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農曆臘月十六,白沙河街道的「逢集日」,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集市升級為首屆「老鄉奔小康——知我平度 愛上白沙河」迎春農副產品年貨大集。為讓群眾零距離享受產地直供,使白沙河農副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街道特別組織轄區五十餘家有食品安全資質的特產生產商帶著二十餘個品種的農副產品前來擺攤,令這個傳統的年末大集展現出獨有的「白沙河氣質」。
說唱表演
首屆農副產品年貨大集有三大白沙河「氣質」,讓利於民,以實惠價格便利轄區群眾節前購買年貨;交流合作,繁榮節前農副產品市場;展示特色,提高白沙河特產知名度。
書畫家送福
展銷的產品包括初級農產品、農產品加工品和農資農技服務三類,有25個攤位的草莓,6個攤位的水果,15個攤位的蔬菜,11個攤位的農產品加工品,2個攤位的農技服務供給。
食藥局檢測
本次大集的最大明星產品莫過於又甜又鮮的草莓。白沙河街道素有「膠東草莓第一鎮」美譽,有20餘年的草莓種植歷史。近年來,伴隨著草莓產業的紅火發展,種植規模已達1萬餘畝,草莓年產量1.4萬噸,助農增收1.1億元。街道的草莓曾在世界草莓大會上榮獲金獎。巡寨村4萬平方米的果品交易市場,是膠東最大的草莓批發市場。每年的草莓交易期有4個月,日均吞吐量達十萬斤左右。現在正值大棚草莓上市旺季,國際風箏節指定的後沙嶺草莓以及知名度較高的樓裡頭草莓、沙窩草莓、巡寨草莓讓消費者有口福全部品嘗到。此外,還有大櫻桃、葡萄、蘋果和北方甘蔗等新鮮水果帶群眾體驗不一樣的「舌尖上的白沙河」。
分發宣傳單
白沙河街道一直都是蔬菜種植大鎮,蔬菜種植面積有6萬餘畝,參加此次大集的有芹菜、土豆、黃瓜、蒜苗、大蔥等十多種時令蔬菜,比較知名的前沙戈莊的水果黃瓜、後滕家的芹菜、泉崖的蒜苗等齊聚一堂、爭奇鬥豔。
群眾購買
傳統古法釀製的白沙河黃酒和翔鳴板慄酒分別是用黍米、板慄加工而成的原漿酒,無勾兌、無添加。用脫皮花生仁生產的福帥花生油不含凝血素。茗康茶和金錢山茶來自轄區成功南茶北移的兩個茶園。麵食類除了傳統年糕還有新產品富硒純玉米面條。獲得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的由桃葉加工、桃花生產的三朝水化妝品,也在現場有售。
義診
大集還設了農技服務攤位,推廣改良土壤和防治病蟲害的無汙染無殘留技術,向群眾宣傳健康農業生產模式,推動綠色發展,實現質量興農。
無公害農副產品
逛累了農產品攤位,大集前另外設置了群眾大舞臺,邀請白沙河街道土生土長的莊戶劇團、民俗藝人到場表演,展現白沙河文化魅力,供群眾休閒娛樂。為活躍現場氣氛,還設置了群眾抽獎環節,奉送參展攤位的優質農產品。
品嘗玉米面
為保障秩序、銷售、食品供應等環節的安全,白沙河街道統籌公安、城管、食藥品、動檢、衛生等部門聯合執法,為大集的成功舉辦保價護航,為群眾買到放心產品提供專項支持。
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為轄區群眾的春節送去了本土的新鮮,街道還貼心安排了安全知識、防控豬瘟等宣傳材料,為春節營造安全祥和氛圍。據悉,白沙河街道計劃將此類年貨大集打造成品牌,每年年末舉辦,旨在推廣白沙河農副產品,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展現老鄉奔小康的獲得感。
信網記者 杜杲燃 通訊員 賀長澤
[來源:信網編輯:光影]