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停車惹麻煩 車上被扔垃圾
居民:停車要「看+想」 物協:「疏導+引導」
前不久,家住新華區一高層住宅小區的居民發現,小區內那些隨意停放堵塞了樓前公共通道出入口的私家車都受到了「懲罰」,第二天車機頂蓋上都無一例外地被扔了一堆生活垃圾,大家對此議論紛紛,「小區內亂停車應該受到懲罰,可用扔垃圾的方式處理是不是也不合適?」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事後這種亂停車現象確實少了。
這兩天,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小區不文明停車現象並不少見,堵塞消防通道;圈地搶佔車位;碾壓草坪;進小區車不減速等,不僅影響了小區停車環境,還影響了鄰裡和諧。專家認為,維持良好的小區停車環境,離不開物業公司,更離不開講文明、守規則的小區居民。在大力倡導文明停車時,還要加強改善小區硬體建設,不要讓難停車引發種種亂停車現象。
堵佔公共通道 車機頂蓋被扔垃圾
接連好幾天,張明(化名)早晨上班時都發現,小區每棟樓宇前堵塞公共通道私家車的機頂蓋上,都無一例外地堆放著生活垃圾,「這應該是他們亂停車受到的『懲罰』吧!」
原來,張明所住的高層住宅小區,每棟樓前都有一條公共通道通往各個單元口。按照最初規劃,小區交房後實行「人車分離」管理模式,但由於目前地下車庫尚未全部施工完畢,交房至今,小區地上、地下都允許停車。「其實,每棟樓的公共通道前,物業都設置了幾個隔離樁,就是防止有業主亂停車。」張明說,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個別車輛不自覺,時常把車停到隔離樁前,堵塞了公共通道出入口,影響來往的非機動車通行,引起一些業主的不滿。
至於這些垃圾是誰扔的,沒人說得清楚。不過,事後小區這種亂停車現象確實少了許多。
現象一:亂停亂放
走訪時,記者發現,不論是新建小區還是老舊小區,私家車亂停亂放堵佔消防通道的現象最為常見。
長安區匯景家園小區南門入口常年懸掛有「消防通道 禁止佔用」字樣的提示牌,可即便如此,大門前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仍很常見。這種情況還出現在開發區湘江道39號院,該小區為單位宿舍,小區主幹道東側設立有「消防通道」字樣的警示牌,可每到夜幕降臨,這條主幹道東側都停滿了私家車,僅能容一輛車通行。
在新建小區的地下車庫裡,堵佔公共通道的現象也不少見。在新華區紅星國際小區,有個別人不將車停放在規劃的車位裡,反而將車停在車輛行駛的公共通道上,影響其他車輛通行。
現象二:搶佔車位
在一些老舊小區,由於「車多位少」,搶車位的事情時有發生,還引發了鄰裡糾紛。
在中華大街350號院,由於停車位十分緊張,有些居民為了自己停車方便,就用自行車當成搶佔車位的工具,白天將車開走時順勢在車位上鎖上一輛自行車,等晚上下班回來將自行車推走,把車又停在車位上。
同樣,小區一車佔「兩位」,一車長期「佔位」等不文明停車現象也不少見。「我們小區沒有規劃固定車位,一般都是先佔先停,我發現有個別居民一旦佔上一個車位,就給車罩個保護罩,許久不見挪窩,長期『霸佔』一個停車位。」提及此事,方北小區居民劉女士顯得很無奈。
居民:車主停車要「看+想」
針對小區不文明停車現象,不少居民認為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小區有車族養成文明停車和文明行車的好習慣。
「作為車主,停車時一定要『一看,二想,三停車』。」開車10年的車主穀雨解釋說:「看,就是自己停放車輛的位置是否會妨礙別人正常的通行。想,就是自己停放的車輛會不會產生其他方面的影響。等看過想過之後,沒有問題,最後放心、安心停車。」穀雨說,只有小區車主都做到有序停車,才是真正的「利己利人」。
物協:物業應「疏導+引導」
市物協會長劉明提醒,避免小區內不文明停車的現象,在做好日常宣傳引導的同時,也要改善硬體設施的建設,例如小區物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儘量增加車位,充分利用可以停放車輛的場地資源。另外,物業應加強小區內的停車管理、車位和行車路線規劃,對每一輛車、每一個車位做到心中有數,疏導有方,引導業主有序停車、文明停車。針對堵塞消防車通道的現象,發現違規應及時勸阻,對勸阻不聽的可以留下違章停車的照片等,由消防部門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