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情感的起伏,可能本來很開心,突然聽到一件事,看到一個人,或者某個念頭閃過,心情會突然低沉下去,有時久久都不能平復。
這種心情的起伏回落,對於很多人來說,常常會碰到,也不會去多想。
但是對於本身就懷疑自己抑鬱的人來說,可能會對自己偶爾的好心情產生懷疑,發出人生拷問:
「難道說我的抑鬱症已經轉成了傳說中的雙相情感障礙嗎?」
01.
抑鬱症與雙相情感障礙
對於如何區分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其實說來並不困難,但是在實際的診斷中,卻也的確容易被誤診。
因為人們往往不會因為這段時間狀態好,充滿活力,去醫院找醫生看病。
而是在被抑鬱狀態折磨的很痛苦時,或是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學習時,才會去尋求醫生的幫助。
在這些來院的患者中,即便是有過躁狂發作,通常也會更多的向醫生陳述抑鬱的痛苦,而不會專門去陳述狀態好的時候,因此也就容易被直接診斷為抑鬱症了。
講到這裡,其實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來了,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最大的區別,應該就是有沒有躁狂發作或者輕躁狂的狀態出現。
我們再從稍微專業點的角度來看看兩者的區別,雙相情感障礙其實是有著兩種分型:
雙相情感障礙I型
有一次或多次躁狂發作或混合發作,又有重性抑鬱發作。
有抑鬱發作,至少有2周,幾乎天天都持續情緒低落,做事沒興趣,沒精力,沒價值感、內疚、想自殺。
雙相情感障礙II型
II型除了至少有一次持續超過2周的抑鬱發作,還至少出現了一次(至少4天)輕躁狂發作。
因此,我們可以明顯得出這個結論:
只要確定是否出現躁狂發作或輕躁狂發作的症狀,基本就可以區分出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了。
02.
「躁狂/輕躁狂發作」
到底是個怎樣的狀態?
先來說說重一點的躁狂發作,躁狂發作最本質的特點就是情感高漲和易激惹。
如果用動畫片來呈現的話,那麼整個畫面都將是美好的冒著粉紅泡泡,整個人都對要做的事情充滿了熱情!
但是,躁狂發作也並不全都是好的感覺,患者們是很容易被激惹的。
雖然患者本人可能並不會察覺到自己的變化,但是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還是能夠感受到不同的。
比如環境中一點點的變化,他都會立刻轉移注意力,聊天時說著說著就換了話題。
在行為上,買東西不要太爽快,仿佛天天都是雙十一,後果什麼的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說完了躁狂發作,我們再說說稍微輕一點的輕躁狂發作。
輕躁狂的狀態往往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還可能會學習成績上升,工作效率提高,即使加班加點也毫無怨言。
那麼,該怎樣區分正常和輕躁狂發作呢?
輕躁狂雖然輕,但是躁狂的基本特徵:情緒高漲和易激惹肯定是達到了異常的程度,至少保持4天。
情緒高漲時,自我感覺還是很好,也很容易瞧不上別人,情緒不太穩定,容易和別人發生爭吵。
如果自己或身邊的人察覺出了不對勁,就一定要去找專業醫生去確診,除了醫生,別人都沒資格診斷。
而且醫生的診斷很重要,如果確診,聽從醫囑服藥治療,這不是靠意志力解決的問題。
03.
無論雙相還是抑鬱
我們都需要勇於面對
我們都知道抑鬱狀態的人,常常會感到價值感很低,自罪、自責比較多。
而躁狂看起來和抑鬱完全相反,可實際真的是這樣嗎?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躁狂相被認為是對心理虛弱狀態的防禦,是用這種高漲來防禦低落,用成功來防禦不成功,讓自己看起來自我感覺很好。
可是事實上躁狂相真的是自我價值感超高、自尊很強嗎?
其實可能並不是,我們換個角度想想,一個內心十分強大的人,怎麼會那麼容易被激惹到呢?
因此,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無論你身邊是否有確診或疑似的抑鬱或雙相的人,我們對家人,對朋友,對同事,對孩子,哪怕是對一個陌生人,都不要輕易地否定、打擊,特別是對孩子,多一些認可和鼓勵。
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虛弱的時候,都可能會有過一段艱難的過往,也許你的認可、鼓勵和讚許,可以給對方帶來溫暖的光,可以支撐Ta有勇氣、有力量、有信心跨過荊棘,挺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