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骨頭湯補鈣
喝牛奶補鈣
吃蝦皮補鈣
從小到大為了補鈣
媽媽們煞費苦心
但我們天天念叨補鈣
吃了這麼多東西
殊不知下面這幾種習慣
可能加速鈣流失
讓補鈣的努力功虧一簣
不愛曬太陽
早上出門天還沒亮,晚上回家時,月亮已經老高了,這大概是許多上班族的常態。
每天見不著太陽,會影響鈣的吸收。因為曬太陽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維生素D又可以促進鈣吸收。大部分食物裡不含維生素D,約80%都來自於紫外線照射,不曬太陽也就斷了維生素D自然生成的路子。
曬太陽也有技巧,儘量選擇空氣清新的室外,普通人每天曬10-20分鐘就行,兒童短些,老人長些,控制在30分鐘以內,以避免曬傷。炎熱的夏天,讓胳膊、腿沐浴一下陽光,氣溫適宜的時候,身體接觸陽光的範圍,可以再擴大些。
運動不足
如果不算擠地鐵的話,大部分上班族的運動量約等於0。有些人甚至擔心,運動會導致鈣流失,其實運動出汗排出的是鈉,適量運動才有利於鈣的吸收。
運動可以刺激骨組織對攝入體內的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人體的運動量不夠時,骨組織會自動降低骨量,造骨細胞活性得不到提高,還有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
所以為了補鈣效果好,要適量規律運動,比如:跑步、跳舞、舉重、網球、排球等。
咖啡續命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醒腦,晚上熬夜再來一杯,還能再戰3小時。苦澀醇厚的咖啡味成為不少職場人,保持工作狀態的神器,但這個習慣可能加速鈣流失。
有統計表明,每天飲用4杯以上咖啡就會影響鈣的吸收;每天消耗300毫克以上的咖啡因,就能加速鈣質的流失。
在新聞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工作中見不到太陽,又攝入太多的咖啡因,以至於年紀輕輕就骨質疏鬆。所以記得工作再忙碌,也要把咖啡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杯。
抽菸、喝酒
只要有什麼壞事,這兩個因素準跑不了。
有研究表明,吸菸者骨密度要低於不吸菸者,吸菸會影響骨峰的形成,導致骨密度降低,菸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導致鈣的流失,並且吸菸越多,流失的骨鈣越多。
過量飲酒會使體內的鈣從尿中排出,同時影響鈣和維生素D的吸收,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直接影響補鈣效果。
吃得太鹹
每天吃外賣,高鹽、高油不僅會讓人變胖,還存在一系列風險,其中就包括鈣流失。
食鹽的化學成分就是氯化鈉,鈉的攝入量與尿鈣排出量有很大關係,每排出2300毫克鈉,同時就會流失40-60毫克的鈣。
按照我們的飲食習慣,家庭飲食中鹽的攝入量大約是建議量(5g/天)的2倍,而鈣攝入量則只有推薦量(800mg)的一半,一邊補充不足另一邊加速流失,補鈣的效率就低了,所以補鈣同時也得控鹽、減鹽。
補鈣怎麼做
1、認清鈣需求量
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人群,補鈣需求也大不相同,相對普通成年人,小孩、孕婦、老人鈣需求更高。
另外,補鈣要趁早,我們的骨量大約在30-35歲達到頂峰,之後流失比吸收快,基本是在「吃老本」,所以一定要趁年輕打好基礎。
2、吃這些食物
豆製品:豆製品是膳食中鈣的重要來源,一方面黃豆本身含鈣量高,同時含有鎂、維生素K和大豆異黃酮,可以有效提升鈣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製成豆製品時,加入滷水或石膏,能增加鈣鎂元素含量。
乳製品:乳製品中鈣的吸收率高,而且含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乳糖,相比其他補鈣食物喝牛奶也更加輕鬆。
綠葉菜:部分綠葉菜鈣含量甚至超過牛奶,其中的鎂、鉀、維生素K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也能幫助提升鈣利用率,不過吸收率較低,需要大量吃才行。
水果:水果中富含鉀元素,可以減少尿鈣排出量,維生素C也是促進鈣吸收的因素之一。
每天喝牛奶300-500毫升,吃蔬菜300-500克,再吃點豆製品或堅果,基本就能保證攝取足夠的鈣。
值得注意的是,媽媽們以為能補鈣的骨頭湯裡,其實沒多少鈣,加了醋也沒多少,還有蝦皮、魚刺、蛋殼等,都沒有補鈣的效果。
3、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這就是老生常談了,飲食均衡多運動,曬曬太陽戒菸酒,總之一句,道理都懂,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