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冬天我推著行李箱進入火車站……
那是我長大後第一次坐長途的綠皮火車,我仿如一個外來的闖入者,格格不入。
也是在那一晚綠皮火車的體驗,我深切感受自己生活的世界與許多人並不相同。
1
伴隨著改革開放出生的我,一直生活在發展迅猛的江南地區。
在這世上活了20多年,我潛意識覺得現代發達的交通功能能帶著我舒舒服服到達想去的任何地方。因而我從不畏懼各類交通工具的輾轉,最大的擔心是如何打發車上的時光。
綠皮車,一直存在於老人口中的交通工具,給了我全新的認識。
那年我計劃寒假期間約上閨蜜去遙遠的山裡靜修兩個月。那地方有些偏僻,綠皮火車是我唯一可選擇的跨省交通工具。
兒時也曾有過一小時的短途綠皮車體驗。但那記憶中,我被父母抱在懷裡,除了滿心的好奇,根本體會不到其中的人生百態。
長大工作後,我習慣便捷乾淨的高鐵動車,每年新聞大肆報導的春運場景於我而言永遠停留在新聞上。我卻從未體會過很多人需要像沙丁魚罐頭一般擠在一節節混亂骯髒的車廂裡。
體驗後的感慨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2
這場折磨在上車前就拉開序幕。
那是個縣級市的火車站,二樓已經通了高鐵和動車,一樓時不時還有傳統火車往來。
那是一個冰冷的冬夜,我拉著比我重的行李箱站在冗長隊伍的最後,探頭探腦的看著前面亂鬨鬨的人群。
畢竟快到年關了,這個場景在我意料之中,只是親身體會難免有些焦灼,生怕自己不能及時進入車廂內。所有人也都和我有相同的念頭,因而人群努力往前湧動,整個場面看起來便更為混亂。
我只是萬萬沒想到,亂鬨鬨的不僅是不斷往前蠕動的人群,還有抄著當地口音,連續不斷口吐芬芳的工作人員。
原因不過是人群都擠在一個入口通道,邊上的通道只要寥寥數人,導致人流往前推動的速度十分緩慢。
這不能怪我們,這是整個車站的引導路標和人員安排的問題。
整個寬敞的一樓大廳,只有一個出口有交票人員,也只有這一個出口顯示著火車的方向。
大家都不能確定進入其他沒人的入口,是否能乘上自己的那列火車。為求心安,所有人都選擇這條人最多的人流。
即便很擁擠,即便很混亂,但可以確定自己不會犯錯。
我處在人流尾端,更是遭受到一路乘務人員的鄙夷和白眼,臨上車時耳邊迴蕩著當地粗俗的方言。
同時很不幸的是,我老家和這裡比較近,我能聽懂七八成方言,因而心裡更是堵得難受。
其他乘客說,如今列車員不打人已經很好了。
我心頭一驚!難道以前打人是家常便飯嗎?
高鐵和動車的乘務員即便沒有一臉的笑容,但絕不擺出一張欠他五百萬的臭臉,更是不能想像他們動手打人的情境!
不過是一層樓的距離,原來服務相差竟那麼大!
3
糟心的事情遠沒有結束。
車子發動後我才發現,自己在車廂的一端,而位置在車廂的另一端!
這次靜修需要在山裡過冬,我雖然早早就向目的地物流了兩大包的被子,但這遠遠不夠。因而這次隨我同行的是市場面能夠買到最大的皮箱——28寸的!
立著與我腰間齊平,宛若一個十歲的孩子。我不得不推著這半人高的「孩子」在狹窄的通道裡一寸一寸的挪動。
以往高鐵動車的過道雖然有些狹窄,可與綠皮車的通道相比,簡直就是寬闊的馬路!
說實話,兩者從物理層面比較,或許差不了幾釐米。可綠皮車的通道上卻往往堆滿了各種雜物,歪七扭八得伸著各色人的腳或者半身身子,甚至有人明晃晃得坐在地上。
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背上插上一對翅膀!
這個念頭在長達近十個小時的車程裡,無數次反覆出現。
我紅著臉在不到百米的通道上喊了十幾聲「不好意思」、「讓我過一下」、「麻煩您收一下腿」後,我終於看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緊接著幾十斤重的行李箱成了我犯難的對象,我將目標投向坐在眼前的大哥身上。
如今回想起來,我已經記不得大哥的樣子,只記得那大哥是個好人,二話不說就將我28寸行李箱扛到上面的貨架上。
看著行李架上塞滿五顏六色、奇形怪狀、材料千變的雜物行李,我那四四方方,嶄新的宛若一塊黑炭的行李箱變得十分突兀。
而且那行李架隨著車身震動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讓我一度覺得頭頂似懸了一顆定時炸彈。
4
折騰了近一個小時,我的屁股終於碰到了硬邦邦的椅面。
老式綠皮車的座位非常糟糕,而且根本沒有劃分每個座位的界限,唯一可以確定是一條椅面可以坐三個人,倘若都是熟人還能硬生生擠上四五個人。
我這次運氣不錯,沒有遇到老賴潑婦,憑著座位票還是有了一席之地。
火車慢悠悠得開著,當我終於將冰冷的椅面焐熱後發現,自己坐錯了位置!
這個位置的主人上車了!
因當初候車檢票的時間太長,我踩著點上車,只關注了位置編號,沒細看自己上的是幾號車廂……
我只能尷尬得讓出位置,請求人性大哥再次幫我將幾十斤的「黑炭」搬下來。
此時閨蜜也上了車,她花了血本買了臥鋪的車票,而且是下鋪,邀我前往臥鋪車廂。
我購買的位置在1號車廂,此時在9號車廂,臥鋪在15號車廂。
當時沒有社會經驗的我以為各處車廂可以自由穿梭,於是鼓起勇氣決定推著大箱子去臥鋪找閨蜜。
我推著箱子,正巧遇到賣瓜子花生水果零食的乘務員,於是尾隨著她往臥鋪方向前行。
這是個非常好的決定!乘務員為我掃清了前進的所有障礙,而我只要慢慢跟著就行。
可即便如此,一路上也仍是困難重重,甚至好幾個車廂過道上都站滿了人。乘務員硬生生從人群裡殺出一條路來。
好不容易跟著乘務員到了餐車,眼看臥鋪在望,我卻被守在門口的人攔住,要我補票才能過去。
但當時囊中羞澀的我不願額外付錢,原本打算留在餐車熬時間,卻發現餐車也是人滿為患,不得已只能姍姍離開,
我繼續推著巨大的行李箱穿過重重人群,回到車票上那個屬於我的位置。
再次穿過14節車廂,一直依靠膝蓋撞擊行李箱前進的我,已經感覺到膝蓋痛得不像話。事後檢查也的確收穫一對紫紅色的膝蓋,直到一個月後才完全褪去。這些都是後話……
這次沒有乘務員開道,我只能一邊喊著帥哥美女大哥大姐大叔大嬸師傅阿姨麻煩讓一下,一邊慢慢往前挪動著。
好在我此次車程較為漫長,不然走到半路就該下車了。
千山萬水後,我滿頭大汗的終於到達1號車廂,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5
將巨型行李箱放到架子上又成為我最大的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我再次遇到好心人。好心大叔是我的鄰座,他熱情得幫我擠壓著架子上的其他行李,試圖為騰出一個空位,但我的行李箱實在太大,根本塞不進去。
出於無奈,我的大行李箱只能平躺在眾人腳下,和我坐一排的人不得不都蜷著腳踩在上面。
其實這一路上我遇到很多好心人,他們幫了我很多,反倒是一旁的乘務員每次都袖手旁觀。
因為行李箱太過巨大,我在檢票後通往月臺的近百節上升樓梯擋住去路。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遇到沒有升降電梯的車站。
想來設計樓梯的人也考慮到這個情況,在樓梯兩邊安排了滑坡。可那狹窄的滑坡和陡峭的角度,實在幫不了我。
直到有個好心的師傅注意到我,放下自己手裡的行李說要幫我。
他先將自己行李留下,領著我的行李箱往前走。或許因為上坡樓梯太長,走到半路他便將我行李箱放下,返回來拿自己留在原地的行李。
等他將自己行李送到我的黑箱邊,他再次抬起我的行李箱,一口氣送到了月臺上,緊接著又折回來拿自己的行李。
我當時的激動難以言表,只能對好心師傅說謝謝,但是我總覺得這樣不夠。
好心師傅沒說什麼,提著自己的行李消失在人群中。
同樣地問題也發生在我從火車上下來,從月臺前往檢票口的下降樓梯上。這裡依舊沒有電梯,只有樓梯兩側的狹窄滑坡。
我知道將行李箱放到滑坡上慢慢送下去。可是沉重的行李箱我根本拉不住,險些自己跟著行李從樓梯上滾下去。
這次是在一旁打掃的環衛阿姨注意到我,她和我一起拉著沉重的行李,一段一段得將行李滑落下去。
無論是幫我的大哥、大叔、師傅還是環衛阿姨,他們都是主動伸手幫我,這讓我非常感動。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人性的閃光。
6
午夜時分,整個車廂漸漸安靜下來。
老式綠皮車的桌板短一截,上面放著薄鐵做的鐵盤子。
只有靠窗的人才能靠在桌板上打瞌睡,而且桌板和座位之間的間距有點大,趴著也要伸長身子,並不舒服,但這已經是最舒服的一種睡姿。
大部分人相互依靠在一起成為彼此的支柱;有的家庭則輪流休息,一個人可以佔兩個空位半躺一會;一部分人則直接坐在過道上打瞌睡。
車廂裡就有擺脫不了的熊孩子,時不時大喊大叫,他的父母也懶得管,任由孩子尖銳的聲音打破安寧。
我坐在中間比較尷尬的位置,兩邊都是陌生的大叔,對面一對夫妻,一個老漢。這一路上我身邊人和對面人一直在更替,仿若流失的時間。
這是我第一次坐那麼長途的火車,第一次體會到身邊人不斷更換。這讓我對誰都很警惕,很抗拒,甚至連打盹的時候都摟緊自己,努力握著掛在脖子上的手機。
7
其中還發生一個小插曲。
當時剛在一個小站停靠,我身邊位置都坐滿了人。此時一位漂亮的姑娘嚷著「沒有票的給我讓開。」她的目光正看著我對面的老人家。
綠皮車上有很多買站票的人,只要車子發動後有空位子他們都會坐。這套規則也同樣適用在動車高鐵上,我也曾因為這套規則受惠。
老人家買的應該是站票,自知理虧便匆匆讓出座位。
但是這姑娘的行為讓我很不是滋味,或許她沒有惡意,但言語的確讓人不舒服。
這位姑娘看起來和我年紀差不多,打扮得花枝招展,明顯在社會中滾爬多年。邊上有人也看不慣漂亮姑娘的口吻,夾槍帶棒得說了兩句,姑娘卻沒有再說什麼。
可之後漂亮姑娘卻將自己座位讓給一位自稱腳上有傷的小夥子。小夥子坐久了有些不好意思,還是將位置換給漂亮姑娘。
緊接著姑娘又問邊上佔座位的大爺討來小馬凳讓小夥子坐在過道上。這兩人的互動讓我隱隱覺察到戀愛的氣息。
漂亮姑娘的前後行徑有些矛盾,讓我明白人性的複雜。
想來漂亮姑娘並不是討厭老人佔了她的位置,而是討厭對方沒有在別人上車的時候,主動站起來將位置空出來。
她可以尊老愛幼,也可以關心孕殘,但當她擁有權力時,別人卻不能無故佔有。
這個道理我當時並不懂,直到過了很多年後我才漸漸明白。
8
慢吞吞的火車繼續左右搖擺著,兩三點的時候到了一個村鎮的站內,車務員打開我們這一排的窗口。
老式綠皮車的窗口分為上下兩塊玻璃。下面的玻璃完全不能動,上面的玻璃可以在打開後往外面凸出一部分。
我原本正在通風,畢竟整個車廂裡滿是難以形容的「生活氣息」實在不舒服。
卻不想很快有人從我們這個窗口遞入一籃子麻得整整齊齊的鴨腿給車內的乘務員。緊接著狹窄的過道成了表演場,乘務員開始吆喝著賣當地「特產大鴨腿」。
我記得鴨腿紅得有些不正常,一看就是衛生安全有問題。
鴨腿一個10元,兩個15元,鄰位的中年婦女買了一對,還問我吃不吃。許是我周圍看起來最小的,對我也格外照顧。
乘務員在車上兜售各種特產和小玩意也是動車高鐵上絕不會見到情況,但是在綠皮車上卻很常見。
一路上我見證了三四次,每次乘務員都說得聲情並茂,眼神投入,比許多電視廣告都出彩,也算是一個絕活吧。
9
大爺攜帶的小馬凳我很好奇,以為是他自己提前準備的,大爺卻說這是買票時候送的。
這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驚喜,我從來不知道買站票還送小馬凳?
大爺說是買黃牛票送的!
大爺具體花了多少錢我不清楚,但是我回到,這一定比我的車票貴,連帶小馬凳的成本!
當時的我不太懂大爺為什麼不在網上買票,而是選擇從黃牛販子裡高價購買?
現在的我早已明白,自己便捷且優越的生活並不能代表的大部分人的生活,尤其是生活在勞動底層的人。
那時的他們沒有智慧型手機,不知道如何網上搶票,也沒有時間去窗口費時費力排隊購買,就算去了也未必有票。年末急於歸家的他們,只能選擇黃牛票,雖然價格很貴,但至少能回家。
10
不知怎麼記起兒時讀過的瓊瑤寫的《難民火車》,雖已記不得內容,覺得此時必能明白那文的心境。
火車上的人生百態哪是我一晚就能看盡的?
我覺得普通火車上的生活才真的是中國底層人們的生活。
善良,質樸,毫無遮掩的情感。與他們相比,我總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
百相眾生,在這一節綠皮車上盡顯。
而我,不過是突然闖入綠皮車的意外來客。我和這個車廂裡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同類,下車後我們也很難再見。
可這讓我明白,自己的確比大部分人生活得好……(故事名:闖入綠皮車的世界;作者:無瓊愛;來自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