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消息,截至17日,全球已有逾8.5億兒童和青少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課,人數約為全球總學生數的一半。
全球已有102個國家和地區全面停課,另有11個國家和地區局部停課。
這意味著,短期之內面臨學校停課的學生人數翻了一番,預計這一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相信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停學不聽課,在家上網課,將成為所有學生的選擇。
同樣上網課,自律與不自律的孩子天差地遠
這段時間,國內的中小學生們都「被迫」接受了一個「超長長長長待機」的寒假。
在家上網課的孩子,百態畢現。
這完全是一場對孩子自律性的考驗。
自律的孩子逆流而上,每天把時間安排地充實、高效,認真上課,完成作業,作息規律。
不自律的孩子渾水摸魚,每天窩在床上,一邊聽課打卡,一邊追劇、打遊戲、吃零食。
學生們在家,脫離了學校、老師的有效監督,孩子的自覺性和自律性將成為學習效果的唯一保證!
上網課就像是一道隱形的分水嶺,讓自律的孩子脫穎而出,也讓自制力差的孩子暴露於無形。
兩者之間的差距必將越拉越大!
前兩天,微博上有一個高三班主任,在直播講課時數次落淚。
高考臨近,學生都自己在家學習,一部分學生學習很勤奮,覺得感動;但是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自覺,每天不學習。
為此,他感到非常焦慮、著急,在直播的時候就反覆提醒和告誡孩子們,「在家一定要好好學習!」
但是,老師再掏心掏肺苦口婆心的提醒孩子認真學習,那些不自律、不自覺的孩子依然不自律。那些自律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老師、家長整天盯著、催著學習。
在《歡迎來到你孩子的大腦》一書中,研究人員提到:一個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響是智力的2倍還多。
求學之路,就猶如逆水行舟,一場疫情,讓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問題更加凸顯。
父母最應該培養孩子的就是自律性
很多孩子才開始上網課的時候,還能提足精神、定時定點上網課。時間一長,缺少監督的孩子就不再自覺。
每天窩在床上,心裡不斷給自己找藉口、找理由,不認真上課,就是不願意馬上進入學習狀態:
「沒事兒,再睡會,反正都在家上網課,沒人知道我有沒有按時聽課」;「我等下再做作業,反正假期這麼長,今天沒做完,我周未再補」;「我就看一下QQ或我就登錄一下遊戲,然後就去聽課」……
一組假期遊戲數據顯示,在青少年學生群中具有超高人氣的兩款手遊——《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日活躍用戶數量皆創下歷史新高。
這說明,有不少學生將學習時間貢獻給了遊戲!
同時,有的孩子卻依然每天很自律、很自覺的用心學習。
他們根本沒有想方設法地「偷懶」,而是竭盡全力地「勤奮」。
16歲的女孩楊秀花,為了有信號聽網課,她每天要步行幾公裡,花費一個小時走過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裡外的懸崖,窩在崖壁邊上課。
從早上6點起床準備出發到天色將暗時踏上歸程,她每天要在懸崖上待上五六個小時。
她說:「我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雖然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當下來說是最好的出路。說實話,在這兒學習我也不覺得辛苦和冷。」
武漢的高三學生楊一帆,即使感染肺炎,在方艙醫院隔離治療也依然沒有放棄學習。
在人來人往的方艙醫院裡,楊一帆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他每天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當當,爭分奪秒地學習。
他說:「我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衝刺,不能掉隊」。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這樣的特殊時期,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是自控、自律能力,看誰能夠更高效地利用時間。
時間不會撒謊,自律的孩子只會不斷進步、遙遙領先;而各種弄虛作假、企圖矇混過關的,只會越掉越遠。
作為父母,最應該培養孩子的就是自律性。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
1、從小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
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一個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學會自我控制。
演員孫茜曾在一檔節目中自曝,因為小時候被爸媽管得太多,徹底放棄了自我管理。
很多次她正準備要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就聽見媽媽在外面催「你寫作業了沒有?快去寫!別耽誤了!」越這麼說,她越不想寫。
但是媽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妥,這樣的場景經常會上演。
她乾脆就每天等媽媽催了以後再拖拖拉拉開始學習。
所以父母有勇氣,給孩子機會,不包辦替代,這樣只會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讓孩子無法獨立,更別談自律了。
2、懂得合理立規矩,「狠心」不妥協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一書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晚餐吃到一半時,小約克留下才扒了幾口的食物,從餐桌溜出去玩了。
晚餐結束後,媽媽安妮瑪端出了巧克力冰淇淋作為餐後甜點。
小約克一看到是自己最愛吃的甜點,便伸手去拿,但他的手很快被打了回來。
安妮瑪說:「你還記得媽媽的話嗎?晚餐沒有吃完,就不能吃甜點。」
小約克自知理虧,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給他。可是安妮瑪不為所動。
有人問她:「你為什麼不給小約克一點呢?他只是個孩子,沒必要這麼認真吧?」
「沒有吃完飯就沒有甜點,這是我們家的規矩,他不能打破。」安妮瑪回答。
「孩子是會得寸進尺的。如果你今天答應他吃甜點,下次你再要求他吃完飯就很難了。」
「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否則,你以後說什麼,孩子都不會聽你的。」
小約克眼見沒什麼希望,悶悶不樂地去一旁玩了,再也不提吃甜點的事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自律,都要先從父母的「他律」開始。
所以,面對孩子「不自律」行為,父母從小就要懂得立規矩,「狠心」不妥協。
3、最最重要的一點:相信孩子自我解決的能力
很多中國的父母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對孩子監管過多,這時候要適時轉變自己的觀念,接受孩子可能遭遇失敗的事實,陪他在失敗中總結,才能更好地成長。
但很多時候,讓父母眼睜睜看著孩子犯了錯,要承受犯錯的後果,太難了!
其實這是不相信孩子的表現,請記住一句話:不信任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栽贓!
孩子不會憑空生出自律的好品質,養育一個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
每一份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有心。作為父母,最應該培養的就是孩子的自律能力!
願每個孩子,都能用自律,換來更美好的前途和未來。
現在關注我,私信回復「領課」。
立即免費領取《培養孩子自律力的家庭訓練法》系列課程,僅限前100名,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