌 幹不掉的喵換個角度看世界之後,他發現他錯過了很多值得去體現的感情。
  • 《漫凡錄》——同居人是貓,我和你
    那就和我一起來簡單的看看男主是如何被治癒的吧!他們的相遇是在一次男主去掃墓開始的,當時的男主正好在想新作的題材,貓主子的到來仿佛命中注定一樣從此刻開始。在貓主子的到來前,素晴的平時接觸的人只有兩位,一位是小時候的髮小,比較喜歡從素晴的家的冰箱裡偷拿食物吃,而給出的藉口是——關心男主的健康飲食。
  • 貓眼看世界,回視我與貓,《我·貓》藝術展藍咖啡·畫廊開幕
    藍藝術主人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名為《我·貓》,對於「我」「貓」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的」、「愛」等等,不同的文字賦予了這個關係不一樣的意義,在思考貓咪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時,其實貓咪也成為了載體,而每一個不同的詞也讓每一個獨立個體之間感受到「連接」。此次展覽得目的在於讓觀眾回視自己的內心,讓觀者思考「我」與「貓」之間的聯繫是什麼?
  • 《我是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貓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衝著作者名氣去讀的一本書,於是在亞馬遜閒逛的時候順手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心》,一本是《我是貓》。書的內容是從一隻無名家養貓的角度,記敘了主人珍野苦沙彌的生活和思想狀態。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平淡無味,雖然從貓的角度來悄悄觀察並評價人類的生活挺有意思,但是整本書都是這樣的內容,不禁讓人感覺枯燥。
  • 《同居人是貓》死宅小說家和超萌小貓咪的相遇,我也想養貓啊
    《同居人是貓》死宅小說家和超萌小貓咪的相遇,我也想養貓啊一月番已經完結很久了,今天想要說的是一部名字叫做《同居人是貓》的動畫,這部番劇原本的名字叫做《同居人有時在腿上,有時在頭上》,其實這個「同居人」是一隻超姐可愛的小貓咪啊,因為原本的名字太長了
  • 從貓的視角來看人類應該是什麼樣子?
    跟朋友聊天聊到了寵物身上,發現貓應該是各種寵物中長的最可愛的,我問他從貓的視角來看人類應該是什麼樣子,於是他給我發了下面這張圖,哈哈哈哈哈。。。
  • 【賞析】夏目漱石《我是貓》
    我是貓,也覺得十分沉悶,於是就跑去偷三平婚宴上的啤酒來喝。酒倒不錯,可是醉酒的我卻不慎掉進了水缸。我掙扎,卻只覺得飄飄然了。我死了。死了也好,「不死就不能獲得太平」。《我是貓》借用貓的眼睛來觀察世界,諷刺世態,廣泛地觸及社會時弊,受到日本及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它也是在我國流傳最廣的夏目漱石作品。早在60年代,中國就開始有關於小說《我是貓》的評論。
  • 《我是貓》:一百多年前,我是一隻生來就會說「脫口秀」的貓
    《我是貓》發表於1905年,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但它並不是一部寫貓的著作,而是借貓眼寫人的世界。說起來,明治維新時期,是日本學習西方社會、熱火朝天進行現代化改革的時期,文學是被輕視的。夏目漱石把人生種種不如意,訴諸筆端,寫出了《我是貓》。可以說,這本書,拯救了夏目漱石和他的家庭:書寫完,他的神經衰弱和抑鬱症好了,有了收入,也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一隻無名的小黑貓,居功至偉。《我是貓》採用全知視角,以一隻貓的異化角度來敘述,區別於一般的故事性小說,有點兒類似於今天的脫口秀。
  • 《我是貓》:一隻貓眼裡的浮生萬象;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01以貓眼看人——跳出人類看人《我是貓》這本小說地創作靈感來源於一次人與貓地邂逅。它能否理解我現在在幹什麼?在它地視角下人類地行為究竟是什麼意義?就是這一突然地思考,讓夏目產生了一種,貓地視角是如何看人類地?
  • 用狗pro的視角看世界
    用狗pro的視角看世界 2020-11-19 00:21來源:汽車事聽我說 原標題:用狗pro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