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碉樓——「千碉之國」的建築特色

2021-01-08 古建家園

丹巴縣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建制縣時,取丹東、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譯漢文首字為縣名,故名丹巴,是嘉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國」的美稱。這裡有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中路、梭坡古碉群,具有濃烈的民族風格的嘉絨藏族民居,文化底蘊深厚。

據史書記載,丹巴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一個多部落的民族長期生存繁衍於此。遍布於丹巴境內的古碉便是這裡世居民族歷史發展的見證。丹巴的古碉樓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稱「邛籠」。

碉樓功能較多,建於村寨要道旁,交通要隘、關卡等地的稱「軍事防禦碉」;專門為土司守備而修的曰「官寨碉」;村寨中心,用於鎮魔的八角碉叫「風水碉」,此處,還有警碉、界碉、房中碉等等。

碉樓遠在漢代就開始在羌族地區發展盛行,至遲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時所建。在南北朝時期,丹巴就已經碉樓林立到五代以後,碉樓建築技術就已經成熟。丹巴碉樓現有260座,據說全盛時有近萬座之多,這沒有大量的人力、財力是無法完成的。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橋、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丹巴碉樓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丹巴縣河谷兩岸,以三五個一組相互呼應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這樣獨於山頭的。在碉樓集中的地方,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丹巴碉樓每一座都經受了百年風雨,稜角分明地巍然屹立。

關於碉樓有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兇猛的妖魔,專門攝取男童的靈魂,為了保佑孩子成長,誰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築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長一歲,高碉就要加修一層,而且要打煉一坨毛鐵。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碉樓修到了十八層,毛鐵也打煉成了鋼刀,此時將鋼刀賜予男孩作成人禮物,鼓勵他勇敢戰鬥,克敵降妖。

出丹巴縣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約7公裡,只見河對岸山坡上,數十座碉樓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獨立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高十餘丈……狀似浮圖。」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樓。

丹巴的碉樓是由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嘉絨藏族所建。據考證,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絨藏族同胞就掌握了片石築牆的工藝,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特別是為了防禦野獸和戰爭,修築高碉成為川西北河谷地帶嘉絨藏族典型的文化特點。

古碉以泥土和石塊建造而成,外形美觀,牆體堅實。古碉大多與民居寨樓相依相連,也有單獨築立於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為高狀方柱體: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數達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於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達50到60米。

其碉樓形狀各異,層高六至十層,碉基結實,基寬越高越窄,碉體用片石砌成,砌藝精湛。這種碉樓是丹巴獨具特色的建築,在丹巴全縣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河谷兩岸。或三五個一群,或獨立於山頭,碉與碉之間相互呼應,依山成勢;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數十座碉樓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在眾多碉樓群落中,尤以梭坡鄉境內碉樓群最具特點,共84座,堪稱碉樓博物館。

古碉樓是嘉絨藏族建築的傑作,距今已有千年歷史,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築技藝高超,具有極高的美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價值。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古建世界,我們不僅僅只做古建築!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相關焦點

  • 四川嘉絨藏族古碉、固若金湯的金川碉樓
    特殊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漫長的歷史,培育了獨特的丹巴嘉絨藏族文化,在低海拔河谷地帶是嘉絨藏族農區民眾主要聚居地。 古碉建築是嘉絨藏族先民的藝術傑作,具有悠久的歷史,丹巴縣是嘉絨藏區古碉最集中的地方,有著「千碉之國」
  • 「千碉之國」裡的碉房和泥屋頂
    「千碉之國」即是指四川丹巴縣,這裡有著很有代表性的嘉絨藏族建築,以及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藏族碉樓營造石砌技藝」。
  • 被稱為「千碉之國」丹巴藏寨,風光壯美,丹巴美女也特別養眼
    來絕美之地看美人觀美景,丹巴藏寨的神秘等你來發掘!有著「千碉之國」美稱的丹巴,一直都吸引著無數遊客的嚮往,不僅僅是因為那裡的建築異常的美麗和別具特色,更是因為這裡不僅是個美景之地,更是一個多美人的地方,讓遊客享受到無盡的美的衝擊。
  • 丹巴:神秘高碉奇秀風光(圖)
    隔江望去,有數十高碉參天,恰似上海浦東工廠之煙囟林,為金川地一大奇觀。」40年後,1982年,一篇引起爭議的散文《古堡下的情歌》,一石激起千層浪,古碉和古碉下的民情風俗從此展開亮麗的風景,沉默千年的丹巴高碉從地平線上漸漸升起。1994年,法國伽瑪圖片社,一個向全球數十個國家發行的著名圖片社的攝影記者胡勇先生,在途經丹巴時被神秘的丹巴高碉吸引,一住便是8天。
  • 深圳衛視《奇妙的民居》走進丹巴碉樓
    青藏高原大渡河畔,歷經千年風雨的丹巴碉樓矗立雲端,守護著一代代嘉絨人,碉樓在古代究竟有何作用?當地石匠是如何用石塊與黃泥搭建起這幾十米高的碉樓?敬請關注今晚 21:35,深圳衛視《奇妙的民居》之《丹巴碉樓》。
  • 神奇的丹巴(多圖)
    在不長的時間裡兩趟丹巴之行,讓我深深地迷戀上了這裡。丹巴,素有千碉之國之稱,境內到處聳立著雄偉壯觀、直插雲霄的古碉,其中尤以縣城東部梭坡鄉和中路鄉最為集中。現全縣還存古碉562座,碉樓完全採用山石、粘泥和木頭修砌而成,牆體用數百斤的大石頭和片石搭配砌成,下寬上窄,厚實堅固,根據功能分為寨碉、家碉、官碉、經堂碉等,後來更多用於儲物及安置經堂等。丹巴的藏族寨子每個都很美麗,但又各有特色,無論你走進哪個寨子,走進哪個藏民家庭,一股濃濃的鄉情包圍著你。
  • 中國最美古鎮之丹巴藏寨 女人具有西夏王族血統
    毋容置疑你肯定知道《西遊記》裡有個女兒國事實上,我國的確存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就是中國最美景觀村落——丹巴藏寨丹巴藏寨有「三絕」甲居藏寨、千碉之國、美人谷甲居藏寨甲居藏寨,「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
  • 川西,有一種生活的味道叫丹巴
    四川丹巴,給我的第一感覺竟然像極了拉薩。洶湧的大渡河穿城而過,藏式建築緊湊地比肩在河的兩岸,形成狹長的城區。在廣場的中間,熟悉的藏族音樂,歡騰的藏族舞蹈。在這裡,無論老少男女,無論熟悉與陌生,都會因為舞蹈,匯聚成無數美好而和諧的夜晚。
  • 丹巴藏寨美麗指數名列第一,一定要去看看
    大家好,這裡是阿光遊世界各地,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丹巴藏寨。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小有名氣盛產美女的幹碉之國樹木蔥蘢的峽谷,純淨幽藍的天空,一座座藏寨散落在青山綠水樹旁, 蜿蜒的山路上遊走著美麗端莊的卓瑪,這一定是你夢裡都想去的地方。丹巴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 中國特色古民居一覽
    平潭古稱海壇,簡稱「嵐」,位於福建沿海中部,是祖國大陸距臺灣最近處,平潭是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和701個礁巖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島,素有「千礁百島」之稱。而石屋,則是平潭獨有的建築。本文列舉的特色古民居,獨具中國味道。
  • 現實中的「女兒國」,最美十大古鎮丹巴藏寨,真正的世外桃源
    然而總歸是吳承恩筆下的動人故事,現實生活當中,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女兒國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來領略一下真正的世外桃源,現實當中的「女兒國」,也曾經在2005年的時候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古鎮之首,她就是位於四川西部的丹巴藏寨。
  • 丹巴藏寨高原上的村莊
    丹巴藏寨。丹巴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川西旅遊環線上的重要承接點和主要景區之一,是嘉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千碉之國」、「美人谷」之稱。依山而建的民居。而甲居藏寨依傍大金河谷順山勢而建,是嘉絨文化特色之一。去丹巴民居是要買門票的,老年人優惠。據說過去不收費。
  • 不同風格的建築,唯有前去丹巴藏寨,體驗嘉絨藏寨的特色
    不如就讓小編猜一猜,和小編一樣只想著當地最具誘惑的食物,還是服裝上面的特色,亦或是我們眼前它的整體布局。相信大家總是逃不出這三點的,畢竟我們想要的應該都已經被小編囊括在其中,並且我們更喜歡的便是一定要前往其中感受最淳樸的風情,而這裡面不單單包含了許多我們已知的想求得,還有的便是一種來自內心的洗滌,為何這般說呢?
  • 2017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26日開幕
    丹巴姑娘(吳亞偉 攝)  風情節之後的11月,恰逢丹巴大渡河畔漫山披彩、紅葉爛漫的美好時節。屆時,綿延數十公裡的古梨樹紅葉與百寨千碉相映成畫,宛若世外桃源。精彩的鍋莊表演(張小平 攝)  極具地方特色的選美比賽成為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一個個風姿綽約的丹巴美人次第出場,曼妙的舞姿、優美的身段、華麗的服飾,讓攝影師與遊客們興奮不已,長槍短炮的「咔咔」聲、圍觀群眾的尖叫吶喊聲不絕於耳
  • 天然盆景、黨嶺風光——中國最美的古鎮村落「丹巴藏寨」
    1/序言 丹巴藏寨景色,這些看起來還是挺不錯的,這裡主要就是指丹巴縣的居民形成的藏族村落,丹巴的山寨也叫座刁寶寨房。碉樓和寨房其實是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但是在時間的流逝當中,現在已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從外觀上面來看的話,又有碉樓的形態,但是看起來又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